讓孩子具有創造性思維的故事

  你經常有給孩子讀故事嗎? 孩子有閱讀故事的習慣嗎? 經常閱讀的是哪型別的?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關於,歡迎借鑑參考。

  兒童心理學者Zhe Chen,Ryan Homomichl以及Lei Mo對中美兩國兒童與文化方面頗有研究。他們有過一項兩國兒童解決問題靈活性方面的研究。他們分別是從這兩個故事著手:

  第一個故事

  有一個人在一個迷宮似的洞穴裡尋寶,但是他沒有地圖,身上只有一支手電筒和揹包,他需要通過什麼辦法能讓自己順利返回而不迷路呢?

  通過調查,75%的美國孩子想到了方法,只有25%的中國孩子想到了方法,比如留一些石頭或沙子作線索。

  第二個故事

  在一個河邊的村莊,部落首領看管著一尊神聖的石像,為了保佑部落風調雨順,需要村民繳稅***金幣***供養神像。每一年部落首領收稅都帶上神像,收稅時天平一端放神像,另一端是每個村民繳納的金幣,以保證天平平衡。但是這一年首領收稅時忘記帶神像,他需要什麼辦法才能收到等量的稅?

  通過調差,69%的中國孩子想到了方法,而美國只有8%的孩子想到了方法,比如把神像放托盤上,然後放水裡,標記托盤下沉的水位,然後放上相同水位的金幣,即可收到等量的稅。

  為何在第二個故事中,有69%中國孩子想到了方法?研究者認為,這是跟中國孩子小時候聽過“曹衝稱象”的故事有關。故事裡曹衝通過讓大象站在船上標記水位,然後放上同等重量的石頭,從而知道了大象的重量。

  所以,從小聽故事、閱讀故事,能讓孩子的思想更豐富、靈活。

  如同心理學家魏森貝格Weisenberg認為的那樣,大腦解決問題往往並非突然頓悟,而是一個遞增的過程,即許多想法都是基於先前的思想的基礎上得來的。而一個孩子從小閱讀和聽古今中外的故事,無疑是一個最簡單和最高效的思維提升的方法。無論是古今中外歷史名人故事,還是經典的格林童話,正因為能讓人喜歡看喜歡聽,充滿智慧和哲理,才得以流傳至今。

  經常聽和閱讀經典的智慧哲理性故事的孩子,他們在下面這些方面還具備優勢:

  孩子將擁有高創造性

  一個孩子的創造性雖然跟天生的智商有關係,但高智商的孩子未必具有更高的創造性,因為任何一個智商水平的孩子,有高創造性的孩子,也有低創造性的孩子,一個孩子的創造性跟智商不是同等的關係,所以後天對一個孩子創造性的培養才是孩子與孩子間拉開創造性差距的根本。而經典的智慧哲理性故事,是牽動一個孩子創造性這艘巨輪的發動機。

  孩子興趣更廣泛

  博覽經典的智慧哲理性故事的孩子,往往思維會比那些從沒聽或讀過故事的孩子成熟一些。因為積累了大量的想法、點子和有關文化背景,有利於孩子們的視覺提高一個層次,興趣也會更廣泛。幼兒說提醒,如同一個井底之蛙的宅孩子整天在家裡看電視,他唯一的興趣可能就是對電視裡宣傳的玩具兩眼發亮;但如果一個博覽故事的孩子,他的興趣或許就是用樹枝製作一個古代的足球***蹴鞠***。

  有利於孩子獨立解決問題

  正因為博覽經典的智慧哲理性故事的孩子思維成熟一些,就像75%的美國孩子想到用沙子或石頭做標記尋寶,也像69%的中國孩子想到了用托盤裝神像放水裡標記水位那樣,這些孩子的思路更開闊、思維更敏捷、想象力更豐富,有利於迅速和靈活地獨立解決問題,這種素質無疑是一個孩子未來巨大優勢。

  為啥孩子小的時候不要讀和聽知識性高的書,而是讀故事聽故事?

  古今中外的童話和名人經典的智慧哲理性故事,因為有趣和簡單,更適合幼兒階段的大腦,並且能培養孩子對閱讀和聽故事源源不斷的興致。有父母說,孩子睡前聽故事,聽完一個又一個不捨得睡,這就是故事帶來的魅力。

  而到孩子小學的年齡,可以慢慢讓他們嘗試閱讀一些有趣的科普性或知識性的故事或簡單知識點,點燃不抗拒知識類書籍的火種,有利於最終讓孩子養成博覽群書的習慣。但是,父母無論如何一開始要激發孩子的興趣,有趣故事往往是首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