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鞏的代表作有哪些

  曾鞏除了是一個北宋的名臣,還有一個更加響亮的名號,就是唐宋八大家之一,世稱“南豐先生”,所以曾鞏在文學上也有非常高的造詣。下面是小編蒐集整理的曾鞏的代表作,希望對你有幫助。

  曾鞏的代表作

  曾鞏辭藻質樸,敘事卻很婉轉迂迴,文章看起來縱橫捭闔,非常大氣。曾鞏雖然不擅長寫景但是卻精於敘事,曾鞏代表作有《醒心亭記》、《遊山記》等展現其敘事條理之功的文章,當然也有《道山亭記》這樣的極盡刻畫之功的作品,而諸如《墨池記》和《越州趙公救災記》則是將敘事和寫景結合的非常的的作品,集議論與抒情於一文,文風自然,通情達理。

  除此之外,曾鞏的議論性的文章也寫得非常好,《唐論》、《戰國策目錄序》也都是曾鞏代表作,這些文章辯理清晰,辯才無雙,氣勢磅礴,是非常好的議論性質的文章。曾鞏的《寄歐陽舍人書》和《上福州執政書》則歷來被譽為是書簡的範圍,結構嚴謹,敘事幹練,用詞委婉到位,為後人所推崇。除了這些文章之後,曾鞏還有《元豐類稿》和《隆平集》等文章傳世,曾鞏的文章一般都是史傳、策論等的應用文,這應該和他在朝廷編撰史書古籍多年有關係。作為北宋詩***新運動的積極參與者,曾鞏可以說是宋朝新古文運動的核心力量。

  曾鞏絕弊的故事

  曾鞏這個人為政比較廉潔奉公,又勤於政事,十分的關心百姓們的生活。他有被朝廷派遣到明州、毫州等地當過知州。每個地方,只要是曾鞏到過的地方,他都有政績,在百姓的眼中曾鞏就好似上天派來拯救他們的使者。曾鞏這個人在工作中,提倡少說多做,所以他說得很少,做得很多。他的一生輾轉了七八個州,卻多是在在基層任職,所以他總能為百姓處理一些切實涉及到百姓切身利益的問題,可以說曾鞏一生為百姓做了實事、好事。

  在他在福州任職的時候,因為福州的寺廟很多,而且當時的和尚認為福州的很富饒,所以都爭著要當寺廟的主事。所以為了能成為寺廟主事,都跑來賄賂曾鞏。曾鞏就派自己的弟子去查訪和辨別,然後按照應該有的次序授予他們應有的職位。他還在府院張貼了公告,說要一律禁止賄賂事件的發生,這樣便斷絕了大家想為自己謀個好前程去賄賂的弊端。

  後來,他又發現福州沒有守官的官俸田,以前都是每年賣蔬菜和水果作為地方官的收入。每年的收入有三四十萬兩之多。曾鞏就說:“太守和百姓爭奪利益,真的可以這麼做麼?”隨後就放棄了這種做法,從那以後在福州任職的人就再也沒有收取這個錢了。

  曾鞏的讀書巖

  在今天江西南豐縣境內,盱江的東岸,分佈著幾座錯落的山丘。在正對著縣城南門的山丘上,有一個天然的巖洞。這個巖洞寬約四米左右,高則是三米到五米不等,巖洞內的巖壁上面光潔、乾燥,巖洞裡面還有一張石桌,一張石凳,相傳這裡就是唐宋八大家之一的曾鞏讀書的地方。

  曾鞏奉父命回家成親,成家之後的曾鞏就在家中一邊耕種,一邊讀書。但是在鄉里讀書總是會受到影響,所以為了有一個良好的讀書環境,曾鞏就要縣城南門外的山腰上找到了一個巖洞,於是他就在這個巖洞裡面擺好了桌案、床榻等東西。安排好了之後,曾鞏就把自己的弟弟們都叫來,兄弟幾人都在這個巖洞中研習經典。當時鄉里的人都把這個巖洞成為是“讀書巖”,也就是曾鞏讀書巖。

  公元1057年的時候,曾鞏還有兩位胞弟曾布、曾牟一同考中進士。一時間兄弟三人名震天下,所以曾鞏讀書巖也就隨之而聲名遠播。

  現在讀書巖中還有一座風雨亭,在巖洞的侍婢上還刻了由朱熹親自寫的“書巖”兩個字。讀書巖的下面還有一汪清泉,邊上有一塊石碑,上面刻著“墨池”二字,這兩個字也是朱熹的手跡。讀書巖的風景也是秀麗壯觀,山上的松柏常青,修竹婀娜,讀書巖下,潺潺的盱水向東流,白沙碧水,倒映如畫。遠遠望去軍峰山高聳入雲,茶園橘海相間,近看九曲迴廊,樹影婆娑,石徑通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