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舟十一號什麼時候返回地球

  ?神舟十一號飛船於10月17日上午成功發射,不少網友已經在關心神州十一號返回時間和返回地點了。那麼神舟十一號什麼時候返航?今日訊息,神舟十一號11月18日將返回。那麼神舟11號幾點回來?下面小編為您整理了神舟11號飛船返回地球具體時間及著陸地點相關資訊,一起來看看吧。


神舟十一號返回

  聚焦2016神舟十一號飛船首發升空(↓↓↓通道***↓↓↓)

  ☞點選進入:神舟十一號飛船飛行任務流程☜

  ☞點選進入:神舟十一號返回直播視訊全過程完整版錄影回放☜

  ☞點選進入:神舟十一號交會對接時間地點☜

  ☞點選進入:神舟十一號對接視訊全程回放☜

  ☞點選進入:神舟十一號飛船發射直播視訊完整版回放☜

  神舟十一號什麼時候返航 神舟十一號飛船返回地球時間及地點

  在完成一個月的太空生活後,兩名航天員景海鵬陳冬18日將返回地球。預計18日下午2點,神十一返回艙將降落在內蒙古阿木古郎大草原,預報顯示著陸時段當地天氣良好。


神舟十一號返回

  神舟十一號載人飛船18日將著陸 景海鵬陳冬回家

  11月16日,神舟十一號載人飛船返回任務開艙手李濤在訓練。

  17日12時41分,神舟十一號飛船與天宮二號空間實驗室成功實施分離,航天員景海鵬、陳冬即將踏上返回之旅。截至目前,他們在天宮二號空間實驗室已工作生活了30天,創造了中國航天員太空駐留時間的新紀錄。

  組合體分離前,航天員在地面科技人員的配合下,撤收了天宮二號艙內的有關試驗裝置和重要物品,放置到神舟十一號飛船返回艙中。離開天宮二號空間實驗室前,景海鵬、陳冬向地面科技人員和關心支援航天事業的人們表達了感謝和敬意。

  隨後,2名航天員身著艙內航天服,回到神舟十一號飛船返回艙,關閉返回艙艙門,進行返回前各項準備工作。兩個航天器分離後,神舟十一號飛船首先撤離至120米停泊點保持位置,狀態確認正常後,在地面指令控制下逐漸遠離天宮二號空間實驗室。

  一天後***18日***,神舟十一號飛船返回艙將首次從高度約393公里的軌道上返回,考核從空間站執行軌道返回的相關技術。天宮二號空間實驗室將繼續在軌執行、開展有關科學實驗,於2017年4月接受天舟一號飛船的訪問。

  另外,執行神舟十一號載人飛船返回搜救任務的空中救援分隊8架陸航直升機,目前正在備戰返回艙搜救。據瞭解,他們已具備完成任務能力,以高昂士氣迎接航天員凱旋。

  這8架直升機均來自陸軍第38集團軍某陸航旅。旅參謀長蘇應山介紹,這次派出的直升機數量,是歷次搜救任務中最多的。

  搜救過程中,8架直升機將分別擔負指揮、通訊、搜救、醫監醫保、醫療救護任務,分2個批次進行。蘇應山說,為保證神舟十一號載人飛船返回搜救任務,他們進行了9次演練,累計飛行120多架次。

  除模擬正常情況,他們還擬定了10餘種預案,加大演練難度,為直升機加裝搜救燈進行夜間訓練;挑選下雪、大風天氣進行飛行、降落訓練,錘鍊空中搜救隊員在極端天氣下執行任務的能力;擴大搜索區域進行空中勘察,對區域內的民房、風車陣、礦區等障礙物進行標註。

  ■ 對話

  神舟十一號飛船回收著陸分系統主任設計師:

  將返回艙著陸速度降到安全範圍內

  近日,中國航天科技集團五院載人飛船回收著陸分系統主任設計師吳世通接受新京報記者採訪,揭祕神舟十一號飛船返回全過程。

  返回艙的著陸速度確保航天員的安全

  新京報:你參加過哪些載人航天任務?

  吳世通:神舟一號到神舟八號飛船,我擔任載人飛船回收著陸分系統的副主任設計師,從神舟九號飛船開始擔任主任設計師。

  新京報:請介紹一下飛船啟動回收著陸系統的過程。

  吳世通:我們這個分系統的主要作用是把返回艙的著陸速度降低到一個安全的範圍內。現在的神舟十一號飛船在軌高度是390多公里,飛船返回艙要回來,先要與軌道艙分離,然後進入大氣層,這時候大氣會對返回艙有一個減速作用,到了距地面15公里左右的高度時,飛船返回艙的速度一般由在軌的7.6km/s減小到200m/s左右。

  到了距地面10公里高度時,就會使用降落傘減速。開啟降落傘的時候要用火工品先把傘艙的蓋子彈掉,主傘展開面積是1200平方米。在速度那麼大的情況下,這麼大的傘一次展開,傘產生的阻力會特別大,會對返回艙有一個很大沖擊,航天員會受不了。我們會先開一個小傘,將返回艙的速度先降低,再開主傘,這時展開大面積主傘產生的衝擊就會小很多。

  主傘開啟以後,飛船會繼續減速,這一系列動作可將飛船返回艙從高鐵的速度降到普通人跑步的速度,但這時的速度對載人飛船而言還是高。航天員在太空的時間越長,他們耐受著陸衝擊的能力就會越弱。

  返回艙底部裝有反推發動機。在返回艙距離地面1米左右時,反推發動機就會工作,使返回艙進一步減速。這樣一來,就可以確保航天員的安全。

  新京報:開啟降落傘和反推發動機是由誰來操作?

  吳世通:從開傘到落地一般經歷十多分鐘。在這麼短的時間內,我們的設計思想是系統自主來完成所有的工作,都是自動的,不依賴於飛控中心和航天員。

  返回艙從分離到著陸需要四十多分鐘。

  新京報:航天員進入返回艙後,從離開執行軌道到著陸,整個過程大約需要多少時間?

  吳世通:飛船有軌道艙、返回艙、推進艙三個艙。航天員回到返回艙後,返回艙首先與軌道艙分離,在進入大氣層前返回艙再與推進艙分離,航天員從離開執行軌道到著陸,整個過程大約需要四十多分鐘,從降落傘開啟到落地是十多分鐘。

  新京報:返回的四十多分鐘裡,航天員需要做些什麼?

  吳世通:航天員需要觀察儀表的引數,以及一些讓航天員發的手控指令。他們按飛行手冊操作,並有儀表語音提醒,到什麼時候該按什麼開關。回來的這段時間對於航天員來講是既興奮又緊張。

  新京報:他們的身體處於什麼樣的狀態?

  吳世通:他們穿上航天服躺在專用座椅上,就像駕駛員一樣繫好安全帶。因為座椅空間不夠,他們的腿是蜷著的,不能伸開。降落傘彈開的時候聲音很大,他們都需要佩戴頭盔,返回的開傘過程中整個艙會晃動,航天員坐在艙裡會不太舒服。著陸前我們會給航天員一個指示燈提醒,讓他們做好著陸準備。

  新京報:他們是一落地馬上就開艙門出艙嗎?

  吳世通:他們落地以後是不會馬上出來的。航天員要首先確認返回艙是否已安全著陸,地面搜救人員開啟返回艙艙門後,也是要先檢查,做很多準備,航天員再出來。

  新京報:這次的返回地點還和以前一樣?

  吳世通:一樣的。從神一到神十都是在四子王旗。那邊的優點是比較開闊,人口和建築較少,地勢比較平坦,利於直升機和地面車輛的搜救。另外選在那邊還跟飛船的執行軌道和發射地點等有關係。

  神舟系列飛船回收著陸分系統會保持現有的技術狀態

  新京報:跟神舟十號相比,這次的回收著陸分系統有什麼不一樣?

  吳世通:整個系統技術狀態是一樣的。只是在區域性上做了一些小的改進,目的是提高產品的可靠性。

  新京報:也就是說這個系統已經成熟了,以後會做大的更改嗎?

  吳世通:以後也不會。只要是神舟系列的飛船,我們都會保持這樣的狀態。不過現在正在論證的新一代載人航天飛船,可能就不是這個方案了。

  新京報:在這個系統的設計和操作過程中,最難的地方在哪?

  吳世通:我們最關注的地方是降落傘。傘的加工必須按照標準,多少長度縫紉多少針都有明確的要求。還有傘的包裝工作,要把1200平方米的主傘包裝在不大的傘包內,還要確保開傘的時候不能亂,都需要精心設計,反覆試驗。

  我們還做了一些重要的試驗。2014年,我們做了降落傘空投試驗,用飛機把帶有降落傘的返回艙模型帶到十公里左右高空。把返回艙扔下來,驗證降落傘是否滿足要求。

  做試驗的傘和最後神舟十一號飛船使用的傘都是同一批人同時做的。現在這種降落傘的批抽檢試驗已經形成了一個慣例。從1992年飛船立項到現在,我們的空投試驗已經做了100多架次。之前還做過大量模擬試驗,把二者結合起來評價系統是否符合要求。

  新京報:你參加過這麼多次重大工程,會經常回想起這一連串的環節嗎?

  吳世通:會的。尤其是快發射的時候,或者是返回艙回來的時候。有一次夢見自己坐在返回艙裡回來了。我還納悶,怎麼是我上去了?但是現在的心態必須平靜,有什麼事不能緊張,必須頭腦清醒。

下頁更多神舟十一號飛船返回地球相關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