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主任從又忙又累怎麼辦

  作為班主任,是否總感覺自己每天都很忙碌,又忙而無功;

  是否總感覺自己付出了很多,卻似乎又沒有什麼收穫;

  是否總感覺自己不斷地寫教案、批作業、做記錄、整材料,卻又似乎說不出有什麼成果?

  小編給您收集整理各地一線教師的實際妙招,提高班主任的日常工作效率,這7條祕籍,讓您幹活不累,充實有勁兒!

  祕籍1.每天必備“工作日誌”

  作為班主任,教著九年級三個班的化學課,同時又擔任學校的總務處主任,我常常一天到晚忙得不可開交。

  為了提高工作效率,避免做事情雜亂無章,我和自己約法三章:工作有計劃,有統籌安排,有反思和總結。

  我除了學期初要對本學期的工作有一個總體規劃***制定方向、目標,確定總體思路***外,還堅持做好每週的工作計劃和工作總結。具體到每一天的工作更要心中有數。

  為此,我以自己的課程表為基礎,製作了一個“工作日誌”,用來安排、記錄、總結每一天的工作。“工作日誌”表就是我本學期某一週的工作記錄。有了具體安排,我就知道在什麼時間做什麼事,不會出現疏漏。

  它還可以督促我在規定的時間內一定要做完該做的事,因為下一個時間段還有其他事情要做。所謂“磨刀不誤砍柴工”,完成這個日誌很簡單,只需每天到校後花上三五分鐘整理、安排一天的工作任務,回家前用兩三分鐘做一個小的反思與總結,查漏補缺,尋找不足即可。

  有了計劃和安排,我的工作效率大大提高。工作日誌使每天的工作一目瞭然,讓我時刻知道自己該做什麼、要做什麼、在做什麼,還有什麼沒有做,讓我再也不會在混亂和無序中浪費時間。有了計劃,有了統籌安排,我的工作和生活變得輕鬆而愉快!

  祕籍2. 統籌兼顧,突出目標

  不同的班級有不同的工作目標。班主任確定工作目標要從實際出發,既不要好高騖遠,也不能妄自菲薄。如果不切實際地追求過高目標,教師與學生、班主任與任課教師之間就會摩擦不斷,結果往往連底線都守不住。

  祕籍3.學會分解任務

  高效率的班主任總是善於集中精力做一件事,而且一次只做好一件事。有經驗的班主任,會把複雜的班級管理工作進行拆解,分類並由專人負責。

  很多新手由於不具備分解任務的能力,往往導致把簡單問題複雜化。他們往往不重視第二和第三責任人的作用,讓自己過早介入,變成事必躬親。失去學生集體或教師集體的支援和幫助,工作效率自然就不高。安排恰當的人在恰當的時間做恰當的事,自然能得到一個恰當的結果。

  新手應注意遇到工作就按類別來分解,形成任務分解能力,並讓所有班級成員明確自己的責任,以使“事事有人做,人人有事做”。這樣一定能提高效率。

  祕籍4.搞清“業務”,熟練工作

  與學科教師工作進行比較,班主任工作更具有日常性、綜合性與教育性。班主任工作既沒有確定的教材和教學內容,也沒有明確的教育方法和手段,其工作內容和工作方式是由本班學生的特點和具體的教育情境所決定的。

  相對於學科教師,班主任的工作更具有教育意蘊,所以做好班主任工作需要一些與學科教學工作不同的技能或方法。因此,班主任一方面需要進行專業培訓;另一方面,要不斷地調整、修訂自己的教育行為,逐步使自己的工作熟練起來,從而提高工作效率。

  祕籍5.讓日常時間被“安排”起來

  第一,先把已經確定時間的任務羅列出來,並根據已確定時間的間隔安排其他工作。學校每學期之初都有行事曆,每週都有日程安排,常規工作在什麼時間段完成大體上是確定的。既然如此,為什麼不早做安排呢?

  第二,逐步培養自己的日程安排能力,根據自己的喜好,將相應的任務安排在合適的時間段裡。比如,早上到校發現有學生抄襲作業,筆者會先記錄下來,具體處理則到上午大課間休息時進行。

  因為早上剛到校時,筆者往往急著批改作業等,教育學生很可能就會比較草率。而到大課間休息時,各種雜事基本處理完畢,此時頭腦冷靜,心平氣和,就可以耐心細緻地教育學生了。

  第三,相似的工作排在一起。比如,重要考試之前做心理輔導,筆者會事先把情況相似的學生歸類,在一個相對集中的時間段先後與他們談心。這樣的安排會減少主觀思維的變化,從而提高效率。

  第四,工作不要排得太滿,始終給自己保留一定的彈性時間。在班級日常管理中,突發事件總是有的,保留彈性時間非常必要。

  祕籍6.做好預案和備案

  在第一時間正確地應對突發事件是班主任的重要工作之一。突發事件如不能及時處理,往往會小事變大,直到超出班主任的掌控範圍,不僅會白白消耗大量的時間、精力,還會給教師和學校帶來各種意想不到的麻煩。

  另外,做好備案也不可少。凡有不確定性的工作,務必做好備案。講通俗點兒叫“肚裡有糧,心中不慌”!

  祕籍7.搭建平臺,讓班級管理“大眾化”

  2005 年,我擔任初一***5***班班主任,很敬業,工作很忙碌,但效果一般。我是一個愛反思自己工作成敗的人。當年暑假,我認真總結自己一年的班級管理經歷,當時我認為自己一個重要的不足之處是沒能發現和培養一名負責任的班長和一批稱職的班幹部。

  於是,第二年新學期一開學,我吸取上一年的教訓,對於班長和其他班幹部的人選,反覆考察,慎重選擇,積極培養,使之成為我的得力小助手。開學三個月了,我這個班主任仍然一如既往地做得很辛苦,但效果不錯,所以自我感覺頗為良好,直到有一次我偶然接觸了魏書生老師的專著《班主任工作漫談》,一切才發生改變。

  我發現自己的班級管理方法其實還處於幼稚水平,尤其是在自主管理這方面完全處於盲區。我的成績,是犧牲自己的大量時間和對學生嚴加督促換來的,是一種低效的運作模式。於是,我又一次開始思考和試圖改變。

  很快,一套新的班級管理藍圖在我頭腦中醞釀好了。我開始嘗試當一名“無為而治”的班主任,在班上推行自主管理模式。我從推行班幹部完全負責制和培養學生自覺性兩個維度同時抓起,輔之以小組長值日製,幾乎每個學生都有其所負責的管理事項。

  做“懶”教師比做“勤”教師難,它更強調對學生習慣的培養,也更能體現一個老師的教學素養和教育智慧,走的是一條低投入高產出的高效實用管理模式。這種新的管理方式最終使我從全校跟班最勤、管理最緊的班主任變成了學校跟班時間最少、班風最好的班主任。

  從此,我再也沒有很累的感覺,成了全校“最輕閒”的班主任,我在工作中品嚐到更多的不是辛苦,而是樂趣。我的理念也逐漸發生了變化,從過去抱怨“一個班竟然挑不出一個能當班長的好苗子”轉變到現在認為“人人都能成為管理人才”,只要你能為他們搭建平臺並幫扶一程。

  效率高不高,表面上看是方法問題,實際上是理念問題。理念一換方法新,方法出效率,效率出成績。理念來自對外界的學習,也來自內心的自我思考,每一次思考,都會使我收穫進步。沒有這兩次思考,我可能還是一個忙碌低效的班主任。所以,每當工作一帆風順的時候,我總不忘告誡自己:今天,我反思了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