寫給女孩子的一封信

  親愛的女孩,無論生活是好是壞,保持快樂的心境,享受生活的美好。下面小編整理了,供你參考。

  篇一

  親愛的女兒:

  你離開原來那所公立學校到大連楓葉初中部學習,轉眼已經一個多月了。我們幾乎每天都在打電話瞭解你的情況,老師在班級微信群也發有大量關於學生的動態資訊。之所以還要寫這樣一封信給你,主要是想在你人生的關鍵時期,以我們的經歷和經驗,給你一些建議或忠告。有些話可能比較聒噪和難懂,也希望你有耐心讀完,記在心裡,慢慢體會。

  說你現在處於關鍵時期,是因為一個多月前你***當然也是我們***所作出的選擇,成為你人生的重大轉折。離開公立學校,使你的未來有了很大的不確定性,你不能在國內完成大學學業,今後的就業、生活也會有很多未知的改變;但是步入國際學校,你人生的路上卻一定會遇到更多的風景,收穫更多的體驗,嘗試更多的機會和可能。這對於每個象你一樣不甘平庸、心懷夢想的少年學子來說,將是怎樣一個海闊憑魚躍的舞臺啊!

  你現在異地求學,身處封閉式校園,將來還可能去國外深造,你和家人相處的時間將是短暫的。你的青春期、成長期可能因此得不到來自父母足夠的關愛,而這正是我們最放心不下的。但凡事都具有兩面性,離開父母的庇廕,使你不復是養在溫室的花朵,勇敢地迎接外面的陽光、雨露、空氣,將更有利於磨鍊你自強、自立、自尊、自信的品性。

  以下就是我們想要和你說並希望你謹記的:

  第一,善待你身邊的人,從善待楓葉開始。你選擇了楓葉,楓葉也選擇了你,這是你們相互的緣份;你今後幾年學業的長進和青春的充實,只有楓葉會給你,而不是別的什麼地方。尊敬楓葉的老師,愛護楓葉的同學,尊重楓葉的每一名工作人員,他們現在和我們一樣,是牽引你、陪伴你、幫助你的最親近的人了。若干年後,當你學會為生命中遇到的那些曾經幫助過你的人而滿懷感動的時候,楓葉人一定會出現在名單中最顯眼的位置。那麼,你現在為什麼不用同樣的方式去善待和幫助其他人呢,當善良成為習慣,感恩得以傳承,你會變得更加坦然,因為你也會出現在別人的名單中。

  第二,保持讀書的興趣,培養擇書的意識。很欣慰你對讀書一直懷有濃厚的興趣。古今中外的書可讀的數不勝數,而人生能有效利用的時間,卻相當有限。讀書的目的,是要以書中所得,構建自己的表述習慣和知識體系,為此就只能精選少數成系列的典範著作專心去讀,以求學有所得,學以致用。曾國藩講“讀書不二”,意思是一本書沒有讀完,絕對不讀第二本,說的也是讀書宜精不宜多的道理。讀經典不能心急,要反覆深究細研,慢慢才能變成自己的東西。你看過的一些名著,可以找出來按此法則精讀,一定會別有一番體悟。

  第三,養成良好的習慣,掌握做事的方法。習慣的力量真是大到可怕的程度。你聽過“水滴石穿”,“鐵杵磨成針”,原本以為不可能發生的事最終成為了事實,為什麼?對,是恆心。當然這是從人的角度而言。水或鐵哪來的“心”,其實說透了就是一個重複無數次的過程成就了必然的結果,這就是自然規律,無論人或物,在物叫“量變到質變”,在人說得更人性一點叫“習慣決定命運”。試想隨著時間的推移,好習慣和壞習慣會演化出什麼樣不同的結果來呢?再說做事,人生的過程就是做事的過程,小到柴米油鹽,大到定國安邦,都叫做事,完全無所事事的人其實是不存在的。無論小事、大事,能把事情做好,這個人就是***至少在某件事上是***一個成功的人。你們下這麼大功夫學習,到底在學什麼?其實就是在學做事情的方法。用什麼方法能把事情做到最好,這幾乎是所有的學科共同探究和解決的問題。看到這裡,你或許能夠明白學習的意義所在。而且無論你在校期有多長,課業所教授的東西畢竟是有限的***但其中蘊藏了大量精華的東西***,要想掌握和精通做事的方法***所謂術業有專攻***,還需要從社會上、從實踐中、從他人處獲得啟發和幫助。

  第四,要有時間觀念,懂得惜時如金。良好的習慣的養成,做事情的條理性、計劃性,都是為了有效利用保貴的時間。 人的生命是短暫的,“一寸光陰一寸金”,是你小時候就耳熟能詳的一句話,你知道它背後飽含了多少對人生苦短的感嘆和無奈。我們不能延長生命的長度,但我們能夠拓寬生命的寬度,這樣我們仍然可以成為生命的贏家。那怎麼做呢?就是從現在起,你要有個“管理時間”的概念,就象你的大腦管理你的身體一樣,知道自已渴了要喝水,然後再去倒水喝,而不是等喝到水之後才知道自已渴了。比如我們去旅遊,同樣是一天的時間,如果提前做足功課,就會節省大量的時間,否則把時間都花在四處問路上,還怎麼安心看風景呢?

  第五,專心對待學業,冷靜看待出國。正如你所感受的那樣,楓葉確實是一所不錯的學校。楓葉的辦學理念有一句叫“中西教育優化結合”,雖然一個多月的時間還不足以完全瞭解,但能夠看到她朝著這個目標努力的誠意。如果說完全中式的教育總讓人感覺缺了點什麼,那麼完全西化的教育就一定是一等一的教育了嗎?很不幸,沒有一統天下的所謂“最優教育”。但你又很幸運,現在擁有了中西合璧的教育平臺,可以同時汲取東西方兩種教育、兩種文化的給養,這簡直是一條最大化地從教育中受益的捷徑。但你要記住,捷徑永遠是屬於少數人的***否則就不能稱為捷徑了***,如果你行動遲緩、甘居人後,捷徑到最後也可能變成彎路。希望你認真把握好這稍縱即逝的幾年,不忘初心,專心向學。至於出國深造當然好,但還談不上是什麼理想的歸宿,仍然只是增長見識和積累閱歷的過程,是你人生沿途遇到的一片亮麗的風景。當你真正學有所成,“腹有詩書氣自華”,無論身居何處,天地自寬。

  第六,保持快樂的心境,享受生活的美好。你媽說你是有“小確幸”的孩子,我也很高興看到你有這樣樂觀的心態。你天性率真、隨性,偶爾沉迷於身邊的什麼事物而渾然忘我,你可能沒有專心於大家都在做的事***比如上課聽講***,但其實你在專心於自己更感興趣的事,說你“溜號”什麼的實在是委曲你了。你任何事都可以做得很好,只要你感興趣。所以我堅信,在楓葉這樣人性化的教育環境下,你會很快找到並且一定會實現自我價值!現在的孩子們真的很少快樂,從步入學堂的那天起,就過起了“兩耳不聞窗外事,一心只讀聖賢書”的日子,而且就連讀書大概也今不如昔了,古人讀書既為就仕,本身也是雅事,而今日的學子們無不一頭陷入題山試海,還能有什麼快樂可言呢?有人說十幾年辛苦可以換來一生的快樂還是值得的,但青春年華本是最該快樂的年齡卻不可得,將是多大的遺憾啊。而且十幾年沒能學會快樂,你又期望他***她***今後怎麼快樂起來呢?學習和快樂可以而且應該兼顧兼得;享受生活的美好也不該被切割分段。願快樂與你一生相伴!

  要說的話其實遠不止這些,比如我們希望你保護好自己,特別要注意人身安全;希望你正確認識而不是縱容或迴避早戀問題;希望你客觀看待現實中為人接受卻與道德相違的現象;希望你學會解決日常遇到的小挫折、小摩擦,等等。但正如紀伯倫說的那樣——我也想拿這段話收尾了:

  你的兒女,

  其實不是你的兒女,

  他們是生命對於自身渴望而誕生的孩子。

  他們藉助你來到這世界,

  卻非因你而來,

  他們在你身旁,

  卻並不屬於你。

  你可以給予他們的是你的愛,

  卻不是你的想法,

  因為他們有自己的思想。

  你可以庇護的是他們的身體,

  卻不是他們的靈魂,

  因為他們的靈魂屬於明天,

  屬於你做夢也無法到達的明天。

  你可以拼盡全力,

  變得像他們一樣,

  卻不要讓他們變得和你一樣,

  因為生命不會後退,

  也不在過去停留。

  你是弓,兒女是從你那裡射出的箭。

  ……

  愛你的爸爸、媽媽

  2016年9月13日

  篇二

  親愛的姑娘:

  沒有收拾殘局的能力,就別放縱善變的情緒。

  親愛的姑娘,你要知道不聯絡你的人,比你想象中更不愛你。

  親愛的姑娘,不要嫌棄一直陪伴你的人,不要陪一直嫌棄你的人。

  親愛的姑娘,當你輾轉反側還是放不下他的時候,多想想他是怎麼放下你的。

  親愛的姑娘,不要在最該奮鬥的年紀選擇安逸,要知道混下去容易,混上來太難。

  親愛的姑娘,你要努力掙錢,才養得起自己愛吃的胃,愛玩兒的心,愛逛愛買的習慣。

  親愛的姑娘,不要動不動就傾其所有,與其卑微到塵土裡,不如留一些驕傲與疼愛給自己。

  親愛的姑娘,別拿愛你才會跟你發脾氣這樣荒唐的理由,妄圖去詮釋自己的自私和愚蠢。

  親愛的姑娘,沒用的東西,再便宜也不要買,不愛的人,再寂寞也不要依賴,歲月有的是時間,去讓你遇見更好的人。

  親愛的姑娘,不要把耐心和寬容給了陌生人,卻把最差的脾氣和最糟糕的一面都給了最親近和最愛的人。

  親愛的姑娘,請給自己一些時間,原諒做過很多傻事的自己,接受自己,愛自己。過去的終將過去,該來的都在路上。

  親愛的姑娘,你沒必要刻意遇見誰,也不急於擁有誰,更不勉強留住誰。一切順其自然,最好的自己留給最後的人。

  親愛的姑娘,千萬別因為人家寵你愛你包容你,就以為自己沒有缺點,該改的還是要悄悄改,這樣才對得起別人毫無理由的偏袒啊。

  親愛的姑娘,既然你主動喜歡別人,就算受了天大的委屈,都應該是預料中的事,有勇氣追求喜歡,也要有勇氣接受眼淚,怪不得任何人。

  親愛的姑娘,輕易不要把自己的軟弱展現給別人看,也不要把自己的狼狽述說給別人聽。因為沒有人會覺的你很可憐,只會覺的你很沒用。

  親愛的姑娘,永遠不要為難自己,比如不睡覺、不吃飯,這些都是傻瓜做的事情。全世界就一個獨一無二的你,你一定要好好愛自己。

  親愛的姑娘,你第一眼就看上的衣服往往買不起,你第一眼就心動的人往往不會喜歡你。你真正喜歡想要的,沒有一樣是可以輕易得到的。這就是努力的理由。

  親愛的姑娘,你一定要搞清楚:拼命對一個人好,生怕做錯一點對方就不喜歡你,這不是愛,而是取悅;分手後覺得更愛對方,沒他就活不下去,這也不是愛,是不甘心。

  親愛的姑娘,你要麼找個能讓你過上好日子的男人,要麼找個你甘心情願為他吃苦的男人。除此之外的,讓他們有多遠滾多遠。你又不欠他的,你又不是沒人要,別男人一擺出弱者樣你就母性氾濫。寧可找一爸也別去當人家的媽,這是最基本的擇偶標準。

  親愛的姑娘,請養好受傷的頭髮,保持百斤左右體重,照顧好挑剔的胃,交一個能一路廢話的朋友,給自己疲憊的生活找一個溫柔的夢想,然後徹徹底底跟過去的悲傷道別。這就是你接下來要做的事。

  XXX

  XXXX.X.X

  篇三

  寶貝:

  時間過得又快又慢,你在我肚子裡已經呆了8個多月了。我清晰記得那天清晨在衛生間裡看到驗孕棒上兩條紅槓時的心情——又驚又喜又覺得不可思議!當我把這個訊息告訴你那仍在矇頭大睡的老爸時,他唔了一聲後拉上被子試圖重新入睡,過了一會,他終於清醒了,然後也開始不淡定了……

  前幾天我在散步的時候,忽然想到要給未出世的你寫一封信。因為我怕有些心情有些話,錯過了就錯過了。所以,我開始慢慢想,慢慢寫——

  首先,我想告訴你,為什麼我想要生一個孩子。

  開始的時候,那幾乎是一種本能。每當我在公車上或地鐵裡看到小朋友,便不能轉移視線。清澈的眼睛,粉嫩的面板,柔軟的頭髮,藕段般的小手小腳,渾身散發的乳香味……這一切都讓我著迷。我常在想,老天創造“孩子”這種生物,是想時刻提醒世故的成年人:世界上還是有天使存在的。

  後來,我開始看一些兒童心理與發展方面的書,並開始觀察生活中接觸到的孩子。我越來越感覺到,兒童的成長過程實在是太奇妙了。一個襁褓中的嬰孩,從只會哇哇啼哭表達需求,到邁出人生第一步,咿呀學語,四處探索新世界,逐漸長成一個小小人,這其中實在有太多奧祕。我興致勃勃地想去探索一番。

  與此同時,我逐漸意識到,生養一個孩子,將會是一個自我成長與提升的過程。前段時間看到一篇談親子關係的文章,我覺得很有道理。它說親子關係有三重,第一重是我們和父母的關係,這個關係決定了成年後我們和伴侶、孩子及其他人的關係;第二重是我們和自己***內在孩童***的關係。這個關係決定了我們如何對待自己然後如何延展開來對待別人;第三重才是我們和孩子的關係,它呈現出的任何面貌和狀態都是受前兩層關係的決定和影響。

  於是,在正式展開與你的關係之前,我開始反思自己與父母、自己與自己的關係。我不斷地回想、觀望、思索,慢慢明白我是如何成為現在的模樣——我的敏感、自卑、努力、不甘心、對經濟獨立的需求、對家人的眷戀、對親密關係的渴望……統統都可以找到源點。

  而這僅是一個開始,我相信你的出生會是一個觸媒,不斷給我挑戰,激發我的自我完善機制。因為你,我希望自己變成一個更好的人,一個溫暖、平和、寬容的人。

  然後,我想告訴你,我對未來場景的一些想象。

  我希望自己能夠成為一頭優秀的奶牛,擁有充沛的乳汁,母乳餵養你。世界上再貴再好的奶粉,也敵不過母乳。因為有一樣配方是奶粉裡沒有的,那就是“愛”。想象著你吧嗒吧嗒貪婪吸吮乳汁後滿足睡去的模樣,我想世界上最美好的事莫過於此:你需要的,恰恰是我能給的;而我想給你的,恰恰是你喜歡的。

  我願意做你的第一個玩伴,春天挖春筍放風箏看油菜花,夏天去小溪裡玩水抓魚翻螃蟹,秋天去山上摘野果撿稻穗,冬天圍爐烤火放煙花堆雪人……

  我願意做你的第一個導遊,陪你看這個大千世界:看螞蟻搬家,蜘蛛織網;看日出日落,雲捲雲舒;看一顆種子如何長成一朵花,看路邊的梧桐樹春天抽芽秋天落葉;看蝌蚪怎麼變成青蛙,毛毛蟲怎麼變成蝴蝶***希望到時候我能夠克服對毛毛蟲的恐懼***……

  等你長到2歲的時候***或許更早***,我和你老爸會帶著你一起出去旅遊。我會把你抱到地圖前,讓你隨手指,指到哪咱們就去哪***你不會指北極吧***……

  我不會逼你背唐詩和九九乘法口訣表,也不會送你去上各種各樣的興趣班。但我會給你買很多很多的繪本和故事書,每天睡前你可以隨便挑,然後蜷在我懷裡,聽我講故事,一直到你睡著;

  我還會在家裡牆壁的下方都貼上黑板貼紙,你可以在上面隨意寫字畫畫,我保證不會打你,也不會嫌你畫得太野獸派;

  我會鼓勵你自己吃飯,即使開始的時候你會弄得滿臉滿地的飯粒,我會保持耐心與微笑。

  我還想養一隻狗,讓它陪著你一起長大。我能想象你和它在春天的田野裡撒野的樣子,你被它舔得滿臉口水的樣子,你和它慪氣的樣子,你和它扭作一團的樣子,你抱著它睡覺的樣子,你去上學它依依不捨的樣子……

  我還要和你一起去優衣庫的童裝部買法蘭絨格子襯衫,你買小號的,我買大號的;

  我要和你一起去電影院看麥兜,你老爸總是不能理解我為什麼那麼喜歡那隻豬,但我想你一定會理解的;

  我要和你一起做很多傻里傻氣的事……

  紀伯倫在《先知》中談及父母與孩子的關係:

  “你們的孩子,都不是你們的孩子。

  乃是生命為自己所渴望的兒女。

  他們是憑藉你們而來,卻不是從你們而來,

  他們雖和你們同在,卻不屬於你們。

  你們可以給他們以愛,卻不可給他們以思想。

  因為他們有自己的思想。

  你們可以蔭庇他們的身體,卻不能蔭庇他們的靈魂。

  因為他們的靈魂,是住在明日的宅中,那是你們在夢中也不能想見的。

  你們可以努力去模仿他們,卻不能使他們來像你們。

  因為生命是不倒行的,也不與昨日一同停留。

  你們是弓,你們的孩子是從弦上發出的生命的箭矢。

  那射者在無窮之中看定了目標,也用神力將你們引滿,使他的箭矢迅速而遙遠地射了出去。

  讓你們在射者手中的彎曲成為喜樂罷;

  因為他愛那飛出的箭,也愛了那靜止的弓。”

  我認同他的說法。我現在雖然叫你“小小蘭”,但我從沒想過讓你成為第二個我,也從未奢望將你據為己有。

  你是一個天使,如此機緣巧合,降落在我的腹中,這是一個多麼珍貴的禮物!我要謝謝你,讓我能擁有一段為人母的經歷,而我深知這段經歷將對我的生命產生多麼深刻的影響。

  我看到很多不合格的父母,他們以為具有生育能力便是具備了做父母的能力,把孩子生下來便完成了使命,這實在荒謬。做父母是大概是世界上最難的“職業”了,但唯獨這個職業,卻沒有任何上崗前培訓或者考核機制。

  我們唯有自學成才,從做中學。我必不能成為世上最好的母親,但我有著一顆真誠而樂於學習的心。

  還有不到一個月,你即將出生,我想先給你打支預防針:外面的世界遠沒有我的子宮來得溫暖安全,你可能會有點不適應。但請你放心,我和你老爸會一直陪著你的。

  最後,我想用我喜歡的《老友記》裡的臺詞歡迎你: Welcome to the real world ! It sucks, but you're gonna love it !

  愛你的,媽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