給新生兒洗澡的注意事項有哪些

  呢?該注意什麼呢?本文是小編整理的給新生兒洗澡的注意事項,僅供參考。

  洗澡注意事項

  1. 絕不要把新生兒留在澡盆裡,即使只是轉個身的工夫,他也可能滑倒在水裡溺斃。

  2. 不要讓新生兒自己站在水裡,你卻不去扶他——他會摔倒的。

  3. 如果你的孩子開始跳上跳下——毫無疑問,是因為獲得了一項新的技能而高興萬分。你一定要堅決讓他安靜地坐下;沒有你的扶助他很容易摔倒。

  4. 用毛巾將熱水龍頭蓋住,否則他會燙傷的。

  5. 新生兒還在水裡的時候不要往裡面加熱水以免燙到他。

  6. 不要試圖看看他能否自己坐著。他很容易摔倒在水裡,嚇一大跳,甚至會嚇得他有一陣子不敢洗澡。

  7. 新生兒還在澡盆裡的時候不要撥塞子。水流走了,還有那種聲音都會讓他感到害怕。

  8. 洗澡後不要給新生兒擦爽身粉,這樣會使面板過於乾燥。

  9. 如果你白天上班,那就儘量好好利用洗澡的時間,這可能是和孩子一起玩耍、放鬆的大好時機。

  10. 抱孩子出澡盆時,一定要將你的背部挺直,讓張力落到臀部上。

  給新生兒洗澡的注意事項

  給寶寶洗澡時應注意室溫和水溫,一般應使室溫保持在26~28攝氏度,水溫在38~40攝氏度。每次給新生兒洗澡時,時間應安排在餵奶前1~2小時,以免引起吐奶。在給寶寶洗澡之前要做一些必要的準備工作,先把需要換洗的衣服、尿布和洗澡時要用的浴巾、毛巾、嬰兒浴皁等放在身邊;選擇一個大小適中的浴盆;把洗澡水的溫度調整到38~40攝氏度之間,然後用手背試一下水溫,以不覺得燙為宜;這一切準備好後,就可以給寶寶脫衣服洗澡了。洗澡時間不要拖得太長,以免寶寶著涼生病,尤其是天氣不太好的時候,更是如此。

  洗澡時的室溫最好在26~28攝氏度左右,室溫太低寶寶容易受涼。至於寶寶的洗澡次數,可以根據當時的氣候和家庭條件來決定。如果是夏天,每天至少洗1次;如果是冬天,可以每週洗1次。有時大便後如果特別髒,也可相應增加次數。 給新生兒洗澡後最好不用爽身粉

  很多新爸爸媽媽在給寶寶洗澡後,常常喜歡給寶寶的小屁股、腋下或大腿根部等身體皺褶處擦些爽身粉,以為這樣可以保護寶寶的面板。其實這樣做適得其反,因為寶寶代謝快,出汗多,尿也頻,過多的爽身粉遇到汗水或尿就會結成塊狀或顆粒狀,當寶寶活動時,身體皺褶處的粉塊或顆粒摩擦嬌嫩的面板,容易引起面板紅腫糜爛,因此最好不要使用爽身粉。

  給新生兒洗臉時要注意保護好眼睛

  給新生兒洗臉時,千萬要注意保護好寶寶的眼睛。洗臉時,只要用毛巾或小紗布蘸溫開水清洗即可。有些出生不久的小寶寶眼屎比較多,媽媽可能會認為寶寶“火氣”大,其實,這不是寶寶“火氣”大,而是寶寶通過媽媽的產道出生時,被產道里的細菌感染造成的。因此,如果寶寶的眼屎較多,媽媽應帶寶寶到醫院請眼科醫師看看,或者在醫師的指導下給寶寶點金黴素眼藥膏或氯黴素眼藥水,治療眼部感染。

  洗澡時不要讓水流進新生兒的耳朵裡

  給新生兒洗澡時,媽媽要特別注意不要讓寶寶耳內進水,萬一不小心進了水,可以用幹棉籤輕輕擦拭,但不要捅得太深。媽媽常會發現寶寶的耳道里有耳屎,一般寶寶的耳屎呈淺黃色片狀,也有些寶寶的耳屎呈油膏狀,附著在外耳道壁上,少量耳屎可起保護聽力的作用。這些耳屎一般不需要特殊處理,因為耳屎是外耳道面板上的耵聹腺產生的一種分泌物,醫學上稱為耵聹。這些耳屎在寶寶吃奶時,一般會隨著面頰的活動而鬆動,並會自行掉出。如果媽媽發現寶寶的耳屎包結成硬塊,千萬不要在家自行掏挖,應到醫院五官科請醫師滴入耵聹軟化劑,用專門器械取出。如果發現寶寶耳朵裡有膿性分泌物流出,應馬上到醫院請五官科醫師診治。

  給新生兒洗澡的竅門

  1. 一定要把洗澡、揩乾身體和穿衣服時的用品都準備好,放在手邊。

  2. 戴上防水圍裙,防止把自己的衣服弄溼,但是還要在大腿上鋪一塊大而軟的毛巾,胸前也要鋪一塊,這樣洗完澡你摟抱新生兒的時候也會感到溫暖而舒適。

  3. 特別小的新生兒不能很好地自己調節體溫,所以儘量減少他光著身子的時間。

  4. 加到水裡去的新生兒浴液比肥皂好用。

  5. 大一點的新生兒可以把毛巾弄成帶兜帽狀的:他會覺得更安全、更舒服。如果你先把這條毛巾在電暖器上烘暖,尤其會使其他有這樣的感覺。

  6. 在習慣於給新生兒洗澡前最好每次澡盆裡只放10釐米左右深的水。

  7. 洗完澡後,不要立即用新生兒爽身粉,容易使新生兒面板乾燥,還會在面板的褶皺裡結塊,導致發炎和生皮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