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歲小孩尿床是什麼原因

  一般說來,小孩在一歲半之後,就能在夜間控制排尿了,尿床現象已大大減少。為什麼十歲還會尿床呢?以下就是小編給你做的整理,希望對你有用。

  十歲小孩尿床的原因

  原因一:遺傳因素

  30%尿床的孩子爸和20%尿床的孩子媽媽在小時候也曾犯遺尿症,反過來講爸媽均有遺尿史,他們兒子有40%會遺尿,女兒有25%遺尿,因此遺尿症具有遺傳性。

  原因二:睡眠過深

  這是一個較常見的因素,這類小兒常常在睡前玩的較疲乏,睡得很深不易喚醒,也多在夢境中尿床,若睡前飲水較多則更易發生尿床。

  原因三:睡前精神波動大

  孩子入睡前玩得太累或興奮過度;孩子曾受了驚嚇甚至是害怕尿床受到責罵等。

  原因四:不良衛生習慣

  父母照顧不周;沒有給孩子進行及時的排尿訓練如長期使用一次性尿布,孩子對排尿的行為沒有敏感的反應;孩子的內褲太緊、區域性沒有清洗尿漬刺激等。

  原因五:環境因素

  突然換新環境;氣候變化如寒冷等。此外,孩子入睡前飲水過多;吃了西瓜等含水量多又有利尿作用的水果;父母在孩子夜間有便意時沒有及時把尿等都會造成孩子尿床。

  原因六:膀胱功能成熟延遲

  有些尿床的小孩膀胱較容易比正常孩子小,這些孩子平時排尿次數相對較多,但尿量不多,這是由於膀胱內的尿液沒有多少,它就收縮排尿了。

  原因七:精神緊張

  臨床統計,家庭不合父母離異、失去雙親、慘遭虐待、升學考試前孩子發生尿床的機會明顯增多,但這種遺尿常是暫時的,等精神情緒穩定後,會逐漸消失。

  原因八:心理因素

  如小孩心理上認為得不到父母的喜愛、失去照顧,脾氣常較古怪、怕羞、孤獨、膽小、不合群等。

  原因九:疾病因素

  涉及腎內科、內分泌、泌尿科、神經、心理等多方面的器質性疾病引起;另外,大腦皮層發育延遲,不能抑制脊髓排尿中樞,在睡眠後逼尿肌出現無抑制性收縮,將尿液排出。

  十歲小孩尿床怎麼辦

  1. 乾燥入眠法:孩子的被褥要保持乾燥。科學研究證明,如果一整晚讓寶寶睡在潮溼的床上,很容易會強化尿床這件事情。潮溼的床更容易讓寶寶產生尿意。

  2.精神鼓勵法:如果孩子經常尿床,不應該嚴厲的批評,批評往往會讓孩子更加擔心、恐懼,往往會有更壞的效果。而應該多鼓勵孩子,一旦孩子沒有尿床要給予表揚和鼓勵。

  3.興奮控制法:大腦過度興奮容易促發夜裡尿床。讓孩子按時睡眠,讓成一個良好的作息習慣。睡前不宜過於逗弄,不宜做劇烈活動或做一些令大腦興奮的遊戲。

  4.條件反射訓練法:在以往晚間尿床的時間大人可以提前把孩子叫醒,可以讓孩子醒醒神的狀態下,如用冷水洗臉,在神志清醒狀態下把尿排盡,這樣更有助於建立孩子小便的條件反射。

  5.睡前小便法:對經常尿床的孩子,晚飯要吃的淡一些,晚上應少飲水和不要吃含水量多的水果。臨睡前不宜喝奶,以減孩子少膀胱的貯尿量,讓孩子睡前養成小便的習慣

  6.飲食糾正法:平時宜常進食具有補腎縮尿的食物,如羊肉、狗肉、蝦、雀肉、田雞、狗腎、雞腸等;健脾補腎的藥粥,如山藥、芡實、蓮子、薏米、金櫻子等,也可變換食用。

  十歲小孩尿床的危害

  1、影響胃腸系統:孩子由於長期尿床,導致孩子出現挑食、厭食、面黃肌瘦或虛胖、乏力、易飯前腹痛或受涼腹痛、易暈車、大便溏稀或乾燥,直接影響機體的營供應及吸收。

  2、大腦神經系統:孩子出現遺尿症後,睡眠過於昏沉、難以叫醒,除此之外,還會影響孩子的記憶力,導致孩子記憶力減退、反應遲鈍、煩燥易怒、多夢咬牙、睡覺亂蹬亂翻、注意力不集中、好動或不能久坐、精神萎糜等,直接影響大腦神經系統的功能及其發育。

  3、影響智力發育:調查發現,孩子如果長期受到兒童遺尿症影響,會導致孩子智力下降,患兒的智力比正常孩子低17%~23%左右。

  4、免疫系統:由於孩子長期尿床,導致孩子身體虛弱,免疫力下降,容易出現感冒發燒,易患各種傳染病,直接危害機體。

  5、面板關節:面板乾燥、過敏、面板病、盜汗、自汗、手腳易出汗、腰疼、腿軟無力,甚或兩腿的長短粗細有差異。

  6、心理方面:隨著孩子年齡的增長,如果尿床行為一直出現,會導致孩子逐漸出現羞愧、自卑、內疚、膽怯或膽小、恐懼、焦慮,久而久之,引起人格變態,表現性格內向、孤癖、不合群、神經質或有暴力傾向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