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教育孩子懂得禮儀

  一個孩子的禮儀教養,是父母家庭教育成功與否的集中體現。所以教育孩子學會禮儀很重要。以下是小編分享給大家的教育孩子懂得禮儀的方法,希望可以幫到你!

  教育孩子懂得禮儀的方法

  1.讓孩子知道什麼叫禮貌

  當看到孩子有不禮貌行為時,大部分家長的反應是:訓斥、批評,而沒想過一個關鍵的問題,那就是孩子根本就不知道禮貌是什麼,什麼行為是有禮貌的、什麼行為又是沒禮貌的。

  一個三歲的男孩在被媽媽多次批評沒禮貌之後,問媽媽:你老說我不懂禮貌,到底什麼叫禮貌呀?至此,媽媽才醒悟,一個剛三歲的孩子對於抽象的禮貌是不理解的,因而也無法要求他有禮貌的行為。要讓孩子懂禮貌有禮儀,第一步當然是告訴他什麼是禮貌,為什麼要講禮貌。

  2.反覆練習形成良好習慣

  好習慣的養成,不是靠說出來的,而必須通過不斷地練習才能形成。在告訴孩子什麼是禮貌之後,父母要創造條件,讓孩子在多次重複的基礎上,自覺地去做,習慣成自然。

  比如,搭乘電梯的時候別人幫著按了樓層,要說謝謝。離開電梯時,要向電梯裡的人說再見。每天這樣練習,他自己就會主動地問候了。

  教育孩子尊重長輩,做父母的應以身作則。如果當父母的對長輩就不尊敬,不孝順,那孩子就不可能學會尊敬老人。

  3.及時制止孩子不禮貌行為

  讓孩子明白,你願意在他對你有禮貌時答應他的要求,而不喜歡聽到他命令你。這當中要注意的是,你自己與孩子說話,也不要用命令的語氣,因為,孩子的模仿力是極強的,父母就是他人生最重要的第一任老師。你應該經常對你的孩子說“請”“謝謝”,讓他明白禮貌用語是日常交流的一部分。

  讓孩子明白,用不禮貌的方式表達要求,得不到好效果。

  比如“你從來不帶我去公園,媽媽壞!”可以教孩子用積極的方式提要求,比如“咱們去商店買完東西以後能去公園嗎?”隨著孩子語言能力的成熟,他就能用禮貌的方式提出要求了。

  如果孩子打你或叫你“大笨蛋”時,怎麼辦?這時候,家長最重要的是保持平靜,然後堅決地告訴他這樣做是錯的。然後,還要告訴他用正確的方式表達自己的要求。

  4.表揚孩子的禮貌行為要具體

  “鼓勵”應該貫穿於教養孩子的全過程。對那些已養成壞習慣的孩子,表揚就更為重要。家長應留心孩子的行為,儘可能地鼓勵他偶然的禮貌行為。

  不過,要讓孩子明白你為什麼表揚他。你應該在表揚孩子的時候,具體說明你表揚他的原因。這樣孩子才知道自己的好表現會得到你的肯定和鼓勵,應該堅持下去。

  教育孩子懂得禮儀的技巧

  1、學會“叫人”:孩子們已經學會用“叔叔”、“阿姨”、“阿婆”等稱謂打招呼了,家長可以在節日聚會時教育孩子如何正確稱呼親戚,遇見熟人時,家長應及時讓孩子問候:“小兵,向王叔叔問好。”

  2、說“對不起”:對這個年紀的孩子來說,學會道歉十分重要。讓他明白有意無意弄傷他人或損壞了東西都得道歉。你可以這樣引導孩子:“記得上次小明弄倒了你的積木,你有多難過嗎?現在,你弄壞了他的玩具,如果你說聲‘對不起’,小明就不會那麼難過了。”

  3、學會感謝:收到禮物是件開心的事,但孩子常忘了道謝。如果你的孩子當著送禮人的面拆開禮盒,該提醒他說謝謝。如果禮物不是當面給的,家長可以和孩子一起挑一張美麗的卡片——學齡前兒童還不會寫字,可以引導他在卡片上畫畫並簽上名字。

  4、學餐桌禮儀:應把重點放在基本原則上,不要強迫孩子去接受一堆的“可以做”或“不可以做”。

  教育孩子懂得禮儀的建議

  1、主動打招呼 禮貌至上

  如果父母在走親訪時,孩子懂禮貌,能主動跟別人打招呼的話,自然會讓親朋好友大加讚賞。更重要的是,這樣會給孩子帶來心理上的認同感,可以幫助孩子樹立自信心,為培養孩子良好的習慣打下基礎。

  父母在培養孩子主動跟別人打招呼時,如果嚴厲地命令孩子“叫叔叔好!”“叫阿姨好!”,一般孩子會不太接受。此時可以採用介紹的方式,如“這是跟媽媽一起上大學的阿姨,是媽媽的好朋友”,“這是跟爸爸一起工作的叔叔,他還誇你有禮貌呢!”這樣在尊重孩子的基礎上,孩子會很樂意接受。

  2、做客亦講禮儀

  如果去別人家做客,家長要教育孩子,去作客不要兩手空空,應該帶上一些小禮物以示禮貌。到達主人家後要先輕輕敲門,見到主人要主動打招呼、問好、拜年。進入屋內後,不能弄亂主人家的擺設,更不能床上床下亂竄。如果寶寶發現了自己特別感興趣的物品,千萬不要亂動,只有在徵求主人同意後,才能拿出來玩耍。玩完後一定要放回原處。

  另外,父母和主人交談時,孩子不能隨意打斷,有事需要說時,可以先通過拉父母衣服等方法示意,在父母允許後再說出自己的想法。如果主人家有小朋友,就要告訴孩子,小主人對他家裡的玩具具有支配權,不能跟人爭搶。果皮、食品包裝袋等要扔到垃圾桶裡,或放到指定的地方,不隨處亂扔。臨走時要學會對主人的照顧、款待表示謝意,並邀請主人有機會到自己家裡做客。

  3、養成良好的餐桌禮儀

  春節親友上門拜年,孩子吃飯就不能像平常在自己家裡那麼隨便了,要講究禮貌。家長要告訴孩子吃飯時要讓長輩先入座,然後請長輩嚐嚐,然後再自己吃,即使看見自己喜歡的飯菜也不能搶著吃。取菜時,儘量取自己面前的,不能在碗或盤子裡亂撥,夠不著的菜可禮貌地請求別人幫忙,不能站在椅子上或者橫在桌子上自己夠取食物,更不能用手抓。自己吃完飯後先放下碗,然後有禮貌地對還沒吃完的人說:“請大家慢用”。

  另外,孩子就餐時要注意坐姿,不能歪著、斜著或趴著,也不可大聲喧譁,或者邊玩邊吃,甚至爬到桌子底下玩耍。不要舞動筷子、勺子或刀叉,以免妨礙到旁邊的人用餐。咀嚼時儘量控制自己不要發出怪聲。不管菜的味道是否符合自己口味,都不能評論菜的味道不好。

  4、拿紅包收禮物 學會說謝謝

  親朋好友來家拜訪的時候,少不了要給孩子紅包或者新年禮物,孩子一般會很高興的接過去,卻忘了說謝謝。其實孩子沒說謝謝,並不是沒有意識,可能是由於興奮而忘記說。此時的父母千萬不要武斷地對孩子做出“你這孩子怎麼這麼不懂禮貌,連謝謝也不會說”的評價。應該委婉地引導孩子表達自己的謝意。還是上面那個例子,如果父母跟孩子說“呀,阿姨真客氣,還給你準備了紅包呢!謝謝阿姨!”或者說“叔叔想得真周到,還記得給你準備了新年禮物。快謝謝叔叔!”在父母的帶動下,孩子也就會自然而然地正確表達自己的情感了。

1.孩子餐桌禮儀教育

2.中班幼兒文明禮儀教案

3.文明禮儀教育主持稿

4.幼兒園大二班文明禮儀總結

5.一年級文明禮儀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