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人教育小孩有什麼方法

  日本注重素質教育。培養孩子的自立能力和團隊精神。在幼兒園,就培養畫畫、游泳等。那麼日本人怎麼教育小孩?下面小編為你介紹下!

  日本人教育小孩的方法

  1、日本老人都不幫忙帶孩子

  在日本,人和人之間都相對獨立。和中國的老人基本都在給自己的子女帶孩子相比,日本的老人幾乎是不會去帶孩子的,所以日本的小孩很少有四世同堂,家裡六個大人圍著一個小孩轉的情況發生。更多的是家裡幾個孩子和忙碌的大人,孩子之間要培養互相照顧和儘量自己獨立的生活能力。

  2、很小就有自己獨立的房間,提升自己的管理能力

  相比很多孩子小時候都是跟父母睡,在日本,很多孩子很小開始就有自己的房間,如果經濟條件不允許,也會有自己的空間。這是因為,孩子從小開始有一個屬於自己獨立的空間,能夠通過整理房間,打扮自己的小天地來提升自己的自律,管理能力。

  3、參加興趣班不是強迫,而是發現

  日本的家長不是天天逼著孩子要學出個什麼東西,因為日本家長認為孩子通過玩的性質可以見識到各種不同的領域,從而可以發現自己孩子的興趣和潛質。而日本面向孩子的班多半也以遊戲為主,比如科學班就是通過一些好玩有趣的實驗來激發孩子對物理化學的興趣。

  4、自己動手脫換衣服

  對於2~3歲的孩子,每天都要重複那麼一套換衣程式,日本的媽媽們都是站在一旁看著,從不伸手幫忙。日本幼兒園就是通過穿衣換衣,讓孩子練習獨立生活的能力。每天到幼兒園後,換衣服、放聯絡手冊、自己貼當日的sticker、掛手絹等。從兩三歲開始的訓練,讓孩子們養成有條不紊做事情的習慣。

  5、運動會沒有個人冠軍

  不到1歲的孩子入幼兒園,也要參加運動會。1歲不到的孩子哭著拼命向前爬,這樣的場面還是有點打動人的。運動會,只有團體賽,沒有個人單項比賽,最終只有勝利的團隊,沒有勝利的個人。強調參與,不鼓勵相互對比。

  6、教育孩子“笑”和“感謝”

  幼兒園似乎完全不重視孩子們的知識教育,孩子們沒有課本,只有每月一冊的繪本。學校的教學計劃中,完全沒有數學、繪畫、音樂這些專案,更別說英語、奧數了。

  日本家長教育孩子的方法

  1、樹立榜樣:榜樣是以別人的好思想好行為來影響和教育子女的重要方式。如同學、鄰居、教師、英雄模範人物、文藝作品中的正面人物、革命領袖的優秀品質,都是子女學習、模仿的物件。不管家長的言行是錯誤的還是正確的,對子女都有十分深刻的影響。

  2、環境薰陶:家長要有意識地創造良好的生活環境,使子女受到感染和薰陶。家庭是子女生活的主要場所,家長要組織好生活,處理好成員之間的關係,堅持正確的道德行為為準則,形成團結和睦的家庭氣氛,建立井井有條的生活秩序,以陶冶子女的美好情操。

  3、批評懲罰:批評和懲罰都是對子女不良思想行為的否定,不過後者是對嚴重不良思想行為的一種教育手段。批評懲罰時,首先要全面瞭解情況,掌握不良思想行為的具體情節和嚴重程度,從錯誤的實際出發,批評是指出危害、思想根源,否定其思想行為,使之感到羞愧和痛楚,進而產生改正錯誤的動力。

  教育孩子的誤區有哪些

  1、為保全面子,滿足孩子的無理要求。在公眾場合,孩子用哭鬧“要挾”父母,父母迫於顏面只好乖乖“就範”,這樣的現象比比皆是。在心理學上, 這關係到對孩子“延遲滿足”能力的培養,也關係到父母權威的樹立。

  2、不尊重孩子的隱私和權利。中國父母雖然疼孩子,但經常把孩子看作是沒有獨立人格的“不完全的人”:孩子的房間想進就進,日記抽屜也是公然 “檢查”。其實,孩子從出生開始就是具有隱私權的公民,受法律保護。

  3、成績代表一切。當今中國,優質教育資源匱乏,孩子們不得不靠成績來競爭。不過,考試不是唯一重要的,它只能考察知識的掌握,不能考察知識的實際運用。所以,在督促孩子掌握知識的同時,也要注重培養孩子的實際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