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兒園家長教育心得體會

  在和孩子相處的時候,爸爸媽媽有時候的一言一行會傷害到孩子的感受。以下是小編整理的的相關資料,各位家長們抓緊看看吧。

  一

  孩子有能力 爸爸媽媽一定要重視起來

  在和孩子相處的時候,爸爸媽媽有時候的一言一行會傷害到孩子的感受。原因在於爸爸媽媽低估了孩子的能力,有時候會誤會孩子做某個動作的意思,這樣就造成了孩子覺得很委屈,傷害親子感情。

  一、爸爸媽媽會怎麼樣低估和誤解孩子?

  1、孩子反應比較慢,有時候沒有完成規定的動作,爸爸媽媽會說孩子不聰明。事實上孩子不是笨,或許是注意力不集中,因此做事情就會表現得反應遲鈍。還有一定的原因是爸爸媽媽對孩子的期望值太高了,要是孩子沒有達到心中的期望就會失望,其實只是在孩子的年齡階段是還沒有能力去做到而已。

  2、孩子喜歡鬧騰,有時候也會騙人,爸爸媽媽就認為孩子學壞了。孩子成長到一定的階段,其實都會經歷一段或長或短的叛逆期,爸爸媽媽一定要好好教育孩子的習慣和性格,不要總是批評責備孩子。孩子或許是由於表達和理解能力有限,說出來的話讓爸爸媽媽誤會了而已。

  3、孩子要做什麼,爸爸媽媽都爭著做,覺得孩子不行。其實,孩子比爸爸媽媽想的要厲害多了。他們慢慢長大,逐漸會有自理能力,爸爸媽媽要讓孩子多多實踐一下,才能更好地鍛鍊孩子的動手能力。要是爸爸媽媽總是做全部的事情,覺得孩子不行,時間長了,就真的不行了。

  二、爸爸媽媽與孩子相處該注意什麼?

  1、想要知道孩子的能力怎麼樣,爸爸媽媽要多和孩子在一起,只有多和孩子相處在一起,對於孩子的能力和潛力才能夠了如指掌,同樣也不會對孩子產生不必要的誤解。

  2、爸爸媽媽輕易給孩子貼上標籤,要看看孩子的標新。不要只看到表象,要深入觀察。事實上,孩子的潛力和爆發力往往都在爸爸媽媽的想象之外,爸爸媽媽要多看到孩子優秀的地方,培養孩子各方面的興趣,才能讓孩子更好的成長。

  二

  孩子做這五件事 家長應予以阻止

  孩子是每個家庭的寶貝,對於孩子的成長,家長都會予以關注。然而,很多家長由於各種原因,可能是年紀大了才有孩子,或者寶寶身體不是特別好等原因,對寶寶過分疼愛,甚至達到溺愛的程度。這種過於愛護的方式,恰恰對於孩子來說會起到反效果,使得寶寶容易以自我為中心。尤其是當孩子做出以下五種事的時候,家長應立即予以阻止。

  一、必須得到喜歡的玩具

  在商場,總會看到一些孩子經過玩具的專櫃,哭鬧著讓家長購買喜歡的玩具,如果遭到拒絕便坐在地上不肯起來。

  專家建議:此時家長應明確的表態這個玩具不會購買,無論孩子如何哭鬧都不會改變。如果孩子仍然不聽勸阻,家長可以採取不予理睬的方法,任憑他坐在地上哭鬧,家長裝作離開或者繼續看其他的商品。如果家長心軟妥協了,便會使寶寶認為自己的哭鬧是有作用的。等孩子冷靜下來之後,家長可以通過講故事等方式將道理講給寶寶,告訴寶寶只有懂事的孩子才是受歡迎的,而哭鬧並不會解決任何問題。

  二、與小朋友爭搶玩具不成便動手

  我們有的時候會看見小朋友因為搶某件玩具而大打出手,勝利的一方得到了心愛的玩具。

  專家建議:家長應對於動手的小朋友予以批評,明確的讓他知道打人是不正確的行為,對小朋友造成了危害,並且要親自道歉。同時,家長應告訴孩子,即便對方不願意將玩具給你,你也應該接受這種不如意的情況。除了講道理,適當的懲罰也是必要的,在孩子面前安撫被打傷的孩子,讓孩子知道使用武力是不對的行為,從而杜絕這種帶有攻擊性的行為。

  三、偷拿東西

  有的時候,孩子會因為很喜歡某個玩具偷偷的拿走,據為己有。

  專家建議:此時家長應立即帶孩子將物品歸還給對方,並讓孩子道歉,請對方原諒。讓孩子知道拿別人的東西是不對的,同時也學會了勇於承認錯誤的精神。孩子由於年紀小,還沒有真正瞭解到“物權”的概念,只是認為自己喜歡的就是自己的,這時家長應明確告知這是錯誤的行為,不要僅僅對孩子說“下不為例”,便將這件事翻篇。

  四、說謊

  孩子有的時候會利用自己的“小聰明”掩飾自己的行為,尤其是犯錯誤的時候,將責任推給別人。

  專家建議:家長應鼓勵孩子說實話,並告訴孩子媽媽喜歡說實話、勇於承擔後果的孩子,這樣孩子會鼓足勇氣說出真相,家長應在孩子說出真相的時候第一時間表揚他,對他承擔後果的行為予以肯定。尤其是6、7歲以上的孩子,明明知道說謊是不對的行為,但是為了逃避責罰還是會耍一些“小聰明”。如果家長不予追究便會助長孩子這個惡習,並形成說謊的習慣。

  五、到點不睡覺

  晚上十點多了,孩子卻還是抱著玩具或者看著電視不肯睡覺。

  專家建議:此時家長應指著掛鐘讓孩子知道現在應該是睡覺的時間了,並且告訴孩子現在不睡覺第二天上學就會遲到。如果家長對於孩子不睡覺的行為不加以制止,孩子自然會繼續玩鬧,時間長了之後便打亂了作息時間,難以養成良好的作息規律了。

  每個孩子都是天真無邪的天使,孩子由於年紀小,還沒有形成應有的作息規律以及思維方式,家長應給與正確的引導。對於孩子犯的錯誤,家長不應該一味的妥協,這樣只會助長孩子的錯誤行為。如果在小時候錯誤的行為沒有及時制止,那麼孩子長大後再想改正便會難上加難。因此,家長應在寶寶小的時候“狠心”一些,這樣可以幫助寶寶更好的培養良好的習慣與性格。

  三

  告訴你 4大招來對付無禮熊孩子

  很多人都是非常喜歡小孩子的,因為覺得小孩子非常天真可愛,說出來的話也讓人覺得忍俊不禁。但是還有一些孩子,我們把它叫做“熊孩子”。熊孩子總是非常皮,會做出一些讓你不省心的事情,讓你覺得非常煩惱。那麼到底應該怎麼樣才能對付熊孩子呢,接下來就為大家來講述一下,希望有所幫助。

  1、樹立榜樣,作出解釋

  要是你的孩子非常喜歡講話,停不下來的話,那麼能夠讓他安靜的第一步就是要教他學會尊重,可以在日常生活中遇到事情的時候,教導孩子學會尊重別人,因此媽媽就要樹立一個尊重他人的榜樣這樣才能讓孩子模仿自己,起到教育孩子的效果。媽媽一定要知道這一點,要是連你自己都不懂得尊重別人那麼怎麼能夠奢望自己的孩子去尊重他人呢?教孩子禮貌首先就是孩子能聽你的話,接著才能夠心平氣和的坐下來跟孩子解釋為什麼他們這樣做是沒有禮貌的。最好的方法是爸爸媽媽首先得設身處地站在孩子的角度去思考孩子為什麼會做出這些沒有禮貌的行為,同時要知道在教育時不能有攻擊性的言語。要是你的孩子惹你生氣了,那麼千萬要好好控制自己的情緒。

  2、控制脾氣,冷靜思考

  在孩子剛剛上小學的時候,孩子的性格形成可能和你預期的有點偏差,因為在這個階段,孩子的荷爾蒙分泌旺盛。孩子有時候是因為各種憤怒和挫折所以導致自己的行為表現地沒有禮貌。可是一般情況下,爸爸媽媽總是首當其衝的受害者,要是你察覺到孩子憤怒了的話,那麼一定要及時做一些行為來控制。找個地方自己靜靜不去理會孩子的頂嘴,如此一來孩子的心情就會慢慢平靜了,原因在於孩子意識到頂嘴也無法引起你的注意,那麼索性就不說話了。控制好自己的脾氣後要做的一件重要的事就是找合適的時間和孩子好好聊聊,讓孩子說說他為什麼這樣做,一般情況下,要是你能夠知道孩子的感受,那麼就比較快能夠解決這個問題,接著就利用這個時間跟孩子平靜地說,教孩子要學會尊重父母長輩,如果不這樣會有什麼不好的後果。

  3、獎懲並用

  為了加強孩子尊敬長輩的這種觀念,爸爸媽媽可以硬的軟的都試一下。來硬的話,就是可以阻止孩子出門,不讓孩子玩自己喜歡的玩具。孩子受到什麼樣的懲罰取決於孩子喜歡什麼東西,要想取得成效就要看你能不能抓到他的軟肋,這樣才能阻止孩子去做一些事情。有些家庭會採用獎勵給孩子一些東西來鼓勵孩子要尊重他人,像是獎勵孩子一顆糖或者是讓孩子看半個小時的電視。

  4、堅持,並有耐心

  無論你教育孩子用什麼方式都一定要一直堅持下去,如果在孩子成長過程中你不去教導孩子的話,你就會看到自作聰明傲慢自大的後果。你可以提前告訴孩子你這樣下去會變成什麼樣,並且也要有一定的心理準備因為堅持去做這件事本身也很難。

  某句話要不斷重複好多遍,孩子的不禮貌的行為要不停地糾正,同時在看到孩子不正確的行為的時候要立刻去提醒他糾正他的這些無禮行為。要做好這些事情都是一定要堅持的。所以不管是孩子自己還是大人,在這個過程中都要經受很大的壓力,因此耐心一定要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