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長寫育兒知識

  如今越來越多的家庭現在都是獨生子女,孩子就是整個家庭的中心,一些爸爸媽媽特別疼愛孩子,甚至為孩子包辦一切,就想為孩子做好所有的事情,讓孩子一點都不操心。以下是小編整理的的相關資料,各位家長們抓緊看看吧。

  一

  不要什麼事情都為孩子做好

  如今越來越多的家庭現在都是獨生子女,孩子就是整個家庭的中心,一些爸爸媽媽特別疼愛孩子,甚至為孩子包辦一切,就想為孩子做好所有的事情,讓孩子一點都不操心。但是,這種教育方式對孩子是不好的,事實上放手讓孩子自己幹才是正確的教育孩子的方法。

  一、常見的家長包辦現象

  1、最常見的生活事務包辦,在孩子上課前為孩子整理好書包、準備好明天要穿的衣服、孩子出門的東西都由爸爸媽媽拿著,甚至連收拾書包等力所能及的小事,都是爸爸媽媽幫忙做。

  2、家務包辦。孩子慢慢長大了,其實是有勞動的能力的,可以一個人完成很多家務,就算是有些有難度的工作,孩子其實也是能夠力所能及的幫助爸爸媽媽的。可是,有些家長害怕孩子辛苦,什麼都不讓孩子去做,其實這樣一來對孩子的自理能力培養是不利的。

  3、學習包辦。如今孩子要學得東西越來越多了,有些爸爸媽媽害怕孩子的學習負擔太重了,所以為孩子學習操碎了心。

  二、包辦對孩子的害處

  1、孩子缺乏獨立性,自理能力特別低下。

  2、孩子缺乏主觀意識,做事情容易隨波逐流,缺乏自己的意見。

  3、也許會讓讓孩子變得很叛逆,孩子沒有自己獨立的空間,覺得事事都被管著,沒有自由。

  4、養成習慣後,要是有些事情爸爸媽媽不幫自己乾的話,孩子就會不開心。

  三、長應該放手讓孩子幹

  1、讓孩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實在超出能力範圍的,家長再來幫忙。

  2、有些事情讓孩子一個人去做,讓他有自由發揮的機會,其實有的事情孩子能夠做的很好。

  3、從小要養成孩子愛做家務的好習慣,讓孩子成為家長的好幫手。

  二

  真正應該修煉和成長的是爸爸媽媽

  一、真實與鮮活就流淌在小孩之內

  小孩的世界簡單幹淨,沒有很多的小祕密,充滿著很多的很實在的東西,不用太多外界的因素,孩子自己就會成長地很好。小孩是非常神奇的物種,在面對自然界的時候,孩子會忽視對與錯、美與醜的判別,完全融合在大自然的美好裡面。

  二、愛無法用物質交換

  愛其實是一個非常神聖的東西,愛不能夠通過物質來交換。要是孩子的心沒有開啟,那麼孩子有可能就會變得比較自我。而一個非常自我的人,是不能夠體會到感恩與愛的。他會覺得自己就是世界的中心,這樣一來,還要去感恩誰呢?這樣的小孩容易變得驕橫、浮躁和封閉,前進路途會變得非常曲折。

  三、長輩的扭曲會把小孩引向遲鈍

  大自然陪伴著孩子成長,大自然不會把小孩引向遲鈍或無聊。要是小孩出現了扭曲,一般都是由於家裡的長輩。長輩在培養孩子的時候都會摻雜著自己的經驗,而在這些經驗裡摻雜著限制和恐懼,要是教育地不好就會變得封閉。盲目的關心和指導,對於孩子是非常不好的,也讓孩子缺少與自然的交流,這實際上是在把小孩推向生命的邊緣,而在邊緣中的人活得都不是非常精彩,他們很少有靈動性和獨特性,因此,越來越多的人都用同一個模式生活著。

  四、爸爸媽媽要成為小孩的觀察者與陪伴者

  長輩不是一個照顧孩子的保姆,要變成小孩的觀察者與陪伴者:既要觀察小孩的真實流動;同時還要自我檢討。如此一來在教育孩子的時候才不會犯錯。就算有時候有偏差,也能夠在第一時間改變,如此一來減少了框架,也明確了方向,孩子和長輩之間的相處就會更加自在。

  五、小孩活在當下所是的狀態裡

  小孩對自己的感覺是篤定的,因為是基於所處的環境而感受出來的。小孩對能量的感應十分靈敏,同時對事情都有著信念。信念能夠把所有的事情都變得非常美好,而分心卻會把每樣東西都變得很醜。

  六、小孩所需要的是自由和啟發

  孩子在成長的過程中非常容易接受各種新鮮的事物。因此想要非常多的自由和啟發。只要空間足夠,他們就能記起和恢復宇宙賦予他們的創造力,家長可以在身邊關注著孩子。不要過於阻擋孩子,讓孩子發展好奇心,而好奇心是大自然賦予小孩去認識自己、發現規律的一種能力。

  七、真正需要修煉和成長的人應該是爸爸媽媽

  小孩的成長不但要求身體,並且還要心靈。而心靈的成長不是要增加什麼,而是要空掉什麼。因此,爸爸媽媽也要學會成長。要幫助孩子成長。然後孩子就能夠按照自己的能力飛翔了。

  八、不要讓愛成為負擔和枷鎖

  爸爸媽媽不要一直想著孩子以後有著多大的成就,要在孩子成長的時候多多愛孩子。要是是單方面的付出的話,那麼這種愛與孝敬就會成為一種負擔、一種枷鎖,讓人覺得透不過氣來。大家要明白的是,愛與孝敬是相互的,他們是緊緊纏繞在一起的,如此一來才能夠彼此互動和關照。如果一直是單方面的付出的話,那麼平衡感就會失去。而真實的平衡感只在當下,只要在現在這個時刻感受到愛與孝敬就可以了,愛別人是不求回報的。因此,不要把過去所做的事當作是討價的籌碼,那樣會損傷所有的連結。

  三

  你都在混,如何讓孩子學會拼?

  孩子是爸爸媽媽愛的結晶。很多時候孩子的一言一行都是代表著爸爸媽媽的。所以爸爸媽媽都會在教育孩子的時候格外的用心。

  曾經聽到過這樣一個說法,孩子是爸爸媽媽的最後一張牌,贏了能夠光宗耀祖,輸了就會讓自己的色彩都熄滅。因此,每個爸爸媽媽都希望孩子可以有一個非常光明的未來。但是,如果在平時的日子裡面你都在混,那麼怎麼讓孩子學會去拼呢?

  孩子是影印件,你就是原件

  有一位年輕的媽媽請教沉寂法師:“孩子從小都不聽我的話,到了上學的年齡也不好好學習,應該怎麼解決?”法師反問:“你影印過檔案嗎?要是影印件上面有錯字,我們應該怎麼來改正呢,是要改哪一份才是萬全之計呢?”道理其實很簡單的,可是爸爸媽媽總是會忽略自身的問題。

  都說三流的爸爸媽媽當保姆,二流的爸爸媽媽當教練,一流的爸爸媽媽當榜樣。如果你總是不修邊幅就到處走,在公共場所總是高聲喧譁,從來不去學習新的知識,對於遇到的困難總是抱怨,那麼怎麼樣苛求孩子完美無瑕呢?

  別奢望坐等花開

  養育是個種因得果的事兒,不要總是想著“小投入,大產出”,沒有付出,就沒有收穫。你在打麻將碼長城,卻讓一牆之隔的孩子“兩耳不聞窗外事,一心只讀聖賢書”,這肯定是做不到的!就像是種植物的時候,你平時不管不顧,然後想著植物長得很好,是絕對不可能的。別總說誰誰誰沒人管,還是很棒,不是每個爸爸媽媽都有這樣的運氣。

  不要說你不知道怎麼樣教育孩子,大家都聽過“孟母三遷”,你是否會為了孩子思變圖新?我們讀過《傅雷家書》,你是不是有嘗試過?

  你不安身立命,他能出人頭地嗎?

  爸爸媽媽是孩子最好的一本書,孩子會細心閱讀這本好書。要是你做不到安身立命,懶懶散散,卻要求孩子出人頭地,那是肯定不可能會完成的事情。爸爸媽媽不必顯赫不必騰達,但是一定要有一個積極向上的心態,用你的誠實、勤奮、堅韌,影響孩子的人生。

  鄭淵潔說,從孩子出生起,小學還沒有畢業的我就一直在寫書,當著孩子的面,一個人把《童話大王》月刊寫了28年。至於他為什麼這樣做的原因是想讓孩子知道,爸爸是怎麼樣把一貧如洗的家變得富有。

  孩子憑什麼幫你彌補人生

  一些爸爸媽媽愛把人生未完成的夢想讓孩子完成,總是苦口婆心:“孩子啊,爸媽這輩子已經不能有什麼作為了,所以你一定要加油啊。”你從小沒拉上提琴,就拼命讓孩子來學習小提琴;你一生沒當上球星,就拼命讓孩子去踢足球。其實這樣對於孩子來說都是不公平的,兒女又不是來還債的,憑什麼幫你彌補人生?

  今生今世,每個人都有自己的使命,誰也無法拜託誰。

  你才是照亮孩子一生的光

  事實上,爸爸媽媽是孩子在成長路上的指明燈,你若黯淡,孩子又怎會熠熠生輝?老布什的領袖範兒,就是小布什的光;六齡童的猴戲情結,就是六小齡童的光。

  曾經遇到過這樣的一個人,爸爸每天都酗酒,媽媽總是一直在打牌,對於孩子的學業一點都不關心,等到孩子成績下滑,爸爸媽媽就非常凶,但是卻從來不會從自己的身上找原因。他們不懂,要讓孩子的世界陽光朗照,爸爸媽媽先要有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