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兒園教案反思模板

  可以用來給幼兒園小朋友上的教案有哪些?下面是小編分享的的相關教案,老師們快來看看吧!

  範文一

  生活案例反思記錄《吃飯不講話》

  事件描述:今天中午吃飯時,有的小朋友很快把自己碗裡的飯吃完了,這個時候我發現天佑碗裡還是滿滿的一碗飯,原來他一直和旁邊的小朋友講話,於是我把他換到其他位置上,不一會兒天佑就把碗裡的飯吃完了。

  自我反思:吃飯聊天室最近班級裡的一個壞毛病,因此老師一定要及時關注,把容易講話的小朋友分桌吃,這樣就使得愛說話的小朋友沒有聊天的物件,讓他們養成吃飯不說話的好習慣。

  範文二

  我用身體變數字

  案例:

  餐前準備時,孩子們有些散,我想應該給他們找些事情來做。於是我靈機一動,想出一個辦法:“今天,我們來玩一個非常有趣的遊戲——用我們的身體來變數字!”孩子們一下子安靜了下來,好奇地看著我,“變數字?”我舉了個例子,比如我們要變數字“1”,可以怎樣變呢?並請全班小朋友都來試一試。很快,許多小朋友都變出來了,大部分都是立正站好的,我表揚了大家,並問大家還有沒有不一樣的變法?這時郭安佶雙手合十上舉至頭頂,一邊做一邊喊:“老師!還可以這樣變!”我誇他變得很好,跟別人不一樣。接下來我們嘗試了變其他的數字,7、4比較簡單,大部分孩子都能變出來。可是到了2、5、6、8等數字時,***jy135幼兒教育

  反思:

  設計巧妙地將枯燥的數字與我們的身體相結合,創造出了富有興趣性、探究性的新遊戲。在活動過程中,孩子們十分感興趣,能積極地嘗試,通過遊戲鞏固了對數字的認識。活動過程中,教師能夠及時給予孩子們肯定,並運用“與別人不一樣”的語言,來激發孩子們的探究性、創造性,使得活動能深入下去。在指導策略方面,教師能夠根據幼兒的能力水平因人而異地進行指導,如能力弱的孩子變簡單的數字,能力強的孩子變複雜的數字。

  範文三

  老師,能不能畫彩色熊貓

  案例事件:

  在美術繪畫活動《熊貓》中,我先引導孩子們觀察了熊貓的外形特徵,孩子們邊觀察邊交流:熊貓的耳朵、眼睛、四隻腳是黑色,其它地方是白色;熊貓的頭、身體和耳朵分別是圓形、橢圓形的。

  孩子們開始畫畫了,突然,王一博涵問:“老師,我能不能畫彩色的熊貓?”“哈哈!你見過彩色的熊貓嗎?”邊上的陳嘉軒反問道。他搖搖頭,但堅持說就想畫彩色的熊貓。看著他那堅定的樣子,旁邊的小朋友們紛紛討論起來,意見各不相同。這時,趙晴雯說道:“熊貓只有黑色和白色,不過,你可以幫它穿上一件彩色的衣服。”涵涵一聽,高興的說:“好的,我就幫它穿一件漂亮的彩色衣服。”

  孩子們的作品完成了,幫熊貓穿上彩色衣服的還不止涵涵一個呢。

  反思:

  活動結束後,我想:該尊重熊貓只有黑白兩色的科學,還是尊重孩子的意願呢?對於孩子來說,世間萬物都是彩色的,都是美好的,所以他們不管畫什麼,都不會是單純的一種顏色:小草除了是綠色,還會是藍色;太陽除了是紅色,還可能是黃色;頭髮有黑色也有紅色,甚至紫色……我不想破壞孩子的美好意願,但也不想為了順應孩子而違背自然科學,而這樣富有爭議的時候,把空間讓給孩子不失為良好的對策。孩子們自己的建議“給熊貓穿上一件彩色衣服”,既不違背熊貓的本色,又滿足了孩子運用色彩的意願,兩全其美的最好結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