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兒園小班健康教育教案

  幼兒園小班健康教案是素質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實施“面向21世紀教育振興行動計劃”。下面是小編為你精心整理的,希望對你有幫助!

  篇1

  教學目標:

  1、讓幼兒感知並認識數字1、2、3。2、幼兒學會用手指表示數字1、2、3。 教學重難點:

  感知並認識數字1、2、3。 教學準備:

  1、卡通數字1、2、3。

  2、數字1、2、3的大卡片以及相應圖片。

  3、魔術口袋,各色數量的塑料小膠棒、三角形、圓形、正方形。4、各色數字1、2、3小卡片幼兒人手一套。5、數字兒歌磁帶。6、自制數字箱三個。 教學方法

  遊戲法、情景法、練習法,賞識法。 教學過程:

  ***一***匯入主題,認識數字1、2、3

  1、教師組織幼兒一起玩手指遊戲:“長長短短,高高矮矮,大大小小,寬寬窄窄,胖胖瘦瘦,咕嚕咕嚕1,咕嚕咕嚕2,咕嚕咕嚕3,我們大家一起玩。”2、聽數字兒歌,引出數字1、2、3兒歌:

  1像鉛筆細又長,2像小鴨浮水上,3像耳朵聽聲音,4像小旗迎風揚,5像秤鉤秤東西,6像口哨能吹響,7像鐮刀割小麥,8像麻花擰一遭,9像勺子能盛飯,10像筷子加雞蛋。

  今天我們請來了數字寶寶1、2、3,我們看看他們像歌曲裡唱的那樣,像鉛筆、小鴨和耳朵嗎?***分別出示卡通數字1、2、3,讓小朋友觀察數字形狀***

  3、讓小朋友大膽想像數字1、2、3還像什麼,感知字形。***對大膽想象,積極回答的幼兒給予掌聲鼓勵***4、感知數字1、2、3

  分別請出大數字寶寶1、2、3***出示數字大卡片***,將數字和卡通圖片相對應,讓幼兒看看數字是否像歌曲中唱的一樣,加深幼兒對數字的理解和記憶。教師隨意出示大數字卡,讓幼兒念出卡片上相應的數字。5、用手指表示數字

  教師:現在請小朋友伸出你靈巧的小手,告訴我你的小手都有那些本領?***幼兒自由回答***那麼你會用小手錶示1、2、3嗎?教師出示不同個數的實物,讓幼兒點數,並

  用手指比劃1、2、3來表示物體的個數,同時糾正幼兒的錯誤手勢。教師說出數字,幼兒用手指來表示。同時也可以選擇幼兒擔任小老師。遊戲:看實物出手指。

  教師從魔術口袋中拿出相應數量的塑料小膠棒、三角形、正方形、圓形,讓幼兒點數,說出數量同時用手指頭來表示其數量是幾。 活動延伸:

  1、遊戲:數字寶寶回家***加強對字形的感知和認識***

  ***小朋友們真棒,現在數字寶寶請小朋友和他們一起做遊戲。***帶領幼兒隨音樂走出活動室,在草坪上撒上1、2、3的各色數字小卡片,讓幼兒將數字1、2、3撿起來分別送回他們的家裡。2、數字找朋友比賽:

  ***草坪上擺放有數量是3的:積木、小桶、盒子;數量是2的:蘋果、香蕉、梨子;數量是1的:帽子、鞋、衣服。***將小朋友分做兩組進行比賽,分別把自己的數字卡片放在擺的實物下,看哪一組擺的快而正確。 活動反思

  把對1、2、3…數字的感知與遊戲結合在一起,既培養了幼兒的點數數的能力,又達到了幼兒遊戲的目的,整個活動幼兒情緒高漲。再通過發揮幼兒的想象力,對數字進行形象化的比喻,加深了對數字的記憶。利用魔術口袋變換不同圖形的卡片,練習讓幼兒用手指表示個數,慢慢讓數所表示的意義深入幼兒的心裡。最後利用“數字寶寶回家”、“數字找朋友”的遊戲進一步幫助幼兒理解一個數所表示的是物體的個數。同時也鍛鍊了幼兒小手的靈活性,同伴之間的合作意識。

  篇2

  一、活動目標

  1.學習按物體的形狀、顏色、大小分類,並能說明分類標準。 2.發展初步的概括能力。

  二、重點與難點分類後說明分類標準。

        三、材料及環境創設

  1.各種結構玩具一,如雪花片、大小串連??。 2.分類盒、標記卡。

  四、設計思路對幼兒來說分類運算包含兩個層次。一個是求同,即把有共同屬性的物體挑出來,如在一堆積木中桃出所有紅色積木。第二個層次是分類一,分類是將一組物體分成各有共同屬性的幾組,如將一堆積木按顏色分為紅、黃、綠三組。求同是分類的基礎,因為求同時標準是現成的,而分類時要幼兒自己產生標準。兩種活動對幼兒概括能力的要求不同,所以設計時應先讓幼兒進行求同活動,提高他們掌握標準的能力,為產生標準作準備。分類後說明分類標準是中班幼兒進行分類活動的難點、幼兒還沒有達到能用語言描述某一類事物的共同特徵的水平,或者是他們還不知道該如何表達出分類時頭腦中顯現的標準,因此設計時可以先讓幼兒分類後選擇標記卡來表示分類標準,然後逐步過渡到用語言描述。 五、活動流程操作探索—求同,分類—分組討論—說出標準,轉換標準—鞏固操作

  1.通過操作探索讓幼兒積累有關物體共同特徵的感性經驗。說明操作探索階段教師要為幼兒提供不同層次的求同、分類材料,每一層次要提供多種材料,便於幼兒通過反覆操作達到對各種材料共同特徵的抽象。例如:分類的材料,其“不同層次”,可體現在有實物分類,有圖形分類,也有數量分類。也可以有按物體的一種特徵分類***大小***,有按物件的兩種特徵分類***大小、顏色***,還有按物體的三種特徵分類***大小、顏色、形狀***。

  2.通過分組討論提高幼兒抽象分類標準的能力。說明分組討論可按兩種水平設計,能力中下的幼兒著重說出標準的討論。能力中上者重點故在轉換標準的討論。3.鞏固操作時要提供新材料,提高幼兒操作的興趣。

  按物體的顏色分類***小班數學活動***

  按物體的顏色分類***小班數學活動***

  篇3

  活動目標

  1、 體會眼睛的作用,愛護自己的眼睛。

  2、 學會用眼睛觀察周圍的環境,認識新事物。

  活動準備

  1、 幼兒用書。

  2、 鏡子一個,望遠鏡一個。

  活動過程

  一、匯入活動。

  二、主題呈現。

  1、 翻開課本第1頁,先看圖,再回答問題。

  ***1*** 圖上有些什麼人?

  ***2*** 他們在做什麼?

  ***3*** 除了這些,還能從圖上看到什麼?

  2、 通過觀察和思考,引導幼兒體會圖畫中的世界,感受眼睛的重要作用。

  三、遊戲活動。

  拿出望遠鏡,教師先用望遠鏡看看每一處,然後說: 我看到了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