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天喝什麼養生茶

  喝茶一直是很多人養生的法寶。那麼,秋季喝什麼茶養生呢?下面小編給大家介紹秋天養生茶,希望對你有用!

  秋天養生茶

  蓮子心茶

  泡蓮子心茶一次使用2克蓮子心即可,也可以取3-6粒與其他茶一起泡。在多款自制飲料中,蓮子心茶可能是最“自討苦吃”的了。蓮子心是蓮子中間青綠色的胚芽,性寒,有清熱、安神、強心的功效。其清心火的功效特別適合因為心火內熾所致的煩躁失眠者飲用。

  桂花茶

  夏天很多人覺得面板乾燥,或由於上火而導致聲音沙啞,經常喝喝桂花綠茶或桂花烏龍茶,也可起到緩解作用。多喝桂花茶能消除口臭,維持口腔健康。用少量桂花在水中沖泡,水溫不可太高,保持在85度左右即可。

  金盞花茶

  沖泡前,用清水將材料清洗乾淨,在水中浸泡10分鐘左右即可。建議少量沖泡,否則因過於苦澀,引起嘔吐不利身體健康。金盞花有降血糖、抑制腎排空、解除消化道痙攣的作用,對胃腸道比較有好處,能促進消化。

  青茶

  青茶,又稱烏龍茶,屬半發酵茶,介於綠、紅茶之間。烏龍茶、巖茶、大紅袍等都屬於青茶。青茶既有綠茶的清香和天然花香,又有紅茶醇厚的滋味,不寒不熱,溫熱適中,常飲能潤膚,益肺,生津,潤喉,有效清除體內餘熱,恢復津液,對金秋保健大有好處。

  百合花茶

  百合花茶具有安心、益智、潤肺止咳的功效,在沖泡飲用時可增加少許蜂蜜,去除茶葉的苦味。沸水沖泡時宜先用少量的水在杯中滋潤茶葉,可助茶葉充分滋潤,茶味更好的融入水中,增強口感。

  金蓮花茶

  金蓮花被稱外“塞外龍井”,民間還有“寧品三朵花,不飲二兩茶”的說法。沖泡後不僅茶水清澈明亮,還有淡淡的香味,有清熱解毒、養肝明目和提神的功效。沖泡好的金蓮花,花朵綻開,具有觀賞性,而它的味道卻偏苦,可以放適量的白糖或冰糖來調味。

  普洱茶

  科學證實普洱茶具有溶油祛脂、調節代謝、防輻射等多重效果,長期飲用普洱茶能使膽固醇及甘油酯減少,有治療肥胖症的功用;同時飲用普洱茶能引起人的血管舒張、血壓下降、心率減慢和腦部血流量減少等生理效應,所以對高血壓和腦動脈硬化患者有良好治療作用。

  竹葉茶

  竹葉茶其實就是一個以竹葉為主要材料製作成為的一種茶水,將新鮮的竹葉洗乾淨,然後放入鍋中用清水煎煮,然後代替茶水飲用。具有非常不錯的清熱利尿以及解暑等效果,更好的促進身體健康。

  金銀花茶

  金銀花也是民間常用的藥材,其味甘,性寒,具有清熱解毒、疏散風熱的作用。可在炎熱的天氣飲用,以清熱解毒,預防中暑。取金銀花茶5到10克,放入杯中用開水沖泡,蓋上杯蓋燜上幾分鐘,茶湯的色澤和味道會更佳。由於金銀花偏寒,並不適合長期飲用,特別是虛寒體質或者女性月經期間禁止飲用,否則可能出現不良反應。

  三鮮茶

  雖然立秋已到,但三伏天並沒有結束,推薦一款適合這個天氣的飲品:鮮藿香、鮮佩蘭、鮮薄荷各30克。將原料切碎,稍煎煮,取汁代茶飲。消暑清熱,和胃解表。鮮藿香、鮮佩蘭能清暑化溼,和胃解表,為夏季常用的解表清暑要藥,再配薄荷,可加強本藥茶發散祛邪,清熱祛風的功能。

  秋季養生禁忌

  恆補不變

  有些人喜歡按自己口味,專服某一種補品,繼而又從多年不變發展成“偏食”、“嗜食”,這對健康是不利的。因為藥物和食物既有保健治療作用,亦有一定的副作用,久服多服會影響體內的營養平衡。尤其是老年人,不但各臟器功能均有不同程度的減退,需要全面地系統地加以調理,而且不同的季節,對保健藥物和食物也有不同的需求。因此,根據不同情況予以調整是十分必要的,不能恆補不變,一補到底。

  無病進補

  既增加開支,又害自身。如服用魚肝油過量可引起中毒,長期服用葡萄糖會引起發胖、血中膽固醇增多、易誘發心血管疾病。

  貴賤之分

  物以稀為貴,那些高貴的傳統食品如燕窩、魚翅之類,其實並無奇特的治療作用,而十分平常的紅薯和洋蔥之類的食品,卻有值得重視的食療價值。另外,凡食療均有一定的物件和適應症,故應根據需要來確定藥膳,缺什麼,補什麼,切勿以貴賤來分高低,尤其是老年群體,更應以實用和價格低廉為滋補原則。

  以藥代食

  藥補不如食補,重藥物輕食物是不科學的。殊不知許多食物也是有治療作用的藥物。如多吃薺菜可治療高血壓;多吃蘿蔔可健胃消食,順氣寬胸,化痰止咳;多吃山藥能補脾胃。日常食用的胡桃、花生、紅棗、扁豆、藕等也都是進補的佳品。

  重進輕出

  隨著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不少家庭天天有葷腥,餐餐大油膩,這些食物代謝後產生的酸性有毒物質,需及時排出,而生活節奏的加快,又使不少人排便無規律甚至便祕。故養生專家提出一種關注“負營養”的保健新觀念,即重視人體廢物的排出,減少“腸毒”的滯留與吸收,提倡在進補的同時,亦應重視排便的及時和通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