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政政策對股票的影響

  國家合理的預算收支及措施會促使股價上揚,重點使用的方向,也會影響到股價。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關於的相關文章,希望對你有幫助!!!

  

  1、中國流動性過剩是一個結構性的問題,財政政策應該在改變結構上發揮它不可替代的作用。因為目前中國實際上還是一個靠吸引外商直接投資和出口導向發展模式來解決中國社會巨大的就業壓力和貧富分化問題,而且當金融體系和產業結構還處於一個發展不成熟的階段的時候,匯率的相對穩定就是支撐這種對外依存經濟增長模式的一個關鍵要因,所以,在中國經濟不斷增長的同時,就會因為國際收支的雙順差帶來更加嚴重的流動性過剩問題,而預期人民幣增值的熱錢流入,又進一步加劇了流動性過剩的問題。

  因此,當需要貨幣政策來緩解這一結構性流動性過剩衝擊的時候,就需要財政政策來刺激產業結構和內需生成機制的儘快調整,從根本上解決結構性流動性過剩對資本市場所帶來的危害。比如,及時取消出口退稅政策等。

  2、財政政策可以配合貨幣緊縮政策和金融監管政策來緩解流動性過剩的衝擊,比如,配合外匯管理局嚴打熱錢流入、配合銀監局監管違規資金入市的行動,財政部可以及時增加某些受投機資金炒作、泡沫現象嚴重的資產徵收所得稅***要在資訊充分的基礎上謹慎使用***,但不能將財政政策作為主要手段來沖銷暫時的流動性過剩現象,否則高昂的成本不僅降低財政政策的有效性和規範性,而且,也會給其他巨集觀政策的有效實施設定不小的障礙。

  3、中國內需的生成機制和企業的競爭力提高需要財政政策給予實質性的有效的支援,這關係到中國經濟可持續發展的模式。要結合科學的發展觀,儘快在教育、醫療、就業等多方面建立起有效完善的社會保障體系,從而提高全民抵禦和承受在經濟全球化時代中金融風險的能力;另一方面,要充分有效的利用國家的資源,幫助企業進行自主創新,努力分擔企業家技術創新階段的金融風險,爭取在國內外早日打造出更多的民族品牌。

  當然,通過機制的不斷完善和透明化,來嚴懲和杜絕那些不正當挪用國家資源的腐敗分子,從而提高國家在收入再分配過程中的權威形象,以此降低財政政策的運營成本,加強其在各個領域各個時間點上的政策有效性。

  財政政策對股市有哪些影響?

  每一次國家政策面的決策對國內股市都帶來不小的影響,積極的財政政策會推進資金進入股市,消極的財政政策則不利於股市。那麼財政政策對股市具體有哪些影響呢?

  目前比較倡導的經濟模式主要有三種。

  一,純粹的市場經濟,這種模式下,一切商業活動,一切商品和服務的價格由市場的供求關係來決定。但如果存在市場不靈,比如壟斷、傾銷、金融危機等情況,市場的靈活性就會失去效益。

  二,計劃經濟。這種模式一個國家所有的需求和供給都由政府來決定,並按份額分配。缺陷是指令太多,經濟難以創造效率。

  三,混合經濟模式。就以市場經濟為主,當市場出現不靈的情況下,政府通過改變政策來調控經濟的變化。

  財政政策對股市有哪些影響?

  1、財政政策,主要就是政府的收入和支出。收入上,大部分來源於稅收,加上少量的自營專案。支出,主要是對各行業的投資,對有潛力專案的開發,公共設施的建設***修路、建學校等***,社會保障的轉移支付等。

  當價格水平上漲過快,增加稅收可以從某種程度上降低一定的CPI。這對股市而言就是利空,稅收增多,人們的可支配性收入就減少了,從而投資於股市的資金就減少。反之減稅,則是利好。

  而政府的支出上,支出越大,代表某個專案、行業獲的資金越多,這是促進經濟發展最重要的因素。對股市而言,大資金主力也就有了方向,對股市是利好。反之,支出減少是利空。

  政府支出和收入之間如果出現差額,會對國債產聲影響。當出現赤字,也就是支出大於收入,政府就發國債來平衡資產負債表。這時候國債就會上升。反之,有盈餘,會下降。

  2、貨幣政策。貨幣政策影響利率、貨幣供應量、匯率。

  當經濟出現相對衰退時,或物價大幅下跌時,利潤降低,企業生產較少的產品,從而投資減少,國內產出降低。這時降低利率,可以使企業貸款後的還貸壓力減小;人們買房積極;利率降低,匯率也降低,淨出口也會增多。國內投資增多,從而使刺激經濟高速發展,對股市是較大的利好。

  如利率上升,匯率也上升,是政府覺得經濟過熱,短期的緊縮措施,對股市是利空。但在國際市場上,本國 利率上升,那其他國家的貨幣相對貶值,就會有很多國際熱錢投入中國,往往金融地產受益,但這樣就會不斷產生較大的泡沫,泡沫越大,引發的風險就越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