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政政策貨幣政策變動都會影響股市

  中國當下實行的是什麼樣的貨幣政策和財政政策?對股票市場有怎樣的影響?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關於的相關文章,希望對你有幫助!!!

  

  1、貨幣政策

  貨幣政策按照調節貨幣供應量的程度分為緊縮性的貨幣政策和擴張性的貨幣政策。在實行緊縮性的貨幣政策時,貨幣供給減少,利率上升,對股價形成向下壓力,而實行擴張的貨幣政策意味著貨幣供給增加和利率下調,使股價水平趨於上升。我國中央銀行具體的貨幣政策工具主要有:利率、存款準備金率、貸款規模控制、公開市場業務、匯率等。

  ***1***利率

  利率對股市的影響是十分直接的。從七次降息和股價變動的關係看,我國股市與利率存在著高度的負相關性,但利率變動對股價的作用逐漸減弱。

  ***2***存款準備金率

  中央銀行調整存款準備金率,影響商業銀行的資金來源,在貨幣乘數作用下,調整貨幣供應量,影響社會需求,進而影響股市的資金供給和股價。如1998年3月21日,中國人民銀行將存款準備金率由13%下調為8%,對股市產生了實質性影響。

  ***3***公開市場業務

  公開市場業務是中央銀行通過買進或賣出有價證券來控制和影響貨幣供應量的一種業務,它是中央銀行強有力的貨幣政策工具。從1996年4月起,我國中央銀行的公開市場業務啟動,由於現階段可供公開市場業務操作的工具有限,只以短期國債為交易工具,限制了對股市的影響,隨著金融體制改革的深入,其影響會逐漸增強。

  2、財政政策

  財政政策根據其對經濟執行的作用分為擴張性的財政政策和緊縮性財政政策。財政收入政策和支出政策主要有:國家預算、稅收、國債等。

  ***1***國家預算

  作為政府的基本財政收支計劃,國家預算能夠全面反映國家財力規模和平衡狀態,並且是各種財政政策手段綜合運用結果的反映。擴大財政支出是擴張性財政政策的主要手段,其結果往往促使股價上揚,近兩年,我國實行積極的擴張性財政政策,加大了對基礎設施建設力度,使基礎設施建設類上市公司及相關行業的企業不同程度地受益。

  ***2***稅收

  通過稅收政策,能夠調節企業利潤水平和居民收入。減稅將增加居民的收入,擴大了股市的潛在資金供應量,減輕上市公司的費用負擔,增加企業的利潤,股價趨於上升。如我國的高科技企業享受所得稅的減免優惠,股價理應看到一線。對股市影響最直接的稅種主要是印花稅和證券交易所得稅。我國開徵股票交易印花稅以來,根據股市的實際情況對印花稅加以調整,對股市進行調控,以刺激或抑制股市。

  ***3***國債

  國債作為國家有償信用原則籌集財政資金的一種形式,可以調節資金供求和貨幣流通量。在不帶來通貨膨脹的情況下,緩解了建設資金的需求,有利於總體經濟向好,有利於股價上揚。同時,國家採用上網發行方式有從股市中分流資金的作用。1998年8月,財政部向國有商業銀行增發1000億長期國債,用於基礎設施建設,對股市構成較大的利好。

  積極的財政政策和寬鬆的貨幣政策對股市有哪些影響?

  貨幣政策是政府調控巨集觀經濟的基本手段之一。由於社會總供給和總需求的平衡與貨幣供給總量與貨幣需求總量的平衡相輔相成。因而巨集觀經濟調控之重點必然立足於貨幣供給量。貨幣政策主要針對貨幣供給量的調節和控制展開,進而實現諸如穩定貨幣、增加就業、平衡國際收支、發展經濟等巨集觀經濟目標。

  貨幣政策對股票市場與股票價格的影響非常大。寬鬆的貨幣政策會擴大社會上貨幣供給總量,對經濟發展和證券市場交易有著積極影響。但是貨幣供應太多又會引起通貨膨脹,使企業發展受到影響,使實際投資收益率下降。緊縮的貨幣政策則相反,它會減少社會上貨幣供給總量,不利於經濟發展,不利於證券市場的活躍和發展。另外,貨幣政策對人們的心理影響也非常大,這種影響對股市的漲跌又將產生極大的推動作用。

  貨幣政策注重抑制資產泡沫對股市影響幾何

  日前,高層會議指出,要堅持穩健的貨幣政策,保持流動性合理充裕的同時,注重抑制資產泡沫和防範經濟金融風險。對此,引起社會較大反響。有分析認為,或意味著貨幣政策要由穩健轉向了。

  這裡需要仔細分析甚至予以澄清。可以肯定的是,這並不意味著“穩健”的貨幣政策有絲毫轉變。不可否認,目前貨幣政策轉向適度緊縮的壓力不小。人民幣對美元匯率較大幅度貶值,房地產過熱、房價暴漲帶來泡沫風險凸顯,雖然居民消費品價格維持在低位,但是產能過剩行業的煤炭等資源性價格迎來一輪無厘頭的暴漲,說到底還是過度寬鬆貨幣信貸惹的禍。

  但是,CPI維持在低位,經濟下行壓力依然很大,流動性存在的結構性問題沒有很好解決。這些矛盾交織在一起要求貨幣政策的主基調仍是穩健二字。政治局要求貨幣政策“注重抑制資產泡沫”前面是有定語與前提的,即“要堅持穩健的貨幣政策,在保持流動性合理充裕的同時”......這個定語與前提千萬不能忘記與省略,否則就有斷章取義的曲解歪解之嫌疑了。

  貨幣政策在“穩健”總要求下的側重點確實發生了變化,即注重抑制資產泡沫,這是多年來最高決策層對貨幣政策的首次要求與表述。那麼,直接對股市有何種影響呢?相信這是廣大投資者非常關心的問題。

  貨幣政策注重抑制資產泡沫的目的是防範經濟金融風險。背後大潛臺詞是必須引導貨幣信貸脫虛向實,流向實體經濟,支援實體經濟。正如人民日報文章所言,世界金融史告訴我們:過度虛擬化的經濟註定亂象叢生,輕則釀成市場的異常波動、大起大落,重則掏空老百姓的錢袋子。所以,讓幹實業的不輸給炒房子的,關鍵就要讓“實”與“虛”的結構再調整、再平衡,把這一比例維持在風險紅線以內。

  總體上來說,二級市場的股市屬於虛擬經濟範疇,具備投資投機炒作屬性的房地產的金融屬性多一些,也有較大虛擬經濟的成份。

  在貨幣政策注重抑制資產泡沫的側重點下,股市樓市都應該是抑制物件。房地產近期泡沫式火爆自不必說了,股市到目前滬綜指3000點左右與2014年年中的2400點相比較,也有較大漲幅。

  必須扭轉幾個觀念,股市也是實體經濟論其害無窮;房地產槓桿率不高論更是貽害久遠。股市樓市加槓桿是最大的經濟金融風險隱患,或所有經濟金融風險的總禍根。股市走好向牛必須建立在實體經濟企穩回升向好的基礎上,建立在上市公司業績增長支撐上。否則,股市就會泛起泡沫、出現風險。

  這裡特別強調的是,貨幣政策是將貨幣信貸導向實體經濟,然後通過支援實體經濟向好,進而間接支援股市走好。而不是貨幣信貸直接投向股市、吹大股市泡沫,來帶動實體經濟向好。這是謬論,是完全錯誤的。

  最高決策層在關鍵時刻扭轉了貨幣政策的側重點是完全正確的。提醒投資者對於中國A股投資一定要理性謹慎看待與操作。在貨幣政策注重抑制資產泡沫的大背景下,貨幣信貸總體適度收緊是內在要求,既是釋放一定數量的貨幣信貸必將會確保進入到實體經濟裡。僅從流動性來說,今後一個時期,股市資金面不會再過度寬鬆了。加之,人民幣貶值預期強烈,資本外流對股市流動性也將帶來壓力。

  因此,投資者在股市裡應該保持謹慎再謹慎。貨幣政策要注重防範經濟金融風險,投資者也要注意防範股市投資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