枇杷葉的功效作用有哪些

  枇杷中含有苦杏仁甙,能夠潤肺止咳、祛痰,枇杷葉治療各種咳嗽。枇杷葉也有一定的功效作用。下面是小編為你帶來的枇杷葉的功效與作用,一起來看一看吧。

  枇杷葉的功效

  清肺和胃,降氣化痰。治肺熱痰嗽,咳血,衄血,胃熱嘔噦。

  ①《別錄》:主卒啘不止,下氣。

  ②《食療本草》:煮汁飲,主渴疾,治肺氣熱嗽及肺風瘡,胸、面上瘡。

  ③《滇南本草》:止咳嗽,消痰定喘,能斷痰絲,化頑痰,散吼喘,止氣促。

  ④《綱目》:和胃降氣,清熱解暑毒,療腳氣。

  ⑤《本草再新》:清肺氣,降肺火,止咳化痰,止吐血嗆血,治癰痿熱毒。

  ⑥《安徽藥材》:煎汁洗膿瘡、潰瘍、痔瘡。

  枇杷葉的作用

  1、鎮咳、祛痰、平喘作用

  本品所含苦杏仁甙在體內水解產生的氫氰酸有止咳作用。水煎劑或乙酸乙酯提取物有祛痰和平喘作用。其葉所含之揮發油有輕度祛痰作用。亦有報告指出,枇杷葉止咳作用強,祛痰作用較差。

  2、抗菌作用

  實驗表明,本品水煎劑或乙酸乙酯提取物對白色或金黃色葡萄球菌、肺炎雙球菌、福氏痢疾桿菌均有抗菌作用。但有人認為,枇杷葉無抗菌作用,並能刺激金黃色葡萄球菌的生長。

  3、其他作用

  有報告指出,枇杷葉乙醇冷浸提取物對大鼠角叉菜膠所致足腫脹區域性用藥有抗炎作用,溫浸提取物區域性用藥或灌胃給藥、冷浸提取物灌胃給藥均無抗炎作用。

  枇杷樹修剪整形的方法

  枇杷是常綠果樹,全年生長結果不休眠。因此,枇杷的修剪一年四季都可進行。對幼齡樹,為了擴冠快,早成形,早結果,一般不作大的修剪,只對徒長枝進行適當處理,從而增加結果枝組,促進花芽分化。成年結果樹修剪,最佳時期是在採果後的6-7月進行夏剪。主要是剪除擾亂正常樹形的強旺徒長枝,穿膛枝、密生枝、纖弱枝、交叉枝、下垂枝、病蟲枯枝等。同時對衰弱性結果枝組進行回縮短截,更新復壯。枇杷當年抽發的夏梢絕大部分是優良結果母枝,90%以上當年能開花結果。合理的夏季修剪,結合適當及時的肥水管理,促發大量的生長粗壯整齊的夏梢,是枇杷克服大小年結果,年年豐產的關鍵。

  枇杷枝幹的生長具有十分明顯的規律。幼樹中心幹其頂端優勢特別強,肥大而健壯的頂芽著生在枝梢的頂部,萌芽時唯有頂芽和頂芽以下附近的幾個側芽萌發抽梢成4至6條枝幹,輪生為一層,其餘芽便成為穩芽而不再萌發,故枇杷的樹體結構具有非常明顯的層性。為了充分利用這一生長特性,枇杷整形常用低幹矮冠或三層***雙層***杯狀形。

  低幹矮冠形:其特點是樹高2米左右,樹形較矮化緊湊,生產上便於管理操作,多側枝少主枝,結果母枝多,內膛光照好,果實商品質量好,經濟效益高。該樹形適合株行距為2米×3米的枇杷密植園。定苗時選30--50釐米高的幼苗,待成活後,不作任何修剪,讓其自然萌發抽生頂芽和側芽,在其生長期內,將頂芽抽生的延長枝留作中心幹向上伸長,並在延長枝以下適當部位,離地50釐米左右處,選留4條向四周分佈均勻的側枝作為第一層主枝,並使之與中心幹呈60度左右的角。以後待中心幹頂端再次萌芽時,在距第一層主枝100釐米左右處,選留與第一層主枝生長方向上下錯開且分佈均勻的4條健壯側枝作為第二層主枝。主枝上配備3--5個枝副主枝,主幹高度控制在2米以內。從而使枇杷樹成形,提早結果。

  三層***或雙層***杯狀形:該樹形適宜土層深厚,土壤肥沃,樹冠開張,樹勢強健的品種。整形方法為將當年定植的苗木成活後,從離地約50釐米處短截,中心幹延長枝直立向上生長,在其下選留生長健壯,向四周分佈均勻的4條側枝培養為第一層杯狀的枝群。與中心幹呈70度左右的夾角。第二層在距第一層80釐米處,選留與第一主枝群上下錯開的4條側枝培養成第二層的第二主枝群。第3年,同樣在距第二主枝群中心幹80釐米,選留與第二主枝群四大主枝上下錯開的4枝側枝,培養成第三層的第三主枝群。幹高控制在2.5米內,每層杯狀由四大主枝組成,每枝主枝上培養2--3個副主枝,3年完成整形。此樹形通風透光,易於管理,產量高、果實品質好,經濟年齡長。

  無論採取哪種整形美容方式的植株,對相鄰植株互相交叉的枝條都應間伐或短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