腸胃不好吃什麼好的快

  在快節奏生活的壓力下,腸胃是人體最容易出現問題的部位。所以我們要子啊飲食上更加註意,那麼腸胃不好吃什麼?

  腸胃不好的症狀

  1、時有胸骨後受阻、停頓、疼痛感,且時輕時重。腸胃不好有哪些症狀?這往往提示可能患有食管炎、食道憩室或食管癌早期。

  2、飯後腹部脹痛,常有噁心、嘔吐,偶可嘔血,過去有胃病史近來加重,或過去無胃病近期才出現,且伴有貧血、消瘦、不思飲食,在臍上或心口處摸到硬塊。這種情況應高度警惕,因為有可能是胃癌。

  3、經常在飯後2小時左右出現胃痛,甚至半夜疼醒,吃點東西可以緩解,常有反酸現象。秋冬季節容易發作,疼痛在上腹偏右,有節律。腸胃不好有哪些症狀?這類情況可能患有十二指腸潰瘍或十二指腸炎症。

  4、飯後上中腹痛,或有噁心、嘔吐、積食感,病的時間可能已經很長;疼痛有規律,如受涼、生氣、吃了刺激性食物後發作。這種情況可能是胃潰瘍。

  5、飯後立即腹瀉,吃一頓瀉一次,稍有受涼或飲食不當就發作。也有可能時而腹瀉時而便祕,腹瀉時為水樣,便祕時黏液較多,有時腹脹有便意而上廁所又無大便,數年不見消瘦。這種症狀,以過敏性腸炎的可能性較大。

  6、飲食不當或受涼後發生腹痛、腹瀉,可伴有嘔吐、畏寒發熱。這種情況可能是急性胃腸炎、急性痢疾。

  7、噯氣但不反酸,胃口不好,體重逐漸減輕,面色輕度蒼白或發灰。這種情況要考慮慢性胃炎,特別是慢性萎縮性胃炎、胃下垂。

  對腸胃好的食物

  ❖南瓜❖

  據《滇南本草》和《本草綱目》記載:南瓜性溫,味甘,入脾、胃經。也就是說,南瓜對於養護脾胃很有好處。從現代營養學的角度分析,南瓜含有豐富的胡蘿蔔素、B族維生素、維生素C和鈣、磷等成分,是健胃消食的高手,其所含的果膠可以保護胃腸道黏膜免受粗糙食物的刺激,適合患有胃病的人食用。而且,南瓜所含成分還能促進膽汁分泌,加強胃腸蠕動,幫助食物消化。 南瓜烹飪方法多樣,可蒸食、熬粥或煲湯。

  ❖小米❖

  中醫認為,小米味甘性平,入腎、脾、胃經,《本草綱目》也有小米“治反胃熱痢,煮粥食,益丹田,補虛損,開腸胃”的記載。從營養方面來看,小米特別出色的地方,是它的鐵和維生素B1含量優於小麥、大米和玉米,特別適合孕婦、哺乳期女性食用。小米的膳食纖維含量在粗糧中偏低,口感細膩而容易消化,也適合6個月後的嬰幼兒食用。小米可單獨熬煮成粥,也可新增大棗、百合等熬成營養粥品,還可以和大米一起煮成“二米飯”。

  ❖紅薯❖

  《本草綱目》、《本草綱目拾遺》等古書記載,紅薯有“補虛乏,益氣力,健脾胃”的功效,使人“長壽少疾”。

  現代研究表明,紅薯中含有大量膳食纖維,能幫助刺激腸胃蠕動和消化液的分泌,保護腸胃。此外,紅薯富含大量的胡蘿蔔素,對兒童以及老人的視力都有益處,並且還富含鉀、鐵和維生素B6等營養素。 紅薯可以直接煮食,也可用來熬粥。

  ❖山藥❖

  中醫認為,山藥性平、味甘,歸肺、脾、胃、腎經。歷代古書對山藥的平補作用均有記載,《本草綱目》中提到,山藥益腎氣、健脾胃。據記載,慈禧為健脾胃而吃的“八珍糕”中就含有山藥成分。從現代營養學的角度分析,山藥含有澱粉酶、多酚氧化酶等物質,能促進消化、改善胃腸功能。 山藥吃法多樣,可將山藥與大米、小米、紅棗等熬成雜糧粥,也可將山藥研細磨粉後與米粉混合,熬成糊糊喝,還可將山藥蒸熟後製成藍莓山藥食用。

  ❖姜❖

  中醫認為,生薑汁味辛、性溫,入肺、胃、脾經。《食療本草》說它“止逆,散煩悶,開胃氣”。《本草拾遺》記載生薑“去冷除痰,開胃”。生薑在中藥中常用以治療噁心、嘔吐,對胃病患者很有幫助。 現代藥理研究表明,姜富含的薑辣素能刺激消化道的神經末梢,引起胃腸蠕動,增加唾液、胃液和腸消化液的分泌,從而健脾胃、增食慾。 姜除了用作調味料外,還可以用來泡水喝。

  胃腸不好日常需要注意什麼

  一、改變飲食習慣:按時就餐,坐著吃飯不要站立或蹲著。戒吃辛辣、油炸、煙燻食物如燒烤等,不吃過酸、過冷等刺激強烈的食物,不飲酒,少飲濃茶、咖啡等。多吃素菜和粗纖維食品如芹菜、香菇等。

  二、建議多吃枸杞、銀耳、紅棗、核桃,這些都可以零食或入菜。飯後、睡前可以搓熱雙手,以肚臍為中心順時針環摩64圈。完畢搓熱雙手按摩小腹。

  三、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少吃多餐,飯只吃七份飽。早上要吃好,中午要吃飽,晚上要吃少。忌暴飲暴食。

  以上所述的健胃只適合一般的胃腸不適,如果病情太為嚴重,建議您儘快到醫院檢查一下胃,按照醫生的建議再好好治療養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