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脾胃不好如何推拿治療

  寶寶脾胃不好,面色會萎黃無華,體倦乏力,形體偏瘦,厭食或拒食。那麼孩子脾胃不好應該怎麼推拿來治療呢?跟著小編一起來看看吧。

  治療孩子脾胃不好的推拿方法

  1、按揉推四橫紋

  四橫紋穴位於手掌麵食、中、無名、小指的第一指間關節橫紋處。左手握住小兒的手指,用右手食指或中指指端分別按揉四橫紋穴,約2~3分鐘。具有調中行氣,和氣血,除脹滿的作用。

  2、按揉推板門穴

  板門穴位於小兒手掌大魚際處。左手握住小兒的手指,用右手拇指蘸滑石粉,按揉板門穴。按揉時,順、逆時針皆可;也可使用推法,由拇指指根推向腕橫紋可止瀉,由腕橫紋推向拇指指根能止嘔,來回推可調整脾胃功能。

  3、推脾經穴

  脾經穴在小兒拇指橈側面。左手中指或無名指夾住小兒左手四指,再以拇指與中指捏住小兒拇指,用右手拇指蘸滑石粉後,直推小兒脾經穴,從拇指指尖推向拇指根,推50~100次,單方向直推,不宜來回推。具有健脾和胃的作用。

  4、腹部按摩

  小兒採取平臥位,用右手四指或手掌,在小兒腹部,以臍為中心,作圓周運動。順大腸方向為瀉,適宜大便偏幹者;逆大腸方向為補,適宜大便偏稀者;一般多選擇順、逆各半,約按摩50~100次。操作者的手不宜過涼,應溫暖。具有調脾和胃的作用。

  小兒脾胃不好的禁忌事項

  1、忌塞著孩子吃

  家庭經濟條件好了,家長對孩子的餵養標準也在提高。“不光要吃飽,還要吃好”。在這一原則指導下,不單燕窩、蟲草上了孩子的食譜,各種營養品也是源源不斷,目的“還不是圖孩子長得更聰明、更強壯”。所以,家長沒覺得有不妥,反把多吃多補當成小孩挑食、偏食後的無奈之舉。

  2、忌給孩子喝涼茶

  有的父母看到孩子便祕、口氣重,就以為是“上火”,喜歡給小孩喝涼茶,我們對此極力反對。七歲以內的小孩發生便祕,大多數是脾胃功能沒發育好,又不節制飲食,因而造成“食滯”,並不是真正的“上火”。正確的治療方法應該是消食導滯,如果喝涼茶清熱,只會越喝越傷脾胃。

  3、忌晚上吃東西

  半歲以前的嬰兒,一天睡眠時間要十幾二十個小時。為了保證營養,什麼時候醒來就什麼時候吃,深更半夜餵奶很正常。可到了半歲以後,孩子白天清醒、活動的時間越來越多,生活作息也越來越正常,如果晚上還給他們吃東西,脾胃得不到休息,也會導致脾胃虛弱,小孩儘量晚上八點以後就不要再進食了。

  4、忌生病趕緊補營養

  俗話有“虛不受補”。其實,虛應該受得了補,之所以“虛不受補”,是因為補得不是時候。所以,每當一看到孩子病蔫蔫的樣子,家長就心疼,於是迫不及待地進補,補品、補湯一起上,結果往往適得其反。

  緩解小兒脾胃不好的健康食物

  1、小米香菇粥

  小米50克,香菇50克,雞內金5克。小米,淘洗乾淨;香菇,擇洗乾淨,切成小塊或碎末;雞內金,洗淨。鍋置火上,放入適量清水,下入小米、雞內金,用文火煮成粥,取其湯液,再與香菇同煮至熟爛,分次飲用。本膳用小米,健脾胃;雞內金,能助消化;香菇,有健脾胃、助食作用。此粥大益胃氣,開胃助食,常食可防治小兒消化不良。

  2、五穀粥

  糙米、黑豆、紅豆、黃豆、綠豆、青豆各30克,白糖。將糙米、黑豆、紅豆、黃豆、綠豆、玉米等洗淨,用冷水浸泡2-3個小時;鍋中加水,放入以上原料,先用旺火燒沸,然後用小火煮45分鐘;待粥軟爛後,加糖調味,即可食用。五穀粗糧中富含澱粉、膳食纖維以及B族維生素等,每天適當吃點粗糧,有助於增加寶寶體內的粗纖維。

  3、南瓜小米粥

  南瓜250克,小米120克,紅棗8枚,冰糖少許。南瓜切成小塊。小米洗淨備用。紅棗洗淨瀝乾水分。冰糖也可以不放。因為南瓜有甜味。鍋里加5碗水,蓋蓋兒大火燒開。下入除冰糖外的所有材料。再次開鍋後轉小火,煮了20分鐘後倒入冰糖。煮至糖融化即可關火。小米暖胃,安神,治反胃熱痢,煮粥食,益丹田,補虛損,開腸胃。南瓜性溫,味甘。南瓜所含成分能促進膽汁分泌,加強胃腸蠕動。幫助食物消化。

看過的人還會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