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人家咳嗽吃什麼好飲食禁忌有哪些

  人到老年,身體的各項機能下降,同時免疫力也下降了不少。這使得老人很容易得病,而咳嗽是很多老人面臨的問題。老人家咳嗽可以吃一些食物緩解,一起看看小編的介紹!

  治療老人家咳嗽的食物

  1、枇杷 性涼,味甘,能潤肺化痰止咳。《滇南本草》雲“枇杷治咳嗽吐痰。”適宜熱咳吐黃膿痰之人食用。

  2、羅汗果 清肺止咳,肺熱咳嗽和風熱咳嗽者宜服。可用羅漢果1個,柿餅15克,水煎服食。

  3、無花果 能清熱、化痰、理氣,適宜風熱型咳嗽多痰胸悶者食用。《福建中草藥》還記載了當地民間方法,治肺熱咳嗽,聲音嘶啞,用無花果15克,水煎調冰糖服。

  4、柿子 性寒,能清熱、消痰、止咳,故熱咳者宜食之。據近代藥理試驗觀察,柿子確有祛痰和鎮咳效果,且祛痰作用強於鎮咳。

  5、荸薺 能化痰、清熱,對熱性咳嗽吐膿痰者尤宜。每次可用鮮荸薺250克,洗淨削去皮,用沸水燙一下,生吃,早晚各1次,連吃3~5天。

  6、絲瓜 善於清熱化痰,對咳嗽痰多、痰稠色黃的熱咳者尤為適宜。這是由於絲瓜的植物黏液裡,含有一種皁素,具有除痰化痰的功效。凡屬肺熱或風熱犯肺的咳嗽之人,常吐膿痰,宜用絲瓜煎湯服,更宜用絲瓜與豆腐同燒食用,有利痰開胸快膈的好處。

  7、蘿蔔汁 可選用紅皮辣蘿蔔新鮮者500克,洗淨不去皮,切成薄片,放於碗中,上面放飴糖***麥芽糖***2~3調羹,擱置一夜,即有溶出的蘿蔔汁,頻頻飲服,有清熱化痰止咳效果,適宜風熱或肺熱咳嗽者食用。也可用鮮蘿蔔與荸薺各500克,洗淨後一併搗汁或榨取汁水服。

  老人咳嗽的飲食禁忌

  1、忌水分供給不足,應多喝水、果汁等以促進胃液分泌,增進食慾。多飲水有利於新陳代謝,有利於體內有毒物質的排除,並能稀釋痰液。

  2、忌寒涼食物,寒主收引,咳嗽時不宜吃冷飲或冷凍飲料,此時如飲食過涼,就容易造成肺氣閉塞,症狀加重,日久不愈,有的人會咳嗽很重,咽炎難耐,睡前明顯,咳嗽頻頻。

  3、忌魚腥蝦蟹,注意牛羊肉及豬頭肉。腥味刺激呼吸道和魚蝦食品的蛋白過敏會加重咳嗽。

  老人咳嗽的治療方法

  1、藥源性咳嗽

  即因服用某種藥物而出現的咳嗽,它屬於藥物不良反應的一種。此種咳嗽常因血管緊張素轉換酶抑制劑的藥物引起,包括卡託普利、依那普利、貝那普利等近20餘個藥物,主要用於高血壓、冠心病、糖尿病腎病等疾病的治療,而服用此類藥物後,有1%-30%的人會則會出現咳嗽。因此,它在老年人中有較高的發病率。

  藥源性咳嗽患者的特點是:咳嗽多在用藥1天至數週後出現,常表現為較頻繁的刺激性乾咳,夜間及睡前較多見,有時可伴有咽癢或咽部異物感等;用藥期間,咳嗽常持續存在,但也有部分患者在連續用藥數日或數週後,症狀可自行減輕或消失。此類咳嗽易被患者誤診為感冒、咽炎或氣管炎等,但常使用消炎、止咳藥治療後無效。

  正確的治療方法是:將所服血管緊張素轉換酶抑制劑在醫生的指導下減量或停用;對不能停用者,可改用其他藥物,或換用血管緊張素受體拮抗劑如纈沙坦等。多數患者在停藥或減量後,咳嗽會自行消失。對症狀持續較久者,也可短期應用氨茶鹼、舒喘靈或吸人必可酮等治療,多能很快治癒。據報道,服用卡託普利後患者出現咳嗽最多,其他藥物則相對較少。此外,服用阿托品、山莨菪鹼及賽庚啶等藥物也可引起咳嗽,但其發生機會比較偶見。

  2、因心臟疾病引起的咳嗽

  咳嗽是許多心臟病常見的症狀之一,如咳嗽患者有明確的心臟病史或伴有心悸、氣短、水腫等心臟病症狀時,診斷一般多無困難。但有部分左心功能不全的患者,在疾病的早期僅以反覆出現的慢性咳嗽為主要表現,此時易被忽視或誤診,此種咳嗽在老年人患者中比較常見,患者一般有高血壓或冠心病病史,咳嗽多發生夜間或勞累後出現、加重,可伴有輕微心悸、胸悶、氣急或咳少量泡沫樣痰,經休息或坐起後可減輕或消失,但使用消炎、止咳藥則往往效果不明顯。

  此類患者應注意與急、慢性支氣管炎、支氣管哮喘等疾病鑑別。如患者的症狀與體位、勞累等關係密切,平臥位或勞累後症狀加重,坐***立***位或休息時症狀減輕,並且常在夜間發作多見,則應考慮心衰的可能。此時應及時去醫院進行相關檢查治療。

  3、與哮喘有關的咳嗽

  支氣管哮喘多以發作性呼吸困難、喘鳴為特徵,患者也可伴有流涕、咳嗽、咳痰等症狀。但近年來發現,有的哮喘可無明顯的呼吸困難或喘鳴,而僅以經常性的慢性咳嗽為主要表現,稱為咳嗽變異性哮喘。這類咳嗽的特點是:患者老年人多見,患者一般多有個人或家族過敏性史,咳嗽常於春秋季反覆發作,且在夜間、清晨、感冒或運動後易出現或加重,每次發作可持續數週甚至數月,較易被患者或醫生誤診為支氣管炎、咽炎等疾病。

  此類咳嗽應用消炎、止咳藥後效果比較差,而選用平喘、抗過敏或激素類哮喘氣霧劑,如氨茶鹼、舒喘靈、酮替芬等藥物治療後,常有較好的效果。

  4、與胃食管反流性疾病相關的咳嗽

  胃食管反流性疾病是指胃或十二指腸內的食物、消化液等反流入食管或咽喉部,所引起的一種疾病,在老年人中較為常見,肥胖的女性發病率相對較高。其典型表現為,患者在餐後1小時左右出現上腹或胸骨後燒灼不適或疼痛,並常伴有反酸、咽部不適或咽部有異物感等症;病情多於臥位、彎腰時加重。但也有一些患者缺乏上述典型症狀,而僅以經常出現的咳嗽及咽部不適為主要表現。此時較易被誤診為咽炎、喉炎或其他疾病而誤治。

  胃食管反流性疾病一般使用制酸劑或促胃腸動力藥***如嗎丁啉***或H2受體阻止劑、質子泵抑制劑可迅速減輕,但明顯改善需5個月。同時,採取調整生活方式,少食多餐,避免進食過飽和睡前進食,避免進食酸性和油膩食物,避免咖啡,菸酒等刺激性食物,並且保持情緒的穩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