營養師教你如何健康吃螃蟹

  吃螃蟹解饞的時候到了,營養師們紛紛將螃蟹端上餐桌,下面是小編專門請教營養師的吃螃蟹方法,希望你喜歡!

  營養師吃螃蟹方法

  八九月份吃雌蟹

  正是螃蟹盛產季,農曆八九月挑雌蟹,九月過後選雄蟹。

  高粱紅時是吃蟹的最好時節,而雌蟹和雄蟹的成熟時間不同,雌蟹在農曆八九月裡性腺成熟,而九月過後雄蟹的性腺成熟,滋味營養最佳。區分螃蟹的公母只需看大閘蟹的腹部。雌螃蟹的腹部為圓臍,腹部上的翻蓋幾乎佔了全部,形狀似半圓形的大圓三角,而雄螃蟹的則為尖臍,腹部下方有一個類似三角形的區域翻蓋。

  另外,挑選蟹還要“四看”。看蟹殼:凡殼背呈黑綠色且帶有亮光的蟹肉厚,殼背呈黃色的蟹大多較瘦弱;看肚臍:肚臍凸出來的,一般都膏肥脂滿;看螯足:凡螯足上絨毛叢生,則螯足老健;看活力:將螃蟹翻轉身來,腹部朝天,能迅速用螯足彈轉翻回的,活力強,可儲存較長時間。

  清洗螃蟹要仔細

  買回家的螃蟹如何處理?如果覺得不夠肥美,那就先在家養幾天,若是吃,那就好好清洗。

  螃蟹買回家,如果覺得不夠肥美,我們可以先養幾天。將活蟹放在一個開口較大的容器裡,放些糙米或沙子、清水、少量芝麻和打碎的雞蛋,容器口用棉布蓋上,擋住光線,防止螃蟹爬出。同時,螃蟹吸收了雞蛋中的營養,蟹肚壯實豐滿,吃起來格外肥美可口。

  螃蟹身上溝壑很多,用一般的方法不易清洗乾淨,一定要仔細清洗。先將螃蟹浸泡在淡鹽水中,讓其把體內的汙物都吐出來,然後用手捏住其背部,懸空接近盤邊,讓雙鉗恰好夾住盤弦,用刷子刷洗全身,再捏住蟹殼,扳住雙鉗將蟹臍翻開,由肚臍尖處擠壓肚臍蓋中央的黑線,將其糞便擠出,最後用清水沖洗乾淨即可。

  吃蟹順序有講究

  吃螃蟹科學的順序是先揭臍、後掀蓋、再食砣***軀體***,最後吃八隻腳和雙螯。

  先剪掉大閘蟹的八隻腳和兩隻大鉗,留著最後吃。將蟹臍***即蟹肚臍部分的一小塊蓋***去掉,順勢揭開蟹蓋,用小勺把中間的呈三角錐形的蟹胃去掉,將外面包裹著的蟹黃吮乾淨。吃完蟹蓋,用勺柄將蟹身中間呈六角形的蟹心挑出來丟棄,在蟹身上淋點醋,把蟹黃、蟹膏吃乾淨,把蟹身掰成兩半,此時可見成絲狀的蟹肉,順著蟹腳來撕,將蟹肉拆出。用剪刀把蟹腿剪成三截,用小調羹把肉捅出來即可。

  先吃蟹黃、蟹膏可嚐到它們的濃香口感,如果是先吃蟹肉後吃蟹黃的話,就體會不到蟹黃的濃香味,而且會有種膩的感覺。另外蟹腳放涼後其中的肉會自動與蟹殼分開,很容易被捅出或者吸出,因此要留待最後來吃。

  膽固醇高者要少吃螃蟹

  蟹黃裡的膽固醇含量較高,每100克蟹黃含460毫克膽固醇,而人體一天的膽固醇攝入量不能大於300毫克,有血脂高、有冠心病的人尤其要少吃。另外,螃蟹屬於高嘌呤食物,胃腸功能虛弱和腹痛腹瀉者、血尿酸過高或痛風患者吃後會加重病情。對海鮮過敏和面板病患者就更不要吃啦。

  螃蟹屬寒要注意

  由於螃蟹本身屬寒,胃腸虛寒的人會腹痛腹瀉。在吃的時候要注意搭配,多吃些主食或搭配黃酒都是不錯的,黃酒有活血暖胃的功效,性溫和,因此歷來被認為是食蟹時去除寒氣的最佳選擇。而且蟹肉的鮮甜和黃酒的甘醇在口感上也極其和諧,幾近完美。也要注意避免和寒性食物搭配,如梨子、西瓜等涼性水果。

  螃蟹的功效與作用

  螃蟹性寒、味鹹,歸肝、胃經。

  1.抗結核

  螃蟹還有抗結核作用,吃蟹對結核病的康復大有補益。

  2.滋補解毒

  螃蟹有清熱解毒、補骨添髓、養筋活血、通經絡、利肢節、續絕傷、滋肝陰、充胃液之功效。對於淤血、損傷、黃疸、腰腿痠痛和風溼性關節炎等疾病有一定的食療效果。

  螃蟹的營養價值

  1.螃蟹含有豐富的蛋白質,較少的脂肪和碳水化合物。

  2.蟹黃中的膽固醇含量較高。

  3.螃蟹含有豐富的鈣、磷、鉀、鈉、鎂、硒等微量元素。

  4.螃蟹中含有豐富的維生素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