熟地的功效及禁忌症

  熟地,又名為或者伏地,也叫酒壺花、山煙等,處方名為熟地黃、熟地和大熟地,是玄蔘科植物地黃經過加工炮製而成的,那麼你知道有哪些嗎?下面小編和大家一起學習。

  熟地的功效

  熟地味甘微溫質潤,既補血滋陰,又能補精益髓。如熟地配以當歸、白芍、川芎就是大名鼎鼎的治療血虛症的“四物湯”。熟地配白芍能養肝,配柏子仁養心,配龍眼能養脾,配麻黃則通血脈。

  脾胃氣滯,痰溼內阻的脘腹脹滿,食少便溏者忌服。藥用時可煎服,10~30g。滋陰補血,益精填髓.用於肝腎陰虛,腰膝痠軟,骨蒸潮熱,盜汗遺精,內熱消渴,血虛萎黃,心悸怔忡,月經不調,崩漏下血,眩暈,耳鳴,鬚髮早白.

  熟地的禁忌症

  1.炮製煎煮不可見銅鐵器。

  《雷公炮製藥性解》雲:“採得生地黃,去白皮,磁鍋上柳木甑蒸之,攤令氣歇,拌酒,再蒸,又出令幹,勿令犯銅鐵,令人腎消,並白髮,男損營,女損衛也。”熟地黃炮製不可見銅鐵,煎煮亦不可用鐵鍋、鐵壺。《藥鑑》:“若犯鐵器,令人腎消。”貯藏應如《本草從新》言:“味甘如飴,須瓷器收之,以其脂柔喜潤也。”

  2.服食忌蘿蔔、三白、諸血等。

  《本草品彙精要》記載:“忌蘿蔔、蔥白、韭白、薤白。”《要藥分劑》雲:“忌萊菔、蔥、蒜、諸血。”蓋萊菔子降氣,三白辛竄走氣,影響地黃的滋補作用。諸血為血肉有情之品,恐滋膩太過,故宜禁之。

  3.傷寒家不宜用。

  傷寒之病,邪從外入,宜疏散而不宜滋補。如《神農本草經百種錄》言:“又仲景《傷寒》一百十三方,惟復脈用地黃。蓋傷寒之病,邪從外入,最忌滋滯。即使用補,必兼疏拓之性者,方可入劑。否則邪氣向裡,必有遺害。今人一見所現之證,稍涉虛象,便以六味湯為常用之品,殺人如麻,可勝長嘆。”

  4.脾虛痰多氣鬱之人慎服。

  熟地黃味甘,性尤滋膩,脾虛痰多氣鬱者慎用。《本草從新》雲:“按熟地黃性滯,痰多、氣鬱之人,能窒礙胸膈,用宜斟酌。”《本草徵要》雲:“熟者性滯,若痰多氣鬱之人,能窒礙胸膈,當斟酌用之。”《本草通玄》言:“熟地性滯,痰多者,恐其泥膈,宜薑汁炒之,以制其滯。更須佐以砂仁、沉香二味,皆納氣歸腎,又能疏地黃之滯,此用藥之權衡也。”

  熟地的食療方

  紅參熟地龍骨湯

  紅參熟地龍骨湯的用料

  紅參10克,熟地30克,豬脊骨300克,蜜棗4個,薑片3片。

  紅參熟地龍骨湯的製作要點

  先將豬骨“飛水”,這樣做的目的是去掉豬骨的髒沫子。湯鍋放冷水***一般八至十碗***,中火燒開後放豬龍骨、放紅參、薑片、熟地,水再開後放蜜棗。再次煮沸後改文火煲,約2小時,加鹽調味。

  紅參熟地龍骨湯的功效

  紅參性溫,大補元氣;熟地既補血滋陰,又能補精益髓。故本湯有益氣養血、溫經補髓功效,用於氣血兩虛,症見氣短懶言、神疲睏倦乏力、頭暈眼花、久病體虛、四肢不溫。

  面紅上火、口腔乾燥、乾咳、口脣皸裂、面板乾燥、毛髮乾枯等陰虛之人禁用。

  蟬花熟地老鴨湯

  材料

  野生蟬花

  10克

  熟地黃

  40克

  紅棗***去核***

  6枚

  老鴨1只

  ***約850克***

  做法

  1. 將蟬花、熟地黃、紅棗洗淨;老鴨宰殺後去毛、內臟、頭頸及腳,洗淨後瀝乾水。

  2. 將蟬花、熟地黃、紅棗放入鴨腹腔內,置於燉盅裡,加開水適量,燉盅加蓋,文火隔水燉3小時。

  3. 調味後即可食用。飲湯吃老鴨肉、蟬花、紅棗。

  ♥野生蟬花蟲草也可用蟬花蟲草粉代替。在完成前兩步驟後,調味時加入即可食用。

  功能

  滋腎補肺、潤燥止咳。常用於肺腎陰虛,症見潮熱乾咳、咽乾口渴、日久不愈者。

  蟬花蟲草與冬蟲夏草同屬於蟲生真菌,系金蟬與蟲草菌體相依幻化,於萬物復甦之時,孢梗束漸漸探出土壤表面,在頂部形成大量的分生孢子,綻放出燦爛的生命之花,故以形得名蟬花蟲草***也叫金蟬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