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麼看個股的成交量

  成交量對我們分析個股非常有參考意義,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關於的相關文章,希望對你有幫助!!!

  

  新股民一天到晚只是盯著自己股票的價格,沒有看成交量的習慣,也不知怎麼看成交量。而高手看成交量已是一種習慣了,從成交量可能看出主力的意圖,可以判斷股票執行的方向,看不到成交量就找不到盤面的感覺了。

  成交量有兩種統計方法,一種是看成交手數,一種是看成交金額。我們一般觀察成交量是K線圖下方的指標,成交量指標圖的左上角表示VOL是成交手數,單位是億手,這是一般軟體的預設設定,如果想看成交金額,可以將游標放在指標圖上,點右鍵,點“選擇指標”,在“技術指標”中選“8.成交量指標”,點“AMOUNT成交額”,成交量指標圖就變成了成交金額了,單位是億元。

  看成交手數好呢?還是成交金額好呢?我經過一段時間的看盤比較,體會是:兩者在一般情況下實際上差別並不大,成交手數與成交金額是正比關係,都能反應一種能量與趨勢,關鍵是自己習慣了就是最好的。我認識的有一些高手,習慣於看成交金額,說成交金額比成交手數更準確一些,我也贊成他們的觀點,我過去愛看成交手數,現在逐漸習慣於看成交金額了。

  我們在每天看盤時一定要密切關注成交量的變化,從滬市成交金額來說,每天至少要有1200億元以上的成交金額,大盤才有上升的動力,否則一般情況下,很難有象樣的行情出現。每天的行情趨勢,從開盤後30分鐘和60分鐘的成交金額,就可能大概能判斷出當天的走勢。

  如果開盤後30分鐘成交金額達到150億元以上,開盤後60分鐘成交金額達到300億元以上,可以判斷當天的盤面交投活躍,預示著可能有行情,否則當天不但不會有行情,還有可能進行調整。

  在個股方面,底部放量是好事,預示股票要上漲,高位放量要小心,可能主力在出貨。股票回撥縮量,一般是主力洗盤,回撥放量主力出貨的可能性大。縮量漲停是最好的現象,說明持有股票的人大都不想在這個位置賣出,股票鎖倉比較好,股票繼續上漲的可能性大。而如果放量漲停,在底部是好現象,說明主力資金雄厚,做多意願強烈。如要是在高位放量漲停,說明上方拋壓過重,獲利盤出貨積極,籌碼鎖定不好,股價隨時有回撥的危險。

  在成交量指標圖上,預設的均量線是5、10、20。我一般愛看5日和50日均量線,5日均量線上穿50日均量線,一般後面會有行情。均量線自己是可以根據自己的看盤習慣隨便設定的。

  今天大盤的成交量在開盤時還可以,開盤後30分鐘成交金額達到201多億元,60分鐘成交金額達到358億元,但隨後成交量迅速萎縮,30分鐘的成交金額只有100億,有時還不到100億元,這樣的成交金額很難有大行情出現。

  今天尾市大盤突然放量下跌,並伴隨有主力資金的加速流出,雖然最後10多分鐘資金有進場的跡象,並伴隨有放量小幅反彈,但是時間非常短暫,說明大盤弱勢不改。

  本週大盤從週三開始衝高回落,步入調整,至今天雖然年線與上升趨勢線下軌並沒有擊穿,但是大盤日線出了S點,因為周線和月線仍保持紅色持股狀態,說明當前行情,中長線屬於強勢,短期走弱,有回撥的必要。

  操作策略仍是多看少動或多看不動,手裡的股票如果所處板塊仍為紅色股票狀態,個股日線和60分鐘線仍為紅色持股狀態,可以輕倉持股,否則清倉觀望,耐心等待新一波行情的出現。

  成交量決定價格走勢你知道嗎?

  供求、經濟、政治等基本因素,無疑是影響股票價格的主因。但歸根結底,決定漲跌的力量,還是來自市場本身的買賣活動。再轟動的利多因素,如果不入市行動,市況就不會狂升;再重大的利空訊息,假若沒轉化為賣壓,價格便無從暴跌。而買氣和賣壓的大小,透過每日成交量的價格漲跌幅度得以反映。

  量價分析,實質是動力與方向分析;成交量是動力,價格走勢是方向。根據量價分析的一般原理,價位上升,而成交量大增,“眾人拾柴火焰高”,表示升勢方興未艾;價位仍升,但成交量漸次縮小,意味升勢已到了“曲高和寡”的地步,這是大市回頭的先兆;反過來,價位下跌,而成交量大增,“牆倒眾人推”,顯示跌勢風雲初起;價位續跌,但成交量越縮越小,反映跌勢已差不多無人敢跟了,這是大市將掉頭的訊號。

  市場如同一輛汽車,或是向“好”,或是向“ 淡”,兩個方向,非此即彼。而成交量增大,好比加大油門,汽車自然會朝著某個方向加速;反過來,成交量減少,等於收小油門,就算車子依然有個慣性前衝,終究要停下來,掉頭向另一方向開去。

  走勢並沒有主觀上的“頂”或“底”。所謂“頂”和“底”,是由市場買賣活動客觀形成的。所謂“底”,是由投資者的整體信心亦即人氣決定的。假如價格走勢創了“天價”,而成交量又創了“天量”的話,說明大量投資者入市,而且強烈看好後市,“天外有天”,“天價”必然很快被重新整理。

  量價分析不能是今日與昨日的簡單對比,這樣就看不出它的延續性。必須對一週來,一個月來,三個月來的量價互動資料作詳盡評估,由量價變動的過去看它的現在,結合它的過去和現在分析它的未來。同時要明白:成交量的增加或減少不會改變價格波動的方向,而僅僅會加劇或緩和價格的上升和下跌。由於每宗交易包括買與賣,成交量就是買契或賣契的數目。成交量大並非指買的人或賣的人多。升勢只是說明買方願以高價成交,跌勢只是表示賣方願以低價成交。動力與方向是兩回事,不能混淆,只有這樣,量價分析才會為我們對後市的預測帶來建設性的啟發。

  什麼是縮量、放量、堆量?

  什麼是縮量:縮量是指市場成交極為清淡,大部分人對市場後期走勢十分認同,意見十分一致。

  縮量又分兩種情況:一是市場人士都十分看淡後市,造成只有人賣,卻沒有人買,所以急劇縮量;二是,市場人士都對後市十分看好,只有人買,卻沒有人賣,所以又急劇縮量。但一般情況下,除非莊家控盤鎖倉才會造成無量上漲。

  什麼是放量:放量一般發生在市場趨勢發生轉折的轉折點處,市場各方力量對後市分歧逐漸加大,在一部分人堅決看空後市時,另一部分人卻對後市堅決看好,一些人紛紛把家底甩出,另一部分人卻在大手筆吸納。 放量相對於縮量來說,有很大的虛假成份,控盤主力利用手中的籌碼大手筆對敲放出天量,是非常簡單的事。只要分析透了主力的用意,也就可以將計就計。

  什麼是堆量:堆量是一種有序的成交量溫和遞增,堆量反應出的是健康的上漲形態。從“莊家市”的角度講,當主力意欲拉昇時,常把成交量做得非常漂亮,幾日或幾周以來,成交量緩慢放大,股價慢慢推高,成交量在近期的K線圖上,形成了一個狀似土堆的形態,堆得越漂亮,就越可能產生大行情。相反,在高位的堆量表明主力已不想玩了,在大舉出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