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麼看大盤的成交量

  成交量有兩種統計方法,一種是看成交手數,一種是看成交金額。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關於的相關文章,希望對你有幫助!!!

  

  我們一般觀察成交量是K線圖下方的指標,成交量指標圖的左上角表示VOL是成交手數,單位是億手,這是一般軟體的預設設定,如果想看成交金額,可以將游標放在指標圖上,點右鍵,點“選擇指標”,在“技術指標”中選“8.成交量指標”,點“AMOUNT成交額”,成交量指標圖就變成了成交金額了,單位是億元。

  看成交手數好呢?還是成交金額好呢?我經過一段時間的看盤比較,體會是:兩者在一般情況下實際上差別並不大,成交手數與成交金額是正比關係,都能反應一種能量與趨勢,關鍵是自己習慣了就是最好的。我認識的有一些高手,習慣於看成交金額,說成交金額比成交手數更準確一些,我也贊成他們的觀點,我過去愛看成交手數,現在逐漸習慣於看成交金額了。

  我們在每天看盤時一定要密切關注成交量的變化,從滬市成交金額來說,每天至少要有1200億元以上的成交金額,大盤才有上升的動力,否則一般情況下,很難有象樣的行情出現。每天的行情趨勢,從開盤後30分鐘和60分鐘的成交金額,就可能大概能判斷出當天的走勢。

  如果開盤後30分鐘成交金額達到150億元以上,開盤後60分鐘成交金額達到300億元以上,可以判斷當天的盤面交投活躍,預示著可能有行情,否則當天不但不會有行情,還有可能進行調整。

  在個股方面,底部放量是好事,預示股票要上漲,高位放量要小心,可能主力在出貨。股票回撥縮量,一般是主力洗盤,回撥放量主力出貨的可能性大。縮量漲停是最好的現象,說明持有股票的人大都不想在這個位置賣出,股票鎖倉比較好,股票繼續上漲的可能性大。而如果放量漲停,在底部是好現象,說明主力資金雄厚,做多意願強烈。如要是在高位放量漲停,說明上方拋壓過重,獲利盤出貨積極,籌碼鎖定不好,股價隨時有回撥的危險。

  在成交量指標圖上,預設的均量線是5、10、20。我一般愛看5日和50日均量線,5日均量線上穿50日均量線,一般後面會有行情。均量線自己是可以根據自己的看盤習慣隨便設定的。

  今天大盤的成交量在開盤時還可以,開盤後30分鐘成交金額達到201多億元,60分鐘成交金額達到358億元,但隨後成交量迅速萎縮,30分鐘的成交金額只有100億,有時還不到100億元,這樣的成交金額很難有大行情出現。

  今天尾市大盤突然放量下跌,並伴隨有主力資金的加速流出,雖然最後10多分鐘資金有進場的跡象,並伴隨有放量小幅反彈,但是時間非常短暫,說明大盤弱勢不改。

  本週大盤從週三開始衝高回落,步入調整,至今天雖然年線與上升趨勢線下軌並沒有擊穿,但是大盤日線出了S點,因為周線和月線仍保持紅色持股狀態,說明當前行情,中長線屬於強勢,短期走弱,有回撥的必要。

  操作策略仍是多看少動或多看不動,手裡的股票如果所處板塊仍為紅色股票狀態,個股日線和60分鐘線仍為紅色持股狀態,可以輕倉持股,否則清倉觀望,耐心等待新一波行情的出現。

  區分成交量形態

  1、縮量。縮量是指市場成交極為清淡,大部分人對市場後期走勢十分認同。這裡面又分兩種情況:一是看淡後市,造成只有人賣,沒有人買;二是看好後市,只有人買,沒有人賣。縮量一般發生在趨勢的中期,碰到下跌縮量應堅決出局,等量縮到一定程度,開始放量上攻時再買入。碰到上漲縮量則可堅決買進,等股價上衝乏力,有巨量放出的時候再賣出。

  2、放量。放量一般發生在市場趨勢發生轉折的轉折點處,市場各方力量對後市分歧逐漸加大,一些人紛紛把家底甩出,另一部分人卻在大手筆吸納。相對於縮量來說,放量有很大的虛假成分,控盤主力利用手中的籌碼大手筆對敲放出天量是非常簡單的事,但我們也沒有必要因噎廢食,只要分析透了主力的用意,也就可以將計就計“咬他一大口”。

  3、堆量。主力意欲拉昇時,常把成交量做得非常漂亮,幾日或幾周以來,成交量緩慢放大,股價慢慢推高,成交量在近期的K線圖上形成一個狀似土堆的形態,堆得越漂亮,就越可能產生大行情。相反,在高位的堆量表明主力已不想玩了,在大舉出貨,這種情況下我們要堅決退出,不要幻想再有巨利獲取了。

  4、量不規則性放大縮小。這種情況一般是沒有突發利好或大盤基本穩定的前提下的妖莊所為,風平浪靜時突然放出歷史巨量,隨後又復歸平靜,一般是實力不強的莊家在吸引市場關注,以便出貨。

  無論怎樣,成交量只是影響市場的幾大要素之一。市場是一個有機的整體,決不可把它分開來看,綜合分析、綜合判斷,結果才會最準確。

  如何看股票成交量

  股市中有句老話:“技術指標千變萬化,成交量才是實打實的買賣。”可以說,成交量的大小,直接表明了市場上多空雙方對市場某一時刻的技術形態最終的認同程度。下面,筆者就兩種比較典型的情況作一些分析。

  1、溫和放量。這是指一隻個股的成交量在前期持續低迷之後,突然出現一個類似“山形”一樣的連續溫和放量形態。這種放量形態,稱作“量堆”。個股出現底部的“量堆”現象,一般就可以證明有實力資金在介入。但這並不意味著投資者就可以馬上介入,一般個股在底部出現溫和放量之後,股價會隨量上升,量縮時股價會適量調整。此類調整沒有固定的時間模式,少則十幾天多則幾個月,所以此時投資者一定要分批逢低買入,並在支援買進的理由沒有被證明是錯誤的時候,有足夠的耐心用來等待。需要注意的是,當股價溫和放量上揚之後,其調整幅度不宜低於放量前期的低點,因為調整如果低過了主力建倉的成本區,至少說明市場的拋壓還很大,後市調整的可能性較大。

  2、突放巨量。對此種走勢的研判,應該分作幾種不同的情況來對待。一般來說,上漲過程中放巨量通常表明多方的力量使用殆盡,後市繼續上漲將很困難。而下跌過程中的巨量一般多為空方力量的最後一次集中釋放,後市繼續深跌的可能性很小,短線的反彈可能就在眼前了。另一種情況是逆勢放量,在市場一片喊空聲之時放量上攻,造成了十分醒目的效果。這類個股往往只有一兩天的行情,隨後反而加速下跌,使許多在放量上攻那天跟進的投資者被套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