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自主創業經歷

  鼓勵和促進創業,不僅有利於拓寬勞動者就業門路,為社會創造更多的就業崗位,還有利於勞動者實現個人價值,在全社會形成創新、創業的濃厚氛圍,推動社會全面、持續、快速發展。看看那些農村創業的經歷,學習他們,激勵自己。那麼下面是小編分享的,就隨小編一起去看看吧,希望能夠有所幫助。

  一:

  邵陽七十老人開網店賣玉竹藥材年銷1.2億

  8月20日,隆回縣七江鎮石背村,年近七旬的劉克純,正在自家小洋樓裡,和玉竹種植專業合作社社員們一起,打包1000公斤準備銷往馬來西亞的玉竹飲片。

  就是這名曾經連電腦拼音打字都不會的鄉下土農民,如今卻通過阿里巴巴、慧聰等知名網站,將隆回當地種植的中藥材玉竹俏銷到國內外,實現年銷售額1.2億元。

  2003年,有著精明商業頭腦的劉克純發現玉竹銷售效益可觀,便在街上開了家玉竹收購店,收購鮮玉竹加工後再銷售,生意很不錯,但屢屢往返婁底、邵陽、長沙等地送貨,很辛苦。一次,一位朋友對他說:“你可以把玉竹拿到網上賣呀!”一句玩笑話,點醒了劉克純。

  2006年,劉克純把產品掛到網上後,沒想到有很多人來聯絡,經過在電話中溝通,陸續有客戶找上門來驗貨。當時,每銷售一公斤玉竹,劉克純就能賺4至5元。記得有一天,他在七江鎮賀家衝、大虎坪、平南、楓木衝等村收購了14噸玉竹,一轉手差價就賺了7000多元。

  在網上賺錢,不會電腦寸步難行。可剛開始,劉克純對電腦操作一竅不通。但他沒有氣餒,經常晚上跑到網咖,拜網咖老闆或身邊上網的人為師,專心學習。學電腦初期,妻子常常笑他,總是滿鍵盤地找字母,半天才找到一個,像是捉螞蟻。水滴石穿,劉克純終於玩轉了電腦,並在淘寶等網站註冊了會員,開始正式釋出自己的產品資訊。

  漸漸地,劉克純的網店生意越來越火,由於買家需要大量的貨,單靠個人的能力,已遠遠滿足不了客戶需求。劉克純一拍腦袋,乾脆邀請了本村50餘家農戶一起成立了玉竹種植專業合作社,採取“合作社+基地+種植戶+統一回收+網上銷售”的產業化發展思路運作,不斷更新技術、引進品種、爭創品牌。同時在七江鎮石背村建立了隆回縣首家玉竹科技合作基地,組織玉竹種植戶按規模化、標準化的要求進行開發、生產、加工和銷售,實現小生產與大市場“無縫對接”,實現合作社與農戶互利雙贏,帶動了當地農民一起致富。

  網路為媒,如今,已是隆回縣七江鎮玉竹種植專業合作社負責人的劉克純,帶領社員,實現了栽培技術、產品銷售跨國“聯姻”,合作社的玉竹產品,除遠銷廣州、深圳、香港等地外,還時常跨洋過海,出口美國、加拿大、韓國、馬來西亞等國。2014年,七江鎮成品玉竹通過劉克純的網站,售量突破1萬噸,實現產值1.2億元,種植戶每畝獲純利6000多元。劉克純富了,也圓了廣大玉竹種植戶的致富夢。

  二:

  殘疾人養殖獺兔致富年收入40萬

  王學成雖是一名殘疾人,但他憑藉超人的毅力開創了自己的獺兔養殖事業,同時還帶動周邊的不少鄉親共同致富。王學成從沒想到過,獺兔竟然讓他實現了從一貧如洗到家產百萬的涅槃新生。他的人生猶如一篇童話,我們從他的成功史中,可以看出努力勞動的偉大價值。

  王學成,今年四十歲出頭,初中文化,右手殘疾,安徽省滁州市南譙區章廣鎮皇甫村人,人稱“獺兔王”。他靠養殖獺兔致富,現有廠房7000多平方米,存欄獺兔5000多隻,年收入40萬多元。2011年,王學成榮獲安徽省殘聯表彰的“安徽省十佳殘疾人創業之星”和“安徽省殘疾人自強模範”稱號。

  “創業難,殘疾人創業更難!回首我的創業之路,個人奮鬥和政府扶持是我成功的兩個重要因素。”近日,王學成在接受採訪時感慨地說,“對於伺弄莊稼的農民來說,沒了右手手指,幹活的難度不言而喻,況且我妻子也是個殘疾人。上有年邁的老母,下有兩個年幼的孩子,靠種幾畝薄地度日,日子過得很艱難。”

  王學成也曾想外出打工,但多因手有殘疾而吃“閉門羹”。但是,他不甘心一直貧窮下去,因為他要養家餬口。此後,他處處留心適合自己的謀生門路。2007年,一個偶然的機會,讓命運多舛的王學成有了轉機。

  事情原委是這樣的:王學成在報上看到了獺兔養殖的資訊,他覺得比較適合自己,因為投資少、見效快,易飼養,有銷路。更重要的是,當地飼料資源豐富,比如花生秧、花生殼、玉米秸等都是獺兔喜愛的飼料。他心裡清楚,養殖業雖然風險較大,但要想養殖成功,必須掌握過硬的養殖技術。為了掌握養殖獺兔技術,他先後前往南京農業大學和安徽農業大學等高校拜師取經,併到外地毛皮市場考察。憑藉著較強的領悟能力和勤奮學習的精神,王學成很快就掌握了該項技術。

  儘管如此,但王學成的獺兔養殖之路並非一帆風順。2007年,王學成東借西湊6萬多元,從河北省引進400只兔種,但是沒有多久獺兔患病,死的只剩下100多隻,損失慘重。投入的錢幾乎全打水漂了,他急得吃不下飯,睡不著覺。天無絕人之路。滁州市、南譙區殘聯知悉王學成的遭遇後,迅速啟動“千元工程”資金扶持他繼續養殖,使他當年就獲得了養殖成功並實現了贏利。經過幾年努力,王學成的獺兔養殖初具規模,現有廠房7000多平方米,存欄獺兔5000多隻,年銷售獺兔2萬隻以上,年收入40萬多元,成了皖東首屈一指的獺兔養殖專家。

  王學成致富以後,因他深知殘疾人之苦,便想方設法帶動其他殘疾人就業。2009年,在王學成的帶動下,本村和相鄰幾個村20多戶村民開始從事獺兔養殖,他主動向他們提供種兔,無償提供技術支援和他自己研製的飼養配方,大部分養殖戶當年就有了贏利。村民劉恩柱便是受幫助的一員。在王學成手把手的指導下,當年,劉恩柱家養殖獺兔收入便超過了1萬元,2010年突破2萬元。2萬元並不是個大數目,但對於劉恩柱來說可謂天文數字了。“他到我家來了幾十趟,一口水都沒有喝過。”提起王學成,劉恩柱夫婦倆眼角溢位了淚花。

  為了帶動更多的家庭養殖獺兔,2009年底,在南譙區殘聯和章廣鎮政府的支援下,王學成在鎮政府舉辦了獺兔養殖培訓班。王學成在培訓班上承諾,養殖戶在養殖過程中如遇到難題,電話聯絡,隨叫隨到,並且免費上門收購商品兔。王學成是這樣說的,更是這樣做的:2010年12月21日,王學成接到養殖戶的求助電話,他二話沒說,便騎著摩托車去了。由於積雪路滑,在返回的路上,王學成連人帶車摔倒在路旁的溝裡,昏迷不醒,幸虧過路的老鄉發現了他,連忙把他送到鎮衛生院,他的頭被縫了六針。“只要能讓鄉鄰過上好日子,我吃點苦、吃點虧、受點累,心甘情願。”王學成笑著說。

  與此同時,為了形成規模化養殖,擴大獺兔銷售市場,2009年3月,王學成登記成立了“滁州市金盛獺兔養殖專業合作社”,並於同年12月註冊了“皇甫輝”牌商標,合作社對成員實行“五統一”,即統一供種、統一防治、統一飼養配方、統一飼養管理模式、統一銷售。目前合作成員發展定遠、鳳陽、明光、來安、南譙等縣、市、區62戶社員,其中殘疾人家庭32戶。王學成以科學的管理、優良的品種、合理的價格、良好的信譽贏得了養殖戶和客戶的好評。目前,該合作社年銷售獺兔10萬隻,銷售額700餘萬元,利潤300萬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