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市資金流入流出怎麼看

  如何看主力資金流入流出?怎麼看股票裡的主力資金流向?以下是小編整理的的相關資料,希望對你有幫助!

  

  一、主力資金的含義與分類

  在股市中常見的“主力資金”的什麼意思?主力資金是指在股票市場中能夠影響股市、甚至控制股市中短期走勢的資金。主力一般為機構或者大亨,比如某基金公司,某某保險,某某銀行。一般來說 能夠很大程度或者絕對性影響這個股票的機構或者投資者的資金就可以說是主力資金。

  主力資金一般有以下幾個分類:

  證券投資基金:在80年代末出現了投資基金形式,90年代得到了較快的發展。目前,證券投資基金的規模仍呈現繼續高速增長的趨勢。 它們的健康發展對金融市場的發展都有至關重要的意義。

  券商:這部分資金屬於企業性質,經過十幾年的整合發展,個體規模較大,影響力深遠,與市場各方面建立廣泛的關係。個體操作手法老到,調研充分,運作業績與自身息息相關。屬半國家隊性質。券商的資金實力在火熱的增資擴股中得到迅速發展。

  保險資金:今年上半年保險機構投資股票***含股權***的資料為3317.9億元,股票投資接近保監會規定的10%上限。

  社保基金:標準的嫡系部隊,對政策把握準確,往往在關鍵的歷史時刻現身。7月16日,從全國社會保障基金理事會傳來訊息,截至2009年6月30日,全國社保基金資產總額超過6600億元。

  私募基金:私募基金是資本市場的重要參與者,我國私募基金通常專指從事與證券市場投資的、非公募形成的機構投資者。據估計,我國A股市場的私募基金規模大約有5000億元人民幣,規模較大的單一基金數額估計約2-3億元人民幣。因此,私募基金的實力及影響都不容輕視。

  QFII:國家外匯管理局稱目前已經批准QFII機構70多家,獲批額度在150億美元左右。單家QFII投資額度上限擬增至10億美元。

  中央匯金投資有限責任公司:簡稱匯金公司,註冊資金3724.65億元人民幣,性質為國有獨資,是中國目前最大的金融投資公司。在中國股市,匯金公司的影響力獨一無二。

  二、主力淨流入與淨流出

  主力資金的流出與流入反映了推動指數漲跌的力量強弱,即人們對該板塊或個股看空或看多的程度到底有多大。

  指數***價格***處於上升狀態時產生的每筆大於100萬的成交額是推動指數***價格***上漲的中堅力量,這部分成交額被定義為主力資金流入,反之定義為主力資金流出;當天兩者的差額即是當天兩種力量相抵之後剩下的推動指數上升的淨力量,這就是該板塊或個股當天的主力資金淨流入。

  準確分析莊家主力成本價

  1、進倉成本。莊家資金量大,進場時必然會耗去一定升幅,有人看見股價從底剛漲了10%,便擔心升幅已大,不敢再買。其實,升20%、甚至50%有可能為莊家在吸籌,關鍵要看在各價位區間成交量的多寡。低位成交稀少,莊家吸籌不充分,即使已有一定的漲幅亦不足懼。

  全柴動力***600218***從走勢看,3-4月為莊家的吸籌期,股價最低從3月1日的8.28元漲至4月23日的11.40元,最大漲幅38%,莊家在9元以下能吸到的籌碼微無其微:9元以下總成交僅幾百萬股。將吸貨期每天的平均成交價與成交量相乘,然後再平均,發現莊家的平均買價在10元左右。知己知彼,持有該股的就不會在5月中旬的短線回撥中拋在最低價了。

  北海新力***0582***7月中旬急跌後有資金進場吸納跡象,7月16日-8月13日市價低於10元,共成交約500萬股,相對該股5700萬流通盤來說,吸籌不充分,目前市價在11元附近,尚處於主力吸籌成本區。總的說來,進倉時耗去的升幅越大,後市升幅越可觀。

  億安科技去年8月隨大盤見底後成交溫和放大,可斷定9-10月份為吸貨期,兩個月內成交約4600萬股,實現了充分換手,同期股價從6元左右升至9元附近,僅吸貨期便耗去50%的空間,莊家為何如此不惜血本?精明的莊家早已知道手中的"貨"經過"重組",重新"包裝"、"粉刷"之後會賣出更高的價錢,因而進貨時極為慷慨。

  2、利息成本。莊家資金多數為拆借資金,通常是要付出利息成本的。若某個莊股運作的時間越長,利息成本越可觀,越需向上拓展空間。我們來看看最"貴"的啤酒——重慶啤酒***600132***是如何買到如此高價的,從走勢看莊家從98年初即開始介入,8-9月份一度將股價從10元附近拉昇至15左右,之後便長期陷入沉寂,今年5月重出江湖,神勇異常。投資者可仔細尋找前期有一定表現後便長期默默無聞的個股,這些在利息方面付出了"血本"的個股一旦重新啟動都有可觀漲幅。

  3、拉昇成本。正如莊家無法買到最低價,同樣亦無法賣到最高價,通常有一大截漲幅是為人作嫁:船小好調頭的跟風盤跑得比莊家還快。有的莊家拉昇時高舉高打,成本往往很高,短期會有大漲幅;有的喜歡細水長流,穩紮穩打,成本較低,為日後的派發騰出空間。

  投資者可觀察手中的貨色,若比莊家進價的還便宜,不妨多放一段時間,股市的"通風性"良好,多放些時間並不會長黴,等到春風吹拂往往老樹亦能發出新芽。

  測算股市主力的持股成本

  兵法雲:知己知彼,百戰不殆。投資者要想在股市裡生存和贏利,就必須跟著主力走。但要跟好跟對,就必須首先摸清主力的底細,特別是它的持倉成本。掌握了主力的成本,就等於把握了主力的命脈。那麼,我們如何從技術分析***K線圖和成交量***中推算出主力的持倉成本呢?筆者在實戰過程中總結了一些研判技巧,以饗讀者。持倉成本是主力的最高機密,但我們可以通過兩種方法獲得這一機密。

  一、從操盤軟體中直接獲取。

  一般來說,所有券商提供的實盤作業系統都可以查詢。從F10資訊中,我們可從“股東研究”一欄瞭解機構的進出情況。首先,從“股東戶數”及“人均持籌” 資料的變化可以從整體上判斷機構動向以及個股籌碼的變動趨勢。一般地,股東人數越少,表明籌碼越集中;股東人數越多,則表明籌碼趨於分散,盤中缺乏主力關照。其次,預測機構介入成本。由於公佈報表的時間和股東人數的統計時間有一段時間差,所以我們要預測機構介入的成本,以便做到心中有數。如果目前的股價比三季度的平均成本還低,說明主力也被套;如果漲幅不大且成交量平平,說明主力短期並沒有出局;如果漲幅較大了,再看近期的量能變化情況再作研判。

  值得一提的是,股東人數的增加與減少並非決定股價漲跌的唯一因素。在用該指標選擇個股時,應注意該指標的侷限性。比如主力機構有可能期末採用突擊重倉或分倉的方法來達到迷惑中小投資者的目的等。特別是那些典型的莊股,即使股東人數再減少我們也應該巋然不動。正確的方法應該是與公司基本面的變化結合起來判斷。

  二、根據均線來推斷。

  一般而言,中短線主力建倉時間大約需要4-12周,平均約8-10周。從周K線圖上,我們可以估算8-10周均價線是主力的成本區域***雖有一定誤差,但不會偏差10%,所以謹慎起見,我們取10周線作為主力建倉成本***。作為主力,其操盤的個股升幅至少在50%以上,多數為100%甚至更多。一般地,一隻股票從一波行情的最低點到最高點的升幅若為150%,則主力的正常利潤是100%-120%左右。這是因為,主力要想在市場中獲利,也必須要付出“代價”,這個“代價”是固定不變的,也是主力在“坐莊”過程中不可避免的,這就是建倉成本。亦即主力的建倉成本大約需要付出20%-40%的利潤空間。主力的建倉成本算出來以後,再在這個價位上乘以150%,即為主力將來拉昇的最低目標位。

  測算出主力的成本之後,也就摸清了主力的底細,看清了主力的底牌,就可以做到在操作上有的放矢,不再懼怕主力的“洗盤”、“挖坑”等操盤伎倆。只要目前價位沒有大幅上漲,不管道路多麼曲折,股價遲早都會到達測算的價位,因為主力若非迫不得已,絕不會虧損離場。而主力資金量大,進出兩難,有時系統性風險來臨時,想出也出不去,這是主力永遠的心病。

  總之,投資者如果能計算出主力的建倉成本,就能測算出當前主力有無獲利空間或獲利大小,從而以此來決定自己的投資策略。若目前股價低於主力成本,投資者可大膽重倉介入;若目前股價只能讓主力微薄獲利,投資者可積極逢低參與;若股價已使主力獲利豐厚,則投資者應及時出局,或以觀望為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