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股資金流向怎麼看

  資金流向是投資股票必須密切注重的一項指標,它反映出投資者的行動軌跡,在相當程度上指示了股價未來變動的方向,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的相關知識,希望對你有幫助!!!

  

  一般地說,凡是資金大量流入的股票,其股價就不斷攀升;凡是資金不斷流出的股票,其股價就逐步下跌。 3.在股市看盤軟體中,資金流向指標表示為"MFI",即Money Flow Index的簡稱。

  資金流向的判定無論對於分析股市大盤走勢還是對於個股操作上,都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而資金流向的判定過程卻比較複雜,不輕易把握。現在我們就來探討一下部分研判資金流向的方法。

  一、具備行情發動的條件***熱資進場***,從成交額上觀察資金流向的熱點:天天成交量***成交額***排行榜前20至30名的個股就是資金流向的熱點,所要觀察的重點是這些個股是否具備相似的特徵或集中與某些板塊,並且佔據成交榜的時間是否夠長***半天、一天、三天等時間長短和對資金吸引的力度的大小成正比***。這裡需要注重的是當大盤成交量比較低迷時,部分大盤股佔據成交榜的前列,而這些個股的量比又無明顯放大,則說明此時大盤人氣渙散而不是代表資金流向集中。

  二、選股時需要注重的資金流向波動性,從漲跌幅榜觀察資金流向的波動性:大資金***通常是我們所說的機構投資者或主力資金***的進場與閒散小資金進場是有所不同的,大資金更善於發掘有上升空間的投資品種***從圖表上看就是在相對低位進場***,而閒散遊資是否集中進場更多取決於當時大盤行情是否好。因此從盤面上來看,板塊個股具有輪動性,並且大資金總體上進出市場的時間早於小資金進出的平均時間。如何發現主力已動手了呢?看漲跌幅榜:最初發動行情的個股***漲幅居前,成交量放大***往往最具備示範效應,你假如沒有買到龍頭股就買像龍頭的但還沒大漲的個股***從走勢上和板塊上去看***,因為資金具有輪動性,一定要記住。主力只會做抬轎的事而不會幹解放的活。此外就是看跌幅榜居前的一些個股是否前兩天有過上漲行情,這兩天成交量是否也比較大。假如是,則說明人氣被聚集起來了,跟風的資金比較果斷,有利於行情的持續發展,當然大幅上漲後放量下挫則不在此列。

  上面說到的兩點都是在行情向上時的判定,讀者朋友可以自己試試將此判定方法運用到對下跌行情的判定上。這兩點在實戰中的運用:首先資金流向對行情拐點的判定十分重要,相對低點大資金是否進場,行情是否會轉折?相對高點大資金是否出場,行情又是否會轉折?個股的選擇上究竟是選熱點短炒還是打埋伏等大資金來抬轎,這些都與資金流向的判定分不開。所以我們分析股票市場一定要把資金分析擺在第一位,說到底無論何時何地,股票流通市場永遠是資金在博弈、在推動。

  如何判斷主力資金動向

  一、當某隻股票在某日正常平穩的執行之中,股價突然被盤中出現的上千手的大拋單砸至跌停板或停板附近,隨後又被快速拉起。或者股價被盤中突然出現的上千手的大買單拉昇然後又快速歸位,出現這些情況則表明有主力在其中試盤,主力向下砸盤,是在試探基礎的牢固程度,然後決定是否拉昇。該股如果在一段時期內總收下影線,則主力向上拉昇的可能性大;反之,該股如果在一段時期內總收上影線的話,主力出逃的可能性大。

  二、當某隻股票長期在低迷狀況中執行,某日股價有所異動,而在賣盤上掛出巨大拋單***每筆經常上百、上千手***,但買單比較少,此時如果有資金進場將掛在賣一、賣二、賣三、賣四檔的壓單吃掉,可視為是主力建倉動作。因為此時的壓單並不一定是有人在拋空,有可能是主力自己的籌碼,主力在造量,在吸引投資者注意。此時,如果持續出現賣單掛出便被吃掉的情況,那便可反映出主力的實力。但是投資者要注意,如果想介入,千萬不要跟風追買賣盤,待到大拋單不見了,股價在盤中回撥時再介入,避免當日追高被套。主力有時賣單掛出大單,也是為了嚇走那些持股者。無論如何,在低位出現上述情況,介入一般風險不大,主力向上拉昇意圖明顯,短線雖有被淺套可能,但終能有所收益。

  相反,如果在個股被炒高之後,盤中常見巨大拋單,賣盤一、二、三、四檔總有成百、上千手壓單,而買盤不濟,此時便要注意風險了,一般此時退出,可有效地避險。

  三、某隻個股經過連續下跌,出現了經常性的護盤動作,在其買一、二、三、四檔常見大手筆買單掛出,這是絕對的護盤動作。但這不意味著該股後市止跌了。因為在市場中,股價護是護不住的,"最好的防守是進攻",主力護盤,證明其實力欠缺,否則可以推升股價。此時,該股股價往往還有下降空間。但投資者可留意該股,如果股價處於低位,一旦市場轉強,這種股票往往也會突然暴發,一鳴驚人。

  散戶投資者之所以虧損,最根本原因在於獲取資訊的不確定性

  雖然技術分析的指標多達上百種,但歸根結底,最基本的就是價格與成交量,其他指標無非就是這兩個指標的變異或延伸。

  量價關係的基本原理,是“量是因,價是果;量在先,價在後”,也就是說成交量是股價變動的內在動力。由此,人們匯出了多種量價關係的規則,用於指明具體的投資。在實際中,人們會發現根據量價關係來進行具體買賣股票時,常常會出現失誤,尤其是在根據成交量判斷主力出貨與洗盤方面,失誤率更高,不是錯把洗盤當出貨,過早賣出,就是誤將出貨當洗盤,該出不出,結果痛失出貨良機。

  四、在實際投資中該如何根據成交量的變化,正確判斷出主力的進出方向。或者說,如何根據成交量的變化,準確判斷出主力是在出貨還是洗盤呢?

  一般說來,當主力尚未準備拉抬股價時,股價的表現往往很沉悶,成交量的變化也很小。此時研究成交量沒有實際意義,也不好斷定主力的意圖。但是,一旦主力放量拉昇股價時,其行蹤就會暴露。我們把這種股票稱為強勢股,此時研究成交量的變化,就具有非常重要的實際意義了。此時,如果能夠準確地捕捉到主力的洗盤跡象,並果斷介入,往往能在較短的時間內獲取理想的收益。實踐證明,根據成交量變化的特徵,可以對強勢股的主力是不是在洗盤,作出一個較為準確的判斷。

  1、由於主力的積極介入,原本沉悶的股票在成交量的明顯放大推動下變得活躍起來,出現了價升量增的態勢。然後,主力為了給以後的大幅拉昇掃平障礙,不得不將短線獲利盤強行洗去,這一洗盤行為,在K線圖上往往表現為陰陽相間的震盪。同時,由於主力的目的是要一般投資者出局,因此,股價的K線形態往往成明顯的“頭部形態”。

  2、在主力洗盤階段,K線組合往往是大陰不斷,並且收陰的次數多,且每次收陰時都伴有巨大的成交量,好像主力正在大肆出貨。其實,仔細觀察一下就會發現,當出現以上巨量大陰時,股價很少跌破10日移動平均線,短期移動平均線對股價構成強大支撐,主力低位回補的跡象一目瞭然。

  3、在主力洗盤時,作為研判成交量變化的主要指標OBV、均量線,也會出現一些明顯的特徵,主要表現為:當出現以上大陰巨量時,股價的5日、10日均量線始終保持向上執行,說明主力一直在增倉,股票交投活躍,後市看好。另外,成交量的量化指標OBV在股價高位震盪期間,始終保持向上,即使瞬間回落,也會迅速拉起,並能夠創出近期的新高。這說明單從量能的角度看,股價已具備上漲的條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