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胎政策對股市的影響

  全面放開二胎政策正在抓緊制定,那麼全面放開二胎對樓市和股市有什麼影響?全面放開二胎後樓市是漲是跌?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關於的相關文章,希望對你有幫助!!!

  

  全面放開二胎對樓市和股市有什麼影響?

  鑑於符合條件的“單獨二孩”生育意願低於預期,近期加快實施全面放開二孩的建議再度成為焦點。國家衛計委在近日例行釋出會上首次透露,“全面放開二胎目前正在抓緊制定相關規定”,事件再次引起輿論關注。

  資料顯示,在由於計劃生育等因素的推動,我國建國以來的出生率整體呈下降趨勢***除了1980-1987年的階段性上升***,而近幾年則穩定在1.2%左右,年出生人口在1600萬左右,人口增長多年來在低位徘徊。儘管實施了單獨二胎政策,但效果似乎並不顯著。

  什麼是“二孩”

  中國從1966年1月28日開始推行計劃生育政策,隨後逐步提倡“一胎化”。到21世紀初,中國的計劃生育政策有一定程度的放鬆。2013年11月15日,十八屆三中全會對外宣佈了單獨二胎政策,啟動實施一方是獨生子女的夫婦可生育兩個孩子的政策。

  國家計生委表示,2015年生二胎的條件正在擬議中,其中不排除全面開放二胎。即‘十二五’結束之後放開‘二胎’政策,即屆時夫妻雙方,無論是否是獨生子女,均可生育第二個孩子。

  作用

  增加勞動年齡人口

  國家統計局公佈的國民經濟執行情況顯示,2014年16~60週歲的勞動年齡人口比上年末減少371萬人,這是我國勞動年齡人口連續第三年絕對數量下降。

  另一組資料顯示,20-64歲勞動力2015年後開始負增長,下降速度將超過日本。勞動力是驅動經濟增長的引擎。日本、歐洲20-64歲人口在1998年、2010年達到頂峰後負增長,都是在拐點前夕就出現經濟危機。

  對此,業內普遍認為,我國應儘快從“單獨二孩”向“全面放開二孩”政策過渡,以應對潛在低增長率帶來的挑戰。

  延緩老齡化

  近年來,伴隨著老齡化加速而至,民工荒屢次上演,勞動年齡人口從佔比下降到總量縮水的變化更是讓一些學者擔心,支撐中國在過去三十餘年間快速增長的人口紅利已接近盡頭。

  建國以來我國的生育計劃經歷了由完全放開→適度節制→計劃生育的過程,人為的產生了1949-1957年、1963-1970年和1980-1987年的三波嬰兒潮。這三波嬰兒潮拉動了自80年開始的30年人口紅利,但也帶來了未來人口結構變化的兩大困境:①人口紅利拐點陡峭化。首先,勞動力供給由於1990年開始的新生兒銳減大幅下滑;1950-1970年第一、二次嬰兒潮的人逐漸步入退休年齡。勞動人口將“入不敷出”。②老齡化加速。未來20年中國老年化進入“加速陡峭坡”,2030年60歲以上人口占比將接近30%。

  目的

  提高生育率 維持人口穩定

  通俗來說,生育率是指平均每對夫妻生育孩子的數量。生育率處於更替水平意味著孩子的數量與父母輩持平,人口最終將穩定。中國目前的總和生育率只有1.4,遠低於更替水平2.1,已經非常接近國際上公認的1.3的“低生育陷阱”,因而呼籲儘快從“單獨二孩”向“全面放開二孩”政策過渡。

  那麼如果全面放開生育,出生人數會有多大的反彈呢?海通證券在當前一胎政策下的基礎假設下,放鬆二胎後各年齡生育率提高10%、20%、30%、40%,看這些情況下新生兒增加的數量,結果在假設生育率提升20%的基礎上,3年後新生兒望達2300萬,0-3歲嬰幼兒比當前增長35%。

  單獨二孩申請比例不高

  根據衛計委的統計,從去年單獨二孩政策實施到今年5月底,全國共有145萬對單獨夫妻提出再生育申請,目前申請單獨二孩再生育數量穩定在每個月八九萬對。考慮到全國單獨夫妻總量約在1100萬對,申請再生育的比例僅在13%左右,在相當程度上反映了目前整體生育意願走低的現狀。中國社科院一項調查顯示,符合生二胎的家庭中,最終選擇生二胎的只有10%。

  財政政策對股市的影響

  財政政策是指國家根據一定時期政治、經濟、社會發展的任務而規定的財政工作的指導原則,通過財政支出與稅收政策的變動來影響和調節總需求進而影響就業和國民收入的政策。 財政政策是國家整個經濟政策的組成部分。

  那財政政策對股市有些什麼影響呢?

  1、中國流動性過剩是一個結構性的問題,財政政策應該在改變結構上發揮它不可替代的作用。因為目前中國實際上還是一個靠吸引外商直接投資和出口導向發展模式來解決中國社會巨大的就業壓力和貧富分化問題,而且當金融體系和產業結構還處於一個發展不成熟的階段的時候,匯率的相對穩定就是支撐這種對外依存經濟增長模式的一個關鍵要因,所以,在中國經濟不斷增長的同時,就會因為國際收支的雙順差帶來更加嚴重的流動性過剩問題,而預期人民幣增值的熱錢流入,又進一步加劇了流動性過剩的問題。

  因此,當需要貨幣政策來緩解這一結構性流動性過剩衝擊的時候,就需要財政政策來刺激產業結構和內需生成機制的儘快調整,從根本上解決結構性流動性過剩對資本市場所帶來的危害。比如,及時取消出口退稅政策等。

  2、財政政策可以配合貨幣緊縮政策和金融監管政策來緩解流動性過剩的衝擊,比如,配合外匯管理局嚴打熱錢流入、配合銀監局監管違規資金入市的行動,財政部可以及時增加某些受投機資金炒作、泡沫現象嚴重的資產徵收所得稅***要在資訊充分的基礎上謹慎使用***,但不能將財政政策作為主要手段來沖銷暫時的流動性過剩現象,否則高昂的成本不僅降低財政政策的有效性和規範性,而且,也會給其他巨集觀政策的有效實施設定不小的障礙。

  3、中國內需的生成機制和企業的競爭力提高需要財政政策給予實質性的有效的支援,這關係到中國經濟可持續發展的模式。要結合科學的發展觀,儘快在教育、醫療、就業等多方面建立起有效完善的社會保障體系,從而提高全民抵禦和承受在經濟全球化時代中金融風險的能力;另一方面,要充分有效的利用國家的資源,幫助企業進行自主創新,努力分擔企業家技術創新階段的金融風險,爭取在國內外早日打造出更多的民族品牌。

  當然,通過機制的不斷完善和透明化,來嚴懲和杜絕那些不正當挪用國家資源的腐敗分子,從而提高國家在收入再分配過程中的權威形象,以此降低財政政策的運營成本,加強其在各個領域各個時間點上的政策有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