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生出現退檔原因

  在填報志願的時候肯定很多高考生都會擔心自己被高校退檔,其實這樣的事情存在的機率也是一定的,那麼為什麼會被退檔呢?下面小編給大家介紹,希望對你有用!

  高考

  高考成績總分低

  考生填報的所有院校投檔線的分數都比自己分數高,意味著報考院校時低估了這些學校的投檔線或不瞭解這些院校的實力。如考生600分,他填報的所有院校投檔線都在600分以上,考生就只能等徵集志願或下一批次錄取。

  相關科目成績低

  有些學校的專業對考生的相關科目分數有要求,考生沒有查閱該校的招生章程,遭遇退檔。如某考生想報考英語專業,該校要求高考英語單科不低於120分,分數達不到該要求是就不要報考,即使總分達到了投檔線,也不會錄取到該專業。

  身體條件受限

  有些院校對考生的身體有條件限制,如視力、身高、嗅覺、聽力等,考生不瞭解,遭退檔。如報考軍隊、國防生視力要求”每一眼裸眼視力低於4.5***0.3***,矯正視力不足4.9***0.8***,不合格。”達不到該要求不要報考。

  政策性退檔

  根據教育部規定,省招生委員會根據考生成績,從高分到低分,按略多於計劃招生總數確定控制分數線,既然按略多於招生計劃總數確定控制分數線,那麼這”略多於”的部分在錄取過程中就有可能落榜。這就是政策性落榜。

  專業不服從調劑

  近年來據高招錄取相關負責人介紹,在被”退檔”的考生中,志願填報選擇”專業不服從”的佔很大比例。甚至有一些考生在志願中只填報一所院校,只選擇這所院校的某一個專業,由於考生所選擇專業太過熱門,在面對選擇同樣院校同樣專業的高分考生時沒有足夠競爭力。因此,考生會因為”總分低、所報專業已滿”遭遇退檔。

  退檔的過程

  高考錄取過程中,每個批次投檔錄取結束後,因為填報志願不恰當的考生雖然達到某些大學的投檔線,但是沒有到達自己報考的大學專業錄取線,而且又不 服從專業調劑,那麼這類考生的志願檔案將會被投檔的大學退出,這就是我們經常說的“退檔”。

  錄檢是高考錄取檢查的簡稱,指在發放高考錄取通知書前,各省招辦或者高考招生主管部門對各校擬錄取的新生名單上的考生考試檔案、個人資訊真實性、合法性的檢查。主要分為:

  1、監督、檢查高校執行招生政策、規定的情況 。

  2、對認為退檔不合理的考生提請學校複議進行稽核。

  3、檢查高校完成招生計劃的情況。

  4、確認高校擬錄考生名單真實性。

  退檔錄檢工作結束,意味著本批次的招生工作結束,可以進行下一批次的招生。在高考招生過程中,每個批次都會有退檔錄檢工作。當最後一個批次,也就是高職大專批次的退檔錄檢工作結束,表明本省當年的高考招生錄取工作全部結束。

  高校錄取的步驟

  投檔是錄取的第一步,高校錄取一般有四步

  1、投檔,即把符合該院校招生分數條件的考生的電子檔案投遞到該院校

  2、擬錄取,即院校覺得考生符合錄取要求,準備錄取

  3、錄取,把符合錄取條件的考生錄取到該院校,即代表已經錄取

  4、退檔,省級招生辦投檔的比例是1:1.1,部分院校為1:1.2,即院校招生計劃假如為100人,投檔的比例則為110人。那麼就會有10個人不能錄取,它的檔案會被退回到省招生辦公室。

  檔案狀態 投檔錄取操作都是透明化的,每個考生投檔的過程***投檔過程在招生網上被稱為“軌跡資訊”或者“檔案狀態”***都可以在陽光工程上查到。檔案狀態一般有七種: 自由可投、已經投檔、院校在閱、預錄取、預退檔、錄取待審、錄取。流程如圖:

  自由可投

  表示該考生的檔案沒有投出去或投出去後又被學校退檔,如是被學校退檔,考生可以看到最後一次院校退檔的理由。

  已經投檔

  表示省招辦已將檔案投給了院校,但院校還未下載投檔資訊。

  院校在閱

  表示院校已下載了投檔資訊,正在審閱考生的電子檔案。

  "院校在閱"並不表示考生已經被錄取,省招辦投給院校的檔案一般多於招生計劃數,院校通過閱檔後還要退出不予錄取的考生檔案。

  預退檔

  表示該考生因種種原因院校不予錄取,院校向省招辦提出退檔,對每一個預退檔的考生,院校都會註明退檔的理由。

  預錄取

  表示院校準備錄取該考生,已通過網路將擬錄取名單提交給省招辦,等待省招辦網上錄檢稽核。

  錄取待審

  表示院校擬錄取名單已通過省招辦網上錄檢稽核,但錄取名冊還未經省招辦稽核簽字蓋章。

  本狀態一般持時間將較長,通常為3~12天。這是因為省招辦稽核、簽字、蓋章都是通過人工完成,而一個批次少則一兩萬人,多則十幾萬人,而省招辦的人員有限,不可能快速完成如此多檔案的稽核、簽字、蓋章。

  一般到達了錄取待審就可以說基本等同於錄取了,除非檔案內有特殊情況:高分低錄,違規錄取,考生檔案有限制等,但是這樣的情況非常少見,例如:2009年 湖北省僅出現15例錄取待審又被退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