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生物一輪複習建議

  新學期開始,高三學生將迎來生物學科的第一輪複習。由於高一高二階段學習的生物學基礎知識比較零散,很多學生對其概念、規律、原理等理解不清,不能靈活應用,導致成績不佳,到了高三綜合學習階段感覺更加吃力。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一

  1.每天30分鐘讀課本

  由於理綜試卷中生物試題量較少,知識覆蓋面較窄,考查內容偏少,因此很多學生不重視基礎知識,只是一味做題。實際上大綱要求的知識點都是高考範圍,所有的知識點上都有可能出題,而每道試題不外乎是某一知識點或幾個知識點的再現。因此在第一輪複習過程中,要紮紮實實地將基本概念、規律、方法、技巧落到實處,認真閱讀教材,聽老師的講解,作好課堂筆記,結合複習資料,對基礎知識加深理解,準確掌握知識的內涵和外延,融會貫通,力求做到基本概念、規律、方法和技巧“爛熟於心”。

  學生要養成每天***大約30分鐘***閱讀生物課本的習慣,來加強基礎知識記憶。基本概念及理論的複習在整個生物複習中起著奠基、支撐的作用,如果不過關,後面的綜合複習就會感到障礙重重。從近幾年高考試題看,基礎題仍佔主要地位,做好了基礎題就拿到了基本分,失去了基礎題就失去了一切。

  2.抓住生物三大重點

  在全面複習基礎知識的同時,還要重點“攻堅”,突出對重點和難點知識的理解和掌握。這部分知識通常都是學生難於理解的內容,做題時容易出錯的地方。分析近幾年的高考生物試題,重點其實就是可拉開距離的重要知識點。要走出“越基礎越重要的知識越易出錯”的怪圈,除了思想上要高度重視外,還要對作業、考試中出現的差錯,及時反思,及時糾正。

  生物的新陳代謝、生命活動的調節和遺傳變異,這三部分知識是高中生物三冊書的“靈魂”,也是高考的重點和難點。複習這部分知識時學生要特別留心,可以結合複習資料,分析涉及到的題型,並查閱自己經常出錯的題型,進行歸納總結。

  3.培養實驗設計能力

  考查能力是高考的基點和永恆的主題。學生在複習時要注意理論聯絡實際,注重與生物科學相關的生產、生活實際以及生物科技發展的熱點。

  生物學本身是一門實驗性的科學,因此生物實驗一直是高考試題必考的內容。從近幾年的高考試題看,理綜Ⅱ卷至少一道生物實驗設計題,所佔分值還比較大。這部分試題是考生失分較多的地方。因此,一輪複習時,學生還應結合考綱熟練掌握課本實驗,做到活學活用,培養自身的實驗設計能力。

  二

  1.轉變生物科的學習觀念

  許多初中校的生物課基本屬於走過場,往往是在期末考前劃出一定的範圍或指定幾套練習讓學生死記硬背.所以在學習高中生物時,要求學生首先要轉變觀念,要認識到高中生物無論從知識的深度還是廣度上來說,都與初中生物有很大的不同.

  另外,教材裡章節之間並不完全是層層遞進的關係,因此我們剛開始學習時可能會感到比較抽象,這時一定不能有畏難情緒.

  想要學好高中生物,我認為就應該抓好預習,聽課,複習,作業四個環節.

  2.動筆畫出不理解的地方

  高二生物第一章《生命的物質基礎》涉及較多的有機化學知識,而此時學生尚未學過有機化學.因此對這部分教學內容做好預習工作尤為重要,以免從一開始就落於人後.預習時要動筆畫出不理解的地方,提醒自己明天上課要特別注意內容,使聽課更有目的性.

  3.三種方法結合進行

  不斷回顧,溫故知新.生物教材中有些知識會在前後不同的章節中出現,如關於DNA的知識,我們會分別在緒論,組成生物體的化合物,遺傳和變異等部分學習到;各種細胞器的功能又多在新陳代謝部分有具體的描述.這些內容在學習後面的知識時應注意不斷回顧,將前後知識聯絡起來進行理解,形成知識網路,做到溫故而知新.

  利用圖表,善於歸納.教材中有大量的圖表,這些圖表在課後複習時應很好地利用.如學完《生命的基本單位——細胞》一章後,可利用"動物細胞亞顯微結構模式圖","植物細胞亞顯微結構模式圖"對細胞各部分的結構和功能進行復習.另外許多知識點我們在複習時也可以自己通過列表進行比較,如線粒體與葉綠體的比較,動植物細胞結構的比較,有絲分裂與減數分裂的比較等.

  聯絡實際,學以致用.生物學是一門與生產和生活聯絡非常緊密的科學.我們在複習生物學知識時,應該注意理解科學技術和社會***STS***之間的相互關係,理解所學知識的社會價值,並且運用所學的生物學知識去解釋一些現象,解決一些問題.近年來高考理科綜合生物部分聯絡實際的題目所佔的比重也逐年增大.

看過" "的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