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學反應中的能量變化記憶

  我們在做化學實驗時,經常會感受到有熱量的變化,比如鈉與水的反應等,其實在化學反應中,不僅有物質的變化,即新物質的生成,而且還伴隨著能量的變化,小編整理了相關資料,希望能幫助到您。

  化學反應中的能量變化

  一、詳析化學反應中能量的變化

  我們在做化學實驗時,經常會感受到有熱量的變化,比如鈉與水的反應等,其實在化學反應中,不僅有物質的變化,即新物質的生成,而且還伴隨著能量的變化,有的反應是吸熱的,有的反應是放熱的。而化學反應中物質變化的實質是舊化學鍵斷裂和新化學鍵形成。

  化學反應是化學科學研究的核心,化學反應過程中的物質變化要遵循質量守恆定律,而能量變化要遵循能量守恆定律。在化學反應過程中一定存在著能量的變化,而這些能量變化大多數表現為熱量的變化,這就實現了化學能與熱能的轉化。

  1.從化學鍵的角度理解

  在化學變化前後,參加反應的原子的種類和個數並沒有改變,只是進行了原子之間的重組和整合;原子進行重組、整合的過程,實際上就是反應物中化學鍵斷裂和生成物中化學鍵形成的過程。由於反應物中化學鍵的斷裂要消耗能量,而生成物中化學鍵的形成要釋放能量,因此我們將化學反應中能量變化表示為

  這樣,當反應中吸收的能量大於釋放的能量時,反應表現為吸收能量,該反應為吸熱反應;

  當反應中吸收的能量小於釋放的能量時,反應表現為放出能量,該反應為放熱反應。

  【典例1】 已知:①1 mol H2分子中化學鍵斷裂時需吸收436 kJ 的能量;②1 mol Cl2分子中化學鍵斷裂時需吸收243 kJ的能量;③由氫原子和氯原子形成1 mol HCl分子時釋放 431 kJ 的能量。則1 mol H2和1 mol Cl2反應生成氯化氫氣體時的能量變化為******

  A.放出能量183 kJ B.吸收能量183 kJ

  C.吸收能量248 kJ .吸收能量862 kJ

  解析 根據反應的化學方程式:H2+Cl22HCl,可知在反應過程中,斷裂1 mol H—H鍵、1 mol Cl—Cl鍵,同時形成2mol H—Cl鍵。計算可知生成2 mol HCl氣體時,吸收的熱量為436 kJ+243kJ=679 kJ,放出的熱量為431 kJ×2=862 kJ,故反應中放出的熱量為862kJ-679 kJ=183 kJ,A對。

  答案 A

  特別提示 從化學鍵的角度看能量變化時,首先要明確物質內部的化學鍵的數目。要是對物質中化學鍵的數目認識錯誤,就會導致錯誤的計算結果,比如每個水分子中含有的H—O鍵的數目為2個。

  2.從化學能的角度理解

  自然界中存在著成千上萬種物質,但不同的物質能量不同,因此在化學反應前後反應物和生成物所具有的能量也是不同的。我們還可以從化學能的角度,也就是從反應物的總能量與生成物的總能量的相對大小來看一個化學反應的能量變化。

  若反應物的總能量>生成物的總能量,則化學反應放出能量,該反應為放熱反應;

  若反應物的總能量<生成物的總能量,則化學反應吸收能量,該反應為吸熱反應。

  3.化學反應中能量變化的計算

  ***1***用E***反應物***表示反應物的總能量,E***生成物***表示生成物的總能量,ΔQ表示能量變化,則:

  ΔQ=E***生成物***-E***反應物***。

  ***2***用Q***吸***表示反應物分子斷裂時吸收的總能量,Q***放***表示生成物分子成鍵時放出的總能量,ΔQ表示能量變化,則:ΔQ=Q***吸***-Q***放***。

  【典例2】 下列有關化學反應中能量變化的理解,正確的是******

  A.凡是伴隨能量變化的過程都是化學變化

  B.在化學反應過程中總是伴隨著能量的變化

  C.在確定的化學反應中反應物的總能量一定等於生成物的總能量

  D.在確定的化學反應中反應物的總能量總是高於生成物的總能量

  解析 在化學變化中,既有物質的變化又有能量的變化,但是有能量變化的過程不一定就是化學變化,如水的三態變化。在確定的化學反應中,反應物的總能量不等於生成物的總能量,當反應物的總能量大於生成物的總能量時,反應放熱;當反應物的總能量小於生成物的總能量時,反應吸熱。

  答案 B

  二、從氧化還原反應原理分析原電池

  原電池是把化學能轉化為電能的裝置。構成原電池的條件有哪些?是不是所有的化學反應均可以設計成原電池呢?在學習過程中,這些問題可能一直使同學們感到困惑,下面我們一起來分析,解開困惑。

  1.原電池與氧化還原反應的關係

  我們在學習氧化還原反應時,經常用單線橋或雙線橋標註電子轉移的方向和數目,如:

  氧化還原反應中存在電子的得失,在該反應中,線橋彷彿是一根導線,假如電子能在導線上流動,就會由電子的轉移變成電子的定向移動,也就形成了電流。因此,並不是所有的反應均可以設計成原電池,只有自發進行的氧化還原反應才能設計成原電池。

  從單線橋上看,可將導線一端連線在鋅極上,另一端當然不可能直接放在溶液中,因此可將另一端連線在一個能導電的電極上,如石墨電極。這樣連線後,在整個裝置中就會出現與原來不同的實驗現象:氫氣在石墨電極上大量產生。為什麼會出現這樣的現象呢?原因在於:當鋅片直接放入硫酸溶液中時,鋅失去的電子集中在鋅片表面,溶液中的H+在鋅的表面獲得電子生成氫氣。而當鋅、石墨共同放入硫酸溶液並用導線連線時,電子就會沿導線流向石墨電極,這樣在石墨電極表面聚集了大量電子,溶液中的H+移向石墨電極並獲得這些電子生成氫氣。在這個過程中,電子在導線中實現了定向移動,即形成了電流。這樣,化學反應的化學能就轉變成了電能,這樣的裝置我們稱之為原電池。

  2.原電池的構成

  從以上分析可以看出,原電池是由兩個活動性不同的電極、電解質溶液構成的閉合迴路,也就是說原電池的構造是:①兩個活動性不同的電極;②電解質溶液;③閉合迴路,如下圖。

  在原電池中,科學上規定把電子流出的一極稱為負極***較活潑的金屬***;把電子流入的一極***較不活潑的金屬或惰性電極***稱為正極。在上面的原電池中,鋅為負極,發生氧化反應:Zn-2e-=Zn2+,石墨為正極,發生還原反應:2H++2e-=H2↑,這兩個半反應恰好是氧化還原反應中的兩個線橋。

  也就是說,原電池實質上是將氧化反應和還原反應分到了兩個電極上進行,使其分別成為一個“半反應”,因此,根據氧化還原反應方程式可以很容易地設計原電池裝置。

  【典例3】 人造地球衛星上使用的一種高能電池——銀鋅蓄電池,其電池的電極反應式為Zn+2OH--2e-=ZnO+H2O,Ag2O+H2O+2e-=2Ag+2OH-。據此判斷Ag2O是******

  A.負極,被氧化 B.正極,被還原

  C.負極,被還原 D.正極,被氧化

  解析 由題給電極反應式可知,Ag2O得到電子,發生還原反應,作原電池的正極。

  答案 B

  3.電子的流向及離子的流向

  整個原電池裝置是一個閉合迴路,在外電路中***導線***是靠電子的定向移動導電,在溶液中則是靠陰、陽離子的定向移動導電。在外電路中,電子是由負極流向正極,電流的方向與電子移動的方向相反,由正極流向負極。在溶液中,陽離子移向正極,陰離子移向負極,這裡我們只需記住:陽離子一定移向發生還原反應的極,即陽離子一定是為獲得電子而奔去。

  原電池的工作原理***以銅鋅原電池為例***如下圖所示:

  4.電子的得失守恆

  電子守恆法是依據氧化還原反應中氧化劑得到的電子總數與還原劑失去的電子總數相等這一原則進行計算的。電子守恆法是氧化還原反應計算的最基本的方法,而原電池反應就是一種典型的氧化還原反應,只不過氧化反應和還原反應在負極和正極分別發生。因此可以利用電子守恆法來處理原電池的有關計算。具體來說就是正極得到的電子總數與負極失去的電子總數相等。

  【典例4】***1***將鋅片和銀片浸入稀硫酸中組成原電池,兩電極間連線一個電流表。

  鋅片上發生的電極反應為 。

  銀片上發生的電極反應為 。

  ***2***若該電池中兩電極的總質量為60 g,工作一段時間後,取出鋅片和銀片洗淨乾燥後稱重,總質量為47 g,試計算:

  ①產生氫氣的體積***標準狀況***;②通過導線的電量。***已知NA=6.02×1023 mol-1,電子的電荷量為1.60×10-19 C***

  解析 ***1***在鋅片、銀片、稀硫酸組成的原電池中,鋅片作負極,其電極反應為Zn-2e-===Zn2+;銀片作正極,其電極反應為2H++2e-===H2↑;則電池總反應式為Zn+2H+===Zn2++H2↑。***2***根據電極反應式找出已知量與電量之間的定量關係進行計算。①電極減少的質量等於生成氫氣所消耗的鋅的質量,設產生的氫氣體積為x,則:

  Zn+2H+===Zn2++H2↑

  65 g 22.4 L

  60 g-47g=13 g x

  x=13 g×22.4 L÷65 g=4.48 L。

  ②反應消耗的鋅的物質的量為13 g÷65 g·mol-1=0.2 mol。1 mol Zn變為Zn2+時,轉移2 mol e-,則通過的電量為0.2 mol×2×6.02×1023 mol-1×1.60×10-19C≈3.85×104 C。

  答案***1***Zn-2e-===Zn2+2H++2e-===H2↑

  ***2***①4.48 L②3.85×104C

  三、原電池正極和負極的判斷方法

  1.根據電極材料判斷

  一般是活潑性較強的金屬為負極,活潑性較弱的金屬或能導電的非金屬為正極。

  2.根據電流方向或電子流動方向判斷

  電流由正極流向負極;電子由負極流向正極。

  3.根據原電池裡電解質溶液中離子的移動方向

  在原電池的電解質溶液中,陽離子移向的極為正極,陰離子移向的極為負極。

  4.根據原電池兩極發生的變化判斷

  原電池的負極發生失電子的氧化反應,正極發生得電子的還原反應。

  5.根據現象判斷

  溶解的一極為負極,增重或有氣泡放出的一極為正極。

  特別提示 在判斷原電池正、負極時,不要只根據金屬活動性的相對強弱,有時還與電解質溶液有關,如Mg-Al和NaOH溶液構成的原電池中,由於Mg不與NaOH溶液反應,雖然金屬性Mg>Al,但在該條件下是Al作負極。因此要根據具體情況來判斷正、負極。

  【典例5】 根據反應:2Ag++Cu===Cu2++2Ag,設計如圖所示原電池,下列說法錯誤的是******

  A.X可以是銀或石墨

  B.Y是硫酸銅溶液C.電子從銅電極經外電路流向X電極

  D.X極上的電極反應式為Ag++e-===Ag

  解析 由電池反應2Ag++Cu===2Ag+Cu2+可知,銅作負極,電極反應為Cu-2e-===Cu2+;X為正極,可以是比銅不活潑的銀或石墨等,電極反應為Ag++e-===Ag;電解質溶液中需含有Ag+,故B說法錯誤。

  答案 B

  四、原電池的電極反應及其書寫方法

  電極上物質的變化情況以及電子的轉移情況可用電極反應式來表明。在原電池中,氧化反應和還原反應是分別在兩個電極上進行的,每個電極上只發生一個方向的電子轉移,相當於氧化還原反應的一半,常稱為半反應。這種在電極上進行的半反應叫做電極反應。電極反應總是涉及含有同一元素但價態不同的兩種物質,一種處於較高價態,另一種處於較低價態。以Cu-Zn***H2SO4***原電池為例:

  負極反應:Zn-2e-===Zn2+***氧化反應***,正極反應:2H++2e-===H2↑***還原反應***。

  而電池總反應則為電池中正、負極反應式在電量相等情況下的加和式,一般是一個自發的、完整的氧化還原反應。例如原電池的電池總反應:Zn+H2SO4===ZnSO4+H2↑***化學方程式***,Zn+2H+===Zn2++H2↑***離子方程式***。

  【典例6】 鋼鐵在潮溼的空氣中會被腐蝕,發生的原電池反應為2Fe+2H2O+O2===2Fe***OH***2。以下說法正確的是******

  A.負極發生的反應為Fe-2e-===Fe2+

  B.正極發生的反應為2H2O+O2+2e-===4OH-

  C.原電池是將電能轉變為化學能的裝置

  D.鋼柱在水下部分比在空氣與水交界處更容易被腐蝕

  解析

選項

正誤

理由

A

負極發生的反應為Fe2e===Fe2Fe作負極,C作正極。

B

×

正極發生的反應為O22H2O4e===4OH

C

×

原電池是將化學能轉變為電能的裝置。

D

×

水下部分溶解氧的濃度比交界處小,因而腐蝕比交界處慢。

  答案 A

  1.電極反應式書寫的幾種情況

  ***1***可充電電池電極反應式的書寫

  在書寫可充電電池的電極反應式時,由於電極都參加反應,且正方向、逆方向反應都能進行,所以要明確電池和電極,放電時為原電池,充電時為電解池。原電池的負極反應為放電方向的氧化反應;原電池的正極反應為放電方向的還原反應。

  ***2***根據給出電極反應式書寫總反應式

  根據給出的兩個電極反應式書寫總反應式時,首先要使兩個電極反應式的得失電子數相等,再將兩式相加,然後消去反應物和生成物中相同的物質即可。注意,若反應式同側出現不能大量共存的離子,如H+和OH-、Pb2+和SO,要寫成反應後的物質,即H2O和PbSO4。

  ***3***燃料電池電極反應式的書寫

  書寫燃料電池的電極反應式時,首先要明確電解質是酸還是鹼。在酸性電解質溶液中,電極反應式不要出現OH-;在鹼性電解質溶液中,電極反應式不要出現H+。同時還要分清燃料是H2還是含碳燃料***CO、CH4、CH3OH、C4H10、C2H5OH……***,但無論是哪一種燃料,在鹼性條件下,正極反應式都是一樣的,即O2+2H2O+4e-===4OH-,若是在酸性條件下,則正極反應式為O2+4H++4e-===2H2O。如果是含碳燃料時,負極反應式的書寫同甲烷燃料電池的書寫,只是需要考慮用電荷守恆來配平不同的計量數。

  2.幾種燃料電池的電極反應式及總反應式

  ***1***氫氧燃料電池

  在不同的介質中發生的電極反應歸納如下:

介質

電池反應:2H2+O2===2H2O

酸性***H***

負極

2H2-4e===4H

正極

O2+4H+4e===2H2O

中性***Na2SO4***

負極

2H2-4e===4H

正極

O2+2H2O+4e===4OH

鹼性***OH***

負極

2H2-4e+4OH===4H2O

正極

O2+2H2O+4e===4OH

  ***2***甲醇燃料電池

  電解質:KOH;正極反應式:3O2+6H2O+12e-===12OH-;負極反應式:2CH3OH+16OH--12e-===2CO+12H2O;總反應式:2CH3OH+3O2+4KOH===2K2CO3+6H2O。

  ***3***肼燃料電池

  電解質:KOH;正極反應式:O2+2H2O+4e-===4OH-;負極反應式:N2H4+4OH--4e-===N2+4H2O;總反應式:N2H4+O2===N2+2H2O。

  【典例7】 科學家近年來研製出一種新型細菌燃料電池,利用細菌將有機酸轉化為氫氣,氫氣進入以磷酸為電解質的燃料電池中發電,電池負極反應式為******

  A.H2+2OH--2e-===2H2O

  B.O2+4H++4e-===2H2O

  C.H2-2e-===2H+

  D.O2+2H2O+4e-===4OH-

  解析 根據題給資訊,該燃料電池的總反應式為2H2+O2===2H2O;電解液為酸性溶液,電極反應式中不能出現OH-,A錯誤;又因為燃料電池中負極通入氫氣,正極通入氧氣,B、D錯誤。

  答案 C

  五、化學反應速率影響因素探究

  北京故宮的“雲龍陛石”上曾經雕刻有精美的蟠龍圖案,近些年來,這些浮雕遭到嚴重的損壞。而以前幾百年這種腐蝕都是很慢的,那為什麼近些年來的腐蝕就加快了呢?這就要從影響化學反應速率的因素來分析了。

  1.內因

  決定化學反應速率大小的主要因素是反應物的性質,而不是外界條件。

  2.外因

  影響化學反應速率的外界條件很多,如濃度、壓強、溫度、催化劑等。另外,形成原電池也可以加快反應速率。

影響化學反應速率的因素

規律

內因

反應物的性質

在其他條件相同時,反應物的性質越活潑,化學反應速率越快;反應物的化學性質越不活潑,化學反應速率越慢

外因

反應物的濃度

在其他條件相同時,增加反應物的濃度,可使反應速率加快

反應溫度

在其他條件相同時,升高溫度,可加快化學反應速率

反應時的壓強

對有氣體參加的反應,在其他條件相同時,增大壓強,可加快化學反應速率

催化劑

在其他條件相同時,使用正催化劑,可極大地加快化學反應速率

固體反應物的表面積

在其他條件相同時,增大固體反應物的表面積,即固體反應物的顆粒越小,化學反應速率越快

其他

光波、超聲波、磁場、溶劑等也能改變某些反應的速率

  注意 ①對於有固體或純液體參加的化學反應,改變它們的量不會引起濃度的變化,對它們的反應速率無影響。例如:C***s***+CO2***g***=2CO***g***,增加C的量,對此反應的反應速率無影響。

  ②壓強只對有氣體參加或生成的化學反應的速率有影響,若一個化學反應的反應物、生成物中均無氣體,則壓強對此反應的反應速率無影響。壓強對反應速率的影響關鍵是看改變壓強是否改變相關物質的濃度。對於有氣體參加的反應體系,壓強改變的實質是氣體物質濃度的改變。有以下幾種情況:

  A.恆溫:增大壓強→體積減小→濃度增大→反應速率加快

  B.恆容:充入氣體反應物→濃度增大→反應速率加快

  充入稀有氣體→總壓增大,但各物質濃度不變→反應速率不變

  C.恆壓:充入稀有氣體→體積增大→各反應物濃度減小→反應速率減慢

  ③多個因素影響反應速率變化要看主要因素

  例如:鋅與稀硫酸反應的影象如圖,由影象可知氫氣的生成速率隨時間先由慢到快,然後又由快到慢。反應體系中硫酸所提供的氫離子濃度是由高到低,若氫氣的生成速率由其決定,速率的變化趨勢也應由快到慢,反應前半程速率增大的原因是溫度所致,鋅與硫酸反應時放熱,體系溫度逐漸升高,溫度對反應速率的影響占主導地位,一定時間後,硫酸的濃度下降佔據主導地位,因而氫氣的生成速率隨時間先由慢到快,然後又由快到慢。

 

  【典例8】 等質量的鐵與過量的鹽酸在不同的實驗條件下進行反應,測定在不同時間t產生氣體體積V的資料,根據資料繪製得到下圖,則曲線a、b、c、d所對應的實驗組別是******

 

組別

c***HCl***/mol·L1

溫度/℃

狀態

1

2.0

25

塊狀

2

2.5

30

塊狀

3

2.5

50

塊狀

4

2.5

50

粉末狀

  A.4-3-2-1 B.1-2-3-4

  C.3-4-2-1 D.1-2-4-3

  解析 化學反應速率與溫度、濃度和固體物質的表面積大小有關,實驗1的鹽酸的濃度最小,反應的溫度最低,所以化學反應速率最小;物質狀態相同時由於實驗3的反應溫度比實驗2的反應溫度高,所以反應速率實驗3的大於實驗2的;而實驗4和實驗3鹽酸的濃度相同,反應的溫度也相同,但物質的狀態不相同,所以實驗4的反應速率大於實驗3的。

  答案 A

  【典例9】 反應E+F===G在溫度T1下進行,反應M+N===K在溫度T2下進行,已知:T1>T2,且E和F的濃度均大於M和N的濃度,則兩者的反應速率******

  A.前者大 B.後者大

  C.一樣大 D.無法判斷

  解析 因為這兩個反應是不同的反應,而決定反應速率的主要因素是內因***反應物本身的性質***,故儘管前者的反應溫度高、濃度大,但反應速率不一定大於後者,如合成氨反應在高溫、高壓且有催化劑的條件下進行,其速率也不如低溫下的酸鹼中和反應的速率大。故兩者的反應速率快慢無法比較。

  答案 D

  易錯警示 本題很容易錯選A,因為教材中用較多的篇幅介紹了溫度、濃度、催化劑等外界因素對化學反應速率的影響,而忽視了內因才是決定化學反應速率的關鍵;外界因素在內因相同的情況下***即反應相同時***才會決定反應速率的大小,在進行分析判斷反應速率大小時應遵循以下思路:①先看內因;②內因相同者,再看外界因素***溫度、濃度、壓強、催化劑等***。

  六、化學反應速率及平衡影象問題的分析方法

  化學反應速率及化學平衡的影象,能直觀描述反應進行的快慢、反應進行的程度等問題。影象題是化學中常見的一種題目,做這類題既要讀文字內容,又要讀圖。解答化學反應速率影象題三步曲:“一看”“二想”“三判斷”。

  “一看”——看影象

  ①看座標軸:弄清縱、橫座標表示的含義;②看線:弄清線的走向、趨勢;③看點:弄清曲線上點的含義,特別是一些特殊點,如曲線的折點、交點、最高點與最低點等;④看量的變化:弄清是物質的量的變化、濃度的變化還是轉化率的變化等。

  “二想”——想規律

  如各物質的轉化量之比與化學計量數之比的關係、各物質的速率之比與化學計量數之比的關係等。

  “三判斷”——通過對比分析,作出正確判斷。

  【典例10】 在一定溫度下,容器內某一反應中M、N的物質的量隨反應時間變化的曲線如圖所示,下列表述正確的是******

  A.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2M==N

  B.t2時,正、逆反應速率相等,達到平衡

  C.t3時,正反應速率大於逆反應速率

  D.t1時,N的濃度是M濃度的2倍

  解析 由影象可知N為反應物,M為生成物,然後找出在相同時間段內變化的M、N的物質的量之比***與是否達平衡無關***以確定M、N在化學方程式中的化學計量數之比,即該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2N=M。t2時刻M、N的物質的量相等,但此時M、N的物質的量仍在發生變化,反應未達到平衡狀態,因此正反應速率不等於逆反應速率。t3時刻及t3時刻之後,M、N的物質的量不再改變,證明已達到平衡狀態,此時正、逆反應速率相等。

  答案 D

  【典例11】 在密閉容器中充入一定量NO2,發生反應2NO2***g***=N2O4***g***ΔH=-57 kJ·mol-1。在溫度為T1、T2時,平衡體系中NO2的體積分數隨壓強變化的曲線如圖所示。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a、c兩點的反應速率:a>c

  B.a、b兩點NO2的轉化率:a

  C.a、c兩點氣體的顏色:a深,c淺

  D.由a點到b點,可以用加熱的方法

  解析 由影象可知,a、c兩點都在等溫線上,c的壓強大,則a、c兩點的反應速率:a

  答案 B

  高考化學離不開記憶

  化學被稱為理科中的文科。題目量較多,單題分較少,因此波動性不大,比之數、理較為穩定。它需要識記許多內容,包括基本知識、元素及其單質、化合物性質、基本解題方法等,皆具有某些文科的特點。但它也具有相當的靈活性,如物質推斷題中,你好像看到一個摩術師在向你展示其技藝而你不知其所以然。我的化學老師說,學習化學要首先對各物質性質非常熟悉,因為一些題***如物質推斷題***並不能用邏輯推理方式,由果推因,只能由一些特徵現象“猜”出物質或元素,這就需要對知識很熟悉。在熟悉的基礎上要分門別類,列出知識框表,當然這就要求能深刻理解各個概念,否則分類就沒有明確標準。就這樣一個框套一個框,許多小體系組成若干中體系,再結合,直至整個體系。如我通常用元素週期表來形成最基本框架,下面細分,哪些族氧化能力強,哪些物質可作半導體……同時記住一些特殊現象,如CuSO4和H2S可生成H2SO4,用弱酸H2S產生強酸。這方面內容一般老師都會講,而且比我清楚得多,最好能向老師講教。

  胡湛智***北京大學生命科學學院學生,貴州省高考理科狀元***:

  化學大概是大家感覺比較好的科目,它和數學、物理一樣,要把聽課、鑽研課本、做習題有機地結合起來。化學中有幾個板塊:基本理論、元素化合物、電化學、有機化學等。我認為學好化學要注意多記、多用、多理解,化學題重複出現的概率比較大,重要題型最好能在理解的基礎上記住,許多化學反應的特徵比較明顯,記牢之對於解推斷題將會有很大幫助。在平時多做題時要注意總結很多有用的小結論,並經常用一用,這在高考時對提高速度有很大幫助。高考化學試題中選擇題佔87分之多,因此多解、快解選擇題是取得好分數的致勝因素。如何才能做得快呢?這就需要你從大量解題的訓練中找出一些小竅門來。舉一個簡單的例子:45克水蒸氣和4.4克二氧化碳混合後氣體的平均分子量為多少?①45.1,②17.2,③9,④19。如果拿到題馬上開始算,大約要2~3分鐘,如果你用上自己的小竅門,注意到該混和氣體的平均分子量只能在18~44之間,那你可只用二秒鐘時間就選出正確答案。類似這樣的小竅門還很多,希望大家多留心,注意尋找用熟,迅速提高模考分數。

  另外,學好複習好化學並在考試中取勝的一個經驗是學會“猜”。這種“猜”實際上是一種層次較高的推斷,要有一定的基礎,做的題多了熟能生巧,自然會獲得一種“靈感”,自己可以創造“猜”法,因為它是你勤勞學習的結晶,不是亂猜。我用“猜”法解題,通常比正規解法快幾倍,尤其是解決推斷題和選擇題,正確率很高。當然即使是一看題就知道答案也要進行檢驗。最後,對化學試卷中出現的新題型要高度重視並加以研究,它們通常代表著出題的新趨勢,高考中很有可能會觸及的,值得認真玩味。

  呂志鵬***清華大學自動化系學生,黑龍江省高考理科狀元***:

  與物理相比,記憶在化學這一科中比重很大。因為化學這一科目之中知識極為零散,這樣,記憶的重要性就不言自明瞭。但是單純地靠背書來記憶知識,效果不會很好,如果在做題的同時,結合題型來記憶知識,效果會很顯著的。以我為例,高二時期,化學的優勢並不顯著,而步入高三後,我用上述方法進行復習,在短短的5個月之內,化學的成績由原來的120多分上升到140多分,並且在以後的歷次模擬考試中,都穩定在140分以上。從這裡可以看出,做一定量的化學習題對提高化學成績極有好處。

  但是,化學也不能單純地靠記憶,聯想和想象也很重要,尤其在解有機化學和圖框題中極有用處,有時可以很輕鬆且很快捷地解出這方面的題。

  以上就是我在學這五門學科的經驗,這些都是平時學習挺有效的方法。在此之外,筆者想針對高考中幾科的幾種題型的解答技巧和解題策略提供一些有效的方案。

  在數、理、化三科中,客觀題型所佔的比例較大,因此,答好客觀題是全卷取得高分的有效保證。

  我自己認為,直接計算求解客觀題是最費時間的笨方法,為了節約時間,掌握一些巧解方法來解答客觀題很有必要。巧解方法一般有賦值法、估演算法、影象法等多種方法***化學中的巧解方法更多***。現在舉幾個小例淺談幾種巧解方法。

  【例1】 ***賦值法***

  若a2+b2=c2,***a,b,c∈R***,判斷a3+b3與c3的大小關係。

  A.a3+b3=c3 B.a3+b3>c3

  C.a3+b3

  面對此題,很多同學會積極地投身於運算當中,精神可嘉,但過於魯莽。若細心分析會發現

  這個式子對於一般情況成立,則對特殊情況也成立。不妨假設a=3,b=4,c=5,則很輕易地

  求出a3+b3=33+43=91

  從這題可以看出,賦值法在解決一些問題時,省力省時而且有極高的準確性***甚至是完全正確***。

  【例2】***估演算法***

  求銅原子的體積***1995年全國高考卷,題中還給出了一些別的資料可供計算求出比較精確的結果***。既然是選擇題,就不要求解得的結果精確性有多高。那麼,我們可以想銅原子的半徑數量級為10-10m,則銅原子體積數量必為10-30m或在其左右不會很遠,然後從選擇之中選取答案。

  至於說起影象法,應用也很廣泛。集合中的韋思圖,函式中各種函式影象……。

  化學中還有十字交叉、極端分析等多種方法。當然,還有很多種巧算方法,就看考生對題、對方法的理解和掌握的程度啦。這些方法不是高不可攀的,是可以在訓練中掌握。以我為例,升入高三的時候,對這些方法還不甚瞭解,但在高考中,我用這些方法來解題,僅用了15分鐘就解決了全部客觀題,無論數學、物理,還是化學,而且科科滿點,為全卷奪取高分提供了堅實的保證,確保了高考的全盤勝利。

  徐凡***保送入清華大學經濟管理學院學習,北京市高考理科第二名***:

  數、理、化三科中,化學是最實際的了。在化學學習中建立起一個知識網路就顯得更為重要。化學複習一般劃分為基本概念、基本理論、元素化合物、計算、實驗等幾大部分。其中元素化合物這一塊知識較為瑣碎,可按照族序數歸類總結,下述步驟或許可行:

  一、物理性質。物理性質有元素單質、化合物的顏色、狀態、熔沸點等等。莫要小看這些東西,就拿顏色來說吧,某些類似於“淡黃色固體”、“黑色粉末”的說法常為出題者所鍾愛。而在作物質推斷題時,通過物理性質進行猜測——由於猜測範圍較小,這往往是可行的——再用化學性質驗證,往往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又比如熔沸點問題,SO3與HF是需要多加小心的,如果遇到比較微粒摩爾數問題,腦筋就要轉個彎,到這方面來想想。如果還附帶上了有機物,熔沸點就亂了套,雖然也有規律可循,不過恐怕已超“綱”,就不再敘述了。

  二、化學性質。對於化合物,首先想想化學鍵有沒有問題,然後就是反應式了。對於化學方程式切不可一個一個背,而要聯絡起來看。每一個方程式都可以歸結為反映了某種反應物或生成物的性質。對這些性質加以區別***如氧化性、還原性等***,然後以這種特殊物質的基點向外輻散出去,就可以形成一個網路。這裡要注意的是反應條件,應加以區別。對這些居於網路基點的物質也要特別加以重視。

  對於有機物的分析大致相同。要注意的是有機物的化學鍵尤其是極性鍵是非常重要的,一定程度上是它決定著有機物的物理和化學性質。因此,有餘力的話,應對其極性鍵電子雲的形狀,結構、偏轉以及由此帶來的影響有一定了解。這對理解有機物性質是很有幫助的。化學實驗也是高考的一個重點。對實驗的總結也是親自做為宜,若無此條件,恐怕也只能“紙上談兵”了。化學實驗的基礎是要掌握各種基本儀器的用途及其精確度、適用範圍等。如滴定管可精確至 0.01mL,燒杯不可直接加熱,要墊石棉網等等。而針對具體實驗,首先要明確實驗目的,寫出反應方程式,然後要畫出裝置圖。我以為掌握裝置圖是掌握一個實驗的基礎。最後對實驗中的各處細節要加以記錄,如溫度計的插入深度,什麼時候才可以停火等等,因為這可能就是考點。以上這些是為了培養一種實驗素質。考題不太可能出已做過的一模一樣的實驗,但萬變不離其宗,有了這種素質,當可應萬變。

  化學學習,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也是很重要的,但是在一個更加完備的知識體系的基礎上,這種能力才能得到更充分的發揮,因此,化學學習我認為知識與能力應該並重。

  楚軍***清華大學自動化系學生,北京市高考理科第四名***:

  化學是一門注重實踐的學科,知識大多來自實驗,知識點多又較複雜繁瑣,不易記憶。作為一門實驗學科,應該重視實驗,實驗現象可以幫助我們更好地記憶和理解知識。同時,考生要以教材為依據,注意知識的內在聯絡,找到有效的記憶方法。化學的知識點分佈雖廣卻也有脈絡可尋,這就是元素週期表,想來老師們也都說過。若要學好化學,習題是必不可少的一個環節。我們雖然不造成題海戰術,但適當的運用習題練習的方法確實可以幫助自己掌握知識。當然不能盲目做題,應當有所選擇。歷屆的高考題是必須要看的題目。因為那些題目最能體現高考的命題精神。題目貴精而不貴多,可以請老師幫助參考選擇一本好的習題集,把這本習題集上的題目盡數理清搞明,各種知識的考法題型也就大致都在掌握中了。同時通過做題,我們也可以在腦海中形成一套自己的知識體系,以後再遇到別的題目也能做到有章可循。再綜合課本和老師的講解,相信化學考試不會有很大的問題了。

  張雅麗***清華大學經濟管理學院學生,湖南省高考理科第四名***:

  化學雖然屬於理科,但它卻具有文科的特點:需要記很多知識點,比如說,某些常見元素的性質、應用以及與之有關的化學反應過程和方程式,需要你熟記在心。針對這種情況,我們就應該採用類似於文科的複習方法,多記,多背,打好解題的基礎。但它畢竟還是理科,偏重於理解和應用,光是死記硬背是沒有用的,我們應該在記憶的基礎上進行充分的理解和靈活的應用,反過來,理解和應用又能幫助我們的記憶,二者相輔相成。如果大家仔細分析一下近幾年的化學高考題,不難發現,選擇題佔了近60%的比例,也就是說,如果我們抓住這部分,我們就能得到90分,況且選擇題是較為好做的,所以,大家要把重點放在這上面。我記得,當時每次考化學,我的選擇題幾乎都得滿分。因而保證了總分的領先。當然,解選擇題是非常需要技巧的,關於具體的解題技巧,我將在後面部分詳細介紹。化學中有一類很有特色的題,即是物質推斷題。很多同學一碰到這種題,往往是無所適從,不知該從何處下手。因為這種題須要一份特殊的直覺,當你讀完題之後,你應該根據自己的第一感覺判斷出一到兩種物質。而這種感覺來自於平日的多做多練,正所謂“熟能生巧”,題目做多了,對它的感覺自然就出來了。比如說,你可以根據一些特殊現象判斷出某些特殊物質,還有C、O、N、Fe等等都是出題率較高的元素,大家要特別注意,實在推斷不出來的時候,可以將這些元素往已知條件中代入,看是否符合條件。最後來看看近幾年出現的新動向。可能很多同學都已經注意到了,一種資訊題的比重在逐年增大。這種題的特點是,給出一定的資訊,讓你利用所學的知識對這些資訊進行判斷、分析、組織,並得出正確的結論。它檢驗的是同學們對知識的靈活運用,很好地將書本和實際聯絡起來了,今後可能將是高考題的主要傾向,因此大家應該有意識地增大自己這方面的能力,可以找一些關於這類題的參考書,多做練習。

  劉滿江***清華大學經濟管理學院學生,貴州省高考理科前十名***:

  化學素稱理科中的文科。因為化學解題方法簡單,所要求的數學工具不過加減乘除罷了。化學的基本內容很多。背誦記憶的知識點特別多。某位高考狀元說過,學化學就是背書,只有把書本上的諸多知識點背熟,才有能力進行分門別類的歸納、綜合。化學實驗題中提供了一些顏色、氣味的資訊以此作為推斷前提,如果你不曾花時間記憶各種物質的特性,那麼你就沒有可能做好推理。因為化學中的原理並不像數學、物理那樣嚴謹;相反,推理過程跳躍性很大,需要根據不充分的資訊去“猜”去“碰”。我為了方便化學知識記憶,曾經對各章知識做過流程圖,譬如,硫***S***的特性,S可以生成SO2、H2S,……把S的衍生物列在一張表上,這樣整個章節就掌握了。解決化學試題一定要細心,顏色、氣味、狀態、溫度等都會成為致命的陷阱,你稍有不慎,就不能正確地解題,中了出題人的圈套。

  牛 強***清華大學熱能系學生,遼寧省高考理科前十名***:

  我的一位老師曾說“化學是半文半理的科目”,仔細想來,這句話是有一定道理的。化學離不開記憶。物理公式忘了一兩個可以自行推導,但化學符號忘記了只怕難以自行創出。而如果記住了所有的公式、符號和原理也就成功了一半,所以我的第一點體會就是學習化學時一定要認真的去記。但記住了還只成功了一半,現在化學試題要考生去推斷或說是去猜測一些書上沒有的東西。但這種猜測絕非平空臆測,而是基於已知知識上的科學推斷,或說是延伸已知知識。

  下面舉幾道題目,做具體說明。

  1.氣體氫化物穩定性由強到弱的是。

  A.SiH4 PH3 H2S HCl

  B.HF HCl HBr HI

  C.PH3 H2S HCl HF

  D.NH3 PH3 AsH3 HF

  這道題是對基本原理的考查,是要對元素週期律有清楚的瞭解,就可選出B。

  2.T1是ⅢA族元素,關於它的性質,錯誤的是

  A.T1是銀白色、質軟的金屬

  B.T1***OH***3與A1***OH***3同為兩性氫氧化物

  C.T1可以生成+3價化合物

  D.T1的陽離子的氧化性比A1強

  本題是對未知知識的推斷,通過對元素週期律的瞭解,可知T1將是較活潑金屬,所以BD是錯誤的。

  3.關於NaH正確的有

  A.NaH水溶液顯酸性

  B.NaH中氫離子與氦原子同

  C.NaH中氫離子半徑比鋰離子半徑大

  D.NaH中氫離子可被還原為氫氣

  其實,本題只要判定NaH中氫為負價,一切就都可解決,H-只可被氧化,所以D不對;易知BC正確。

  4.配平方程式

  Cu2S+HNO3—Cu***NO3***2+H2SO4+NO+H2O

  配本氧化還原方程式是有一定難度的,下面作一下說明

  A.標出化合價升降

  B.十字交叉使升降價數同

  +1 –2 +5 +2 +2

  3Cu2 S+10H N O3——6Cu***NO3***2+3H2SO4+10NO+H2O

  ↑2 ↑8 ↑3

  ↑10

  C.對於未變價的離子,再做處理,本題中再加上12個NO3-

  3Cu2S+***10+12***HNO3 — 6Cu***NO3***2+3H2SO4+10NO+H2O

  D.配平

  3Cu2S+22HNO3 =6Cu***NO3***2+3H2SO4+8H2O+10N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