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生物複習必修二必背知識點與複習方法

  高中生物雖然只佔據高考理綜試卷的一部分,但是千金難買一分的高考考場上,儘可能多地掌握一些知識點,便增加幾分勝算。小編在整理了高三生物複習必修二必背知識點,希望能幫助到您。

  高三生物複習必修二必背知識點

  1.分離定律:在生物的體細胞中,控制同一性狀的遺傳因子成對存在,不相融合;在形成配子時,成對的遺傳因子發生分離,分離後的遺傳因子分別進入不同的配子中,隨配子遺傳給後代。

  2.自由組合定律:控制不同性狀的遺傳因子的分離和組合是互不干擾的;在形成配子時,決定同一性狀的成對的遺傳因子彼此分離,決定不同性狀的遺傳因子自由組合。

  3.兩條遺傳基本規律的精髓是:遺傳的不是性狀的本身,而是控制性狀的遺傳因子。

  4.孟德爾成功的原因:正確的選用實驗材料;現研究一對相對性狀的遺傳,再研究兩對或多對性狀的遺傳;應用統計學方法對實驗結果進行分析;基於對大量資料的分析而提出假說,再設計新的實驗來驗證。

  5.孟德爾對分離現象的原因提出如下假說:生物的性狀是由遺傳因子決定的;體細胞中遺傳因子是成對存在的;生物體再形成生殖細胞—配子時,成對的遺傳因子彼此分離,分別進入不同的配子中;受精時,雌雄配子的結合是隨機的。

  6.薩頓的假說:基因和染色體行為存在明顯的平行關係。***通過類比推理提出***

  基因在雜交過程中保持完整性和獨立性;在體細胞中基因成對存在,染色體也是成對的;體細胞中成對的基因一個來自父方,一個來自母方,同源染色體也是如此;非等位基因在形成配子時自由組合,非同源染色體在減數第一次分裂後期也是自由組合的。

  薩頓由此推論:基因是由染色體攜帶著從秦代傳遞給下一代的。即基因就在染色體上。

  7.減數分裂是進行有性生殖的生物,在產生成熟的生殖細胞時進行的染色體數目減半的細胞分裂。在減數分裂的過程中,染色體只複製一次,而細胞分裂兩次。減數分裂的結果是,成熟生殖細胞中的染色體數目比原始生殖細胞的減少一半。

  8.配對的兩條染色體,形狀大小一般相同,一條來自父方,一條來自母方,叫做同源染色體。同源染色體兩兩配對的現象叫做聯會。聯會後的每對同源染色體含有四條染色單體,叫做四分體。

  9.減數分裂過程中染色體數目減半發生在減數第一次分裂。

  10.受精卵中的染色體數目又恢復到體細胞中的數目,其中有一半的染色體來自精子***父方***,另一半來自卵細胞***母方***。

  11.基因分離的實質是:在雜合體的細胞中,位於一對同源染色體上的等位基因,具有一定的獨立性;在減數分裂形成配子的過程中,等位基因會隨著同源染色體的分開而分離,分別進入兩個配子中,獨立的隨著配子遺傳給後代。

  12.基因的自由組合定律的實質是:位於非同源染色體上的非等位基因的分離和自由組合是互不干擾的;在減數分裂過程中,在同源染色體上的等位基因彼此分離的同時,非同源染色體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組合。

  13.紅綠色盲、抗維生素D佝僂病等,它們的基因位於性染色體上,所以遺傳上總是和性別相關聯,這種現象叫做伴性遺傳。

  14.因為絕大多數生物的遺傳物質是DNA,只有少數生物***如HIV病毒***的遺傳物質是RNA,所以說DNA是主要的遺傳物質。

  15.DNA分子雙螺旋結構的主要特點:DNA分子是由兩條鏈組成的,這兩條鏈按反向平行方式盤旋成雙螺旋結構;DNA分子中的脫氧核苷酸和磷酸交替連線,排列在外側,構成基本骨架,鹼基排列在內側;兩條鏈上的鹼基通過氫鍵連線成鹼基對,並且鹼基配對有一定的規律。

  16.鹼基之間的這種一一對應的關係,叫做鹼基互補配對原則。

  17.DNA分子的複製是一個邊解旋邊複製的過程,複製需要模板、原料、能量和酶等基本條件。DNA分子獨特的雙螺旋結構,為複製提供了精確的模板,通過鹼基互補配對,保證了複製能夠準確地進行。

  18.遺傳資訊蘊藏在4種鹼基的排列順序之中,鹼基排列順序的千變萬化,構成了DNA分子的多樣性,而鹼基的特定的排列順序,又構成了每一個DNA分子的特異性。

  19.基因是有遺傳效應的DNA分子片斷。

  20.RNA是在細胞核中,以DNA的一條鏈為模板合成的,這一過程稱為轉錄。

  21.遊離在細胞質中的各種氨基酸,就以mRNA為模板合成具有一定氨基酸順序的蛋白質,這一過程叫做翻譯。

  22.基因通過控制酶的合成來控制代謝過程,進而控制生物的性狀。

  23.基因還能通過控制蛋白質的結構直接控制生物體的性狀。

  24.基因與基因、基因與基因產物、基因與環境之間存在著複雜的相互作用,這種相互作用形成了一個錯綜複雜的網路,精細的調控著生物體的性狀。

  25.中心法則描述了遺傳資訊的流動方向,主要內容是:遺傳資訊可以從DNA流向DNA,即DNA的自我複製,也可以從DNA流向RNA,進而流向蛋白質,即遺傳資訊的轉錄和翻譯。但是,遺傳資訊不能從蛋白質傳遞到蛋白質,也不能從蛋白質流向DNA或RNA。

  26.修改後的中心法則增加了遺傳資訊從RNA流向RNA,從RNA流向DNA這兩條途徑。

  27.基因與性狀之間並不是簡單的一一對應關係。有些性狀是由多個基因共同決定的,有的基因可以決定或影響多種性狀。一般來說,性狀是基因與環境共同作用的結果。

  28.DNA分子發生鹼基對的替換、增添、缺失,進而引起的基因結構的改變,叫做基因突變。

  29.由於自然界誘發基因突變的因素很多,基因突變還可以自發產生,因此,基因突變在生物界中是普遍存在的。

  30.基因突變是隨機發生的、不定向的。

  31.在自然狀態下,基因突變的頻率是很低的。

  32.基因突變可能破壞生物體與現有環境的協調關係,而對生物有害,也可能使生物產生新的性狀,適應改變的環境,獲得新的生存空間,還有些基因突變既無害也無益。

  33.基因突變的意義:是新基因產生的途徑;是生物變異的根本來源;是生物進化的原始材料。

  34.基因重組是指在生物體進行有性生殖的過程中,控制不同性狀的基因的重新組合。

  35.染色體結構的改變,都會使排列在染色體上的基因的數目或排列順序發生改變,從而導致性狀的變異。

  36.染色體數目變異可以分兩類:一類是細胞內個別染色體增加或減少。另一類是細胞內染色體數目以染色體組的形式成倍的增加或減少。

  注意三種可遺傳變異的區別:基因突變重在產生了新基因,基因重組是兄弟姐妹有差異的最主要原因,染色體變異是唯一可以在顯微鏡底下觀察到的變異。

  37.染色體組:細胞中的一組非同源染色體,在形態和功能上各有不同,攜帶著控制生物生長髮育的全部遺傳資訊,這樣的一組染色體叫一個染色體組。

  38.單倍體:體細胞中含有本物種配子染色體數目的個體叫單倍體***例:雄蜂***。

  39.二倍體和多倍體:由受精卵發育而成的個體,體細胞中含有幾個染色體組就是幾倍體。

  40.人工誘導多倍體的方法:低溫處理等。目前最常用最有效的方法是用秋水仙素處理萌發的種子或幼苗。

  41.單倍體植株長得弱小,而且高度不育,但是單倍體育種能明顯縮短育種年限。常用花葯***花粉***離體培養的方法獲得單倍體植株。

  42.人類遺傳病通常是指由於遺傳物質改變而引起的人類疾病,主要可以分為單基因遺傳病、多基因遺傳病和染色體異常遺傳病。

  43.遺傳病監測***如:遺傳諮詢、產前診斷等***在一定程度上能有效預防遺傳病產生和發展。

  44.雜交育種是將兩個或多個品種的優良性狀通過交配集中在一起,在經過選擇和培育,獲得新品種的方法。

  45.誘變育種就是利用物理因素***如X射線、γ射線、紫外線、鐳射等***或化學因素***如亞硝酸、硫酸二乙酯***來處理生物,使生物發生基因突變。用這種方法的優點:提高突變率,在較短的時間內獲得更多的優良變異型別,大幅度改良某些性狀。缺點:盲目性。

  46.基因工程,又叫做基因拼接技術或DNA重組技術。通俗的說,就是按照人們的意願,把一種生物的某種基因提取出來,加以修飾改造,然後放在另一種生物的細胞裡,定向地改造生物的遺傳性狀。

  47.歷史上第一個提出比較完整的進化學說的是法國博物學家—拉馬克。他提出:地球上的所有生物都不是神創造的,而是由更古老的生物進化而來的;生物是由低等到高等逐漸進化的;生物各種適應性特徵的形成都是由於用進廢退和獲得性遺傳。這些因用進廢退而獲得的性狀是可以遺傳給後代的,這是生物不斷進化的主要原因***歷史侷限性***。

  48.達爾文的自然選擇學說:過度繁殖***前提***、生存鬥爭***手段或動力***、遺傳變異***基礎***、適者生存***結果***。

  49.進化理論的發展:從性狀水平到基因水平;從以生物個體為單位到以種群為單位。

  50.現代進化理論的主要內容:種群是生物進化的基本單位***也是繁殖的基本單位***;突變***基因突變和染色體變異的統稱***和基因重組產生進化的原材料;自然選擇使種群的基因頻率定向改變並決定生物進化的方向;隔離是新物種形成的必要條件;生物進化的過程實際上是生物與生物、生物與無機環境共同進化的過程,進化導致生物的多樣性。

  51.生活在一定區域的同種生物的全部個體叫做種群。

  52.一個種群全部個體所含有全部基因,叫做種群的基因庫。

  53.基因突變產生新的等位基因,這就可能使種群的基因頻率發生變化。

  54.在自然選擇的作用下,種群的基因頻率會發生定向改變,導致生物朝著一定的方向不斷進化。

  55.能夠在自然狀態下相互交配並且產生可育後代的一群生物稱為一個物種。

  56.不同物種之間,生物與無機環境之間在相互影響中不斷進化和發展,這就是共同進化。

  57.注意遺傳系譜圖的中顯隱性的判斷方法:無中生有是隱性,有中生無是顯性。

  58.如果是隱性病,而有父正女病,則可判斷此病為常染色體隱性遺傳。如果是顯性病,而有父病女正,則可判斷此病為常染色體遺傳。

  59.可遺傳變異是指遺傳物質發生了變化而造成的變異,不一定能夠遺傳給下代***注意和遺傳給下一代的變異相區別***

  60.三代以內的近親是指從自己算起,向上推三代和向下推三代的同源而生的親屬。其中直系親屬是指自己和父母、祖父母、外祖父母、子女、孫子女、外孫子女,其他的為旁系,注意親兄弟姐妹也為旁系

  高三生物複習6種學習方法

  1、分析和綜合的方法

  分析就是把知識的一個整體分解成各個部分來進行考察的一種思維方法,綜合是把知識的各個部分聯合成一個整體來進行考察的一種思維方法,分析和綜合是生物學學習中經常使用的重要方法,兩者密切聯絡,不可分割。只分析不綜合,就會見木而不見林;只綜合不分析,又會只見林而不見木。

  2、比較和歸類的方法

  比較是把有關的知識加以對比,以確定它們之間的相同點和不同點的思維方法。比較一般遵循兩條途徑進行:一是尋找出知識之間的相同之處,即異中求同;二是在尋找出了事物之間相同之處的基礎上找出不同之處,即同中求異。歸類是按照一定的標準,把知識進行分門別類的思維方法。生物學習中常採用兩種歸類法:一是科學歸類法,即從科學性出發,按照生物的本質特性進行歸類;二是實用歸類法,即從實用性出發,按生物的非本質屬性進行歸類。

  3、系統化和具體化的方法

  系統化就是把各種有關知識納入一定順序或體系的思維方法。系統化不單純是知識的分門別類,而且是把知識加以系統整理,使其構成一個比較完整的體系。在生物學學習過程中,經常採用編寫提綱、列出表解、繪製圖表等方式,把學過的知識加以系統地整理。

  具體化是把理論知識用於具體、個別場合的思維方法。在生物學學習中,適用具體化的方式有兩種:一是用所學知識應用於生活和生產實踐,分析和解釋一些生命現象;二是用一些生活中的具體事例來說明生物學理論知識。

  4、抽象和概括的方法

  抽象是抽取知識的非本質屬性或本質屬性的一種思維方法,抽象可以有兩種水平層次的抽象:一是非本質屬性的抽象;二是本質屬性的抽象。概括是將有關知識的非本質屬性或本質屬性聯絡起來的一種思維方法,它也有兩種水平層次:一是非本質屬性的概括,叫做感性概括;另一種是本質屬性的概括,叫做理性概括。

  5、掌握好的記憶方法

  記憶是學習的基礎,是知識的倉庫,是思維的伴侶,是創造的前提,所以學習中依據不同知識的特點,配以適宜的記憶方法,可以有效地提高學習效率和質量。

  記憶方法很多,下面僅舉生物學學習中最常見的幾種。

  ***1*** 簡化記憶法

  即通過分析教材,找出要點,將知識簡化成有規律的幾個字來幫助記憶。例如DNA的分子結構可簡化為“五四三二一”,即五種基本元素,四種基本單位,每種單位有三種基本物質,很多單位形成兩條脫氧核苷酸鏈,成為一種規則的雙螺旋結構。

  ***2*** 聯想記憶法

  即根據教材內容,巧妙地利用聯想幫助記憶。例如記微量元素:鐵錳硼鋅鉬銅這六種元素,可以用諧音記憶鐵猛碰新木桶,這樣就記住了,而且不容易遺忘。

  ***3*** 對比記憶法

  在生物學學習中,有很多相近的名詞易混淆、難記憶。對於這樣的內容,可以運用對比法記憶。對比法即將有關的名詞單獨列出,然後從範圍、內涵、外延乃至文字等方面進行比較,存同求異,找出不同點。這樣反差明顯,容易記憶。例如同化作用與異化作用、有氧呼吸與無氧呼吸、激素調節與神經調節、物質迴圈與能量流動等等。

  ***4*** 衍射記憶法

  此法是以某一重要的知識點為核心,通過思維的發散過程,把與之有關的其他知識儘可能多地建立起聯絡。這種方法多用於章節知識的總結或複習,也可用於將分散在各章節中的相關知識聯絡在一起。例如,以細胞為核心,要衍射出細胞的概念、細胞的發展、細胞的學說、細胞的種類、細胞的成分、細胞的結構、細胞的功能、細胞的分裂等知識。

  6、最後要形成良好的學習常規。

  建立良好的學習常規,是學好生物學知識的重要保證,我們所說的學習常規,是指我們學習過程中必須注意的幾個步驟,包括預習、聽講、複習和作業,總結等步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