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麼做語文閱讀題目

  平時測驗中閱讀理解、作業拿零分的事兒也發生過,所以分享不是炫耀自己的方法,也不是讓別人生搬硬套,更不是推薦看和我家一樣的書籍。小編在這裡整理了相關資料,快來學習學習吧!

  到底怎麼做語文閱讀

  1.繪本適合於建立三觀,是幼兒園階段的最佳閱讀選擇,從應試的角度來說,小低年級應該儘快過渡到純文字書籍。

  從MOER幼兒園看繪本的過程中來看受益頗多,圖片優美,在潛移默化中傳遞價值觀,引導孩子愛上閱讀。但是進入小學後,繪本做為閱讀材料,首先,閱讀量遠遠不夠,畢竟圖片太多,另外,從語法的角度來說,繪本大多數都是翻譯引進的,和語文的學習是不怎麼匹配的,那小低年級再以繪本為主要閱讀手段,明顯就被拖後腿了。然而我家至今仍然很喜歡繪本,去圖書館也是喜歡在繪本區,所以過渡這個問題我也無解。

  2.興趣是最好的老師,但不是讀得多,就代表讀得好。

  中文書很大的一個BUG就是沒有橋樑書這個類別。所以,我最大的感受是從繪本類親子閱讀往文字類書籍的自主閱讀引導的時候,孩子不喜歡看純文字類的,感覺看書很累。的確,圖片與文字相比更直觀,而文字類則需要自己展開想象,這點對於兒童來說是有難度的。在這一階段有一類書孩子其實挺愛看的,我看MOER班級的同學們也都在看,米小圈系列,還有漫畫類的,這些書籍大班就可以自主閱讀了,而且孩子們很喜歡。我這裡列舉出來,並不是說這些書不好,興趣一定是愛上閱讀的前提,但是如果想深層次的提高文學素養或者應試點的說法對於提高校內的語文成績來說,這一類的書用處不大,所以我對於這類書的觀點是,MOER主動提出看,就隨她看,因為有興趣閱讀是一件好事兒,而且能夠和同學間有交流的話題,但是我不會主動引導她看這類書,畢竟從應試角度來說,讀10本米小圈可能還不及看一本古詩75首的用處大。這話有點極端,但是的確比這更好的經典詩歌、童話多得是,實在沒必要執著在這些書上反覆閱讀,休閒放鬆的時候快速看看就可以了。可是讓MOER沒事拿古詩75首讀著玩也是不可能的。那麼問題來了,小低年級到底看什麼?

  3.誦讀經典也需要小套路

  小低年級到底看什麼?這個問題也讓我真金白銀花出去不少,各種買買買和嘗試,有坑也有收穫。

  最開始我很想當然的認為買些注音版的經典讓MOER自己看就完事了,但實際操作下來發現,MOER小盆友不喜歡讀,文字多、閱讀量大,難理解,成了自主閱讀道路上的障礙。然後,我又買過某大語文公眾號的名著共讀營課程,效果也不理想。書的確可以讀完,但是閱讀量太大,老師導讀的水平也和我想象的略有差距,無法達到精讀的要求,變成了泛讀,而且MOER興趣不大,純粹是當成任務在完成,所以一本讀完以後果斷沒有續費。最後,兜兜轉轉,我又回到了小一剛開學時買的一本書——《日有所誦》。

  學好語文閱讀

  01

  大量閱讀

  博覽群書是培養孩子語文素養的基本功之一,甚至可以說閱讀是語文學習的根本。大量的課外閱讀是提高孩子語文水平不可替代的手段。

  美國心理學家克拉森的心理實驗研究表明,學生充滿興趣的課外閱讀對提高他們寫作能力的作用,遠遠大於機械的寫作訓練。

  語文成績好的孩子幾乎都是特別喜歡課外書。這些孩子往往有很多的積累:語詞的積累、素材的積累、情感的積累等。

  這樣的孩子在寫作上往往有突出的構思、神奇的用詞,在閱讀理解方面有特殊的見地,在說話方面有超出他人的見識等。總之,他們由於見多識廣所以語文根底紮實。

  家長可以根據孩子的年齡特點,在低年級,推薦給他們一些民間故事,童話故事,寓言故事等來讀;在中高年級,推薦一些兒童文學,雜文隨筆,報刊雜誌,科幻漫畫,歷史名著,文學名著,名人傳記等不同型別、不同內容的多種書籍來讀,並且取消種種人為的限制,允許孩子根據自己的興趣和需要選擇不同種類的書籍,從中汲取自己所需要的營養。

  理解能力是一種語文素養,它不會像識記能力那樣易於形成,需要耐心長期積累。堅持閱讀是培養理解能力的有效途徑。

  特別是多讀一些文辭優美、氣魄巨集大的散文,對提高理解能力很有幫助,比如《魯迅文集》,《讀者》雜誌對培養這些能力和素養都很有幫助。

  博覽群書不但是孩子語文素養的基本功之一,而且是孩子成材的一個重要條件。因為豐富的知識是創造力必不可少的一個條件,也是見識增長,智慧來源的途徑之一。

  Tips

  這裡需要強調一點:孩子在成長的過程中一定不能遠離名著,培養孩子閱讀經典名著要從小引導,循序漸進。譬如,在小學階段可以讓孩子閱讀根據名著改編的連環畫,小學高年級可以讓孩子閱讀一些專門給少年兒童看的名著簡寫版。

  進入初中,就應該接觸原著。我們建議一個孩子從小學到高中畢業閱讀的課外書最低應該在500本之上,最好在1000本以上。

  其中包括100本以上各行各業的人物傳記,來奠定孩子人生觀、價值觀、世界觀的基礎。同時要注意不但要閱讀,而且要寫讀書筆記或者書評。

  02

  背誦經典

  背誦經典文章、名言佳句也是培養孩子語言素養基本功之一,中學畢業的孩子如果能背誦150首古今詩詞,25首白話詩歌,40篇精美的文言散文***每篇三五百字***,10篇精美的現代白話文***每篇800到1000多字***,200多條古今中外格言警句。那麼,他的語文功底應該是不錯的。

  如果在孩子記憶的黃金時間之前,讓孩子記誦大量的語言精華,那麼,這個孩子從小就奠定了堅實的語文根底。

  如果不能在孩子們閱讀背誦的“童子功”季節引導他們走向閱讀的海闊天空,讓他們在書中與歷史對話,與高尚交流,與智慧撞擊,從而打下沉實、厚重的文學素養、人文素養的基礎,將來孩子就很難成為高尚的、文明的,具有創造性的現代人。

  03

  養成寫日記的習慣

  日記能培養孩子的觀察能力,思考能力,分析辨別能力,增強孩子的自我約束力,提高孩子的文字表達能力和自我反省能力,更重要的是能磨練孩子的意志力和積累作文素材。

  寫日記的好處大大超過了教育者的想象。培養孩子寫日記的習慣要循序漸進,開始可以寫短些,每天一、兩句,到每天三、五行,慢慢提高增長。

  內容也不拘格,什麼都可以寫,想象的,現實的,國內的,國外的,上至天文,下至地理,大到國家大事,小到雞毛蒜皮等等,要做到有聞必記,有為必記,有見必記,有感必記。

  但一定不能出現三天打魚,兩天晒網的現象,哪怕一兩句也要寫上,寫得荒誕一點,不合常規也行,但必須要寫下去,目的是為了習慣的養成,終止了,就前功盡棄了。

  04

  超越課堂,走進社會生活

  要孩子懂得:課堂小天地,天地大課堂。語文學習應該在課堂上,但絕對不是隻靠課堂就能學好的,生活也是語文學習的課堂,語文學習還要在廣闊的天地中,引導孩子睜開驚奇的眼睛面對世界,去直面精彩紛呈的生活場景,開展豐富多彩的語文實踐活動。

  去逛書店、旅遊、看展覽、做採訪、搞調查、看焦點訪談;討論下崗分流、西部開發、腐敗現象、庸俗文化……讓孩子在豐富多彩的世界裡,懂得我們生活在奇妙的大自然裡,生活在多變的資訊社會中,感受人世間的愛與恨,美與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