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麼做散文閱讀題

  怎樣做好散文閱讀題,力爭獲得理想的高分呢?以下是小編分享給大家的關於,希望能給大家帶來幫助!

  做散文閱讀題的方法:

  我們經常說:記敘文以情感人,說明文以知育人,議論文以理服人。散文,這是文學作品的一個類別。如果從表述方式看,散文又可稱為記敘文。因此,散文也是以“情”來感染讀者的一種文體。由此,就可以由“情”入手,來逐步深入地閱讀散文。具體地說,可以分為五個步驟,來逐步深入地理解、分析、鑑賞散文

  ***一***把握情感。

  這是說閱讀散文要準確把握文章中所表達的情感。從我們平常閱讀的散文來看,大體有兩種情況。一種是比較直白地點出作者的情感。比如《世間最美的墳墓》一文,我們從文章開頭兩句就可以看出,作者在文中表現出的是對托爾斯泰老人的“敬畏之情”。另一種情況則沒有直接交代作者感情的語句。但是,這類文章中流露的感情並不難體察到。以宗璞的《報秋》為例,讀了這篇散文,作者對玉簪花的讚美之情,對時光的珍視之情是不難被我們發現的。

  ***二***探究情緣。

  所謂情緣就是指作者在文中表露出的情感,其產生的緣由是什麼。這是閱讀散文需要思考的第二個問題。把這個問題抓住了,閱讀便深入了一步。

  比如讀《報秋》,就應當去探究,作者為什麼讚美玉簪花?為什麼珍惜時光?略加思考就不難發現,玉簪花“生命力極強”,“不挑地方,不揀土壤”,“很是謙讓”,“我說它是生活上向下比,工作上向上比”,因而值得讚美。

  在閱讀散文時,在把握了作者的情感之後,就應當進一步探究作者產生某種情感的原因。

  ***三***整理情物。

  我們要特別指明,這裡所說的“物”是最廣義的“物”,包括人物、景物、器物、動物、植物,山川河流、日月星辰、草木金石等,一切客觀存在都屬於“物”之類,乃至他人的語言、情感等都可稱之為“物”。我們常說的作者的情感是“虛”的,他所想表達的情感,則免不了要借一個“實”處以得到寄託。這個被寄託的東西就是本文所說的“物”。我們常說的寓情於事、寓情於景、寓情於物,這裡的“事”、“景”、“物”,概屬於本文所說的“物”。比如《報秋》這篇散文,作者讚美玉簪花,提到它的花、葉、形、開花期、生命力強等不必去說,可作者又提到太陽花,寫自己種太陽花的經歷,提到朱敦儒的詞章。所有這些“物”,都寄寓著作者的情感。作為一篇優秀的散文,其中是不應當有“廢物”的,作者提到的“物”,都是有用的,都是為表達文章的中心、為寄寓自己的感情服務的。在讀散文時就應當從“物”中去體會作者所寄託的感情。當然,高考試卷中不可能保證每選用一篇散文都是很理想的,但是命題人所關注的那些“物”,必然都是情物融於一體的“物”。

  ***四***剖析情言。

  文學作品是語言的藝術,當然少不了語言這個載體,離開了語言這個載體就無以表情達意,無法感染和打動讀者。因此,閱讀散文,必須努力去發現、解析文中最能表達感情的詞、語,去發掘“情”與“語”之間的聯絡。比如讀《世間最美的墳墓》,其中有這樣的語句:“這裡,逼人的樸素禁錮住任何一種觀賞的閒情,並且不容許你大聲說話”;“今天,在這個特殊的日子裡,成百上千到他的安息地來的人中間沒有一個有勇氣,哪怕僅僅從這幽暗的土丘上摘下一朵花留作紀念”。這樣的語言,就極為準確地表達了一種“敬畏之情”,而不僅僅是敬愛、敬重、敬仰。又如《報秋》中“這花一開,沒幾天便是立秋。以後便是處暑便是白露便是秋分便是寒露,過了霜降,便立冬了”這樣的句子,尤其是幾個“便”字,把時光匆匆飛逝的緊迫充分地描述了出來,作者的惜時之情由此得到充分的表露。讀散文就要注意抓這類語句。

  ***五***鑑賞情藝。

  所謂“情藝”,說的是文章作者表達感情的藝術。在鑑賞散文的藝術手法時,要緊扣上面談到的兩點,即***1***作者為什麼要提到那些“情物”?其作用如何?

  閱讀散文的方法:

  【小鳥問路】

  怎樣理清散文的思路?

  【老鳥引路】

  要回答這個問題,首先要明確什麼叫文章的思路。

  說白了,思路是作者表達思想的路徑、脈絡。通俗點講就是開頭結尾中間部分寫了什麼,為什麼要寫這些,目的是什麼,中間怎麼過渡怎麼銜接的,結尾是怎樣的,為什麼要這樣的結尾。所謂的理清文章思路結構,就是要通過分析文章的線索脈絡、選材取材、結構層次、詳寫略寫、過渡照應等探索作者定型的思維過程。從而更準確地把握文章的內容。

  一篇文章的內容無外乎是人、事、景、物、情、理。“情”和“理”是文章的主題思想。這個主題思想是依託於“人”、“事”、“景”、“物”反映出來的。所謂思路就是作者怎樣通過人、事、景、物反映情或理的思維過程。這個思維過程體現在文章裡,就是文章的結構。我們明白了這個道理,在理清文章的思路和結構的之前,就要先搞清楚,文章寫了什麼人什麼事,描寫了什麼景,狀了什麼物,表現作者什麼感情,揭示什麼樣的道理。

  如果說文章“寫了什麼”是串起美麗項鍊的材料的話,那麼線索就是串起這些材料的那根金線。作者一定是緊緊圍繞著一根線來把自己的材料組織起來的。因此,要理清文章的思路,首先要弄清楚,文章的材料是圍繞什麼樣的線索展開的。

  一般情況下,一篇文章的線索有以下幾種情況

  要點1:以事情發展順序為線索

  要點2:以時間順序為線索

  要點3:以地點變換的順序作線索

  要點4:以具體的事物為線索

  要點5:中心事件為線索

  要點6:以情感變化為線索

  並不是所有的文章都只有一條線索,有的文章是雙線.例如《藤野先生》一條線是與藤野先生的交往過程,另外一條暗線是作者的愛國主義情感。掌握了以上安排線索的方法,我們在閱讀敘述類文章時,可以很好地把握文章的思路,瞭解文章的結構。

  那麼,在閱讀的時候,我們具體怎樣去把握這些線索呢?

  散文,包括敘事散文、抒情散文、哲理散文。

  敘事散文可能以上文中的所有要點提示為主線,抒情散文多以“情”為主線,哲理散文的行文主線則以“理”為主。

  我們先來看看敘事散文。

  一、注意理清記敘的要素。

  如果一篇文章只記敘了一件事,那麼可以想象,作者多以事情的發展變化或時間地點的變化為線索來組織材料。因此,我們在閱讀的時候,要注意理清記敘的要素,因為這些要素提示了我們作者的創作思路。

  【開始練飛】

  親親那個姐姐

  吳 銘

  這件事發生在澳大利亞***地點***一個島上的度假村,那時我在那裡擔任翻譯。

  有一天,***時間***我***人物***在大廳裡,突然看見一個滿臉歉意的工作人員***人物***,正在安慰一個大約4歲的小孩***人物***,飽受驚嚇的小孩已經哭得筋疲力盡。問明原因之後,我才知道,原來那天小孩特別多,這個工作人員一時疏忽,在兒童的網球課結束後,少算一個,將這個小孩留在了網球場。***起因***

  等她發現人數不對時,才趕快跑到網球場,將那個小孩帶回來。小孩因為一個人在偏遠的網球場,受到驚嚇,哭得十分傷心。

  不久,孩子的媽媽來了,看見了自己哭得慘兮兮的小孩。

  我看見那個媽媽,蹲下來安慰自己4歲的小孩,並且很理性地告訴他:“已經沒事了,那個姐姐因為找不到你而非常緊張,並且十分難過,她不是故意的,現在你必須親親那個姐姐的臉頰,安慰她一下。 ”***經過***

  當時我看見那個4歲的小孩踮起腳尖,親了親蹲在他身邊的工作人員的臉頰,並且輕輕地告訴她:“不要害怕,已經沒事了。 ”***結果***

  只有這樣的教育,才能培養出寬容、體貼的孩子。

  上文中記敘的要素很清楚,因此,作者的行文思路也很清楚:以事情的發展順序為線索來組織記敘的。

  【小鳥試飛】

  【小鳥問路】

  怎樣理清散文的思路?

  【老鳥引路】

  要回答這個問題,首先要明確什麼叫文章的思路。

  說白了,思路是作者表達思想的路徑、脈絡。通俗點講就是開頭結尾中間部分寫了什麼,為什麼要寫這些,目的是什麼,中間怎麼過渡怎麼銜接的,結尾是怎樣的,為什麼要這樣的結尾。所謂的理清文章思路結構,就是要通過分析文章的線索脈絡、選材取材、結構層次、詳寫略寫、過渡照應等探索作者定型的思維過程。從而更準確地把握文章的內容。

  一篇文章的內容無外乎是人、事、景、物、情、理。“情”和“理”是文章的主題思想。這個主題思想是依託於“人”、“事”、“景”、“物”反映出來的。所謂思路就是作者怎樣通過人、事、景、物反映情或理的思維過程。這個思維過程體現在文章裡,就是文章的結構。我們明白了這個道理,在理清文章的思路和結構的之前,就要先搞清楚,文章寫了什麼人什麼事,描寫了什麼景,狀了什麼物,表現作者什麼感情,揭示什麼樣的道理。

  如果說文章“寫了什麼”是串起美麗項鍊的材料的話,那麼線索就是串起這些材料的那根金線。作者一定是緊緊圍繞著一根線來把自己的材料組織起來的。因此,要理清文章的思路,首先要弄清楚,文章的材料是圍繞什麼樣的線索展開的。

  一般情況下,一篇文章的線索有以下幾種情況

  要點1:以事情發展順序為線索

  要點2:以時間順序為線索

  要點3:以地點變換的順序作線索

  要點4:以具體的事物為線索

  要點5:中心事件為線索

  要點6:以情感變化為線索

  並不是所有的文章都只有一條線索,有的文章是雙線.例如《藤野先生》一條線是與藤野先生的交往過程,另外一條暗線是作者的愛國主義情感。掌握了以上安排線索的方法,我們在閱讀敘述類文章時,可以很好地把握文章的思路,瞭解文章的結構。

  那麼,在閱讀的時候,我們具體怎樣去把握這些線索呢?

  散文,包括敘事散文、抒情散文、哲理散文。

  敘事散文可能以上文中的所有要點提示為主線,抒情散文多以“情”為主線,哲理散文的行文主線則以“理”為主。

  我們先來看看敘事散文。

  一、注意理清記敘的要素。

  如果一篇文章只記敘了一件事,那麼可以想象,作者多以事情的發展變化或時間地點的變化為線索來組織材料。因此,我們在閱讀的時候,要注意理清記敘的要素,因為這些要素提示了我們作者的創作思路。

  【開始練飛】

  親親那個姐姐

  吳 銘

  這件事發生在澳大利亞***地點***一個島上的度假村,那時我在那裡擔任翻譯。

  有一天,***時間***我***人物***在大廳裡,突然看見一個滿臉歉意的工作人員***人物***,正在安慰一個大約4歲的小孩***人物***,飽受驚嚇的小孩已經哭得筋疲力盡。問明原因之後,我才知道,原來那天小孩特別多,這個工作人員一時疏忽,在兒童的網球課結束後,少算一個,將這個小孩留在了網球場。***起因***

  等她發現人數不對時,才趕快跑到網球場,將那個小孩帶回來。小孩因為一個人在偏遠的網球場,受到驚嚇,哭得十分傷心。

  不久,孩子的媽媽來了,看見了自己哭得慘兮兮的小孩。

  我看見那個媽媽,蹲下來安慰自己4歲的小孩,並且很理性地告訴他:“已經沒事了,那個姐姐因為找不到你而非常緊張,並且十分難過,她不是故意的,現在你必須親親那個姐姐的臉頰,安慰她一下。 ”***經過***

  當時我看見那個4歲的小孩踮起腳尖,親了親蹲在他身邊的工作人員的臉頰,並且輕輕地告訴她:“不要害怕,已經沒事了。 ”***結果***

  只有這樣的教育,才能培養出寬容、體貼的孩子。

  上文中記敘的要素很清楚,因此,作者的行文思路也很清楚:以事情的發展順序為線索來組織記敘。

  怎樣理清散文的思路?

  【老鳥引路】

  二、根據標誌性語句理清文章思路

  很多文章,作者都會用一些標誌性的詞語來體現自己的行文思路。這一類的文章,我們只要能夠把這些標誌性的詞語標識出來,然後看準標識的內容,這樣就能把握文章的主要內容了。

  這種方法,就是借肋文章中標誌性的詞語來概括。比如:時間性標誌、地點性標誌、開頭的總括句,中間的過渡或總結句,結尾的總結句,以及每件事結束後作者的議論抒情句,人物感情變化或行為變化的標誌句,以及事件變化的語句等都可能為我們提供劃分段落,概括內容的依據。

  【開始練飛】

  1、時間變化標誌

  有些文章,作者是按照時間的變化來組織材料,安排情節的,我們只要順著它的時間線索,把握準了這個時間段發生的事件,就把握住了文章的主要內容。

  看下面的例子:

  聞起來像媽媽一樣

  澹 晴

  ⑴小男孩泰迪曾有一個雖不健全卻很幸福的家,他和媽媽快樂地生活在一起,幼兒園在他的鑑定中這樣寫道:“泰迪是一個聰明可愛、很有前途的孩子。”一年級的時候,發生了一件不幸的事情──他的媽媽生了重病。泰迪每日裡神思憂惚,變得對什麼事都心不在焉。二年級時,殘酷的死神終於奪走了泰迪的媽媽。隨著媽媽的去世,泰迪的心彷彿也被帶走了。那一年他留給老師的印象是:接受能力差,反應遲鈍。泰迪全變了,渾身髒兮兮的,亂蓬蓬的頭髮,挑釁的目光。沒有人願意理他。

  ⑵三年級的時候,班裡新來了一位史密斯小姐擔任老師。和每個老師一樣,史密斯小姐也沒有將格外的關注放在泰迪身上,因為還有那麼多孩子分散她的精力。但是一件小事卻使泰迪發生了鉅變。

  ⑶那是三年級的聖誕節。按照習慣,每個孩子都送給史密斯小姐一件禮物,並且興高采烈地圍在她周圍,等著她一件件地開啟。擠在這堆包裝精美的禮物中,有一個用舊包裝紙笨拙地包著的小盒子──這是泰迪的禮物。史密斯小姐開啟一看,有一隻舊的假寶石手鐲,上面的裝飾有的已經破裂。和它在一起的,是一瓶快用完的香水。讓泰迪想不到的是,史密斯小姐高興地戴上了手鐲。並且把剩餘地香水高興地噴向空中。“多好啊!”她笑著。孩子們也快樂地笑著:“多好啊!多好啊!”

  ⑷聚會結束了,學生們離開了校園,偌大的教室裡只剩下泰迪還站在那裡,不肯離去。

  ⑸“還有什麼事嗎?”史密斯小姐問。

  ⑹“謝謝您收下了我的禮物。” 泰迪小聲說,“那手鐲是我媽媽用過的,您帶上它非常漂亮;香水也是我媽媽用過的,現在您聞起來就像媽媽一樣。”亂髮下,泰迪昔日桀驁不馴的眼睛裡噙滿了淚水。

  ⑺泰迪完全變了。

  ⑻幾年後,離任的史密斯小姐收到了泰迪寄來的第一封簡訊:“親愛的史密斯小姐,我以全班第一名的成績畢業了,如果您能參加我的畢業典禮,我將非常感謝。愛您的泰迪。”

  ⑼史密斯小姐沒有令泰迪失望。以後每隔幾年,史密斯小姐就會收到相似的簡訊。

  ⑽“親愛的史密斯小姐:我以全班第二名的成績考取了醫學院,如您能參加我的入學典禮,我將不勝榮幸。愛您的泰迪。”

  ⑾“親愛的史密斯小姐:我現在即將成為一名醫生了,如您參加我的畢業典禮我將不勝感謝……”

  ⑿“親愛的史密斯小姐:下週二將是我結婚的日子,如您能光臨,我將……”

  ⒀“親愛的史密斯小姐……”

  ……

  ⒁當年,當史密斯小姐真誠地向周圍同學噴灑那半瓶香水時,她未必知道自己播下了怎樣的愛與尊重的種子,今天,這一張張報喜的簡訊都像一枚枚愛的果實,散發著醉人的芳香。

  文中畫橫線的語句都標誌著小泰迪每一個成長過程的時間,只要我們看準這些時間,然後知道小泰迪在這個時間段的成長變化,就知道他的成長經歷了。

  對於時間標識性很強的文章,我們只要把握那幾個時間段,人物的經歷就一目瞭然了。

  讓我們來看一看:

  幼兒園時,老師給了小泰迪很好的評價。

  一年級的時候,媽媽得了重病,小泰迪神思憂惚

  自從二年級時,媽媽離世小泰迪就變成了一個孤僻而乖扈的孩子。

  三年級時,史密斯小姐來了

  那是三年級的聖誕節,老師收了小泰迪的禮物,讓他有了自尊,並感覺到了愛。從此,

  他與日俱進,成了一個有積極上進的孩子。

  幾年後,史密斯小姐收到了泰迪的第一封簡訊

  以後每隔幾年,史密斯小姐就會收到相似的簡訊

  怎樣把人物各個時間段的經歷概括為幾句話,簡潔地述出他的經歷呢?第一:要注意分清主次;第二組織語言要通順流暢。

  上文中小泰迪的經歷概括為:小泰迪開始是一個聰明可愛的孩子,後來變得孤僻,在老師的幫助下,他成長為一個積極樂觀並懂得感恩的人。2、地點變化標誌

  有的文章不但按時間變化組織材料,有時在事件的發生發展的過程中,地點的變化也十分明顯,我們就可以依據這些地點變化的語句,弄清文章的脈落,把握文章的主要內容。

  請看下面的例子

  老山界

  陸定一

  我們決定要爬一座三十里高的瑤山,地圖上叫越城嶺,土名叫老山界。

  下午才動身,沿著山溝向上走。前面不知道為什麼走不動,等了好久才走了幾步,又要停下來等。隊伍擠得緊緊的,站累了,就在路旁坐下來,等前頭喊著“走,走,走”,就站起來再走。滿望可以多走一段,可是走不了幾次又要停下來。天色晚了,肚子餓了,許多人煩得叫起來,罵起來。我們偷了個空兒,跑到前面去。地勢漸漸更加陡起來。我們已經超過自己的縱隊,跑到“紅星”縱隊的尾巴上,恰好在轉彎地方發現路旁有一間房子,我們就進去歇一下。

  這是一家瑤民,住著母女二人;男人大概是因為聽到過隊伍,照著習慣,到什麼地方去躲起來了。

  “大嫂,借你這裡歇歇腳兒。”

  “請到裡邊坐。”她帶著些驚惶的神情說。隊伍還是極遲慢地向前行動。我們就跟瑤民攀談起來。照我們一路上的經驗,不論是誰,不論他們開始怎樣怕我們,只要我們對他們說清楚了紅軍是什麼,沒有不變憂為喜,同我們十分親熱起來的。今天對瑤民,我們也要試一試。

  我們談到紅軍,談到苛捐雜稅,談到廣西軍閥禁止瑤民信仰自己的宗教,殘殺瑤民,談到她住在這裡的生活情形。那女人哭起來了。

  她說她原來也有過地,但是漢人把他們從自己的地上趕跑了。現在住到這荒山上來,種人家的地,每年要繳特別重的租。她說:“廣西的苛捐雜稅對瑤民特別重,廣西軍閥特別欺侮瑤民。你們紅軍早些來就好了,我們就不會吃這樣的苦了。”

  她問我們餓了沒有。這一問正問中了我們的心事。她拿出僅有的一點米,放在房中間木頭架成的一個灶上煮粥。她對我們道歉,說沒有多的米,也沒有大鍋,要不就多煮些給部隊吃。我們給她錢,她不要。好容易來了一個認識的同志,帶來一袋米,夠吃三天的糧食,雖然明知道前面糧食缺乏,我們還是把這整袋子米送給她。她非常歡喜地接受了。

  部隊今天非夜裡行軍不可,她的房子和籬笆都是枯竹編成的,我們生怕有人拆下來當火把點,就寫了幾條標語,用米湯貼在外面顯眼的地方,告知我們的部隊不準拆籬笆當火把。我們問了瑤民,知道前面還有竹林,可以砍來作火把,就派人到前面竹林去準備。

  粥吃起來十分香甜,因為確是餓了。我們也拿碗盛給瑤民母女吃。打聽前面的路程,知道前面有一個地方叫雷公巖,很陡,上山三十里,下山十五里,再前面才是塘坊邊。我們現在還沒到山腳下呢。

  自己的隊伍來了,我們饒了些水給大家喝。一路前進,天黑了才到山腳,果然有許多竹林。

  滿天都是星光,火把也亮起來了。從山腳向上望,只見火把排成許多“之”字形,一直連到天上,跟星光按起來,分不出是火把還是星星。達真是我生平沒見過的奇觀。

  大家都知道這座山是怎樣地陡了,不由渾身緊張,前後呼喊起來,都想努一把力,好快些翻過山去。

  “不要掉隊呀!”

  “不要落後做烏龜呀!”

  “我們頂著天啦!”

  大家聽了,哈哈地笑起來。

  在“之”字拐的路上一步一步地上去。向上看,火把在頭頂上一點點排到天空;向下看,簡直是絕壁,火把照著人的臉,就在腳底下。

  走了半天,忽然前面又走不動了。傳來的話說,前面又有一段路在峭壁上,馬爬不上去。又等了一點多鐘,傳下命令來說,就在這裡睡免明天一早登山。

  就在這裡睡覺?怎麼行呢?下去到竹林裡睡是不可能的。但就在路上睡麼?路只有一尺來寬,半夜裡一個翻身不就骨碌下去了麼?而且路上的石頭又非常不平,睡一晚準會疼死人。

  但這是沒有辦法的,只得裹一條毯子,橫著心躺下去。因為實在太疲倦,一會兒就酣然入夢了。

  半夜裡,忽然醒來,才覺得寒氣逼人,刺入肌骨,渾身打著顫。把毯子卷得更緊些把身子蜷起來,還是睡不著。天上閃爍的星星好象黑色幕上綴著的寶石,它跟我們這樣地接近哪!黑的山峰象巨人一樣矗立在面前。四圍的山把這山谷包圍得象一口井。上邊和下邊有幾堆火沒有熄;凍醒了的同志們圍著火堆小聲地談著話。除此以外,就是寂靜。耳朵裡有不可捉摸的聲響,極遠的又是極近的,極洪大的又是極細切的,象春蠶在咀嚼桑葉,象野馬在平原上賓士,象山泉在嗚咽,象波濤在澎湃。不知什麼時候又睡著了。

  黎明的時候被人推醒,說是準備出發。山下有人送飯上來,不管三七二十一,搶了一碗就吃。

  又傳下命令來,要隊伍今天無論如何爬過這座山。因為山路很難走,一路上需要督促前進。我們幾個人又停下來,立刻寫標語,分配人到山下山上各段去喊口號,演說,幫助病員和運輸員。忙了一會,再向前進。

  走了不多遠,看見昨晚所說的峭壁上的路,也就是所謂雷公巖的,果然陡極了,幾乎是九十度的垂直的石梯,只有一尺多寬;旁邊就是懸崖,雖然不很深,但也夠怕人的。崖下已經聚集了很多馬匹,都是昨晚不能過去、要等今天全縱隊過完了再過去的。有幾匹曾經從崖上跌下來,腳骨都斷了。

  很小心地過了這個石梯。上面的路雖然還是陡,但並不陡得那麼厲害了。一路走,一路檢查標語。我漸漸地掉了隊,順便做些鼓動工作。

  這很陡的山爬完了。我以為三十里的山就是那麼一點;恰巧來了一個瑤民,同他談談,知道還差得遠,還有二十多裡很陡的山。

  昨天的晚飯,今天的早飯,都沒吃飽。肚子很餓,氣力不夠,但是必須鼓著勇氣前進。一路上,看見以前送上去的標語用完了,就一路寫著標語貼。累得走不動的時候,索性在地上躺一會兒。

  快要到山頂,我已經落得很遠了。許多運輸員都走到前頭去了,剩下來的是醫務人員和掩護部隊。醫務人員真是辛苦,因為山陡,傷員病員都下了擔架走,旁邊需要有人攙扶著。醫務人員中的女同志們英勇得很,她們還是處處在慰問和幫助傷員病員,一點也不知道疲倦。回頭向來路望去,那些小山都成了“矮子”。機關槍聲很密,大概是在我們昨天出發的地方,五、八軍團正跟敵人開火。遠遠地還聽見敵人飛機的嘆息,大概是在嘆息自己的命運:為什麼不到抗日的戰線上去顯顯身手呢?

  到了山頂,已經是下午兩點多鐘。我忽然想起:將來要在這裡立個紀念碑,寫上某年某月某日,紅軍北上抗日,路過此處。我長長地吐了一口氣,坐在山頂上休息一會。回頭看隊伍,沒有團過山的只有不多的幾個人了。我們完成了任務,把一個堅強的意志灌輸到整個縱隊每個人心中,飢餓,疲勞甚至受傷的痛苦都被這個意志克服了。難翻的老山界被我們這樣笨重的隊伍戰勝了。

  下山十五里,也是很傾斜的。我們一口氣兒跑下去,跑得真快。路上有幾處景緻很好,濃密的樹林裡,銀子似的泉水流下山去,清得透底。在每條溪流的旁邊,有很多戰士們用臉盆、飯盒子、茶缸煮粥吃。我們雖然也很餓,但仍舊一氣兒跑下山去,一直到宿營地。

  這回翻山使部隊開始養成一種新的習慣:那就是用臉盆、飯盒子、茶缸煮飯吃,煮東西吃。這種習慣一直保持了很久。

  老山界是我們長征中所過的第一座難走的山。但是我們走過了金沙江、大渡河、雪山、草地以後,才覺得老山界的困難,比起這些地方來,還是小得很。

  我們可以抓住地點標誌性詞語,按這樣的思路來概括在各個不同的地點發生的事情,然後綜合歸納就把握住文章的主要內容了。

  即:地點+人物+人物所做的事

  這篇文章畫線的的語句都標誌著事件發展過程中地點的變化,我們具體來看一下:

  “老山界”——我們要翻過的山;

  “沿著山溝向上走”——在“山溝”裡的事兒:“我們”在瑤民家借宿,與瑤民的深情交往。

  “天黑了才到山腳”----在山腳下發生的事兒:雖然不好走,但大家仍愉快地行軍。

  “前面又有一段路在峭壁上”----在峭壁上發生的事兒:露營的所見所感,同志們一路宣傳一路小心地過了雷公巖。

  “快要到山頂”-----在山頂下面發生的事兒:醫務人員和掩護部隊行軍。

  “到了山頂”-----在山頂上發生的事兒:休息和感受。

  “下山十五里”----下山時發生的事兒:愉快而順利地下山。

  本文的主要內容:文章記述了紅軍戰士克服困難翻越老山界的過程。

  3、內容提示性標誌

  我的三次生命

  [美]哈爾.曼納林

  [1]人們說“貓有九條命”,我對這種說法深信不疑,因為我雖然不是貓,卻也有三次生命。

  [2]我的第一次生命是父母給的。

  [3]我從小生活在幸福而富裕的家庭裡,身體健康,衣食無憂,與家人和睦相處。長大成人後,我有一個漂亮賢惠的妻子,兩個懂事可愛的女兒,一份收入不菲的工作,一幢寬敞舒適的小樓。生活就像一個甜美的夢。

  [4]然而,有一天我的美夢結束了,取而代之的是一個可怕的噩夢。我患上了嚴重的運動神經方面的疾病,病魔首先侵蝕了我右半身,繼而蔓及全身。

  [5]我的第二次生命開始了。儘管疾病纏身,但是我沒有被擊倒。我積極與醫生配合,保持樂觀的心

  態。

  [6]我沒有放棄工作,堅持每天自己開車,由於行動不便,我做事需要比常人花更多的時間和毅力。我家後門有十五級臺階,這成了我進行康復鍛鍊的地方。十幾年過去了,雖然我依然行動不便,但我基本能生活自理。醫生說,這簡直就是奇蹟,因為一般的人早就癱瘓在床了。

  [7]接著,在一個八月的晚上,我開始了我的第三次生命。

  [8]那一天下午,我駕車下班回家。當時,天降暴雨,我的車子在行至一條人跡稀少的道路上時突然不聽擺佈地向路的右側衝去,幾乎同時我聽到了一聲可怕的爆響,車子撞在路坎上停了下來。我意識到是車胎爆了。我感受到不知所措,因為我覺得我的身體狀況是不允許我親自更換輪胎的。

  [9]我靜靜地在車裡等待,希望能有車輛或行人經過,但是一個多小時過去了,什麼人也沒有風著。這時天黑了,我看到路邊不遠處,有一處明亮的燈火,心中大喜,趕忙發動車子,緩緩地將車子搖搖擺擺地往這戶人家開去。我在門前停下車子,開啟車燈,按響喇叭。

  [10]過了一會兒,門開了。一個小姑娘站在門口看著我。我放下車窗,探出頭,衝著小姑娘大聲喊了起來。我告訴她,我是一個需要依靠拐仗行走的殘疾人,現在需要有人幫我更換爆裂的輪胎。

  [11]她走進了屋子,沒過多久,她穿著雨衣走了出來,身後還跟著一個年長的男人。

  [12]我是一個殘疾人,經常得到別人的幫助,所以我坐在舒適的車裡,對這個男人和小女孩冒著暴雨替我更換輪胎心中並沒有太多的不安。只是雨實在是太大了,我盤算著事後要多給他們一些報酬。但是,他們的活兒似乎幹得太慢了,我漸漸地變得不耐煩起來。

  [13]終於,他們幹完活兒,走到我的車窗前。這個男人駝背,歲數大概已過花甲,雖然雨衣上的帽子罩住了他的眉眼,但卻擋不住他一臉的疲憊。小女孩看上去在九歲左右,笑嘻嘻的,很快樂的樣子。

  [14]老人說:“這個鬼天氣車子壞了可真麻煩,不過現在問題解決了。”

  [15]“謝謝,”我說,“我應該付您多少錢?”

  [16]他搖搖頭。“不要錢。我的孫女告訴我你是一個需要依靠拐仗行走的殘疾人。很高興能給你提供幫助。我知道,如果我們對換一下,你也會對我做同樣的事的。”

  [17]我有我的做人方式,我從錢包裡掏出一張五美元的票子,遞到了老人的手上。

  [18]“這是什麼?”老人低頭摸著手裡的鈔票問。

  [19]小女孩上前一步,悄悄地我說:“我爺爺是一個盲人。”

  [20]我一下子怔住了,滿心民驚訝和羞愧。一個年老的盲人和一個未成年的小女孩在暴風雨中摸索著為我修車子!我意識到自己內心深處的自憐和自私。我只關心和同情自己,而對別人的需求和想法漠不關心。

  [21]從此以後,我不介繼續為戰勝病魔進行不懈的康復鍛練,而且盡我所能給別人提供幫助。這雖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有時候還需要耗時、費力、花錢。

  [22]但我覺得生命因此才有意義和價值。也許有一天,我也會為一個坐在車裡的盲人更換輪胎,儘管他和我曾經一樣是一個只關心和同情自我的人。

  很多文章的開頭和結尾及段落的開頭和結尾提示全文或段落所寫的主要內容。它能告訴我們作者先寫了什麼後寫了什麼。讀文章時,注意這些提示性的語句,會有助於我們理清文章的思路,把握它的主要內容。例如文中畫線的三個句子,分別提示了下文要寫的每一次生命。文章的思路脈落主要內容十分清晰。

  不出配藥前後的區別!而治療室內,只有她一個人。三支藥緊緊地攥在女孩兒手裡,她覺得那就是父親的性命。只要她每天下班後回家執行化療,她那慈愛的父親,就有活下去的希望。而一切,都可以神不知鬼不覺。

下一頁更多相關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