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地理關於能源問題的知識點

  我國經濟發展速度快,能源需求量大;我國耗能大的工業發展快,加劇了能源緊張;能源利用率低,浪費嚴重;能源勘探、開採跟不上國民經濟需求;國際石油價格上漲;我國缺少石油儲備體系。接下來小編為大家整理了高一地理學習的內容,一起來看看吧!

  

  我國能源利用的現狀

  以煤炭為主,利用石油、天然氣,積極發展水電,穩妥發展核電,因地制宜發展太陽能、風能、沼氣、地熱能、海洋能等。

  我國能源消費利用變化特點

  煤炭比例下降,石油、天然氣、水電、核電比例上升。

  我國主要的核電站

  廣東-大亞灣、嶺澳;浙江-秦山;江蘇-田灣等。建設原因:常規能源分佈少;人口集中,工農業發達,能源需求大。

  目前能源利用緊張原因

  我國經濟發展速度快,能源需求量大;我國耗能大的工業發展快,加劇了能源緊張;能源利用率低,浪費嚴重;能源勘探、開採跟不上國民經濟需求;國際石油價格上漲;我國缺少石油儲備體系。

  調整措施

  採取多元化戰略,進口石油;建立石油儲備體系;加大能源勘探、採取,增加能源產量;加快西電東送、西氣東輸工程建設;穩妥發展核電;因地制宜地發展沼氣、太陽能、水能、風能、海洋能等;加大技術革新,提高能源利用率;加強宣傳,提高公民節約能源的意識;實現產業升級,適當限制耗能大工業發展;利用乙 汽油。

  高一地理注重培養記憶能力

  一、記憶在地理學習中的重要性

  地理學科是在大量的地理事實和地理現象的基礎上建立起來的一門學科。在區域地理的學習中,要記憶大量的地理事實,諸如地理事物的名稱、物產等等,成為區域地理主要的組成部分,也是形成地理思維能力的關鍵。在系統地理的學習中,也仍然免不了對具體地理事物和地理現象的記憶,因為它們是理論的實證部分。因此面對大量的地理事物和現象,必不可少地要加強訓練學生的地理記憶能力。

  二、記憶的一般過程

  根據Melton的研究顯示,記憶有三個基本環節:編碼—→貯存—→提取。記憶實際上是由“記”和“憶”兩個不同的部分組成,前者是知識的編碼和貯存過程,後者是知識的提取過程,它們的綜合含義是知識在大腦中的保持程度。“遺忘”則是記憶的反義詞。人的記憶有兩個層次,一是對基礎知識的記憶,二是對思維過程的記憶,後者等同於學生對知識的分析、運用過程。在地理教學中,教師應按照《高中地理課程標準》中對地理知識要求的不同層次,從“瞭解、說明、分析和運用”四個層次考慮對地理基礎知識的處理。尤其對要求“分析和運用”的知識點,則必須採取一些科學的方法,力求讓學生切實掌握。

  三、對學生記憶能力訓練的主要途徑

  1.形成地理知識結構

  不同層次的結構組成了地理學科的整體。美國著名教育家布盧姆認為:***1***如果懂得了基本結構中的基本原理,有助於理解其它類似的事物;***2***把一件事物放進構造好的模式裡,就不易忘記。地理科學是一個複雜的巨系統,而“結構”則是系統的基本特徵。從某種角度看,學生的學習實際上主要是對地理知識結構的理解和掌握。教師應通過各種方式,讓學生獲得一定的地理知識結構,促進地理知識的系統化,以達到最終理解和掌握地理知識的目的。

  2.重視地理影象

  影象是地理資訊的主要載體,也是學生學習地理知識的重要工具。教師應充分應用地理影象,努力在學生大腦中建立一定的地理知識表象,以加強學生的記憶效果。

  3.利用地理技巧

  大量的研究實踐證明,按照生理學和心理學的規律歸納總結出來的科學記憶方法在地理學習中會產生巨大的作用。就像訓練其它技能一樣,記憶能力也可以經過訓練而達到快速、準確、持久的目的。在地理教學中,許多教師也先後結合自己的教學實踐,總結出了許多可貴的記憶方法,例如口訣、歌謠、諧音等記憶法,都是些很成功的記憶方法。在地理教學實踐中,教師可有意識地對學生進行訓練,提高地理課堂教學效果。

  4.重視非智力因素

  非智力因素主要包括自信心、願望和興趣等。對於生理健康的人,都有記憶能力,而且潛力巨大,但善於利用它的人很少。在地理教學中,教師應利用不同的地理教學手段,採取不同的教學方法,努力培養學生學習地理的興趣,以提高地理課堂教學質量。只要學生願意學,主動去學,那麼記憶地理知識的潛能就能夠得到充分挖掘。

  5.及時複習和練習

  著名心理學家艾賓浩斯遺忘曲線告訴我們:遺忘總是先快後慢。這就要求教師及時組織複習,利用課前提問、階段測驗等方式反覆加強學生對地理知識的記憶。

  知識只有在運用以後,才可能加深理解,而理解是記憶的前提。教師在地理教學中,適時、適當地設計些適應性練習,讓學生在地理練習中運用已掌握的知識強化記憶,不斷增強學生學習地理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