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破選擇題的六種解法

  選擇題是各地中考必考題型。對於選擇題,我們既要掌握基本題型的一般解法,更要學會,靈活運用特殊法。接下來小編為大家整理了初三數學學習相關內容,一起來看看吧!

  

  第一、直接法

  這是解選擇題最常用,最基本的一種方法,我們可以直接從條件出發,運用相關的概念、性質、定理等知識點,通過推理運算得出結論。

  這種方法的優點是,解題自然不受選項的影響;缺點是有些計算和推理,會浪費大量的時間和精力,而且有些題是不能用直接法來解題的。大家一起來看例題1:

  第二、特例法

  什麼叫特例法呢?就是用滿足已知條件的特例來代替一般條件,得出特殊結論,然後對各個選項進行驗證,而作出正確判斷的方法。常用的特例法有特殊值、特殊點、特殊圖形等,我們舉個例子來說,看下面例題2:

  第三、排除法

  這也是我們做選擇題的時候最常用的一種方法,通常從題目所給的條件入手,運用定理、性質、公式來估計或者估算,排除干擾項,得出正確答案。

  這種方法的優點是,我們可以通過觀察,比較分析和判斷,進行簡單的推理和計算,從而得出正確答案;缺點是如果對隱含的條件挖掘不深,或者是沒有抓住問題的本質特徵的時候,在排除過程中就會容易出現遺漏,而做出錯誤的判斷。看例題3:

  第四、驗證法

  所謂的驗證法是指將條件,一個一個的代入選項,或者是將每一個選項分別代入題目當中進行檢驗,從而判斷出選項的方法,我們看下面這道題的講解:

  第五、圖解法

  在解答圖形、影象有關的選擇題時,我們常常要運用數形結合的思想方法,畫出示意圖,通過觀察、比較,來發現圖形影象的特點,迅速作出選擇。

  這種方法的優點是,圖形比較直觀,可以把複雜的計算推理變得更簡單;缺點是,需要同學們有很強的數學基礎知識和空間想象力。舉個例子來說:

  總之,選擇題題目千變萬化,有時需要將多種方法交錯使用,甚至對於個別題目可能還有其他更好的方法,所以同學們解選擇題的時候,要注意題目結構特點,充分用到題目本身和供選擇的答案所提供的資訊,要掌握解題的基本方法,同時也要開拓思維,講究技巧,才能又準又快地解決這些題目,在中考中才會有好的成績。

  複習的基本原則

  以《課程標準》和數學教材為依據,立足於掌握和鞏固基本知識和基本技能,強化主幹知識,注重教材的重點和難點,加強對薄弱環節的複習,及時查缺補漏,注重知識應用能力,培養靈活及綜合解決問題的能力。

  複習中的幾點建議

  1.注重課本知識,查漏補缺。全面複習基礎知識,加強基本技能訓練的第一階段的複習工作我們已經結束了,在第二階段的複習中,反思和總結上一輪複習中 的遺漏和缺憾,會發現有些知識還沒掌握好,解題時還沒有思路,因此要做到邊複習邊將知識進一步歸類,加深記憶;還要進一步理解概念的和外延,牢固掌握 法則、公式、定理的推導或證明,進一步加強解題的思路和方法;同時還要查詢一些類似的題型進行強化訓練,要及時有目的有針對性的補缺補漏,直到自己真正理 解會做為止,決不要輕易地放棄。

  這個階段尤其要以課本為主進行復習,因為課本的例題和習題是教材的重要組成部分,是數學知識的主要載體。吃透課本上的例題、習題,才能有利於全面、系 統地掌握數學基礎知識,熟練數學基本方法,以不變應萬變。所以在複習時,我們要學會多方位、多角度審視這些例題習題,從中進一步清晰地掌握基礎知識,重溫 思維過程,鞏固各類解法,感悟數學思想方法。複習形式是多樣的,尤其要提高複習效率。

  另外,現在中考命題仍然以基礎題為主,有些基礎題是課本上的原題或改造了的題,有的大題雖是“高於教材”,但原型一般還是教材中的例題或習題,是課本 中題目的引申、變形或組合,課本中的例題、練習和作業題不僅要理解,而且一定還要會做。同時,對課本上的《閱讀材料》《課題研究》《做一做》《想一想》等 內容,我們也一定要引起重視。

  2.注重課堂學習,提高效率。在任課老師的指導下,通過課堂教學,要求同學們掌握各知識點之間的內在聯絡,理清知識結構,形成整體的認識,通過對基礎 知識的系統歸納,解題方法的歸類,在形成知識結構的基礎上加深記憶,至少應達到使自己準確掌握每個概念的含義,把平時學習中的模糊概念搞清楚,使知識掌握 的更紮實的目的,要達到使自己明確每一個知識點在整個初中數學中的地位、聯絡和應用的目的。上課要會聽課,會記錄,必須要把握每一節課所講的知識重點,抓 住關鍵,解決疑難,提高學習效率,根據個人的具體情況,課堂上及時查漏補缺。

  3.夯實基礎知識,學會思考。在歷年的數學中考試題中,基礎分值佔的最多,再加上部分中檔題及較難題中的基礎分值,因此所佔分值的比例就更大。我們必 須紮紮實實地夯實基礎,通過系統的複習,我們對初中數學知識達到“理解”和“掌握”的要求,在應用基礎知識時能做到熟練、正確和迅速。

  有的考題會對需要考查的知識和方法創設一個新的問題情境,特別是一些需要有較高區分度的試題更是如此;每個中檔以上難度的數學試題通常要涉及多個知識 點、多種數學思想方法,或者在知識交匯點上巧妙設計試題。因此,我們每一個同學要學會思考,老師上課教給我們的是思考問題的角度、方法和策略,我們要用學 到的方法和策略,在解決具有新情境問題的過程中,感悟出如何進行正確的思考。

  4.注意知識的遷移,學會融會貫通。課本中的某些例題、習題,並不是孤立的,而是前後聯絡、密切相關的,其他學科的知識也和數學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絡, 我們要學會從思維發展的最近點出發,去發現、研究和展示這些知識的內在聯絡,這樣做不僅有助於自己深刻理解課本知識,有利於強化知識重點,更重要的是能有 效地促進自己數學知識網路和方法體系的構建,使知識和能力產生良性遷移,達到觸類旁通的效果,通過探究課本典型例題、習題的內在聯絡,讓我們在深刻理解課 本知識的同時,更有效地形成知識網路與方法體系。例如一元二次方程的根的判別式,不但可以解決根的判定和已知根的情況求字母系數,還可以解決二次三項式的 因式分解、方程組的根的判定及二次函式圖象與橫軸的交點座標。

  5.複習形成梯度,選擇典型習題。如果說第一階段是中考複習的基礎,是重點,側重了雙基訓練,那麼第二階段的複習就是第一階段複習的延伸和提高,這個 階段的練習題要選擇有一些難度的題,但又不是越難越好,難題做的越多越好,做題要有典型性,代表性,所選擇的難題是自己能夠逐步完成的,這樣才能既激發自 己解難求進的學習慾望,又能使自己從解決較難問題中看到自己的力量,增強學習的信心,產生更強的求知慾望。

  6.重視基礎知識,注重解題方法。基礎知識就是初中數學課程中所涉及的概念、公式、公理、定理等。要求同學們掌握各知識點之間的內在聯絡,理清知識結 構,形成整體的認識,並能綜合運用。每年的中考數學會出現一兩道難度較大,綜合性較強的數學問題,解決這類問題所用到的知識都是同學們學過的基礎知識,並 不依賴於那些特別的,沒有普遍性的解題技巧。

  中考數學命題除了著重考查基礎知識外,還十分重視對數學方法的考查,如配方法,待定係數法、判別式法等操作性較強的數學方法。在複習時應對每一種方法的,它所適應的題型,包括解題步驟都應該熟練掌握。

  7.形成數學思想,學會運用。數學思想的進一步形成和繼續培養是十分重要的,因為它的應用是十分廣泛的。比如方程思想、特殊和一般的思想、數形結合的 思想,函式思想、分類討論思想、化歸與轉化的思想等,我們要加深對這些思想的深刻理解,目前要多做一些相關內容的題目;從近幾年中考情況看,最後的“壓軸 題”往往與此類題型有關,不少同學解這類問題時,要麼只注意到代數知識,要麼只注意到幾何知識,不會熟練地進行代數知識與幾何知識的相互轉換。

  8.綜合運用,培養能力。通過對課本典型例題、習題的有機演變和拓展延伸,讓自己在參與探究中提高應變能力和創新能力。以課本典型例題、習題為題源進 行一題多解、一題多變的訓練是落實新課程理念、強化數學創新教學的重要途徑。課本上的某些例***習***題看似平淡無奇,但如果我們以此為藍本,改變其條件或結 論,運用不同的知識和手段,編擬出形式新穎的題目,這對於提高自己的認識層次、強化探索創新和應變遷移能力,是有很大幫助的。因此,在這個階段,我們同時 還要做到能把各個章節中的知識聯絡起來,並能綜合運用,做到舉一反三、觸類旁通。縱觀中考數學試題中對能力的考查,除了考查運算能力、空間想象能力和邏輯 思維能力以及分析和解決純數學問題的能力外,又強化了閱讀理解能力、探索創新能力和數學應用能力,以及對同學們的情感、意志、毅力、價值觀等非智力因素的 考查,就必然使中考數學試題對能力的考查進入一個新的階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