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好初中數學有什麼方法

  構建完整的知識框架是我們解決問題的基礎,想要學好數學必須重視基礎概念,必須加深對知識點的理解,然後會運用知識點解決問題,遇到問題自己學會反思及多維度的思考,最後形成自己的思路和方法。但有很多初中學生不重視書本的概念,對某些概念一知半解,對知識點沒有吃透,知識體系不完整,就會出現成績飄忽不定的現象。那麼如何解決這種現象呢?那麼今天小編就在下面給大家介紹幾個方法!

  學好初中數學的方法有哪些

  換個方式看例題

  那些看課本和課本例題一看就懂,一做題就懵的學生一定要看這條!

  不少同學看書和看例題,往往看一下就過去了,因為看時往往覺得什麼都懂,其實自己並沒有理解透徹。所以,在看例題時,把解答蓋住,自己去做,做完或做不出時再去看,這時要想一想,自己做的哪裡與解答不同,哪裡沒想到,該注意什麼,哪一種方法更好,還有沒有另外的解法。

  經過上面的訓練,自己的思維空間擴充套件了,看問題也全面了。如果把題目的來源搞清了,在題後加上幾個批註,說明此題的“題眼”及巧妙之處,收益將更大。

  探究出題目的

  數學能力的提高離不開做題,“熟能生巧”這個簡單的道理大家都懂。

  但做題不是搞題海戰術,要通過一題聯想到很多題。你要著重研究解題的思維過程,弄清基本數學知識和基本數學思想在解題中的意義和作用,研究運用不同的思維方法解決同一數學問題的多條途徑,在分析解決問題的過程中既構建知識的橫向聯絡又養成多角度思考問題的習慣。

  一節課與其抓緊時間大汗淋淋地做二、三十道考查思路重複的題,不如深入透徹地掌握一道典型題。例如深入理解一個概念的多種內涵,對一個典型題,盡力做到從多條思路用多種方法處理,即一題多解;對具有共性的問題要努力摸索規律,即多題一解;不斷改變題目的條件,從各個側面去檢驗自己的知識,即一題多變。

  一道題的價值不在於做對、做會,而在於你明白了這題想考你什麼。從這個角度去領悟題,不僅可以快速的找到解題的突破口,而且不容易進入出題老師設定的陷阱。

  學會優化解題過程

  解題上要抓好三個字:數、式、形;閱讀、審題和表述上要實現數學的三種語言自如轉化***文字語言、符號語言、圖形語言***。

  不要僅僅滿足於答案正確,還要學會優化解題過程,追求解題質量,少費時,多辦事,以贏得足夠的時間思考解答高檔題。

  在做選擇題時,儘可能小題小做,除直接法外,還要靈活運用特殊值法、排除法、檢驗法、數形結合法、估計法來解題。在做解答題時,書寫要簡明、扼要、規範,不要“小題大做”,只要寫出“得分點”即可。

  分析試卷總結經驗

  每次考試結束試卷發下來,要認真分析得失,總結經驗教訓。特別是將試卷中出現的錯誤進行分類。

  ①遺憾之錯:就是分明會做,反而做錯了的題

  ②似非之錯:記憶得不準確,理解得不夠透徹,應用得不夠自如;回答不嚴密、不完整等等

  ③無為之錯:由於不會答錯了或猜的,或者根本沒有答,這是無思路、不理解,更談不上應用的問題

  原因找到後就消除遺憾、弄懂似非、力爭有為,切實解決“會而不對、對而不全”的老大難問題。

  錯一次反思一次

  每次考試或多或少會發生些錯誤,這並不可怕,要緊的是避免類似的錯誤在今後的考試中重現。因此平時注意把錯題記下來,做錯題筆記包括三個方面:

  ①記下錯誤是什麼,最好用紅筆劃出

  ②錯誤原因是什麼,從審題、題目歸類、重現知識和找出答案四個環節來分析。

  ③錯誤糾正方法及注意事項,根據錯誤原因的分析提出糾正方法並提醒自己下次碰到類似的情況應注意些什麼

  你若能將每次考試或練習中出現的錯誤記錄下來分析,並盡力保證在下次考試時不發生同樣錯誤,那麼在中考時發生錯誤的概率就會大大減少。

  把好的做法形成習慣

  好的習慣終生受益,不好的習慣終生後悔、吃虧。

  如“審題之錯”是否出在急於求成?可採取“一慢一快”戰術,即審題要慢,要看清楚,步驟要到位,動作要快,步步為營,穩中求快,立足於一次成功,不要養成唯恐做不完,匆匆忙忙搶著做,寄希望於檢查的壞習慣。

  如何學好初中數學的方法

  一、初中數學學習的一般方法:

  1.突出一個“勤”字***克服一個“惰”字***

  數學家華羅庚曾經說過:“聰明在於學習,天才在於勤奮”

  “勤能補拙是良訓,一分辛勞一分才:

  我們在學習的時候要突出一個勤字,克服一個“懶”字,怎麼突出“勤”字

  “聰”:怎麼個勤法,從這個字面上來看,要做到五勤:“耳勤”“眼勤”***耳朵聽,眼睛看,接受資訊***

  “口勤”***討論,回答問題,而不是講話,消化資訊***“腦勤”***善於思考問題,積極思考問題——吸收、儲存資訊***那是不是做到以上四點就行了呢?不是。這個字還有缺陷,在聰下面加上“手”

  “手勤”***動手多實踐,不僅光做題,做課件,做模型***

  這樣的人聰明不聰明?

  最大的提高學習效率,首先要做到——上課認真聽講***這是根本***回家先複習再做題如果課聽不好,就別想消化知識

  2.學好初中數學還有兩個要點,要狠抓兩個要點:

  學好數學,一要***動手***,二要***動腦***。

  動腦就是要學會觀察分析問題,學會思考,不要拿到題就做,找到已知和未知想象之間有什麼聯絡,多問幾個為什麼

  動手就是多實踐,多做題,要“拳不離手”***武術***“曲不離口”***唱歌***

  同學就是“題不離手”,這兩個要點大家要記住。

  “動腦又動手,才能最大地發揮大腦的效率”

  3.做到“三個一遍”

  大家聽過“失敗是成功之母”聽過“重複是學習之母”嗎?

  培根***18-19世紀英國的哲學家***——“知識就是力量”

  “重複是學習之母”

  如何重複,我給你們解釋一下:

  “上課要認真聽一遍,動手推一遍,想一遍”

  “下課 看”

  “考試前 ”

  4.重視“四個依據”

  讀好一本教科書——它是教學、中考的主要依據;

  記好一本筆記——它是教師多年經驗的結晶;

  做好做淨一本習題集——它是使知識拓寬;

  記好一本心得筆記,最好每人自己準備一本錯題集

  二、分課前、課上、課後三個方面來談一談數學的學習。

  1.課前做什麼,預習。有的同學會認為預習是浪費時間,上課聽老師講講不就可以了,為什麼還要花時間預習。其實預習非但不浪費時間,而且有很大的益處。首先,預習是對自己自學能力的鍛鍊。老師不可能教給你全部的知識,很多的知識都是靠自己自學得到的,這就需要我們有良好的自學能力。其次,通過自己預習得到的要比通過上課聽老師講得到的印象要深刻的多。

  那該如何預習,預習些什麼內容呢?第一,要看課本,看課本上的基本概念和基本例題,對這部分內容要做到理解。因為這就是基礎,萬變不離其宗,後面的任何變化都離不開這個基礎。第二,在理解基本概念的基礎上完成課後的隨堂練習。因為通過什麼來檢測你是否理解了概念,只有通過題目。課後的隨堂練習的設定就是理解基本概念後的簡單的運用。如果預習的過程中有不懂的地方,要在書上做好記號,上課時就要著重聽這部分內容;如果內容簡單,自己能理解,那上課時就要聽老師是如何講解的,和自己對照一下,看看自己的理解是否正確,或者看看有沒有其他的解題思路

  2.課上做什麼,認真聽講。聽課是學習中最重要的環節,是準確的掌握所學知識的關鍵。課上認真聽十分鐘勝過課後自己看書三十分鐘。那麼上課該如何認真聽講,聽什麼。第一、帶著在預習中未懂的問題聽課,注意力集中,儘可能把疑點在課中解決。

  第二,對於在預習中認為弄懂了的問題,主要聽老師的講解是否和自己的理解一致,糾正自己在預習中對一些知識的片面理解或錯誤理解。

  第三,在預習中沒有弄懂的問題,通過老師講懂了或還有疑問,要在課堂上把關鍵的地方記下來,課後要及時進行向老師請教,弄懂、弄明白。

  第四,在聽課中注意不能只聽問題的答案,關鍵是聽老師講解例題的解題思路,明白瞭解題思路,你是學會了做這一類題,而不是隻是一道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