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級語文上冊一株紫丁香課文

  我們把一株紫丁香,栽在老師窗前。小編在此整理了二年級語文上冊《一株紫丁香》課文,供大家參閱,希望大家在閱讀過程中有所收穫!

  二年級語文上冊《一株紫丁香》課文-原文

  踮起腳尖兒,

  走進安靜的小院,

  我們把一株紫丁香,

  栽在老師窗前。

  老師,老師,

  就讓它綠色的枝葉,

  伸進您的視窗,

  夜夜和您做伴。

  老師——

  綠葉在風裡沙沙,

  那是我們給您唱歌,

  幫您消除一天的疲倦。

  老師——

  滿樹盛開的花兒,

  那是我們的笑臉,

  感謝您時時把我們掛牽。

  夜深了,星星困得眨眼,

  老師,休息吧,

  讓花香飄進您的夢裡,

  那夢啊,準是又香又甜。

  二年級語文上冊《一株紫丁香》課文-教學設計

  【學習目標】

  1、會認“株、踞”等8個生字,會寫“休、伸”等10個字。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體會師生之間的深厚感情。

  3、有尊敬老師的願望。

  【課前準備】

  1、歌曲《每當我輕輕走過你窗前》的錄音帶。

  2、實物投影儀。

  3、生字、生詞卡片,課文朗讀錄音帶。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看圖激趣匯入

  1、投影“紫丁香”的圖片,提問:

  有誰認識這株植物?

  2、有一些同學悄悄地在他們老師的窗前種下了一株紫丁香。這株紫丁香代表了什麼呢?今天我們就來學習詩歌《一株紫丁香》。

  二、初讀感知

  1、由讀課文,遇到不認識的字藉助拼音多讀幾遍。

  2、同桌互相考考生字,再把課文讀給對方聽。

  3、運用多種形式練讀生字和詞語,重點指導:

  踮:第三聲。

  您:鼻音。

  4、朗讀展示:

  讀自己喜歡的小節,相機引導評議。

  三、品讀課文,體會感情

  1、教師範讀或放錄音,學生注意體會朗讀中所表達的濃濃的師生之情。

  2、學習第一、二小節:

  ⑴自讀會悟,說說自己體會到了什麼?

  ⑵想一想為什麼要“踮著腳尖兒”走進小院呢?想一想這句該怎樣讀?指名讀,評議。

  3、學習第三至五小節:

  ⑴自讀會悟,小組討論:

  同學們希望紫丁香能給老師做些什麼呢?

  ⑵全班交流,根據學生的體會,指名讀相關小節,相機指導感情朗讀。例如,通過回憶老師對我們點點滴滴的關懷,體會“時時牽掛”的意思。抓住“夜深了,星星困得眨眼”中的“深、困”二字,體會老師工作的辛苦。從“那夢呀,準是又香又甜”中體會出同學們對老師的關心和美好的祝福。

  4、播放歌曲《每當我輕輕走過你窗前》這支歌和本文有相同的詩情畫意,通過聽歌曲,加深對本文的理解。

  5、有感情地朗讀全文。

  第二課時

  一、複習詞語

  出示詞語卡片,開火車認讀。

  二、誦讀詩歌

  1、學生先自由練讀,再舉行朗讀比賽,看誰讀得最有感情:

  ⑴分小組練讀,選出本組的“小詩人”。

  ⑵全班交流,由選出的同學比賽法,大家評議。

  ⑶小組之間比賽讀。

  2、看圖,練習背誦詩歌:

  ⑴學生自己練習背誦。

  ⑵教師背誦每小節的前兩行,學生齊背後兩行。再交換背誦。

  ⑶小組讀讀背背。

  ⑷指名背誦課文。

  三、識字寫字

  1、猜字謎:

  舌頭嚐出甘蔗味***甜***。

  一人站在大樹旁***休***。

  2、小組自學要寫的字:

  歌、牽、院、您、除、息、困。

  重點記字形,理解字義。

  3、通過談話,交流各自是怎麼記住這些字的,教師強化常用的記字方法。注意“歌”的右邊是“欠”,不是反文旁。

  4、練習書寫:

  院、除:左右結構,左窄右寬,都有雙耳旁。

  “休”要和“體”區另字形。

  休、伸:左右結構,左窄右寬,都有單人旁。

  息、您:上下結構,上窄下寬,都有心字底。

  歌:第一、六兩筆橫要短,給右邊的“欠”留出位置。

  牽:上邊的“大”要寫得小一些,中間的禿寶蓋要寫得寬一些。

  5、學生先觀察每個字在四字格中的位置,描一個,寫兩個,注意規範學生的書寫姿勢。

  6、用實物投影儀展示學生寫的字,進行評議。

  四、拓展活動

  用自己的方式,表達你對老師的愛。

  二年級語文上冊《一株紫丁香》課文-教學反思

  第一次讀《一株紫丁香》這首小詩,覺得很美,美在語言清新自然,美在寧靜的意境,更美在一種純真的情感,所以我選擇了這篇課文。備課時我認真讀過課文,根據我們學生的特點,我制定的學習目標是:

  1、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通過對課文的吟誦領悟,展開合理的想象,體會老師工作的辛苦,激發崇敬老師的感情。任何美的東西都要靠人去發現,課文的美靠什麼去發現呢?應該是靠讀。在初讀課文時,我引導學生反覆讀,同時穿插詞語的檢查,表揚讀得好的,鼓勵讀得還差一點的,正確、流利的目標很好地完成了。

  指導學生感情朗讀,體會本課中學生對老師的愛,老師對學生的愛,這樣互融的情感,我遇到了一些困難,試教時,在引導學生的深情朗讀中,我覺得有所欠缺,情感始終激發不起,老師的深情朗讀帶動不了學生的激情,因此在朗讀教學這一環節中,整個課堂氛圍不是很好,學生不夠投入,顯得有點乏味。到底該如何去引導學生的朗讀呢?再次讀課文,我發現課文中孩子們為什麼要把紫丁香送給老師,那是因為老師的工作的辛苦和對我們的關心幫助。於是根據這兩個重點,我採用了這樣的教學方法,首先學生的困難在於對老師工作的辛苦沒有真實的瞭解,於是我把老師一天的工作情況表呈現給學生,加深了學生對老師工作的確很辛苦的這種情感。其次再朗讀“掛牽”時自然而然的獻身說法,用自己的故事引發學生的回憶,這樣的真實故事是能打動孩子的,他們說的故事也很感人,這樣既理解了“掛牽”一詞的內涵,也加深了整篇課文的情感。朗讀有了真情,發言也有了實感。由此,我想,對於人物情感比較濃厚的文章,要學生朗讀有情,感悟到位,應該先找到學生對這篇課文有足夠理解,達到產生共鳴的程度。感情朗讀的目標基本達成。

  在最後課外拓展一塊,我設計的問題是課文中的孩子送給老師一株紫丁香來表達對老師美好的願望,如果是你,你會送給老師什麼?又會有怎樣美好的願望呢?由於我沒有很好的點撥引導,學生說話的內容基本侷限於好的成績、鮮花等,使這種愛顯得很狹隘。使問題顯得不是很有效。

  在讓學生仿照老師的樣子來歸納自然段的內容時,由於預設的不足,沒有把學生的學習能力和水平考慮充足,學生顯得有些困難,同時在學生用“風沙唱歌”歸納時,這個錯誤我沒有完全的否認,可能會給學生一個模糊的概念。

  另外,在指導感情朗讀時,要更具開放意識,少用可具操作性的語言,比如:重一點,輕一點等,而要採用合理的方法引導學生朗讀感悟。

  就整堂課來說,師生間的互動較多,而生生間的互動較少,同時學生學會傾聽他人發言,並能提出自己的觀點的學習能力還有所欠缺,以後的教學中要強化這一方面的訓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