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語文的學習方法

  語文的學習靠的是積累。那你想了解更多嗎?今天小編就與大家分享:,希望對大家的學習有幫助!

  一

  1.背字典。不是在開玩笑,效果超乎想像!發明這個方法的是已故名家錢鍾書老先生。

  2.每天堅持寫一段200字的豆腐塊,沒必要要求字字珠璣,主要是你可以通過這種方法知道你的腦子裡缺少哪些詞彙。

  3、多上類似於高考資源網的相關教育網站,下載名校密卷,各地複習診斷試卷等,熟悉知識點與考試技巧。

  4.多看一些偉人傳記。不僅能起到勵志的效果,對於豐富作文的內容和給文章加彩也能起到很好的作用。

  5.即使暫時不能完全看懂也要每天讀一篇或者幾段文言文。讀文言文最需要的是語感,經常接觸對於語感的培養大有好處。

  6.讀文言文的時候一定要用文言文去理解文言文,不要一上來就用漢語去理解文章。學著用古人的思想理解古人的文章。

  7.沒事的時候多參加一些成語接龍等的遊戲。

  8.每天早上起來,哪怕是走走路,新鮮的空氣也會讓你的思想生活更加豐富。

  9.偶爾做首詩,不好不要緊,要緊的是你可以知道你的詞彙到底夠不夠,哪方面的詞彙量不夠。

  10.儘量不要在你的作文中用到非主流詞彙。

  11.多看點高考試卷的精析文章,而非一味地做試卷。有時候吃透一篇好的試卷精析比悶著頭做十套卷子管用。

  12.對於全國卷高考語文的前三項題目,在平時訓練中,遇到自己做錯的拿本子記下來,沒事的時候翻翻,無須特別記憶也一樣能記得住。

  13.做詞彙選擇題目的時候,對於近似的詞彙,多念幾遍,培養語感。別以為語感可有可無,早早晚晚他會讓你大吃一驚。

  14.閱讀文章完成題目類試題,在讀文章的時候切不可一字一句死摳,也不能一目十行。只要按照正常的速度就可以。一定要注意培養自己的第一感覺。

  15.針對作文進行專項訓練:一週一篇作文,切記構思不要超過一個小時;時不時練習一下為某段話擬個題目。

  16.不要試圖壓題,猜題。只需要按照正常複習步驟循序漸進即可。

  17.針對各種文體的文章做專項練習。

  18.寫作的時候要收放得體,別搞得憋半天好容易憋出個思路,一下筆就收不住,記住一句經典成語:過猶不及!

  19.培養自己的想像能力。

  20.每天看看電視新聞,讀讀報紙!至少30分鐘。

  21.在兜裡準備一個手掌大的小本和筆,碰到好的語句和詞彙,記下來。可不是隻有在看書的時候,時時刻刻都要準備記。

  22.每天看十五分鐘廣告。經典的廣告往往蘊含著語言的力量。

  23.培養反向思路,換個角度能讓你的文章先聲奪人。當然,要在言之成理的範圍內。

  24.培養在作文中駕馭情感的能力。

  25.多看看《荷塘月色》之類的文章,多體會修辭的運用。

  26.看看小小說,試著寫兩篇。小小說惜墨如金的精簡能讓你養成一種良好的寫作習慣。

  27.多記兩首詩,儘量從詩人的角度理解詩歌。

  28.早上大聲朗讀課文,不僅是用聲音,還要用心讀。

  29.看到一個新的問題想一想有什麼例證。

  30.每週練習一次運用各種修辭手法寫段話。

  31.平時寫作文的時候一定要注意卷面整潔,字型工整。你沒必要字寫得比司馬南還好,但至少應該讓人認為你是在很認真地答卷。

  二

  多讀, 就是反覆讀。據說,豐子愷先生的讀書法稱為“二十二遍讀書法”,他對一篇好文章,前後讀22遍之多,並深有體會地說,把文章讀熟後,就會漸漸地從脣間背誦出來,多讀成誦,應當就是記憶之本。

  推薦一定要訂閱《語文報》,這份報紙讓人受益匪淺。拿到報紙,每一篇文章都能仔細的去閱讀,準備一個本子,看到好的東西就記下來。

  強記,就是有目的地剋制自己,進行記憶。有些課程基本概念不記不行,如語文中的音形義、外語中的單詞等。理解了的要背誦,暫時不理解的也要加以記憶,並在使用中重新鞏固記憶。

  古詩文,背誦後更易理解,理解後還會記得更牢固——當然這需要毅力和恆心。久而久之,不但大腦資訊儲存得越多,而且會養成樂於記憶的好習慣。當然,強記和死記並非同一概念。

  勤寫,不只是寫作文,那只是其中的一部分。日記、聽課筆記、讀書中的圈點評註、整理摘抄都屬於這個範疇。

  寫本身就是較高層次的記憶,我們有這樣的體會:寫作文,先打腹稿,再寫成初稿,待到往作文字上謄寫時,不看初稿就能寫完。原因是,動筆綜合調動了各種器官,並進入記憶的高階階段,“好記性不如頭”不無道理。

  三

  背誦,是一項重要的語文基本技能,它有助於同學們加深對課文的理解與感受,為說話和寫作積累豐富的語言材料。但在平時的背誦活動中,很多同學拿起課文就忙於去朗讀,急於成誦,結果往往收效甚微。其實,背誦也要注意講究方法。只有根據課文的不同,靈活運用多種方法。才能切實提高背誦效果,事半功倍。下面介紹幾種行之有效的方法。

  1.線索法

  是在老師的指導下理清課文的結構層次,明確課文的內在邏輯關係,把結構層次作為記憶線索,形成記憶網路。如《醉翁亭記》第三段的線索為:滁人遊——太守宴——眾賓歡——太守醉。《狼》的線索為:遇狼——懼狼——御狼——殺狼——評論。利用這條線索,同學們就能正確而快捷地背誦。

  2.串連法

  ⑴層次串連法:對於篇幅較長的課文與段落,可將其分成幾個部分,一部分一部分地背、記,最後依次把各部分串連起來。如背誦《春》這篇課文:可先背熟春草圖;再背熟春花圖;接著把春風圖背熟;再背熟春雨圖;最後背熟迎春圖。然後再把這幾幅圖畫串連起來,一氣呵成。背《生於憂患,死於安樂》第二、第三、第四段,亦可抓住其內容層次:先歷數艱難情狀;次說艱難能造就人的原因;最後作結。然後再把三個層次串連成誦。

  ⑵詞語串連法:如背《回憶我的母親》後面兩段,我們可以找出關聯詞語:母親現在…我將……母親是……只是……但是,正是……報答……盡忠……使……這是……一定……願……。根據關聯詞語,串連成誦。

  3.支點法

  即把課文中或段落中的重點詞、句作為記憶支點,利用這些支點檢索貯存腦中的文字,毫無差錯地背出有關的文段。如背《岳陽樓記》:先抓住警句,作為記憶支點,理清文脈,有助於快速記誦。本文的警句是“先天下”二句,有此抱負才能“不以物喜,不以己悲”。背《陋室銘》:把第三句“斯是陋室,惟吾德馨”作為全文支點,再從三個層次理解記誦:

  ***1*** 開頭以類比方式點題——“陋室德馨”;

  ***2***隱居生活:A,環境:苔痕……草色……;B,交往:談笑……往來……;C,生活情趣:……調……閱……,無……無……;

  ***3***類比作結:何陋之有?可見,支點法與層次串連法結合,會收到更好的記憶效果。

  4.欣賞法

  有些課文的段落薈萃了許多好詞好句,我們常常為之陶醉。欣賞法則是在熟讀課文後在字裡行間尋覓優美詞句,說出理由,感情朗讀,相互交流,自賞共賞。如《愛蓮說》、《春》、《聽潮》等,分別圈畫出有關好詞佳句,通過聽錄音或看錄影,及多次有聲有色的朗讀,形成記憶。

  5.圖畫法

  就是背誦課文時,憑藉圖畫使課文的語言文字頭腦回憶出來,邊回憶作者怎樣寫雪景,及由雪景引出的對歷代英雄的評論。有些詩詞沒有插圖,我們都可以根據詩詞內容與意境,自己動手畫圖配詩。如《望天門山》、《江南春》、《敕勒歌》、《錢塘湖春行》等,我們都可以繪畫出多幅圖畫,根據圖回憶,圖文結合,快速有趣地借圖成誦。

  6.比較法

  即比較句式的特點進行記憶背誦。如背誦《白楊禮讚》第七段,抓住先抑後揚,先否定,再肯定,最後是四個排比反問句的句式特點。抑:沒有…沒有…也許…***否定句***,如果……那麼……***假設***;揚:但是……更……它是……***先轉折,又遞進,然後肯定***。

  當你……難道……難道……難道……難道……***第一句是肯定反問,後三句是否定反問,四個反問構成一組排比句群***。背《愚公移山》第三段則要比較對話雙方的語氣:智叟的話句句是嘲諷,愚公則先斥後駁。這樣,從比較中折抓住了特點,背得快,記得牢,有效果。

  學之道——善學者,事半而功倍,又從而悅之;不善學者,事倍而功半,又從而厭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