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野外實習報告範文

  去做地理野外的實習報告,那麼實習報告要怎麼寫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地理野外實習報告範文,歡迎閱讀。

  篇1

  前 言

  本次綜合地理野外實習活動是在大學學習了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專業課程,對氣象、土壤、植物、綜合自然地理、人文地理等學習完成後,於20xx年xx月13日至20xx年xx月19日,在莫世江教授、陳群利副教授、丁衛紅副教授、張群生老師的帶領下,和全體畢節學院地理與生命科學學院2008級地理科學本科班同學,在北海海底世界、北海銀灘、北海老街、北海金海灣紅樹林、潿洲島火山等地區,主要針對土壤、植被、氣候、地貌、地質、人文景觀的實習活動。

  1.實習目的和意義

  綜合野外實習是地理科學本科專業重要的教學內容和環節,是理論聯絡實際、強化技能和能力培養的重要途徑。通過對野外自然地理、人文地理的綜合考察和調查,能夠獲得更多典型的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的相關知識,拓展視野,陶冶情操,加深對課堂教學內容的理解,彌補課堂教學的不足,並初步掌握地理野外考察、調查方法和步驟。

  2.實習時間、地點和線路

  2.1實習時間: 20xx年xx月13日至20xx年xx月19日

  2.2實習地點:廣西北海

  2.3考察路線:海底世界——北海銀灘——北海老街——北海金海灣紅樹林——潿洲島火山地貌

  3.實習區域概況

  3.1地理位置:北海市是中國廣西壯族自治區所轄地級市之一,地處廣西南端,北部灣東北岸,面向東南亞,位於東經108°50′45″~109°47′28″,北緯20°54′~21°55′34″之間,西北距南寧206公里,東距廣東湛江198公里,東南距海南海口市147海里。它背靠大西南,面向東南亞,南與海南省隔海相望,西瀕越南,是東南亞、中亞、西亞、非洲和歐洲各國與中國大陸海運最近的港口之一,雲、貴、川及廣西各省區對外貿易便捷的出海通道,也是著名的“海上絲綢之路”的始發港之一。

  3.2面積:總面積3337平方公里

  3.3人口:總人口135萬,其中市區人口43萬

  3.4氣候:北海市位於廣西壯族自治區的南部沿海地區、北部灣東北岸,屬亞熱帶海洋性季風氣候,冬無嚴寒,夏無酷暑,溫、光、雨源充沛,氣候宜人。

  北海市每年從春季開始雨量逐漸增多,溼度變大,有時會出現

  陰雨連綿的天氣。夏季溫度不算太高,平均最高溫度為32-33℃,極端最高氣溫也不過36-37℃,但由於溼度大,人們仍會感到炎熱潮溼。夏季是北海多雨的季節,時常出現大到暴雨,月雨量可達300-400毫米,此時出門需要注意攜帶雨具。北海的秋季雨量銳減,秋高氣爽。到了冬季,雨量更少,月雨量約20-30毫米,天氣不冷,平均溫度在15℃左右。

  3.5概貌:環視市區,道路寬闊筆直,綠樹成蔭,四季飄香。碧藍的大海,明媚的陽光,沙白水淨的海灘,中西合壁、華洋並存的市區建築,環境優美的住宅小區,別具風格的綠化廣場,組合和諧,相映成趣,美不勝收。城市居民淳樸友好,珠鄉文化、客家文化、蛋家文化形成了鮮明的地方文化風貌。

  北海素有“南珠之鄉”之稱,其位於廣西壯族自治區南陲,北部灣東北岸,總面積3337平方公里,約有139.46萬人口,海岸線長達500公里,地理位置優越。

  北海所瀕臨的北部灣是中國沿海四大漁場之一,有經濟魚類600多種、蝦類10多種,海產品十分豐富。北海自古是南珠故鄉,這裡出產的珍珠素有“西珠不如東珠,東珠不如南珠”之稱,為珠中極品。北海盛產優質亞熱帶水果、蔬菜和花弈。

  北海的貝雕、角雕、竹編工藝品美倫美奐。北海同時是中國煙花炮竹生產基地。在北海,你可以自由燃放煙花炮竹,五彩繽紛的煙花令你童心大發。

  3.6景觀:北海市擁有北海銀灘國家旅遊度假區和潿洲島、星島湖兩個省級旅遊度假區、冠頭嶺國家森林公園、山口國家紅樹林自然保護區、儒艮***美人魚***國家自然保護區、白龍珍珠城遺址、合浦漢代墓葬保護區和大士閣、東坡亭古建築群等一大批國家級、省級著名的旅遊景區***點***,集“海、灘、島、湖、山、林”於一體,自然風光和人文景觀兼備。北海銀灘被國家列為中國五個最美的休憩地之一;星島湖是大型電視連續劇《水滸》拍攝的主要外景地,湖光山色,景色迷人;潿洲島是中國最大的火山島。島的周圍淺海生成的珊瑚礁,是中國最靠近大陸架的珊瑚礁,具有很高的開發價值。

  4.實習觀察路線及其描述

  4.1第一觀測點:海底世界

  觀測時間:20xx年xx月14日中午

  觀測點編號:01

  觀測點路線:水產展覽館——海獸廳——珊瑚海——珊瑚海海洋劇場展廳——高科技打造的無水水族館——負壓缸——海底隧道海——人鯊共舞海之角——豹表演場。

  觀測點的意義:北海海底世界座落於北海海濱公園內,是以展示海洋生物為主,集觀賞、旅遊、青少年科普教育為一體的大型綜合性海洋館。

  觀測點的位置:北海海底世界座落於北海海濱公園內。

  觀測點的地理內容:北海海底世界坐落於北海海濱公園內,是以展示海洋生物為主,集觀賞、旅遊、青少年科普教育為一體的大型綜合性海洋館, 分為A、B兩區。這裡有珍稀的海牛***美人魚***、鯨魚骨骼、龍蝦標本、千年海龜標本和奇特的亞熱帶魚類等2800多件展品和近千種海洋生物;還有水族箱、海龜池、海豹池、360度全方位透視海底隧道、潛水錶演、餵魚表演和人鯊共舞表演等。

  4.2第二觀測點:北海銀灘

  觀測時間:20xx年xx月14日下午

  觀測點編號:02

  觀測點路線:沿海岸和銀灘觀測

  觀測點的意義:北海銀灘面積超過大連、煙臺、青島、廈門和北戴河海濱浴場沙灘的總和,而平均坡度僅為0.05。沙灘均由高品位的石英砂堆積而成,在陽光的照射下,潔白、細膩的沙灘會泛出銀光,故稱銀灘,北海銀灘以其“灘長平、沙細白、水溫淨、浪柔軟、無鯊魚”的特點,被譽為“天下第一灘”。

  觀測點的位置:北海銀灘度假村位於風景秀麗的北海銀灘國家旅遊度假區內,北海銀灘西起僑港鎮漁港,東至大冠沙,由西區、東區和海域沙灘區組成,東西綿延約24公里,海灘寬度在30--3000米之間,陸地面積12平方公里,總面積約38平方公里。

  觀測點的自然地理內容:北海銀灘度假區內的海域海水純淨,陸岸植被豐富,環境優雅寧靜,空氣格外清新。由於其具有“灘長平,沙細白,水溫淨,浪柔軟,無鯊魚。”的特點,可容納國際上最大規模的沙灘運動娛樂專案和海上運動娛樂專案,是我國南方最理想的濱海浴場和海上運動場所,所以被海內外遊客所深深地吸引。北海銀灘的沙質,均為高品位的石英砂,沙灘中二氧化矽***石英***的含量高達98%以上,為國內外所罕見,被專家稱為“世界上難得的優良沙灘”。沙子晶瑩潔白,掬一把在手裡,如精鹽一般。因為沙子細膩緻密,遊人在潮水剛退去的平坦寬闊的海灘漫步,甚至連腳印也不會留下。這一灘碎銀,便是無價的富礦。石英砂是製造玻璃、搪瓷、光學儀器等工業品的上好原料。

  4.3第三觀測點:北海老街

  觀測時間:20xx年xx月15日上午

  觀測點編號:03

  觀測點路線:沿珠海路觀測

  觀測點的意義:廣西北海的珠海路以其歷史悠久及房屋建築風格的特殊,於20世紀80至90年代備受中外專家、學者的關注。該路建於20世紀20年代後期。它的建成與當時北海建制的升格有關,並經歷了一段曲折的過程。

  觀測點的位置:北海市珠海路

  觀測點的自然地理內容:北海老街——珠海路是一條有一百多年曆史的老街,始建於1883年,長1.44公里,寬9米,沿街全是中西合璧騎樓式建築。這些建築大多為二至三層,主要受19世紀末葉英、法、德等國在我市建造的領事館等西方卷柱式建築的影響,臨街兩邊牆面的窗頂多為卷拱結構,卷拱外沿及窗柱頂端都有雕飾線,線條流暢、工藝精美。臨街牆面部不同式樣的裝飾和浮雕形成了南北兩組空中雕塑長廊。

  4.4第四觀測點:北海金海灣紅樹林及海岸

  觀測時間:20xx年xx月15日下午

  觀測點編號:04

  觀測點路線:紅樹林——紅樹林海岸

  觀測點的意義:金海灣紅樹林生態休閒度假旅遊區是我國極富濱海溼地風情和漁家文化內涵的黃金景點。

  觀測點的位置:位於北海市區東南方約15公里處。

  觀測點的自然地理內容:金海灣紅樹林景區內有紅樹種類7種:白骨壤、桐 花樹、秋茄、海桑、滷蕨、木欖和紅海欖;整個景區面積約20平方公里,由紅樹林觀光帶、金灘和主園區三部份構成。區內擁有一片2000多畝的海上“森林衛士”——紅樹林,百種鳥類、昆蟲、貝類、魚、蝦、蟹等生物在此繁衍棲息,是我國罕見的海洋生物多樣性保護區。

  景區內的紅樹林屬於沙地紅樹林,約2000多畝。金灣沙地平坦、陽光充足、降雨充沛,非常適宜紅樹林的生長。紅樹林也是陸地與海洋間特有的景觀。紅樹林是一種特有的木本胎生植物,紅樹胎生的方式非常特殊。紅樹種子成熟以後不掉落,而是在母樹上發芽,向下伸展出幼根,將胎根暴長成莖,上端生出兩片葉子,變成一棵幼樹。幼樹一旦長成,便自行從母樹上脫落。由於莖和根較重,幼樹便垂直下墜,幼根很好地插入海灘泥中,繼續獨立地生長,一至二年後便可長成一株小灌木。從種子成熟到完全成材,紅樹的這一系列創造生命的過程,完全可以和哺乳動物生養後代的行為相比。適應海水,胎生幼樹,紅樹的這兩種特性是植物中獨一無二的,所以它受到世界許多國家科學家和民眾的高度重視。此外,紅樹林還有個奇特的功能,它的根葉可以濾去使植物死亡的鹹水,因而是惟一能生長於熱帶地區沿海灘泥和海水中的綠色灌木。

  在金海灣鬱鬱蔥蔥的紅樹林和浩瀚的海天之間,是一望無際的迷人沙灘,金海灣的沙灘遼闊、純淨,雖然和與沙質細白著稱的銀灘相隔不遠,卻呈現出迥然不同的令人驚豔的金黃,遠遠望去像是鑲在岸邊的一條金色絲帶,這片沙灘因此得名金灘,金海灣紅樹林生態休閒度假旅遊區也由此命名,金灘綿延20多裡,灘平坡緩,沙質細膩,因為紅樹林的原因有著豐富的海產品資源。退潮時寬廣的沙灘上留下無數的貝類、螃蟹、沙蟲、泥丁,當地的漁民男男女女都走出家門拿著工具準備去趕海,他們的工具分為兩種鋤頭和鏟子,男的力氣大用鋤頭,女的力氣小用鏟子。看到沙灘上有小洞,洞口裡有水並有小氣泡,那就說明洞裡有東西,這時要求動作非常快把小洞挖開,迅速掏出裡邊的東西,有時是沙蟲,有時是貝類總會有意想不到的驚喜哦!說到這時有些朋友忍不住要躍躍欲試了,那麼一會我們到主園區後,感興趣的朋友可以到我這報名領取工具,小扒犁和小竹簍跟隨漁民一起在沙灘上去趕海,摸螺、捉蟹、挖沙蟲、挖泥丁,體驗漁民生活。經常有很多遊客在趕海的過程中,不僅學會了摸螺、捉蟹、挖沙蟲的技巧,而且還確確實實收穫了不少的海產品,樂趣無窮!

  4.5第五觀測點:潿洲島地貌特徵

  觀測時間:20xx年xx月16日至20xx年xx月17日

  觀測點編號:05

  觀測點路線:火山口地質公園——潿洲島燈塔——滴水丹屏——石螺口海灘

  觀測點的意義:潿洲島是火山噴發堆凝而成的島嶼,潿洲島是中國最大、地質年齡最年輕的火山島,有海蝕、海積及溶岩等景觀,尤其南部的海蝕火山港灣更具特色。現在也是中國國家地質公園。潿洲島火山地貌十分典型,選擇潿洲島作為重點觀測點,對於瞭解火山地貌具有重要作用。

  觀測點的位置:潿洲島是南海北部灣中的最大島嶼,位於北海市沿海南面濱外淺海,離岸直線距離48km,距北海南、北部港口分別為26海里和36海里。

  觀測點的自然地理內容:潿洲島由第四紀玄武岩漿噴發時在水下堆積而形成。該島經受長期的地質作用和演變過程,形成了各種各樣的地貌型別。據調查、分析,該島地貌可分為火山地貌、流水地貌、海蝕地貌、海積地貌、珊瑚岸礁地貌、海積一沖積地貌、重力地貌、人工地貌等八大型別。潿洲島總的地貌特徵是南部沿岸以海蝕地貌為主,北部沿岸以海積地貌和珊瑚礁地貌為主,島上不同程度地儲存有火山活動的遺蹟。總的地勢則為南高北低,自南向北緩緩傾斜。

  火山噴發加上隨後的海洋抬升,留下了千姿百態的火山熔岩、火山灰、火山彈以及海蝕崖、海蝕洞、海蝕平臺,那一壁壁因火山爆發的燒灼,擠壓留下的線條怪誕,色彩絢麗的巖紋和多姿多彩的海蝕,海積地貌隨處可見。尤以奇特的海蝕、海積地貌,火山熔岩及絢麗多姿的活珊瑚最為出色,成為島上豐富的旅遊景觀。潿洲島因此被譽為“難得的火山地貌博物館”。經地質專家考察認定,潿洲島及相鄰的斜陽島為距今第四紀海底火山噴發沉積,後經構造運動而升出海面的火山岩島。

  潿洲島地勢南高北低,其南面的南灣港是由古代火山口形成的天然良港。港口呈圓椅形,東、北、西三面環山,東拱手與西拱手環抱成娥眉月狀,像世大無比的螃蟹橫臥海中。碼頭背靠高10~30米的懸崖峭壁,崖頂青松挺拔,巨型仙人掌攀壁垂下,各式船艇進進出出,人來貨往;飛鳥水禽,時隱時現;浪湧波興,空闊無邊;水天一色;氣象恢弘。位於潿洲島西南端,是潿洲最富特色的遊覽區,其火山口景觀、海蝕景觀、熱帶植物景觀、生物和天象景觀獨特,並具有很高的科研價值。主要景點有絕壁攬勝、龍宮探奇、平臺聽濤、百獸鬧海等。

  在港口東拱手與西拱手下,有幾處景點:有個山洞傳說是反清武士的駐地,叫“賊佬洞”;有個狀似臥龜的石穴,叫“海龜窿”;一個形像仔豬的小島,叫“豬仔嶺”;一個酷似一張長著寬額、高鼻、翹下顎的人臉的岩石,叫“洋人頭像”。在波浪、海流、潮汐的侵蝕下,潿洲島海岸基岩出現海蝕洞、海蝕溝、海蝕龕、海蝕崖、海蝕柱、海蝕臺、海蝕窗、海蝕蘑菇等奇妙地貌。

  從整體山岩上分離出的巨型石塊,在海水旋流沖刷剝蝕下,形成頭大腰細的海蝕蘑菇。島上西港碼頭有高3米、寬6米的巨型海蝕蘑菇。當幾個海蝕洞受侵蝕而連成一體時,就成為凹進陸地的槽形穴,它被稱為“海蝕龕”。潿洲島風光壯美,比較著名的景點有“滴水丹屏”,“龜豕拱碧”,“芝麻灘”,“法國傳教士人頭像”,“火山彈薈萃”及三婆廟,聖丹廟,天主教堂和湯顯祖觀海處等。

  5.體會與收穫

  這次綜合地理野外實習北海之行不僅讓我們豐富了地質、地貌等自然地理和人文知識,進一步提高了我們對地理科學這個專業的認知程度。在這個野外實習實踐過程中,我們學會了如何使用自身所學的知識來對我們生活或專業領域內碰到的一些現象及問題進行廣泛的思考,並尋求出呵護主客體雙方利益或多方利益的博弈機制。

  本次野外實習,可以活也算得上是一次畢業旅行,沿途到處流溢著無限的地質地貌和海灘風光。在看過很多地方後,我們會發現,有差別的地理基礎在很大程度上決定了地域發展前景,這一點我們可以在北海老街的文化景觀——建築景觀上看出來。當地的氣候、水文、地貌、植被、土壤等地理要素決定了其主要的建築骨骼,而文中的一些宗教、政治等因素也是一個地域所具有的特點。

  任何在地理空間存在的事物都能在它所處的地理環境中找到能與之對應的地理因素***自然地理六大要素:氣候、水文、地貌、土壤、動物、植物***,而自然地理與人文地理相互作用而產生各種地理人文景觀現象的分析要素、方法則是在本次實習過過程中感覺到應該鍛鍊的地方。也就是說,以後要通過綜合地理學各種理論、方法來綜合分析各種地理空間現象。

  篇2

  杭州是中國著名的風景旅遊城市,每年吸引兩千多萬中外遊客。杭州以其美麗的西湖山水著稱於世,“上有天堂、下有蘇杭”,表達了古往今來的人們對於這座美麗城市的由衷讚美。元朝時曾被義大利著名旅行家馬可·波羅贊為“世界上最美麗華貴之城”。

  杭州位於中國東南沿海,錢塘江下游北岸,是著名的京杭大運河的終端。杭州是我國七大古都之一,已有2200年的悠久歷史,古稱錢塘、臨安,吳越、南宋先後建都於此,是著名的歷史文化名城、國際風景旅遊城。杭州尤以西湖秀麗迷人的自然風光聞名於世。美麗的西湖三面環山,一面瀕城,兩堤臥波,三島浮水,風景秀麗,四季異色,古蹟珠連,名人薈萃,歷代詩人吟詠不絕。

  杭州自然景觀和人文景觀十分豐富,文物、古蹟眾多,古代庭、園、樓、閣、塔、寺、泉、壑、石窟、摩崖碑刻遍佈,眾多景點或詭異神祕、內蘊深沉,或珠簾玉帶、煙柳畫橋,或萬千姿態、蔚然奇觀,或山清水秀、風情萬般。全市現有60多個對外開放景點和40多處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以靈隱寺、雷鋒塔、飛來峰、西湖十景、龍井、虎跑、六合塔等最為著名。

  根據地理科學***20XX級***專業教學計劃,我班進行了為期一週的杭州自然地理野外實習。

  ***一***實習任務:

  1、學會正確熟練地使用地質羅盤儀和地質圖;

  2、學會識別層理和節理,以及判斷巖性;

  3、觀察當地的常綠闊葉林及其相關的特徵;

  4、觀察河流階地和河流的侵蝕狀況;

  5、測量並分析岩層的產狀,瞭解西湖及杭州地貌形成演變過程。

  ***二***實習目的:

  通過野外實習,***1***使學生在認識當地的地質、地貌、土壤和植物等自然地理環境系統組成成份特徵的過程中,將課堂所學專業理論知識與實際聯絡起來,相互應證,鞏固所學知識,加深對有關專業理論的理解;***2***使學生在對當地的自然地理現象形成和發展變化規律以及生產實踐意義的認識、把握和探究中,提高自身對事物的分析綜合能力以及解決問題的能力;***3***使學生初步掌握一些野外自然地理研究的工作方法,為今後組織中學生地理課外活動或參加地理調查解決生產實際問題奠定基礎。

  ***三***實習路線:

  7月8日:浙江大學之江分校——白塔山下

  7月9日:吳山-雲居山-萬鬆齡-鳳凰山-將台山-玉皇山-紫來洞

  7月10日:杭州花圃—紫雲洞—寶石山—寶石山頂—寶石流霞—搖擺石—保俶塔。

  7月11日:龍井-棋盤山-天馬山-法淨寺-飛來峰-北高峰-老東嶽

  7月12日:青龍山-石屋洞-水樂洞-煙霞洞

  ***四***實習時間:7月8日-7月12日

  一、地質與地貌部分

  杭州地區大地構造處於揚子準地臺錢塘臺褶皺帶,中元古代以後,地層發育齊全,岩漿作用頻繁,地質構造複雜,成礦條件好,近期由於現代構造運動趨向緩和,地震活動顯得微弱,地層穩定,區內地層出露和岩石組成比較齊全,地質構造複雜而地貌型別多樣,有火山熔岩地貌,構造地貌,岩溶地貌,假岩溶地貌,流水地貌和重力地貌等,地表起伏變化大,山、丘、崗、溝和平原組合。杭州地區地層以吳山、龍塢、錢江、古蕩為東、西、南、北之界線,可見下述由老到新的地層:

  1、奧陶系***o***僅見上統,分佈在區西南一隅

  上統上段文昌組:厚322米以上。下部為黃綠、灰褐色中厚、厚層岩屑粉砂岩、細砂岩及砂質泥岩互動而成的類復理式韻律層。上部為褐灰色中厚層岩屑細砂岩,夾薄層泥岩、粉砂岩。

  2、志留系***s***出露較齊全,由西部向西南部呈弧形分佈

  1***中統康山群:厚423—471米。下段灰黃色中厚層中、細砂岩,夾粉砂質泥岩薄層及條帶。中段灰黃、灰綠色中厚、薄層泥岩,夾粉砂質泥岩、粉砂岩;上段灰黃色中厚、厚層岩屑中細砂岩,夾泥岩、粉砂岩薄層。與下伏大白地組整合接觸。分佈在老東嶽、龍塢駒和九溪口等地。

  2***下統上段大白地組:為灰、灰黑色石英細砂岩和黃綠色泥岩、紫紅色粉砂岩互層,有少腿貝、斜視蟲等化石產出,厚度759—842米,在太清裡溝兩邊均有出露。

  3***下統下段安吉組:厚303米。下部為灰黃、黃綠色泥岩,夾粉砂質泥岩、泥質粉砂岩,產腕足、三葉蟲、腹足類化石。上部為灰褐色、黃綠色中厚層粉細砂岩,夾裔層泥岩。與下伏文昌組整合接觸。在太清裡溝西邊出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