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地理選修五知識複習點

  許多等級高、強度大的自然災害發生以後,常常誘發出一連串的其他災害接連發生,這種現象叫災害鏈,是選修5的重點內容之一。下面是由小編帶來的,希望對您有所幫助。

  ***一***

  ***一***地震中的自救與互救

  1.震前--防震準備--通常以家庭為單元

  2.震中--避震

  ***1***十幾秒預警時間:是跑還是躲,瞬間抉擇

  ***2***室內避震--"伏而待定":就地躲避,利用三角空間,蹲或趴下,護住頭部。

  ***3***室外避震--儘量到開闊的空地,降低重心,護好頭部。

  3.震後--自救與互救

  ***1***學會處理外傷的基本方法:

  ***2***保護好呼吸系統,儘量減少體力消耗。

  ***3***要有頑強的毅力和旺盛的求生意識。

  ***二***洪水中的自救與互救

  1.防洪準備

  可分為三個方面:一是關注汛期天氣預報;二是學習並具備游泳、划船等技能;三是準備逃生物資。

  2.洪水應急

  措施:①儘量逃向高處,登上堅固建築的屋頂、大樹、山丘和高坡等,

  ②如果不能逃脫,要藉助家中的木製傢俱或儘可能抓住木板、樹幹等漂浮物,儘量不讓身體下沉,等待救援。

  ③警惕和防止被毒蛇、毒蟲咬傷以及倒塌電杆上電線的電擊。

  3.洪水中的救助

  洪水中救助的重點在於互救,因為洪水的發生具有可預報性和一定的滯後性,轉移過程中的互救顯得尤為重要。

  ***三***其他自然災害的自救和預防

  ①風災自救的重點是不要外出,儘快回家,隱蔽在室內或地下,或野外的低窪處。

  ② 滑坡、泥石流大多發生在持續暴雨後,山區、半山區的村莊,在暴雨過後應格外警惕滑坡現象的發生。在野外遇到泥石流時,要向垂直於泥石流前進的方向跑,切忌 順著滾石方向往山下跑;要特別注意保護好頭部。泥石流的面積一般不會很寬,可根據現場地形,向未發生泥石流的高處逃避。在山區紮營,不要選在谷底排洪的通 道,以及河道彎曲、匯合處。

  ③大霧和沙暴均屬於大氣能見度低的災害性天氣。如果遇到大霧天氣,儘可能減少駕車出行或減速慢行;如果遇到沙暴天氣,出行時準備好防風用品,如風鏡、口罩等,用以保護眼睛和口鼻。

  ***二***

  1. 自然災害的形成條件?

  ***1***誘因:自然異變。***自然屬性***

  ***2***承受災害的客體:受到損害的人、財產和資源。***社會屬性***

  2. 自然災害災情大小的取決因素?

  孕災環境***大氣圈、水圈、岩石圈、生物圈***、

  致災因子***自然異常變化***、

  受災體***人、財產、資源環境***

  3. 自然災害的影響或危害?***答題角度***

  ***1***人員傷亡;

  ***2***財產損失;

  如***農業生產:種植業、農作物、林木、牲畜等***、***工業生產:道路、機場、船舶、廠礦等***、***生活:房屋、建築、道路等***

  ***3***自然資源與環境破壞;

  如自然資源:水資源、土地資源、林木資源、礦產資源等;

  環境破壞:對大氣圈、水圈、岩石圈、生物圈的影響和破壞***結合具體材料,具體自然災害答具體***

  4. 自然災害的危害程度存在地域差異:

  ***1***影響因素: 經濟發展水平 和 防抗災害能力 。

  ***2***具體表現:災害強度相同的情況下,經濟發展水平高,但 防抗災能力弱 的地區,自然災害的危害程度就高;反之,危害程度就低。

  5、主要的自然災害有哪些?

  1*** 氣象災害:熱帶氣旋、乾旱、寒潮等

  2*** 地質災害:地震、滑坡、泥石流等

  3*** 水文災害:洪澇、風暴潮等

  4*** 生物災害:病害、蟲害、鼠害等

  注意:不同自然災害的持續時間不同?

  突發性:地震、火山、崩塌等。

  漸發性:乾旱、洪澇等。

  6、氣象災害

  ***一***熱帶氣旋

  1. 概念:發生在或的深厚的

  2. 形成條件:

  ***1***廣闊的,海水通過。

  ***2***下 上 的 的大氣結構,促使空氣 及水汽 。

  3. 分佈:

  三大海域:

  ***1*** 海域:孟加拉灣北部及沿海地區,

  ***2***海域:中國東南沿海、日本和東南亞國家,

  ***3*** 海域:加勒比海、美國東部海岸。

  4. 颱風——熱帶氣旋的一種特殊形式

  判定:中心 風力達到 級以上的熱帶氣旋稱之為颱風。

  ***三***

  1.自然災害定義:由於自然異常變化造成的人員傷亡、財產損失、社會失穩、資源破壞等現象或者一系列事件。

  2.自然災害形成條件:有自然異變還要有損失。

  3.自然災害的特點:廣泛性和區域性、頻繁性和不確定性、週期性和不重複性、聯絡性、危害的嚴重性、不可避免性和可減輕性。

  4.自然災害的分類:

  g.河道彎曲***荊江河段***;

  h.厄爾尼若現象等。

  ***2***人為原因:

  a.濫砍濫伐,造成水土流失加劇,河床抬升,並導致汛期水量增大,更易

  發生洪澇災害。b.圍湖造田;

  治理措施:a.修建水利工程; b.裁彎取直,加固大堤,清理河道; c.開挖

  入海河道***淮河***;d.修建分洪區;e.植樹造林,建設防護林體系; f.退耕

  還湖;g.建立洪水預報預警系統; h.實行防洪保險等。

  淮河多水災原因:支流眾多、扇形、源短流急河水匯聚快,中下游地勢平

  緩落差小洪水下洩緩慢,河道彎曲、狹窄、淤積造成行洪不暢,湖泊淤積

  蓄洪能力減弱,暴雨頻繁,上游水土流失嚴重。

  沙塵暴現象

  我國典型地區:西北;華北地區***發生於冬春季節,春季最明顯***

  產生的原因:

  ***1***自然原因:

  a.快行冷鋒天氣影響;b.氣候乾旱,降水少;

  c.春季大風日數多;d.蒸發強 e.地表植被稀少等;

  ***2***人為原因:過度放牧、過度樵採、過度開墾等導致地表植被破壞;水資源利用不合理。

  危害:引發呼吸道疾病、能見度低等

  地震:***我國典型地區:東部沿海;西南、西北地區***

  形成原因:板塊交界處,地殼活躍,或雖然在板塊內部,但地處板塊內部小板塊交界處。

  A、氣象災害熱帶氣旋、洪澇、乾旱、寒潮大風、冰雹、雪災、乾熱風、龍捲風、沙塵暴等

  B、地質地貌災害:地震、滑坡、泥石流等

  C、海洋災害:風暴潮、赤潮、海嘯等

  D、生物災害:病害、蟲害、鼠害等

  5.主要自然災害及其成因

  旱災:分佈地區:乾旱、半乾旱以及季風區

  危害:糧食減產、工業缺水、林木乾枯死亡,河流、水塘、湖泊乾涸,人畜飲水缺乏,引發火災及蟲災、社會動盪

  分析旱災的成因:厄爾尼諾、拉尼娜、太陽活動、雨帶延遲、伏旱、春旱 防災、減災:節約用水***工農業、生產生活***、法律法規、宣傳 。 洪澇災害:***我國典型地區:東部季風區—東北;黃河、長江中下游地區;淮河流域;珠江流域等。黃河還有凌汛——低緯度向高緯度流向的河段發生在解凍和封凍季節***

  產生的原因:

  ***1***自然原因:

  a.降水持續時間長,降水集中***如長江流域的梅雨天氣***;季節變化和年際變化大

  b.夏季風的強弱變化

  c.颱風的影響;

  d.缺少天然的入海河道***淮河***;

  e.地勢低窪***海河、珠江***;

  f.水系支流多***扇形水系、樹枝狀水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