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二下冊語文第一單元檢測試題及答案

  在初二這一階段要怎樣有針對性的做語文練習呢?接下來不妨和小編一起來做份初二下冊語文第一單元檢測試題,希望對各位有幫助!

  初二下冊語文第一單元檢測試題

  一、積累與運用***21分***

  1.下列字形和加點字的注音全部正確的一項是*** ******3分***

  A.謀生 舉目無親 苦澀***shè*** 難以下嚥***yàn***

  B.禁止 窮得夠滄 傾注***qīng*** 唾手可得***tuò***

  C.高粱 龍肝鳳膽 奔喪***sàng*** 寄人籬下***lí***

  D.清晰 懵懵懂懂 輪廓***kuò*** 立錐之地***zhuī***

  2.下列句子中加點的成語使用不正確的一項是*** ******3分***

  A.有閒情逸致的人,自然不喜歡這種緊張的旋律。我卻要大聲讚美這個春與秋之間的黃金的夏季。

  B.一個很大很大的困難,除以13億,就會變得微不足道;一顆很小很小的愛心,乘以13億,就會聚成愛的海洋。

  C.這篇作文沒有中心,東拉西扯,語言呆板,讓人感覺不知所云,莫衷一是。

  D.老師告訴我們:要講究讀書的方法,不要固執一點,咬文嚼字,而要前後貫通,瞭解大意。

  3.下面對《背影》一文中作者所寫到的四次流淚,分析不當的一項是*** ******3分***

  A.到徐州見著父親,看見滿院狼藉的東西,又想起祖母,不禁簌簌地流下眼淚。***為家庭的不幸而流淚,是悲哀的淚***

  B.……顯出努力的樣子,這時我看見他的背影,我的淚很快地流下來了。***被父親的愛感動而流淚,是感動、悔恨的淚***

  C.等他的背影混入來來往往的人裡,再找不著了,我便進來坐下,我的眼淚又來了。***因父親“背影”的消逝而流淚,是高興的淚***

  D.我讀到此處,在晶瑩的淚光中,又看見那肥胖的、青布棉袍黑布馬褂的背影。***因為疼惜父親而流淚,是傷心的淚***

  4.下列關於文學名著的表述,有誤的一項是*** ******3分***

  A.《西遊記》中,唐僧先後在五行山收了孫悟空,鷹愁澗收了白龍馬,高老莊收了豬八戒,流沙河收了沙和尚。師徒歷盡磨難,取得真經。

  B.衍太太是一個善良、樸實、疼愛孩子、精通禮節的人,魯迅在《父親的病》《瑣記》《狗•貓•鼠》中表達了對她的懷念之情。

  C.《魯濱遜漂流記》用第一人稱的敘述方式,講述了魯濱遜流落荒島的生活經歷,語言淺顯,敘事詳盡,讓讀者感到真實可信。

  D.《格林童話》反映了正義與邪惡、善良與凶殘、智慧與愚昧、勤勞與懶惰等帶有普遍意義的人生主題,表達了作者鮮明的愛憎和美好的願望。

  5.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橫線處的詞語,最恰當的一項是*** ******3分***

  ①這幾項職工福利待遇,是全廠職工代表大會_________的,任何人無權隨意改動。

  ②從學校畢業走上工作崗位,並不意味著學習的_________,而是要在新的條件下繼續深入地學習。

  ③學生激情滿懷,展望新的生活_________。

  A.審定 終止 歷程

  B.審定 終止 里程

  C.審訂 中止 里程

  D.審訂 中止 歷程

  6.綜合性學習。***6分***

  ***1***寫出與下文意思對應的排比句和對偶句。***3分***

  “不怕慢,只怕站。”只要你上路,就會發現誘人的風景;只要你邁步,就會看到遠

  大的前程;___________,___________。上路,可以豐富你五彩的年華;邁步,___________。

  ***2***為旅遊公司設計兩條廣告語,意思是歡迎國外遊客到中國來觀光,並要體現中華民族熱情好客的傳統。***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閱讀理解***39分***

  ***一***閱讀《背影》選段,回答問題。***11分***

  我說道:“爸爸,你走吧。”他往車外看說:“我買幾個橘子去。你就在此地,不要走動。”***批註示例:語言描寫。在父親的心目中,“我”永遠是一個長不大的孩子,時刻需要囑咐和照顧,讀後能感受到一種含蓄而質樸的父愛。***我看那邊月臺的柵欄外有幾個賣東西的等著顧客。走到那邊月臺,須穿過鐵道,須跳下去又爬上去。父親是一個胖子,走過去自然要費事些。我本來要去的,他不肯,只好讓他去。我看見他戴著黑布小帽,穿著黑布大馬褂,深青布棉袍,蹣跚地走到鐵道邊,慢慢探身下去,尚不大難。可是他穿過鐵道,要爬上那邊月臺,就不容易了。①他用兩手攀著上面,兩腳再向上縮;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傾,顯出努力的樣子。這時我看見他的背影,我的淚很快地流下來了。我趕緊拭乾了淚。怕他看見,也怕別人看見。我再向外看時,他已抱了硃紅的橘子往回走了。過鐵道時,他先將橘子散放在地上,自己慢慢爬下,再抱起橘子走。到這邊時,我趕緊去攙他。他和我走到車上,將橘子一股腦兒放在我的皮大衣上。②於是撲撲衣上的泥土,心裡很輕鬆似的。過一會說:“③我走了,到那邊來信!”我望著他走出去。他走了幾步,回頭看見我,說:“進去吧,裡邊沒人。”等他的背影混入來來往往的人裡,再找不著了,我便進來坐下,我的眼淚又來了。

  7.請用簡潔的語言概括這段文字的主要內容。***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我”為什麼“趕緊拭乾了淚”?***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選段中兩次寫到流淚,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感情?***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作批註的讀書方法,能及時記錄並表達我們讀文章時的思考、感悟。它可以談感悟理解,或生髮聯想,或賞析藝術特色,或質疑問難。參照示例,任選文中兩處畫線句作批註。要求緊扣文章內容,表達通暢簡潔。***3分***

  [批註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批註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批註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閱讀下文,回答問題。***14分***

  姥姥的端午

  ①十餘年前的五月,姥姥忙碌完生命裡最後一個端午,便匆匆離去。

  ②此後每自清明夜始,隨著金銀花的細碎步聲,臨近粽香五月,便有姥姥的絮語叮嚀,踱著疲憊的小腳,輕輕推門,輕輕走近,拾起床邊垂落的被角,為我一掩再掩。

  ③物質極度貧乏的歲月,端午,在童年的期盼中,總是姍姍來遲。等待中長大的日子,不知何時,青葦已隔夜盈尺。端午,似一株凌虛而至的瓦楞草,無聲無息落在老家的瓦房上,就在某個清晨,姥姥推醒了還在熟睡中的我們,她說,粽子熟了。燒了一夜的灶火已漸燃漸熄,大鍋裡還咕嘟嘟冒著些微的水泡,粽香漫過那口大鍋的四周,瀰漫在農家小院上空,縈繞在孩子渴望的小嘴邊,飄蕩在蹦跳的童歌裡。

  ④端午粽香,縈繞歲歲年年童謠,我們在姥姥精心趕製的一個又一個端午之後長高。姥姥一雙操勞的枯手,漸漸託不住昔日蹣跚的娃兒們,當小弟也站在她身後,聲漸雄渾之時,姥姥緩身回望,卻已一笑白頭。

  ⑤姥姥的端午,從老家搬到城裡,仍舊初始味道。而安逸清閒的市民生活,狹窄的蝸居,使姥姥呆呆地坐在門前,想念鄉間,想念寬敞的農家小院,雞鳴犬吠,想念清晨蹚著兩腿露珠,一雙巧手侍弄過的黃瓜架、葡萄秧,想念老槐樹蔭下,幾位老鄰敘敘陳年舊話,農諺桑麻。姥姥似乎在那一年忽然蒼老。

  ⑥最後的端午,姥姥依舊忙碌,她似乎始終是這個節日大會的主持人,任何人都可以忽略和忘記這個日子,唯她不能。我們從各自的家裡奔來吃粽子的時候,還絲毫沒有感覺到姥姥的端午,將在這裡停留。只記得姥姥嘮叨了許多,關於誰該談朋友了,誰該快點結婚了,別讓姥姥這麼等著。大家聽著,都沒有在意。

  ⑦端午後幾日,姥姥在一個深夜忽然丟下大堆未了的心事,匆匆撒手而去,我守在她床邊僅僅一步之遙,卻空著兩手沒留下老人家隻言片語。

  ⑧次年端午,凝重在無限哀思裡,大家小心翼翼躲閃著,似乎稍不留意會不慎碰落太多的哀傷。談話間,說到童年,那葦塘、蛙鳴、老家的土炕、鄰家小孩憨態可掬的貓頭小布鞋……小弟忽然一句“一到端午,就想起姥姥來”。大家頓住了,都不說話,大弟站到陽臺,低頭點起一支菸,媽媽肩頭抽動,不知誰的眼淚叮咚掉在米盆裡,落在一隻只秀氣的青粽上……姥姥賜我農家巧手,包粽的“工藝”代代相傳,粽香飄進以後的日子。

  ⑨端午,翠綠與寂靜,蒹葭蒼蒼的古韻,帶著一春濡溼的水汽,簡淡、玄遠。蘆叢搖曳、薄霧輕裳,青衣姍姍,不禁想起眉清目秀,淡妝行走在阡陌上的秀麗村姑,初見有股矜持的冷,一身素衣隔岸淺笑低吟,柔骨而就,甜而不膩,那種感覺在長久的凝睇裡埋藏,永遠都蟄伏在心靈深處不會消失。

  ⑩嫻靜的汨羅江,從遠古走來,走近幾千年光陰。姥姥的端午永遠是其中一尺鮮潔的水,滌盪著我生命的五月,走過多少年,芬芳多少年。

  ***有改動***

  11.通讀全文,說說本文除了寫“我”童年時的“姥姥的端午”外,還寫了哪些“姥姥的端午”?***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賞析下面的句子。***3分***

  姥姥的端午永遠是其中一尺鮮潔的水,滌盪著我生命的五月,走過多少年,芬芳多少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本文的題目是“姥姥的端午”,第⑨段看似與“姥姥”無關,實是文章獨具匠心之處。請仔細揣摩,分析這樣寫對刻畫姥姥的形象有何作用。***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端午節是我們大家的節日,本文為什麼說它是“姥姥的端午”?請作分析。***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下一頁更多有關“初二下冊語文第一單元檢測試題”的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