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七年級語文上冊課本習題答案

  謹慎的勤奮能使我們做好七年級語文課本習題,小編整理了關於,希望對大家有幫助!

  ***一***

  在山的那邊

  一、詩歌中的形象除了字面所指外,往往另有內涵。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說說詩中的“山”與“海”又怎樣的內涵。

  海,是理想境界;山,是重重艱難險阻。全詩表達了這樣的思想感情:要達到理想境界,是要歷盡千辛萬苦的,唯有不怕困難,百折不撓,堅持奮鬥,才能實現人生的理想。

  二、聯絡上下文,品味下面詩句中加點的詞語***括號裡的問題可作參考***。

  1.於是,懷著一種隱祕的想望***這種“想望”為什麼是“隱祕”的?

  分析:小時候想象山那邊的海,爬山是為了望見大海,這個想望並沒有告訴他人,所以說是“隱祕”的。

  2. 山那邊的山啊,鐵青著臉/給我的幻想打字一個零分!***鐵青是寫刪的顏色嗎?***

  分析:不是。“鐵青著臉”,是“我”心情沮喪時的主觀感受。本希望看見大海,結果望見的依然是山,“我”大失所望,沮喪極了,好像山在那裡責備“我”痴心妄想,臉色鐵青。

  3. 一次次漫溼了我枯乾的心靈…… ***為什麼“我”的心靈會“枯乾”?***

  分析:“枯乾的心靈”是指登上山頂後發現山的那一邊依然是山,由此而產生的失望感受,比喻沒有了希望。

  4. 在一瞬間照亮你的眼睛……

  分析:是指理想的實現。

  三、朗讀詩歌,要注意詩中的情感起伏,並用合適的語氣、語調錶達出來。試與同學一道,討論下面語句中作者表達的思想感情,並嘗試朗讀。

  1. 哦,山那邊是海嗎?

  分析:山那邊的新天地,是“我”童年的遐想。媽媽的回答便激起了“我”的幻想,這句話表達“我”對理想的嚮往和追求。朗讀時要讀出那種期盼、嚮往和懷疑的心情,語氣要緩慢。

  2. 媽媽,那個海呢?

  分析:這是“我”幻想破滅後像媽媽提出的帶淚的疑問。表達了“我”雖然失望,但仍然繼續堅持理想的思想感情。朗讀時要讀出那種委屈、失望和沮喪的心情,語氣要急促。

  3. ——那雪白的海潮啊,夜夜奔來 /一次次漫溼了我枯乾的心靈……

  分析:理想滋潤著心靈,“我”滿懷信心的追逐,使心靈不再枯乾,變得充實而有活力。朗讀時要注意語氣堅定、充沛。

  4. 而在這座山的那邊,就是海呀 /是一個全新的世界 /在一瞬間照亮你的眼睛……

  分析:奔向理想的人生征途是漫長的,但只要百折不撓地堅持奮鬥,理想一定會實現。朗讀時要堅定有力,給人信心。

  四、以“我終於見到了—”為題寫一段話。***橫線處可以填寫某種事物,如大海、雪山、大漠等;也可以寫具體的人,如你的某個偶像,某個神祕人物等。***

  要注意寫出你見到他/它的渴望和追尋過程中的曲折經歷,以及見到後的激動心情。

  示例:

  我終於見到了大海

  啊,大海!我來啦!

  穿過荊棘的小道,走過崎嶇的山路,越過絆腳的亂石,終於,我看到了大海。為能看到大海,我向爸爸提了好多次,直到我這次考試成績不錯,爸爸才答應我來的。想想為看大海,而受的心理折磨,心中不由感慨萬千。今天,願望終於實現,我好高興啊!蔚藍的海水照亮了一切。沒有乏味,沒有束縛,包容天地萬物,無邊無際。

  大海,我來啦!

  ***二***

  化石吟

  一、“吟”是古典詩歌的一種名稱,這裡是讚頌的意思。“化石吟”就是讚頌化石。以此為標題可以引發讀者的遐思,激發閱讀興趣。化石向人們展示了在遠古的世界,地球上生活著原始動物,最早出現的是由無脊椎動物進化而來的古脊椎動物——魚,以後又在此基礎上進化成其他動物,如兩棲類動物、爬行類動物、鳥類動物、哺乳類動物等***可結合生物知識具體回答,只要說明生物進化就行了***。另一方面,遠古的世界,地球是一片綠色的海洋。由原始植被進化而來的原始森林覆蓋了陸地的絕大部分,那真是一個“蔥蘢”“幽雅”的世界***可結合地理知識回答,符合要求即可,不拘泥於字句。***

  二、“逝去萬載的世界又重現”,照應“逝去萬載的世界可會重現”;“沉睡億年的石頭說了話”,照應“沉睡億年的石頭能否說話”。這兩節的後兩句也互相照應。可以說,最後一節是對第二節的回答。這樣寫首尾呼應,使全詩結構渾然一體。

  三、這段含義是說,古代生物雖已死亡,其肉體經過億萬年早就化為烏有,但它們作為曾經有過的生命之軀的證據是實實在在的。化石裡殘餘著一些有機物,為後人們留下了寶貴的資訊,科學家們通過研究這些有機物,可以瞭解該生物存活時的生理狀況,並進而瞭解了當時的自然環境狀況。

  這樣寫的好處在於,詩句運用了表達含蓄的語句,為我們描繪出一幅生物進化的圖畫,大肆鋪陳,吟詠化石,盛讚化石的功勞,回答了生物進化的“平凡真理”“裹藏著生命的資訊”。

  四、巨型鸚鵡螺Orthocone

  奧陶紀***距今5.1—4.38億年***——海洋無脊椎動物全盛時期。

  在奧陶紀廣闊的海洋中,海生無脊椎動物空前繁榮,生活著大量的各門類無脊椎動物。除寒武紀開始繁盛的類群之外,其他一些類群還得到進一步的發展,其中包括筆石、珊瑚、腕足、海百合、苔蘚蟲和軟體動物等。

  筆石是奧陶紀最奇特的海洋動物類群,它們自早奧陶紀開始即已興盛繁育,分佈廣泛。腕足動物在這一時期演化迅速,大部分的類群均已出現,無鉸類,幾丁質殼的腕足類逐漸衰退,鈣質類的有鉸類則盛極一時;鸚鵡螺進入繁盛時期,它們身體巨大,最大可達11米長,是當時海洋中凶猛的肉食性動物;由於大量食肉類鸚鵡螺類的出現,為了防禦,三葉蟲在胸、尾長出許多針刺,以避免食肉動物的襲擊或吞食。珊瑚自中奧陶紀開始大量出現,復體的珊瑚雖說還較原始,但已能夠形成小型的礁體。由於海洋無脊椎動物的大發展,在前寒武紀時非常繁盛的疊層石在奧陶紀時急劇衰落。

  在奧陶紀晚期,約4.8億年前,首次出現了可靠的陸生脊椎動物——淡水無鱷魚;淡水植物據推測可能在奧陶紀也已經出現。

  ***三***

  秋天

  一 、全詩共三節,描繪了三幅秋日圖景,並選取其中一幅加以賞析。

  課文描繪的這三幅秋日圖景分別是:農家豐收圖、霜晨歸漁圖、少女思戀圖。

  語言描繪:

  1.第一幅“農家豐收圖”,不是寫某個農夫,而是寫普遍的農家活動。寫了兩個場景,一是山谷伐木,二是籬間背瓜果。背瓜果的心情和表情在詩中未點明,但讀者可以想到,那是欣欣然、笑盈盈的。創造出了一種清靜閒適的氛圍。

  2.第二幅是“霜晨歸漁圖”,包括人物的一系列活動:撒網,收魚、搖獎。這些平常活動的畫面,在詩人筆下都蘊含著淡而遠、清而靜的神韻,秋天就真的這麼寧靜、清遠。

  3.第三幅是“少女思念圖”,寫的是牧羊女聽了一夏的“牛背上的笛聲”,忽然聽不到了,心靈的某一角落開始萌動起來,詩人選取了“牧羊女的眼裡”這一特定角度,來表現人物的活動,來突出秋天的一種清甜輕柔。

  賞析示例:

  第一幅“農家豐收圖”。作者將山谷伐木置於首篇,丁丁之聲悠遠的飄來,訴諸聽覺;震落了清涼的露珠,訴諸視覺與聽覺。真是一片室外風光,啟迪人追思那渺遠的印象,《詩經》中不是有“伐木丁丁,鳥鳴嚶嚶。出自幽谷,遷於喬木”之句嗎?“飄”和“幽谷”在何其芳早年詩中常出現,不過那都是寫虛的,用的是比喻義,引申義,而這裡卻是寫實的,別有一番情韻。伴隨背瓜果的心情和表情在詩中未點明,但讀者可以想到,那是欣欣然、笑盈盈的。“棲息”本用來描寫有生命的物類,現用在這節詩的末尾,概括秋天在農人家裡的情況,將虛無的東西“秋天”視像化了,創造出鬆弛、閒靜的氛圍。

  第二幅是“霜晨歸漁圖”。其中“霧”和“霜”這些表現環境氛圍的詞***還有上一節的“露”***也是何其芳早年詩中常出現的,傳達出清涼、冷寂、朦朧的氣氛。“輕輕”一詞常在何詩中出現,彷彿“信手拈來”,顯示出漁人悠閒與自得的心情。也許在早年何其芳的心目中,秋天就真的這麼寧靜、悠遠。

  第三幅是“少女思念圖”。這節詩從野草、蟋蟀和溪水寫起,相當於古人所謂“感興”的寫法,即先言他事,由興而感,由景入情。野草遼闊,溪水清冽,這本不是人的活動,其後必有續言,那就是少女心懷戀情。大自然煩囂的夏天過去了,秋天到來卻變得清靜了,人在寂寞時大都反觀自身,傾聽心靈之聲。牧羊女聽力一夏的“牛背上的笛聲”,忽然聽不到了,心靈的某一角落開始萌動起來,真是“如樹根在熱的夏夜裡震動泥土”***何其芳詩《夏夜》***。寫戀愛尤其是初戀,是早年何詩所擅長的,這一次他寫的更含蓄也更精彩了。這一節才五行,就寫出了從外景向內景的過渡,寫出了初戀從無到有的過渡。詩人選取了“牧羊女的眼睛”這一特定角度,雖未明寫眼神,但讀者自能見出那裡面的清純、明淨,那是初戀少女似戀非戀的特殊眼神。

  二 、 詩歌為了使詩句簡潔而蘊涵豐富,有時會採用一些非常規的表達,造成陌生化的效果。結合上下文,體會下列加點的詞的表達效果。

  1. 放下***飽食***過稻香的鐮刀。

  “飽食”使用了擬人手法,寫出了豐收之景。

  2. 秋天***遊戲***在漁船上。

  “遊戲”一詞虛實相生,寫出秋天不但給人們帶來了豐碩的成果,更給人們帶來了無限的快樂。

  3. 秋天***夢寐***在牧羊女的眼裡。

  “夢寐”一詞用擬人手法把秋天人格化。秋景在牧羊女的眼裡如夢幻一般美麗,但牧羊女卻盼望牛郎的熱情的笛聲,此時,她的心裡一定微顫著喜悅,而“夢寐”一詞恰如其分地寫出了初戀少女的微妙心理。

  三 、詩歌往往有很強的節奏,朗讀時要注意體會。仿照示例,給這首詩的語句劃分節奏,並有感情地朗讀這首詩,直至能夠背誦。

  示例:震落了/清晨/滿披著的/露珠

  秋天

  何其芳

  震落了/清晨/滿披著的/露珠,

  伐木聲/丁丁地/飄出/幽谷。

  放下/飽食過/稻香的/鐮刀,

  用揹簍來裝/竹籬間/肥碩的/瓜果。

  秋天/棲息在/農家裡。

  向江面的/冷霧/撒下/圓圓的/網,

  收起/青鯿魚似的/烏桕葉的/影子。

  蘆蓬上/滿載著/白霜,

  輕輕搖著/歸泊的/小槳。

  秋天/遊戲在/漁船上。

  草野/在蟋蟀聲中/更/寥闊了。

  溪水/因枯涸見石/更/清洌了。

  牛背上的/笛聲/何處去了,

  那滿流著/夏夜的/香與熱的/笛孔?

  秋天/夢寐在/牧羊女的/眼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