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文讀後感

  多讀書讓人的心走得更遠。想走得更遠的你欣賞完原文,也歡迎去欣賞學習。下面是小編精心為你整理,希望你喜歡。

  篇一

  我第一次讀《信客》是在初二的語文書上,當時讀這篇文章的時候,給我了極大的震撼,作家筆下的人物,不管是老信客還是年輕信客,不管是在外遊子還是鄉里鄉親,都刻畫得有血有肉,充分的反映了當時社會的狀況,一下子就吸引了我。

  讀完之後,深感當信客不是一件好差事,不但勞累,壞了自己的身體,而且自己的一番辛苦換來的卻是別人的冷漠,連為別人報喪也會被懷疑,回想以前的老信客,更是悲慘,被逼迫的竟然去看墳場,即使是這樣,信客還是無任何怨言的上路了。

  讀過《信客》,我感覺在當時的社會裡,當信客比當人力車伕還困難,還受委屈,有時還被當作玩偶,甚至“死神冤鬼”,被隨意的斥責,沒人會想到他的好處,當信客終於忍受不了不幹的時候,再也找不到新信客的時候,人們才想起他的全部好處——這些都是當時的社會病態,“歷來是壞事多於好事”。

  就像課本的前言,“信客,作為一種職業已經消失了,而作為一輩子默默奉獻的一類人,卻沒有絕跡,也不會絕跡”,而我們有沒有注意過他們呢,如果真的沒有這一類人在默默地奉獻,這個世界又會存在多久呢,希望我們不能忘記這些默默奉獻自己的人,同時自己也是這一類人。

  篇二

  我在讀這篇《穿透靈魂的微笑》時潸然淚下,被那位小女孩的天真、爛漫所打動。

  雖然他堅信政府的援救人員一定能夠救自己,可是希望最後還失失望,援救人員傾盡全力也沒能從泥石流中救出她,而她卻沒有一生怨言,始終微笑著。那一刻,只見小女孩的靈魂獨舞,死神可以奪走她的生命,但是奪不走她的尊嚴和精神……

  我從她在生命的邊緣時做出表示勝利的“v”字形時,看出她沒有被命運打到,而是以不屈的精神和痛苦作鬥爭,在最後時刻讓自己對世界沒有任何留戀。她以“v字形的信念和精神的無窮力量震撼了我。在當時的情景,援救人員一定會感到慚愧。

  我向他致敬,向她學習。我們不就是缺少那一樣精神:那一樣世界上最堅硬不屈的微笑著、痛苦著、高揚信念的靈魂。

  在生死的最後關頭,釋放出的力量往往是最強大的!

  篇三

  我的童年沒有河的陪伴,但我的童年自己就是一條河,流淌著我美好的回憶。

  洪雪弟的童年有條小河陪伴著,後來爸爸帶他到上海,也有一條小河陪伴著,不過可比家鄉那條小大得多得多了——他就是蘇州河!但城市卻沒有鄉村親近自然。

  洪雪弟以來到上海就迷路了,上海是他從來沒去過的地方,顯然很陌生。

  與我相比,我從來都沒在家附近迷路,太熟悉了!

  洪雪弟很快結交了新朋友,小蜜蜂,牛嘎糖,唐采采,他很喜歡竄門,約他們去河邊玩。

  比較比較我的童年,我竄門少,更不會約別人去玩,大家都沒有這個習慣。

  雪弟很喜歡畫畫,我也喜歡,但沒有書上說的那麼神,雪弟好厲害。

  令我最震驚的是洪雪弟竟不顧性命地下水救夥伴,我高興又激動,因為洪雪弟活了下來。

  比較我的童年,我的童年的顏色就沒那麼多了,小學的老師每天佈置一大堆作業下來,再加上我寫字速度又慢,磨洋工,幾乎連電視都沒得看。

  二年級的語文老師特凶,作業天天11點左右做完。4、5年級還好一點。

  不過,童年就是童年再怎麼壓制它,心目中就一個字——玩!

  以前,每年暑假,爸爸總是帶我去金沙灘玩沙子,晒得漆漆黑。

  媽媽,外婆帶我回老家南通,我最喜歡鑽雞窩、餵雞了,弄得手指上全是雞屎!

  我小時候還喜歡玩熱水壺,加水,倒水。

  5年級軍訓時,我們被送到很遠很遠的軍校,好像我從來沒有去過那麼遠呢,軍訓第二天,我就開始向爸爸媽媽了!倒數第二天,我知道馬上要走了,就瘋玩……

  童年的樂趣真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