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物必修三重點筆記

  高中學生複習生物必修三內容時,對重點知識點需要做上筆記,下面是小編給大家帶來的,希望對你有幫助。

  ***一***

  1、地球上最大的生態系統是生物圈。

  2、生態系統的型別:地球上的生態系統可以分為陸地生態系統和水域生態系統兩大類。在陸地生態系統中,又分為森林生態系統、草原生態系統、農田生態系統等型別。在水域生態系統中,又分為海洋生態系統和淡水生態系統。

  3、森林生態系統:溼潤或比較溼潤的地區;物種多,植物以喬木為主,樹棲攀援動物多,種群密度穩定,群落結構複雜穩定。

  4、草原生態系統:年降水量少的地區;物種少,植物以草本為主,善跑或穴居動物多,種群密度易變,群落結構一般不穩定。

  5、農業生態系統:農作物種植區;作物種類少,種群密度大,群落結構單一而不大穩定,植物主要為農作物,人為作用突出。

  6、海洋生態系統:整個海洋,型別多,分佈各異;微小浮游植物為主,有大型藻類,各類動物集中於200m以上水層,底棲動物適應性特殊。

  7、淡水生態系統:淺水區為水生和沼澤植物,深水區表層為浮游植物,主要有浮游動物、魚類和底棲動物。

  ***二***

  1、起點:從生產者固定太陽能開始***輸入能量***。

  2、生產者所固定的太陽能的總量=流經這個生態系統的總能量

  3、渠道:沿食物鏈的營養級依次傳遞***轉移能量***

  4、生產者固定的太陽能的三個去處是:呼吸消耗,下一營養級同化,分解者分解。對於初級消費者所同化的能量,也是這三個去處。並且可以認為,一個營養級所同化的能量=呼吸散失的能量十分解者釋放的能量十被下一營養級同化的能量。但對於最高營養級的情況有所不同。

  5、特點:傳遞方向:單向流動***能量只能從前一營養級流向後一營養級,而不能反向流動***;傳遞效率:逐級遞減,傳遞效率為10%~20%***能量在相鄰兩個營養級間的傳遞效率只有10%~20%***。

  6、人們研究生態系統中能量流動的主要目的,就是設法調整生態系統的能量流動關係,使能量流向對人類最有益的部分。

  7、計算規則:消耗最少要選擇食物鏈最短和傳遞效率最大20%,消耗最多要選擇食物鏈最長和傳遞效率最小10%。

  ***三***

  1、生態系統的結構包括兩方面的內容:生態系統的成分;食物鏈和食物網。

  2、生態系統一般都包括以下四種成分:非生物的物質和能量***包括陽光、熱能、空氣、水分和礦物質等***,生產者,消費者,分解者。

  3、生產者:自養型生物***主要是指綠色植物及化能合成作用的硝化細菌等***。

  4、消費者:包括各種動物。它們的生存都直接或間接地依賴於綠色植物製造出來的有機物,所以把它們叫做消費者。消費者屬於異養生物。動物中直接以植物為食的草食動物***也叫植食動物***叫做初級消費者;以草食動物為食的肉食動物叫做次級消費者;以小型肉食動物為食的大型肉食動物,叫做三級消費者。

  5、分解者:主要是指細菌、真菌等營腐生生活的微生物。

  6、生物之間的關係:食物鏈中的不同種生物之間一般有捕食關係;而食物網中的不同種生物之間除了捕食關係外,還有競爭關係。

  7、生態系統中各成分的地位和作用:非生物的物質和能量是生態系統賴以存在的基礎,生產者是生態系統中的主要成分,消費者不是生態系統的必備成分,分解者是生態系統的重要成分。

<>的人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