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小學語文優秀說課稿

  說課有利於提高教師理論素養和駕馭教材的能力,有利於提高教師的語言表達能力。接下來小編為你整理了,一起來看看吧。

  :詹天佑

  【說教材】

  1、教材分析

  《詹天佑》是小學語文s版第十一冊第十七課。首先我來談談我對這篇課文理解,這篇課文記敘了詹天佑在修築北京到張家口這段鐵路中,不怕帝國主義的重重阻撓,克服各種艱苦的困難,提前完成修築任務的英雄事蹟。從而表明了詹天佑是我國傑出的愛國工程師。

  2、教學目標:

  ***1***抓住重點段、句、詞,深刻理解課文內容。

  ***2***瞭解詹天佑修築鐵路的過程,理解詹天佑是我們傑出的愛國工程師,激發學生的愛國熱情。

  【這樣確定教學目標,使傳授知識,發展能力,進行思想教育緊密結合在同一教學過程中,互相滲透,共同完成。】

  3、教學重點

  瞭解詹天佑修築鐵路的過程,並理解“兩端鑿進法”、“豎井開鑿法”和“‘人’字形線路”。

  4、教學難點

  理解“豎井開鑿法”和“‘人’字形線路”,討論為什麼說“詹天佑士我國傑出的愛國工程師”。

  【說教法】

  1、品讀 2、精思 3、感悟 4、演示

  【說學法】

  1、邊讀邊畫邊想,培養學生的動腦動手能力,增強其思維能力。

  2、抓住重點詞句品味,體會思想感情,使學生受到思想教育。

  3、採取多種多樣的“讀”,培養學生的朗讀能力。

  【說教學過程】

  這一篇課文可以設定為兩課時。下面我將具體說一說我對第二課時是怎麼達成我的教學目標的。在教學這一課時的教學中我將從以下四個環節做起:

  一、複習匯入,感知課文

  對於課文的第一環節,我打算安排兩個小步驟。

  1、同學們,通過上節課的學習,我們知道詹天佑是一位怎樣的人?【板書:傑出、愛國】

  2、詹天佑的傑出體現在哪裡?他的愛國又是怎樣表現出來的?在修築鐵路中遇到哪些困難?怎樣克服困難?分別在哪些自然段?我們繼續學習課文。【板書:克服困難】

  【這一步目的是讓學生在複習上節課內容的基礎上引出新課,在老師定向的引導下,一下子能捕捉住課文的重點段,然後再從重點內容入手,去仔細品味、剖析圍繞一箇中心來表現人物品質的每一個事例,這對全文來說起到了居高臨下,總覽全域性的作用。】

  二、精讀課文,品詞品句

  1、教學課文第四自然段“勘測線路”一節,我請學生帶著以下問題自由去讀,從文中找出答案:

  ***1***、這段話主要圍繞哪句話來寫的,這句話在這裡起到了什麼作用?

  ***2***、詹天佑是怎樣做的?

  ***3***、詹天佑對工作人員說了些什麼?你怎麼理解?

  ***4***、遇到困難,他又是怎樣想的?

  【這樣讓學生帶著任務進行定向閱讀,對中下等學生起到引路作用,對上等學生起到一石激起千層浪的作用。閱讀能力差的學生,會在書上劃注出現成答案;能力強的學生,會邊讀邊想,準備概括出完整答案。這樣上中差兼顧,既避免了學生讀書漫無目的,走過場的形式,同時也向學生暗示著抓一段話中重點句子理解文章內容的閱讀方法。】

  2、引導學生自己交流,先標出小標題,再抓住文中重點詞語進行品讀、理解、感悟。【板書:勘測線路】【這一步,是學懂課文的關鍵,不僅要引導學生完成思考題,更重要的是要引導學生抓住重點句子中的關鍵詞句,評議結合,揣摩作者的用意,體會文中語言文字表情達意的精妙之處。在這一自然段的教學,我可以運用品讀法來進行。學生通過讀中悟,悟中讀,理解詹天佑堅持完成任務的堅定決心和頑強的意志。】

  3、引導學生當堂歸納本段的學習方法:讀──思──議──讀:

  【對於這一部分的處理,在語文課程標準中指出:閱讀是學生的個性化行為,不應以教師的分析來代替學生的閱讀時間。要珍惜學生的獨特感受、體驗和理解。】

  4、運用剛才的學法自學第5、6自然段。

  讓學生默讀這兩段,畫出詹天佑遇到了什麼困難?怎樣克服的?再標出這兩段的小標題,根據學生回答【板書:開鑿隧道、設計線路】。為了加深理解我運用演示法,通過媒體出示課件,進行演示,重點引導學生理解“兩端鑿進法”、“豎井開鑿法”和“‘人’字形線路”,在學習這一部分時,我在第一課時就安排學生同桌討論,自己再畫一畫示意圖,加深對課文的理解。這樣有了一個直觀的瞭解,讓學生在此基礎上朗讀這段文字,就能夠更好的理解了。

  【對於這一段的設計,我認為,讓學生先討論,再畫圖,然後讓學生通過演示,從視覺上感知,符合《語文課程標準》中指出的教師應創造性地理解和使用教材,積極開發課程資源,靈活運用多種教學策略,引導學生在實踐中學會學習。

  三、拓展練習,加深理解

  在這一環節,我安排學生學習課文最後一段時,引導學生抓住“不滿”“提早”“有力的回擊”“讚歎不已”感知詹天佑的偉大,【板書:有力回擊、讚歎不已】並讓學生討論課後問題:為什麼說“詹天佑是我國傑出的愛國工程師”。讓學生小組討論,交流。

  接著再安排課內練筆,寫出心中最想對詹天佑說的話,全班交流。

  【之所以這樣安排,是因為學生有了前面的品讀、理解、感悟,使得學生的情感得以昇華,此時安排練筆正好昇華了課文的主體。】

  最後安排作業:就是拓展閱讀,找一些相關的科學家的故事讀一讀。

  四、總結課文,昇華課文

  總之,這節課的教學設計,我力求通過多種形式的讀,把課文中的文字輸入到孩子的頭腦,使學生真正達到書入我心、我心用書的境界,力爭讓學生在自主感悟,合作交流中突破教學重難點。當然,由於本人的教學水平有限,設計思路肯定有不足之處,懇請各位批評指正。

  :長城

  一、說教材

  《長城》是人教課標版第七冊第五組的第一篇課文,這篇課文作為引領學生開始中國的“世界遺產”之旅的第一扇視窗,不但表現了長城的高大堅固與雄偉壯觀,還讚美了我國古代勞動人民的勤勞、智慧和力量,抒發了作者的民族自豪感和對祖國的熱愛之情。本組課文都是介紹我國世界遺產的,要求學生能夠認真閱讀課文,想象課文描寫的情境,留心文章的表達方法。

  根據教材內容,本著優化課堂教學的原則,我確定以下教學目標:

  二、說教學目標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通過朗讀表達出長城的雄偉氣勢。

  2、瞭解長城高大堅固、氣勢雄偉等特點,知道它是我國古代勞動人民血汗和智慧的結晶,感受作者對祖國的熱愛之情及對古代勞動人民的讚歎之情。

  3、知道長城是世界歷史上的偉大奇蹟,激發學生的民族自豪感,產生了解中國的“世界遺產”的興趣。

  4、結合理解課文,學習作者觀察和表達的方法。

  三、說教學重難點

  1、圖文結合,理解長城的氣勢雄偉和高大堅固,感悟課文的思想內容,激發民族自豪感和熱愛祖國之情是教學重點。

  2、展開想象,體會作者所表達的思想感情是教學難點。

  在教學過程中,我將充分運用資訊科技與教學相整合,突出重點,突破難點。

  四、說教學方法

  根據新課程基本理念以及本課的教學目標和重難點,教學中我主要採用“資訊科技整合法”,以有關長城的視訊、圖片、等資訊科技手段來充分激發學生的興趣,提高教學效率。在教學過程中,充分讓學生多讀,以讀促悟。

  五、說教學過程

  現在,我重點介紹這節課的教學過程:這節課我一共設計四個環節,首先是:

  ***一*** 創設情境,匯入新課

  課始,展示長城的視訊短片,[連結]之後用富有深情的導語進行過渡,如:剛才同學們看到的那座氣勢雄偉的建築物是什麼。***長城***【板書:長城】長城以其雄姿和壯美,深深地吸引著中外遊客,它是中華民族的象徵,是華夏兒女的驕傲!請全體起立!同學們,今天老師就和大家一起去登長城,一起去看——***生齊:長城***;一起去遊——***生齊:長城***;一起去感受、去理解、去讚美——***生齊:長城***。【齊讀課題】

  設計意圖:這一環節的設計,目的就是一開始就把學生引入一種情境之中,拉近學生和文字之間的距離,同時以教師自身語言的魅力去感染學生,去刺激學生,去激發學生的內心情感,讓他們產生一種“我想學”的衝動。

  ***二***檢查生詞,突破字詞關,為學文做好充分準備。

  ***三***初讀課文,整體感知,理清文章脈絡。

  1、自由讀課文後讓學生談談文章向我們介紹了長城的哪些情況?

  2、通過一個核心問題:“孩子們,其實作者在寫這些內容的時候,是有一定順序的。你們發現了嗎?”來理清文章的脈絡。

  設計意圖:通過本環節的學習,學生能從整體上理清文章脈絡,感知文章內容。

  ***三***研讀課文,深入體會。

  1、“長城遠景”教學

  在教學長城遠景一段時,通過抓住“長龍”、“蜿蜒盤旋”、“一萬三千多裡”這幾個重點詞語【批註】來引導學生領會長城的長、彎、大的特點。並滲透了寫作方法:列數字和打比方【批註】。其間穿插長城示意圖來幫助學生理解文字,使學生知道這樣寫,使文章表達更準確,讓人更信服。在理解感悟之上再通過多種形式的朗讀來表達長城的雄偉壯觀。

  2、“長城近景”教學

  學習長城的近景時,出示給學生的是整段課文,這樣做,主要是針對中年級學段的特點,對學生進行段的訓練。

  在學生認真閱讀課文的基礎上,圍繞“高大堅固”一詞,其中,通過句子的比較,【出示句子】體會長城——大,這一特點。向學生滲透寫作中如何把自己想要表達的意思寫具體,寫生動。然後再利用形象的圖示來理解長城的另一個特點:堅固,主要採用讓學生到前面來進行批註的方法。這一部分教學始終遵循引導學生從整段文字的研讀中入手,去體會長城的特點。

  3、“聯想”教學

  在作者的聯想這部分教學中,先讓學生放開讀,讀到動情之處批註自己的感受,並以“哪些地方觸動了你的心靈”的形式彙報。如“條石一塊有兩三千斤重”學生會用自己的體重來比較。“多少”“才”等詞語飽含著作者對古代勞動人民的由衷讚歎。彙報完後,讓學生在理解的基礎上再有感情地朗讀,並延伸: “同學們,當你讀到這裡,你現在還是站在這長城上,請你閉上眼睛,***播放音樂***你想到了些什麼呢?你的眼前彷彿出現了怎樣的畫面呢?”,讓學生藉助想象再次體會勞動人民的艱辛,體會作者對偉大的勞動人民的讚歎。之後,請學生把自己剛才想象到的直接用朗讀表現出來。這樣,整段的教學就形成了“以讀代講,以讀促情”的一個模式,同時利用學生個性化的朗讀,就突破了“展開想象,體會作者所表達的思想感情”這一教學難點。

  學生通過朗讀,引起了和作者的共鳴,然後再讓學生朗讀最後一個自然段,並且再一次地齊讀課題,這一次讀課題是把剛才前面自己的想象,自己的理解,自己的感悟都融進去並且讀出來,達到對課文更加透徹的理解。

  4、資料補充。

  其實,同學們,像長城這樣被列入世界遺產的在中國還有很多很多,***出示燈片***課文後面的資料袋就向我們介紹了許多中國的世界遺產。請把課文翻到85頁,自己閱讀。當學生讀完之後,我設計了這樣一個問題:“讀了書上的這些資料,你還想說什麼呢?”相信孩子們會發出慨嘆:“哇,這麼多世界遺產呀!”之後出示美國前總統的讚譽***出示燈片***

  設計意圖:這樣的設計,主要是想激發學生的民族自豪感,產生了解中國的“世界遺產”的興趣。也使後面的寫話練習變得容易一些。

  5寫話寄情

  有了前面對課文的理解和學生情感的共鳴,此刻學生的心裡會有好多好多話要說,於是設計了寫話寄情的環節,讓學生將內心深處的情感盡情的流露出來,其實這樣做,目的也是想體現中年級讀寫結合這個訓練點,提高課堂效率。

  6、昇華情感。

  最後,使用聚光燈將畫面定格在長城上,***配上音樂***老師深情的總結:長城,已被寫進了國歌之中,更融進了我們每一箇中國人的血液之中。她像一座寶貴的歷史豐碑,閃爍著中華民族文明和智慧的光彩,她是中華民族的根,她是中華民族的魂,她是中華民族堅韌頑強、不屈不撓的意志。她永遠是我們中華民族的象徵,是我們炎黃子孫的驕傲。

  設計意圖:這樣,帶給學生一種前後呼應的感覺,讓學生一看到長城便會想起長城的樣子,便會聯想起古時候修築長城的勞動人民是多麼的偉大,那麼,作為龍的傳人,他自己又是多麼的自豪和驕傲!這樣一來,課文會在學生的腦海裡根深蒂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