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語文必修一必背古詩詞翻譯

  高一的古詩詞有9首,每一首都很重要。背誦是要在理解它的意思的前提下去背,才會事半功倍。下面由小編為大家提供關於,希望對大家有幫助!

  必修一古詩詞翻譯一、漢魏晉詩三首

  ***1***迢迢牽牛星

  迢迢牽牛星,皎皎河漢女。

  纖纖擢素手,札札弄機杼。

  終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

  河漢清且淺,相去復幾許?

  盈盈一水間,脈脈不得語。

  [譯文]

  牽牛星啊相隔得那樣遙遠,銀河那邊潔白的織女盼你。

  她擺動著細長柔軟的手兒,梭兒札札不停地穿過布機。

  整日整夜她織不成一段布,相思眼淚如雨珠點點滴滴。

  銀河流水清清亮亮可以見底,織女牛郎就相隔這點點距離。

  可正是那清亮的一水之隔,彼此相望不語聚不到一起。

  鑑賞

  天上悲情 人間寫照——《迢迢牽牛星》賞析

  作者:耿振江

  《迢迢牽牛星》是“古詩十九首”中的第十首,是藉助古老神話傳說牛郎織女的故事而來反映愛情生活的詩篇。

  關於牛郎織女的故事,最早的記載是《詩經》。《詩經·小雅·大東》一詩寫道:“維天有漢***漢,天河也***,監亦有光。跂***q 隅,邊***彼織女,終日七襄***襄,次或行***。雖則七襄,不成報章。睕***W n明亮意***彼牽牛,不以服***服,駕***箱***車箱***。”⑴意思是說,在天上有一條銀河,看得見它發出清徹的光。河這邊有一位勤勞的織女,每天織出錦紋七行。雖說每天織出七行,卻不能反覆地織成錦章。因為銀河那邊有牽牛郎,卻不能用來駕車箱。這幾句詩是寫織女對心中人戀念。《迢迢牽牛星》化用了《詩經》這一內容,在神話傳說的基礎上更具體了故事的情節,更加突出了織女相思之悲苦,思念之哀怨,而且感情描寫更細膩,藝術手法更完美,更加充分地表達了女主人公織女渴望夫婦團圓的強烈願望。

  下面我們就來賞析一下這首詩的內容及寫作特色。

  這首詩,整體來看是從織女的角度寫。詩一開篇,先寫織女隔銀河悵望對岸的牛郎。“迢迢”是織女心裡的感覺,情人眼裡的咫尺天涯。牽牛郎,既是“河漢女”眼中的牛郎,也是“河漢女”心中的牛郎。這第一句是立足織女的感覺來寫,第二句才正面寫織女。這一二句詩就為後文的種種場面描寫、情思描寫而張了本。“皎皎河漢女”是寫景也是寫人。“皎皎”不僅寫出了銀河的清亮,也是為後文的“清且淺”做鋪墊,同時也寫出了織女整體形象的嬌美姿態。

  接下來,“纖纖擢素手,札札弄機杼”詩句,是描寫織女手的特徵、勞動的情景及其勤勞的形象。“纖纖”一詞,寫織女手的形態,纖細柔長。“素”字寫出織女手的顏色,白嫩嬌美。“擢”一個動詞,寫出織女伸手擺動的勞動姿態,嫻熟優美。“札札”疊詞寫出織女織布時不停的織機聲,一個“弄”字形象地寫出了機梭在織布機上的飛動,同時也寫出了織女織布動作嫻練和純熟。“纖纖擢素手”寫得如見其形,“札札弄機杼”寫得更如聞其聲。這兩句詩不僅寫出了織女的姿態美,也意在寫出織女的勤勞形象,更意在寫出織女因牛郎不在身邊的孤寂苦悶心情。

  詩的五六句“終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是寫織女織布的結果和織布時的情態。織女雖然整天在忙碌地織布,結果卻“不成章”;她整天鬱悶不樂,淚流如雨。織女勞而無功,眼淚如雨,什麼原因造成的?原來是織女在思念著她的牛郎的緣故,她身在此而心在彼。詩明寫織女,卻暗聯牛郎,意在點出織女的心理活動,說明織女無果的原因。這兩句詩,也意在寫出織女因愛情思念而受到的折磨和痛苦。

  “河漢清且淺,相去復幾許”是寫景句。“古詩十九首”擅長借景抒情,情寓景中,通過景物描寫來表達情緒,從而達到寓情於景情景交融的藝術效果。詩中寫的景,“河漢”既“清”且“淺”,而且也相距“復幾許”,並不遙遠,本可以涉足而過,但為何織女反而感到“迢迢”呢?原因是“思情”的緣故,因可望不可即,而咫尺勝天涯。這樣就更加有力地突出了織女的情緒,更有力地強調了織女離愁別緒的哀怨。借景襯情,借景寫情,景語即是情語,從而使詩具有意想不到的藝術魅力。

  最後兩句:“盈盈一水間,脈脈不得語。”詩句強調織女與牛郎雖只隔一水間,卻只能用默默地眼神含情地相望來表達心中的渴念和愛慕情意。“盈盈”“脈脈”兩組疊詞的運用,更突出地表達了織女對牛郎之間的纏綿情意。詩句委婉含而不露,言有盡而意無窮,留下無限空間,讓讀者去思索、去想象、去體味,“河漢女”在愛情上的愛慕、思念、渴望的甘苦。正如古人讀“古詩十九首”時的評語那樣:“詩思深遠而有餘意”⑵。

  《迢迢牽牛星》看似寫神話傳說,看似寫天上的愛情悲劇,而實則是人間愛情生活的真實寫照。此詩產生的年代,正是社會***時期,男子從征服役,人為地造成家庭破裂、夫妻分別,尤其給勞動婦女造成的是身心上的雙重痛苦。夫婦久別是她們的生活,離愁別恨是她們的伴侶,夫婦團聚就成了她們的嚮往。此詩抒寫的就是這樣一種思想感情,這樣一種社會現實。

  這首詩在藝術特色上為表達天上悲情人間寫照的主題,也有許多值得我們借鑑的地方。首先,運用浪漫手法展開豐富的聯想。詩用浪漫手法借天上的故事來喻現實生活,抒發了織女的別恨哀怨及嚮往夫妻團聚的感情。詩的聯想也十分豐富,寫人、寫景、寫情、寫感,幾乎是句句明寫織女,而又句句不離牛郎。好似隨意而實則匠心獨運,“文溫以麗,意悲而遠”⑶。其次,抒情和寫景的結合。詩不拘於神話傳說的故事,而立足於寫織女的感情。不僅通過織女悵望牛郎、無心弄機杼、泣淚落如雨、脈脈不得語等場景描寫來揭示織女的心情感受,抒發織女的離情別緒,也注意了和景物描寫結合起來,通過“皎皎河漢”、“清且淺”、“盈盈一水間”等景語的襯托和渲染,來達到抒發情感的目的。全詩似句句在寫景,又句句在寫情,情語景語融合無間。詩寫景自然清秀,抒情委婉含蓄,卻又諧調一致,渾然一體。再次,詩的語言優美自然、精煉工切而又富於蘊味。尤其詩中“迢迢”“皎皎”“纖纖”“札札”“盈盈”“脈脈”疊詞,不論是對寫景還是對抒情,都十分精練準確,蘊味無窮,妙不可言。景新意深,全詩如行雲流水,自然流暢,不愧為古五言詩成熟之作。因而,古人在讀“古詩十九首”詩說:“學者當以此等詩常自涵養,自然筆下高妙。⑷”

  ⑴朱熹:《詩集傳》

  ⑵宋·何汶:《竹莊詩話》

  ⑶《中國文化小百科》

  ⑷宋·何汶:《竹莊詩話》

  ***2***短歌行g對酒當歌,人生幾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

  慨當以慷,憂思難忘。 何以解憂,唯有杜康。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 但為君故,沉吟至今。

  呦呦鹿鳴,食野之苹。 我有嘉賓,鼓瑟吹笙。

  明明如月,何時可掇。 憂從中來,不可斷絕。

  越陌度阡,枉用相存。 契闊談宴,心念舊恩。

  月明星稀,烏鵲南飛。 繞樹三匝,何枝可依?

  山不厭高,海不厭深。 周公吐哺,天下歸心。

  翻譯:

  面對美酒應該高歌,人生短促日月如梭。好比晨露轉瞬即逝,失去的時日實在太多!

  席上歌聲激昂慷慨,憂鬱長久填滿心窩。靠什麼來排解憂悶?唯有狂飲方可解脫。

  那穿著青領***周代學士的服裝***的學子喲,你們令我朝夕思慕。正是因為你們的緣故,我一直低唱著《子衿》歌。

  陽光下鹿群呦呦歡鳴,悠然自得啃食在綠坡。一旦四方賢才光臨舍下,我將奏瑟吹笙宴請賓客。

  當空懸掛的皓月喲,你運轉著,永不停止;我久蓄於懷的憂憤喲,突然噴湧而出匯成長河。

  遠方賓客踏著田間小路,一個個屈駕前來探望我。彼此久別重逢談心宴飲,爭著將往日的情誼訴說。

  明月升起 ,星星閃爍,一群尋巢烏鵲向南飛去。繞樹飛了三週卻沒斂翅,哪裡才有它們棲身之所?

  高山不辭土石才見巍峨,大海不棄涓流才見壯闊。只有像周公那樣禮待賢才,才能使天下人心都歸向我.

  賞析:

  對酒當歌,人生幾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慨當以慷,幽思難忘。何以價優,唯有屯谷。

  在這八句中,作者強調他非常發愁,愁得不得了。那麼愁的是什麼呢?原來他是苦於得不到眾多的“賢才”來同他合作,一道抓緊時間建功立業。試想連曹操這樣位高權重的人居然在那裡為“求賢”而發愁,那該有多大的宣傳作用。假如庶族地主中真有“賢才”的話,這些話就不能不大受感動和鼓舞。他們正苦於找不到出路呢,沒有想到曹操卻在那裡渴求人才,於是那真正有才或自以為有才的許許多多人,就很有可能躍躍欲試,向他“歸心”了。

  “對酒當歌”八句,猛一看很象是《古詩十九首》中的消極調子,而其實大不相同。這裡講“人生幾何”,不是叫人“及時行樂”,而是要及時地建功立業。又從表面上看,曹操是在抒個人之情,發愁時間過得太快,恐怕來不及有所作為。實際上卻是在巧妙地感染廣大“賢才”,提醒他們人生就象“朝露”那樣易於消失,歲月流逝已經很多,應該趕緊拿定主意,到我這裡來施展抱負。所以一經分析便不難看出,詩中濃郁的抒情氣氛包含了相當強烈的政治目的。這樣積極的目的而故意要用低沉的調子來發端,這固然表明曹操真有他的愁思,所以才說得真切;但另一方面也正因為通過這樣的調子更能開啟處於下層、多歷艱難、又急於尋找出路的人士的心扉。所以說用意和遣詞既是真切的,也是巧妙的。在這八句詩中,主要的情感特徵就是一個“愁”字,“愁”到需要用酒來消解***“杜康”相傳是最早造酒的人,這裡就用他的名字來作酒的代稱***。“愁”這種感情本身是無法評價的,能夠評價的只是這種情感的客觀內容,也就是為什麼而“愁”。由於自私、頹廢、甚至反動的緣故而愁,那麼這愁就是一種消極的感情;反之,為著某種有進步意義的目的而愁,那就成為一種積極的情感。放到具體的歷史背景中看,曹操在這裡所表達的愁緒就是屬於後者,應該得到恰當的歷史評價。清人陳沆在《詩比興箋》中說:“此詩即漢高《大風歌》思猛士之旨也。‘人生幾何’發端,蓋傳所謂古之王者知壽命之不長,故並建聖哲,以貽後嗣。”這可以說基本上懂得了曹操發愁的含意;不過所謂“並建聖哲,以貽後嗣”還未免說得迂遠。曹操當時考慮的是要在他自己這一生中結束戰亂,統一全中國。與漢高祖唱《大風歌》是既有相通之處,也有不同之處的。

  必修一古詩詞翻譯二、漢樂府兩首

  ***1***上邪

  原文:

  上邪!我欲與君相知,長命無絕衰。山無陵,江水為竭,冬雷震震,夏雨雪,天地合,乃敢與君絕。

  譯文:

  天啊!我想和您相親相愛,要使愛情永遠不衰竭。高山失去山頭,江水完全枯竭,冬天雷鳴夏天下雪,天地合在一起,才肯和您斷絕!

  ***2***飲馬長城窟行

  飲馬長城窟行

  選自宋郭茂倩編《樂府詩集·相和歌辭·瑟調曲》。又名《飲馬行》。

  青青河畔草,綿綿思遠道。遠道不可思 ,宿昔夢見之。夢見在我傍,忽覺在他鄉。他鄉各異縣,展轉不相見。枯桑知天風,海水知天寒。入門各自媚,誰肯相為言。

  客從遠方來,遺我雙鯉魚。呼兒烹鯉魚,中有尺素書。長跪讀素書,書中竟何如?上言加餐飯,下言長相憶。

  〔遠道不可思〕這是句反話,意思是人在遠方,相思徒勞無益,所以“不可思”。

  〔宿昔〕昨夜。

  〔展轉〕他鄉作客的人行蹤不定。也有人認為是反覆的意思,指自己反覆思量。

  〔枯桑知天風,海水知天寒〕無葉的枯桑也能感覺到風的吹動,海水雖然不凍,也能知道天氣的寒冷。言外之意,難道我不知道自己的相思之苦嗎?這是民歌中常用的比興手法。

  〔媚〕愛悅。

  〔誰肯相為言〕有誰肯為我捎封信呢?言,問訊。又譯作“誰肯來安慰一些我呢”也通。

  〔雙鯉魚〕放書信的函,用兩塊木板做成,一底一蓋,刻成魚的形狀。

  〔烹鯉魚〕指開啟書函,這樣說是為了用語生動。〔尺素書〕即書簡。素,生絹,古人在上面寫字。

  〔長跪〕伸直了腰跪著。古人席地而坐,兩膝著地,坐在腳後跟上。如果將腰伸直,上身就顯得長了。

  〔上言〕前邊說。“下言”就是後邊說

  [譯文]

  河邊青草連綿,引起我無盡的思念。思念那遠方的良人,可是這一份相思卻無從獲得寬慰。我只有在夢中才能與他相會,夢裡他分明在我身邊,而好夢乍醒才知他依舊遠在異鄉。異鄉是那麼遙遠,他的行蹤又漂泊無定,想要見面真是難之又難。枯桑雖無枝葉也能感受到北風的凜冽,海水雖不結冰也能感覺到天氣的嚴寒。只見別人各自回家歡聚,誰肯對我稍加安慰?有個客人打從遠方而來,帶給我一封信。趕緊叫小孩把信函拆開,裡面有塊一尺長、用白絹裁成的信箋。我伸直了腰跪著讀信。信裡到底寫些什麼呢?開頭叮嚀要好好地保重身體,結尾訴說他永遠的思念。

  必修一古詩詞翻譯三、南朝詩兩首

  ***1***登池上樓

  潛虯媚幽姿,飛鴻響遠音。薄霄愧雲浮,棲川怍淵沈。進德智所拙,退耕力不任。徇祿及窮海,臥З對空林。衾枕昧節候,褰開暫窺臨。傾耳聆波瀾,舉目眺嶇И,初景革緒風,新陽改故陰。池塘生春草,園柳變鳴禽。祁祁傷豳歌,萋萋感楚吟。索居易永久,離群難處心。持操豈獨古,無悶徵在今。

  【註釋】

  虯:傳說中一種有角的小龍。媚:自我欣賞。幽姿:優美的姿態。薄:迫近。怍:慚愧。進德:增進自己的德業,此指仕途上的進取。退耕:隱退耕作。徇祿:追求官爵俸祿。窮海:邊元的海濱,此指永嘉***今浙江溫州***。З***ē***:病。臥З,臥病在床。衾:被子。昧:不明白。這句說因臥病而竟不知季節的變換。褰開:揭開帷幔。窺臨:近窗觀望。 聆:聽。嶇И***qīn***:山勢高峻的樣子。初景:初春的陽光。 革:改變。 緒風:冬季殘留下來的寒風。新陽:新春。故陰:已過去的冬季。變鳴禽:鳴叫的鳥兒變換著種類。祁祁:眾多的樣子。 豳歌:指 《詩經·豳風·七月》,其中有“春日遲遲,采蘩祁祁,女心傷悲,殆及公子同歸”的詩句。萋萋:草的樣子。楚吟:指《楚辭·招隱士》,其中有“王孫遊兮不歸,春草生兮萋萋”的句子。索居:獨居。易永久:容易感到時間長久。離群:離開朋友。處心:安心。持操:保持自己高尚的節操。 豈獨 古:難道只有古人能做到。無悶:沒有。 指隱士不為世俗易其 志,不求成名, 避世而無所煩悶。 出自《易經·乾卦》。徵:驗,得到證實。

  【鑑賞】

  晉初,政局混亂,文人常借歌詠山水寄託超脫塵世的情志,這首詩即體現了這種創作傾向。

  詩的前六句以三組對比來傾訴詩人矛盾的性情。“潛虯”,“棲川”,“退耕”象徵他歸隱田園,怡然自樂的心願, “飛鴻”,“薄霄”,“進德”則象徵其人生的報負。三組對比連用。由裡及外,層層推進,突出強調了詩人矛盾的心情。 其中第一句暗用《易經·乾卦》和《漸卦》中潛龍與飛鴻的意象, 類似於比興手法。

  “徇祿及窮海”一句交待了此詩寫作的背景,與後文抒情作鋪墊。接下來“衾枕昧節候”八句描繪了詩人眼中的春景。這八句對仗工整,視線由裡及外,由遠及近,由高及低,揉和聽看感官的感受,寫出了動與靜、聲與色,明與暗,冷與暖的各種對比,是一幅生動的早春的圖景。傳世名句“池塘生春草, 園柳變鳴禽”自然渾成,清新可愛。“生”字似信手拈來,傳神地寫出了春天的特徵,因而這一句常用來引證謝詩的風格。最後六句抒發了詩人慾遁世離塵又徘徊不決的苦悶,情調低沉哀傷。雖然結句勉勵之志尚在,然而這種遁世無悶的人生哲學不過是自我安慰罷了。

  全詩層次分明,描寫工細,然而不免有人工雕鑿之感。他旨在從外物遠累的角落尋求自我解脫,然而,由於過分逼真地再現自然,反面失去了山水之樂,終不似陶詩之自然天成。

  ***2***晚登三山還望京邑

  灞涘望長安,河陽視京縣。白日麗飛甍,參差皆可見。餘霞散成綺,澄江靜如練。喧鳥覆春洲,雜英滿芳甸。去矣方帶淫,懷哉罷歡宴。佳期悵何許,淚下如流霰。有情知望鄉,誰能鬒不變。

  第一層是開頭的兩句:“灞涘望長安,河陽視京縣。”這兩句化用古人詩句,以喻今日自己的心態。作者以古人的“望京”來比自己的“望京”:以灞涘、河陽比三山,以長安、洛陽比建康,以王粲、潘岳比自己,為全詩定下了基調。“望”是貫穿全篇的線索

  第二層是以下的六句,緊扣“望”字,描繪了“登三山望京邑”所見的壯麗景象。“白日麗飛甍”是寫在夕陽的照耀下,飛動的屋脊明麗多姿。“參差皆可見”是寫京邑內的屋宇高低不齊。“餘霞散為綺,澄江靜如練”是千古名句。描繪了天空的雲霞散佈如綺,澄靜的江水宛如白練。作者選擇富有時令和環境色彩的詞語來描寫,形象地顯示了“餘霞”、“澄江”的特色。“喧鳥覆春洲”的大意是:喧鬧的群鳥覆蓋了春天的小洲。“雜英滿芳甸”的大意是說:雜花開滿了芬芳的郊野。這一層的六句,描寫了一幅明豔壯闊的春晴晚景圖。良辰美景陳現眼前,令人陶醉和留戀。

  第三層從“去矣方滯淫”到“誰能鬒不變”。這一層融景入情,抒發詩人登山臨江望京邑所引起的懷鄉愁緒。“去矣方滯淫”的大意是:就要離開京邑而長久地滯留他鄉了。“懷哉罷歡宴”的大意是:多麼懷念那已停辦的歡樂宴會。“佳期悵何許”的大意是:回鄉的日期不知在何時,令人悵恨。“淚下如流霰”的大意是:眼淚流下猶如雪珠。“有情知望鄉,誰能鬒不變”這兩句的大意是:有感情的人都知道懷念家鄉,誰人的黑頭髮能夠不變白呢?這兩句迴應開頭的兩句,說明自己與王粲、潘岳同具去國之悲。

  全詩開頭兩句以用典起始,借王粲、潘岳之典抒發愁思。中間六句大寫江天美景,然後層層抒情。以樂景襯愁情,更見其愁。

  精華鑑賞

  “餘霞散成綺,澄江靜如練”鑑賞

  ①採用對比手法。一是色彩相對:綺紅練白,紅白相襯,對比鮮明。二是動靜相對:霞動江靜,動靜相諧。

  ②比喻得當。把霞比作綺,把江比作練,形象生動、具體。

  ③精於選詞。前句之“餘”和“散”:因為霞“散”才顯得“餘”***殘餘***;後句之“澄”和“靜”:因為江“澄”才現出“靜”。選詞的精當揭示了事物之間內在的因果關係

  參考譯文

  我就像王粲在灞陵上眺望長安,又像潘岳在河陽回顧洛陽那樣登上三山回望京城。

  夕陽使飛聳的屋脊色彩明麗,京城內的屋宇高低不齊,歷歷在目。

  殘餘的晚霞鋪展開來就像彩錦,澄清的江水平靜得如同白練。

  喧鬧的群鳥覆蓋了春天的小洲,各種花朵開滿了芳香的郊野。

  我將遠離京城在他鄉久留,真懷念那些已停辦的歡樂宴會。

  回鄉的日期在何時,我惆悵不已淚落如雪珠。

  有感情的人都知道思念家鄉,誰的黑頭髮能不改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