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中語文文言虛詞用法總結

  在高中語文文言文教學過程中,理解文言虛詞用法應是學習的重點,下面是小編給大家帶來的,希望對你有幫助。

  高中語文文言虛詞“何”

  ***一***用作疑問代詞。

  1.單獨作謂語,後面常有語氣助詞“哉” “也”,可譯為“為什麼” “什麼原因”。

  ①何者?嚴大國之威以脩敬也。《廉藺列傳》譯文:這是為什麼呢?是尊重大國的威望而表示敬意。***脩敬:整飾禮儀表示敬意。***

  ②齊人未嘗賂秦,終繼五國遷滅,何哉?《六國論》***終:最終。繼:隨後,接著。***

  譯文:齊國人未曾賄賂秦國,最後也跟隨五國一起滅亡,為什麼呢?

  2.作動詞或介詞的賓語,可譯為“哪裡” “什麼”。譯時,“何”要後置。

  ①豫州今欲何至?***《赤壁之戰》***

  譯文:劉豫州現在打算到哪裡去?”

  ②大王來何操?***《鴻門宴》***

  譯文:大王來帶著什麼***東西***?

  ③一旦山陵崩,長安君何以自託於趙?***《觸龍說趙太后》******託:寄託,託身

  譯文:一旦您百年之後,長安君憑什麼在趙國立身?

  ***二***用作疑問副詞。

  1.用在句首或動詞前,常表示反問,可譯為“為什麼” “怎麼”。

  ①何不按兵束甲,北面而事之?《赤壁之戰

  譯文:為什麼不放下武器,捆起鎧甲,向他面北朝拜稱臣呢?

  ②徐公何能及君也?***《鄒忌諷齊王納諫》譯文:徐公怎麼能比得上你呢?

  2.用在形容詞前,表示程度深,可譯為“怎麼” “多麼”“怎麼這樣”。

  ①至於誓天斷髮,泣下沾襟,何其衰也!***《伶官傳序》***

  譯文:以至於剪斷頭髮,對天發誓,眼淚沾溼了衣裳,又是多麼的衰敗啊!

  ***三***何:通"呵",喝問。

  ①信臣精卒陳利兵而誰何。***誰何:呵問他是誰。意思是檢查盤問。******《過秦論》***

  譯文:可靠的大臣,精銳的士卒,陳列著堅利的兵器,盤問來往行人。

  ***四***複音虛詞:

  1.【何如】【奈何】【若何】表示疑問或反問,可譯為“怎麼樣”“怎麼辦”“為什麼”。

  ①以五十步笑百步,則何如***《寡人之於國也》***

  譯文:跑五十步的士兵憑跑了五十步恥笑跑了一百步的士兵,那麼怎麼樣呢?

  ②其辱人賤行,視五人之死,輕重固何如哉譯文:他們可恥的人格,卑賤的行為,比起這五個人的死來,輕重的差別到底怎麼樣呢?

  ③沛公大驚,曰:"為之奈何?"***《鴻門宴》***

  譯文:劉邦大吃一驚,說:“這該怎麼辦呢?”

  ④奈何取之盡錙銖,用之如泥沙***《阿房宮賦》***

  譯文:為什麼掠奪珍寶時一絲一毫都不放過,可揮霍時卻像泥土沙石一樣不珍惜呢?

  2.【何以】即"以何",介賓短語,用於疑問句中作狀語,根據"以"的不同用法,分別相當於"拿什麼""憑什麼"等。

  ①一旦山陵崩,長安君何以自託於趙***《觸龍說趙太后》***

  譯文:一旦您百年之後,長安君憑什麼在趙國立身?

  ②不為者與不能者之形何以異***《齊桓晉文之事》***

  譯文:不去做和不能做的表現,憑什麼去區別呢

  3. 【無何】譯為“不久” “沒多久”。

  ①撫軍不忘所自,無何,宰以卓異聞,宰悅,免成役***《促織》***

  譯文:巡撫不忘好處從何而來,不久,縣令就以政績優異聞名遐邇。縣令高興,免去了成名的差使。

  高中語文文言虛詞“而”

  ***一***用作連詞。

  1.表示並列關係。一般不譯,有時可譯為“又”。

  ①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鱔之穴無可寄託者***《勸學》******螃蟹有六條腿,兩隻大夾,然而沒有蛇蟮的洞穴就無處容身***

  ②北救趙而西卻秦,此五霸之伐也***《信陵君竊符救趙》******向北去援救趙國,向西去打退秦國,這是五霸一樣的功勳啊。

  2.表示遞進關係。可譯為“並且”或“而且”。

  ①君子博學而日參省乎己***《勸學》***

  譯文:君子廣泛地學習而且每天對照檢查自己

  ②以其求思之深而無不在也。***《遊褒禪山記》***

  譯文:因為他們探究、思考地非常深入而且無處不在。

  3.表示承接關係。可譯為“就”“接著”或不譯。

  ①置之地,拔劍撞而破之。***《鴻門宴》譯文:放在地上,拔出劍來將它擊碎。

  ②故舍汝而旅食京師,以求斗斛之祿***《祭十二郎文》***

  譯文:所以才離開你來京城謀生,用這種方式求得微薄的俸祿。

  4.表示轉折關係。可譯為"但是“ "卻"。

  ①青,取之於藍,而青於藍***《勸學》***

  譯文:靛青是從蓼藍中提取的,但比蓼藍更青。

  ②有如此之勢,而為秦人積威之所劫***《六國論》***

  譯文:有這樣的形勢,卻被秦國積久的威勢所挾持

  5.表示修飾關係,即連線狀語和中心語。可不譯***也可譯為“地”***。

  ①吾嘗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見也***《勸學》***

  譯文:我曾經[踮起腳跟]眺望,卻不如登上高處看得廣闊。

  ②填然鼓之,兵刃既接,棄甲曳兵而走***《寡人之於國也》***

  譯文:咚咚地敲響戰鼓,兩軍的兵器已經接觸,扔掉盔甲拖著武器逃跑。

  6.表示假設關係。可譯為"如果“ "假如"

  ①諸君而有意,瞻予馬首可也。***《馮婉貞》***

  譯文:各位如果有這種意思的話,就聽我的指揮好了。

  ②死而有知,其幾何離***《祭十二郎文》

  譯文:死後如果有知覺,那麼我們分離就沒有多久了。

  7.表示因果關係,相當於“因而”

  ①餘亦悔其隨之而不得極夫遊之樂也***《遊褒禪山記》***

  譯文:我也後悔自己給從他們,因而不能夠盡情享受那遊覽的樂趣。

  ②表惡其能而不用也***《赤壁之戰》***

  譯文:劉表妒忌他的才能因而不重用***他***。

  8.表示目的關係,同“以”

  ①縵立遠視,而望幸焉***《阿房宮賦》***

  譯文:她們久立遠望,以盼望著得到皇帝的寵幸。

  ②籍吏民,封府庫,而待將軍***《鴻門宴》***

  譯文:給官吏百姓編造名冊,封存官府庫的財產,以等待項將軍的到來。

  ***二***通“爾”,用作代詞,第二人稱,譯為“你的”;偶爾也作主語,譯為“你”。

  ①而翁歸,自與汝復算耳***《促織》***

  譯文:你的父親回來,自然要和你算賬的。

  ②嫗每謂餘曰:“某所,而母立於茲。”***《項脊軒志》***

  譯文:老婦人經常對我說:“這個地方,你的母親曾經在這裡站過。”

  ***三***複音虛詞【而已】放在句末,表示限止的語氣助詞,相當於“罷了”。

  ①聞道有先後,術業有專攻,如是而已***《師說》***

  譯文:聽到的道理有早有晚,學問和技藝各有各的專長,如此罷了。

  ③我決起而飛,槍榆枋而止,時則不至,而控於地而已矣***《逍遙遊》***

  譯文:我急速地飛起來,碰到榆樹和檀樹等樹木就停了下來,有時也許還飛不到樹的高度,就落在地上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