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七年級語文下冊教學總結

  七年級語文教學總結不同於工作總結,不需要包羅永珍,更非工作鑑定,採用鑑定式語言尤不可取;小編整理了關於,希望對大家有幫助!

  範文一

  現在回想起來,上個學期的許多東西對我來說是珍貴的經驗。 在新學期開始之前,我在思索,如何把心中的一點點想法有層次地梳理;我如何在這學期給孩子們帶來正確的知識、充實的快樂、光明的理想和進步的渴望。

  一、學期的目標

  ***1***就自身而言,做一名專業的語文教師,利用一切的課餘時間,盡最大的努力的熱情去鍛造自己,從課堂教材、教育參考資料、生活原生態中汲取精華,為我所用。

  ***2***就學生方面,學到有用的語文知識,每個人都在原來的基礎上有所進步,語言表達能力、寫作能力以及審美情趣、文學素養方面上升到一個更高的層次,使全體同學共同進步。

  ***3***從課堂上,注重培養學生積極的心態和解決問題方法的掌握,引導他們的思維過程、質疑與興趣互動,鍛鍊學生的思維和語言組織的能力。

  ***4***從課餘上,在確保睡眠的基礎上,有效地利用課餘時間,使學生既有豐富多彩的語文活動,又能彌補學生在教材中知識的不足,學有餘力的學生掌握更多的拓展知識。

  二、具體措施

  ***1***定期參加聽課活動以及教研組的各項活動,蒐集優秀的課例進行研究。

  ***2***寫好教學反思、教學日記並及時進行整理,昇華為隨筆和經驗。

  ***3***上好每一節課,精心的科學設計、思路創新的探索以適應大多數學生的實際。

  ***4***課堂結構嚴謹有序,絲絲入扣,生動有趣,讓學生系統地掌握知識。

  ***5***黑板上的板書字字珠磯,既有利於學生對生字詞的掌握,又鍛鍊學生的書法。

  ***6***積極鼓勵學生利用課餘時間參加語文興趣小組,自覺收集、整理語文課外知識。

  三、應注意問題

  ***1***本學期的重點放在基礎較差學生身上,使其與優秀的距離有所接近。

  ***2***課堂結構和時間的把握需進一步提高,向單位時間要產量。

  ***3***引導學生把知識系統化,比如古詩詞,可按作者、按類別、按主題分別進行分類,形成經緯交織的網路。

  ***4***根據農村中學的實際情況,在講解新知識的同時注意對舊知識的回顧。

  四、本學期個人計劃閱讀書目

  ***1***外國名著:《安娜·卡列尼娜》、《三個火槍手》、《海明威全集》、《飄》、《巴黎聖母院》、《普希金詩選》、《復活》、《苦兒流浪記》

  ***2***中國名著:巴金系列——《家》、《春》、《秋》、《霧》、《雨》、《電》

  《四世同堂》、《唐宋八大家精品散文》、《中國古代歷史文化》、《名人名言錄》

  ***3***教育教學:《教育新思維繫列叢書》、《班主任之友》、《內蒙古教育》、《走進新課程系列叢書》、《班主任工作精要讀本》《新課程怎樣教》

  ***4***其他活動:電腦、英語、寫作

  範文二

  炎熱的夏日又來臨了,預示本學期又將結束了。回首這半年來與七***1***七***2***班學生相處的情景,真的感覺到我們在一起成長。教育是愛的交流,我和學生在這半年來相處更加融洽;現將本學期的語文教學工作總結如下:

  一、在學習與生活中公平公正對待學生、關愛學生,

  首先是尊重學生的人格。無論多麼生氣的教育情形下,我都會顧忌學生的自尊心,從不辱罵學生,更不曾動手體罰,其次,是公平公正的對待每一個學生。都說老師偏愛優生,我覺得我不是這樣的,我喜歡態度好,也就是上進的學生。我們班有學生,成績都只是中等,甚至有的總體成績偏下,但是他***她***們自控力較強,一心向學,這些非智力因素是他們將來成功的基礎。再次,是在生活中關愛學生。只要是學生生活中有什麼困難,都可以來找我,只要我可以解決的。對學生在週記、作文中提出的學習、班級、家庭、個人中的難處,我都會盡力開解、勸慰。

  總之,摒棄漠不關心,坦然接受學生與己的情感交流,學生就會感其愛聽其道。

  二、繼續培養並穩定學生的學習習慣。

  猶記得去年第一次語文課堂作業本收上來時我的無奈、失望、字跡潦草,錯漏百出;今年再來看學生的本子、練習冊,90%的學生有了力求乾淨、工整的意識和努力。從做完作業,書上空白一片,到現在出現不同筆跡***紅、黑、藍色***、各種不同的符號的熟練運用,對語文學習方法“圈點勾畫批註”的實踐,這一系列的學習痕跡來看,我們班學生已經初步形成了一定的語文學習習慣與方法。

  三、語文素養的提高是一個長期的過程。主要分三步走。

  1、字詞的積累。

  每一課字詞的掌握,要求學生先預習,弄懂讀音、含義及用法,老師過一段時間進行抽查:有聽寫,有檢測,有擴充套件訓練。不過,重點的字詞在導學案上都有體現,只是落實到位。

  2、認真讀書的習慣。

  我們編制的導學案,題目設定不難,但是要求學生認真閱讀課文,答案都在課文中。所以,導學案的設計很重要,要讓學生覺得只要認真讀書就可以有答案,這樣,學生才會喜歡閱讀,也覺得有成就感。

  3、由課內到課外的閱讀。

  每篇課文的課外閱讀訓練,讓學生觀其文而行其道。我在選擇這樣的文章時,一定要與課內有一點相關性。要麼是同類文章,要麼是同一個作家。在題目的設計上也力求與課內的知識有關聯,這樣才可能真正的達到閱讀訓練的目的。

  總的來說,語文工作靈活性比較大,面對不同的教育物件,要有相應的辦法。一學期的工作結束了,回顧過去,展望未來,還有一些不到之處,只能在實際的教學中不斷的改進。一句話,活到老,學到老,任重而道遠。

  範文三

  所謂教學就是“教”與“學”,兩者是相互聯絡,密不可分的,“教”與“學”必需相長。有教者就必然有學者,學生是教學活動的主體。因此,瞭解和分析學生情況,有針對地教對教學成功與否至關重要。因此,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在語文教學環節至關重要。

  我們學校地處山區,一方面,農村的學生聽、說、讀、寫的能力相對較弱,勢必給教學帶來一定的難度,同學們需要較長適應過程。另一方面,七***4***班是學校的精英班,是一群大腦愛活動、四肢發達的可愛學生。他們上課氣氛積極,但中等生、差生佔絕大多數,尖子生相對極少。因此,如果上課講得過深,就沒有照顧到整體,備課時必需注意到這一點,否則就收不到好的教學效果。從此可以看出,瞭解及分析學生實際情況,實事求是,具體問題具體分析,做到因材施教,對授課效果有直接影響。這就是教育學中提到的“備教法的同時要備學生”。這一理論在我的教學實踐中得到了驗證。

  語文是最能體現思想、智慧和人文精神的學科。語文是一門工具學科,對學生而言,既熟悉又困難,在這樣一種大環境之下,要教好語文,就要讓學生喜愛語文,讓他們對語文產生興趣。否則學生對這門學科產生畏難情緒,不願學,也無法學下去。為此,我採取了一些特別方法,就是儘量多講一些與課材相關的現實生活故事,提高他們對語文的學習興趣,讓他們愉快地接受多層次的語文情景教育,從而更喜歡學習語文。因為只有語文基礎水平提高了,才能提高同學們的語文綜合水平運用能力。

  為此,語文教師應該是一個“活”百科全書。在新課改的大背景中,學生的自主學習意識,創新能力,應該成為教師關注的關鍵點,討論、交流、探究等學習方式已成為課堂的主流。我深知“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因此在“興趣”兩字下功夫,在傳授知識的過程中,十分注意運用適合學生口味的生動形象的語言,組織有趣的教學,使他們易於接受,感到學有所獲,從而不斷激發他們的求知慾望,增長他們的語文的基本知識技能。為此,我在上寓言童話單元時,精心設計製作精彩課件,讓同學們在多媒體教室身臨其境的體會童話海洋的魅力。

  除此之外,我還積極引導他們到書的海洋裡去,去尋找各色的貝殼,通過第二渠道,讓學生獲得更多的課外知識,變得更聰明,更會思考。我還經常給他們讀報,講些中外名人故事,或者國家大事,讓他們從小就形成樂觀向上的人生觀,樹立遠大的目標和理想。我在引導學生進行課外閱讀時,要求學生寫讀書筆記或摘抄優美詞句,不斷的積累詞彙,豐富自己的語言。在具體的語文教學中,對不同的訓練重點,採取靈活多樣的教法,學生感到學得輕鬆,學得有趣,久而久之,學習語文的興趣就不知不覺形成了。如:培養學生的說明能力是七年級第二學期作文訓練的起點。由於說明文的寫作訓練,既具有形象思維的特點,又有邏輯思維的特點,其語言表達和思維方式與記敘文不同,因此,從記敘文的寫作轉入說明文的寫作,對於初學者來說是有一定難度的。

  學生從小學起,所學的和所寫的文章絕大部份是記敘文,記敘是他們最為常用的、熟悉的表達方式。從記敘能力轉入說明能力的訓練不是普通的量變,對學生來說跨度是不小的。怎樣使學生過好這一環呢?運用“文體對比法”指導說明文寫作,是一種行之有效的方法。學生剛開始寫說明文時,首當其衝的難題是把握不住說明文語言表達方式的特點,因而下筆要麼寫成了記敘文,要麼寫成了“四不象”的文章。我就佈置了命題作文:《家鄉的橋》 ,要求學生以相同的題材各寫一篇記敘文說明文。寫記敘文要以寫橋的變遷為主,通過今昔對比,先讚揚改革開放以來家鄉交通事業的飛速發展,多采用比喻、擬人等修辭手法,用生動形象的語言,描繪家鄉的橋的優美情景;而說明則要以介紹橋的位置、形狀、結構、功用、歷史等為主,要寫冊橋的特徵,對橋做客觀的介紹、不誇張,不用過多的描寫,語言要求平實、準確、簡明。

  可以這樣說,我在語文課堂教學中,力求做到讓學生變得鮮活,讓學生學得興致盎然,使學生在語文學習中享受學習的樂趣,從而發展學生的語文修養。

  除此之外我還注重課內外結合,教學與社會生活結合,教學與品德教育結合。美國的一位教育家指出:“課堂的外延與課外的外延相等。以課堂學習為核心,能動地向學生的學校生活、家庭生活、社會生活等各個生活領域自然延伸和拓展,使課堂訓練與課外行為訓練形成有序、有趣、有力、有效的結合,取得語文教學的整體效益。”在課程改革實踐中,我們已把語文教學的觸角伸向了廣闊的天地。讓學生閱讀課外書;通過這些收集與閱讀,為深入理解課文內容奠定了基礎。也為培養熱愛生活,服務社會對社會實用型人才容奠定了基礎。

  本學期我雖然盡了自己的努力去完成了教學工作任務,也取得了一定的成績,我們這個精英班,還培養了秋錦林潔等5個在水平測試中全校前100名的學生,他們用實際行動趕超了3個特別班的200多名同學。但離人民對自己的要求還有差距,今後我將繼續加倍地努力工作,為全面提高學生的語文成績而努力奮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