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師大版七年級語文下期末測試卷

  在七年級語文期末測試來臨之際,各位初一的同學們,小編整理了關於,希望對大家有幫助!

  試題

  ***90分鐘 120分***

  一、積累與運用***28分***

  1. 下列各組詞語中注音有誤的一項是*** ******3分***

  A.慘悴***cuì*** 寬恕***shù*** 雍容***yōng*** 目眩***xuàn***

  B.孱弱***chán*** 佇立***zhù*** 慍怒***yùn*** 撤銷***chè***

  C.檄文***jī*** 水藻***zǎo*** 湛藍***zhàn*** 孀妻***shuāng***

  D.始齔***chèn*** 窮匱***kuì*** 柘木***zhè*** 哂笑***shěn***

  2.下列各組詞語中書寫有誤的一組是*** ******3分***

  A.踉蹌 怡然 澄澈 孔武有力 B.洗濯 炫耀 賞賜 一絲不苟

  C.訣別 傲然 憔悴 害人聽聞 D.瑟縮 喧囂 喑啞 苦心孤詣

  3.下列句子中加點的詞語使用恰當的一項是*** ******3分***

  A.他幾十年如一日無私奉獻的事蹟在當地廣為傳頌,經媒體曝光後,更贏得了無數人的讚賞。

  B.杭州西湖不僅有秀美的湖光山色,更有千年的文化結存,被列為世界文化遺產是眾望所歸。

  C.智慧的人能夠在失敗中及時吸取教訓,改變自己的思維和行為,以免重蹈覆轍而悔之莫及。

  D.寫作需要生活的積累和豐富的思想,否則,你的文章就會因缺乏具體內容而成為一紙空文。

  4.依次填入下列橫線處的句子,語序恰當,語意連貫的一組是*** ******3分***

  。 。 , ,才奠定了他在現代文學史上的崇高地位。

  ①為了與他們論是非、爭黑白,魯迅不得不使出渾身解數,動用自己所有的知識儲備,嘔心瀝血

  ②魯迅是偉大的,他的偉大,至少一半要拜對手所賜

  ③所以才有了那一篇篇閃爍著智慧光芒的雜文

  ④看看他的那些對手吧,胡適、林語堂還有郭沫若,個個都是國內頂級文人學者

  A.①③②④ B.④①③② C.②④①③ D.③②④①

  5.關於作品、作家、朝代***或國別***搭配不當的一組是*** ******3分***

  A.《春》——老舍——現代文學家 B.《春夜喜雨》——杜甫——唐代詩人

  C.《示兒》——陸游——宋代詩人 D.《老翁捕虎》——紀昀——清代文學家

  6.補寫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上句或下句。***5分***

  ***1***橫眉冷對千夫指, 。***魯迅《自嘲》***

  ***2*** ,出則無敵國外患者。***《生於憂患,死於安樂》***

  ***3***天街小雨潤如酥, 。***韓愈《早春呈水部張十八員外》***

  ***4*** ,人間遍種自由花。***陳毅《梅嶺三章》***

  ***5***王師北定中原日, 。***陸游《示兒》***

  7.名著閱讀。***4分***

  外祖母坐在窗戶下快速地織著花邊,線軸快樂地擊打著,密密麻麻插滿了銅針的枕頭在春天的陽光下像金刺蝟似的閃光。外祖母本人像銅鑄的一般,——一點兒沒變!

  ……

  有一次我偷偷地看她,她把我的五戈比放在手掌上,瞅著它們,默默地哭了,一滴混濁的淚水掛在她那副像海泡石似的大鼻孔的鼻尖上。

  ***1***文段選自小說《 》,作者是 。***2分***

  ***2***小說中的外祖母是一個怎樣的人?請結合原著回答。***2分***

  8.口語交際。***4分,每小題2分***

  新年到來之際,同學們紛紛用自己親手製作的賀卡表達對友情的珍重、對恩師的感激和對親人的祝福,他們寫出的新年賀詞有的幽默詼諧,有的言辭懇切,有的則催人奮進。試仿照下面某同學寫給老師的新年賀詞,運用恰當的修辭手法,分別給你的同學和父母寫出新年賀詞。

  示例:您是一盞明燈,指引我們前行;您是睿智的樂施者,傳播知識與美德。感謝您一直以來的諄諄教誨,祝您新年快樂。

  ***1***給同學的新年賀詞。

  ***2***給父母的新年賀詞。

  二、閱讀理解***42分***

  ***一***閱讀下面一首詩,回答問題。***5分***

  過故人莊

  唐•孟浩然

  故人具雞黍,邀我至田家。

  綠樹村邊合,青山郭外斜。

  開軒面場圃,把酒話桑麻。

  待到重陽日,還來就菊花。

  9.“綠樹村邊合,青山郭外斜”兩句中的“合”“斜”兩字歷來為人稱道。請任選一個詞作簡要賞析。***2分***

  10.這首詩表現了詩人怎樣的思想感情?***3分***

  ***二***閱讀下文,回答問題。***16分***

  ***甲***陳太丘與友期行,期日中。過中不至,太丘捨去,去後乃至。元方時年七歲,門外戲。客問元方曰:“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非人哉!與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與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則是無信;對子罵父,則是無禮。”友人慚,下車引之,元方入門不顧。

  ***乙***賓客詣陳太丘宿,太丘使元方、季方炊。客與太丘論議,二人進火,俱委而竊聽。炊忘著①箅②,飯落釜③中。太丘問:“炊何不餾④?”元方、季方長跪曰:“大人與客語,乃俱竊聽,炊忘著箅,飯今成糜⑤。”太丘曰:“爾頗有所識⑥不?”對曰:“彷彿志之。”二子長跪俱說,更相易奪⑦,言無遺失。太丘曰:“如此,但糜自可,何必飯也?”

  ***選自《世說新語•夙惠》***

  【注】①著:放置。②箅***bì***:煮食物用的竹屜子,使米不漏掉。③釜:鍋。④餾:把米放在水裡煮開,再濾出蒸熟。⑤糜:粥。⑥識:記住。⑦更:交替。易奪:改正補充。

  11.解釋下列句中加點的詞語。***3分***

  ***1***元方入門不顧 顧:

  ***2***賓客詣陳太丘宿 詣:

  ***3***俱委而竊聽 委:

  12.下列句中加點詞語的含義相同的一項是*** ******3分***

  A.俱委而竊聽 相委而去

  B.尊君在不 炊何不餾

  C.彷彿志之 下車引之

  D.去後乃至 乃俱竊聽

  13.翻譯文中畫線的句子。***4分,每小題2分***

  ***1***日中不至,則是無信。

  ***2***如此,但糜自可,何必飯也?

  14.請根據甲、乙兩文的敘述簡要概括元方的形象。***3分***

  15.甲、乙兩文在人物表現的方法上有什麼共同之處?***3分***

  ***三***閱讀下文,回答問題。***11分***

  春天是改革家

  鮑爾吉•原野

  ①在北方,四季當中,春天最神奇。夏季的樹葉長滿每一根枝條時,花朵已謝了,有人說:“我怎麼沒感覺到春天呢?”

  ②春天就這樣,它高瞻遠矚。它從事的工作一般人看不懂,比如颳大風。風過後,草兒綠了。再下點雪,然後開花。之後不妨礙春天再來點風,或雨,或雨夾雪。樹和草不知是誰先綠的。河水解凍了,但屋簷還有冰凌。

  ③事實上,我們在北方看不到端莊嫻靜的春天,比如油菜花黃著,蝴蝶飛飛。柳枝齊齊垂在泛著綠意的春水上,新出的柳芽呈嫩嫩的鵝黃。黑燕子像鑽門簾一樣穿過枝條。這樣的春天住在江南,它是淑女,適合被畫成油畫、水彩,被拍照和旅遊。北方有這樣的春天嗎?沒見過。在北方,春天藏在一切事物的背後。

  ④在北方,遠看河水仍然是白茫茫的冰帶,走近才發現這些冰已酥黑,灌滿了氣泡,這是春天的傑作。雖然草沒有全綠,樹沒有吐芽,更沒有開花,但腳下的泥土不知從何時起泥濘起來。上凍的土地,一凍就凍三尺,是誰將冰凍的土地化成泥濘?春天。

  ⑤像所有的大人物一樣,春天慣於在幕後做全域性性、戰略性的推手。讓柳葉冒出芽尖兒只是表面上的一件小事,早做晚做都不遲。春天在做什麼?剛剛說過,它讓土地解凍三尺,這是改革,是在把冬天變成夏天——春天認為:春天不是自然界的歸宿,夏、秋才是歸宿或結果——這事還小嗎?

  ⑥春天是大人物,它深居簡出,偶爾接見一下青草、燕子這些春天的代表。春天在開會,在討論土地解凍之後泥濘和骯髒的問題。許多舊大臣認為土地不可解凍,解凍就亂了,泥濘的樣子實在給“春天”這兩個字抹黑。這些言論是呼呼的風聲,我夜裡常聽到屋頂有什麼東西被吹得叮噹響,破門拍在地上,舊報紙滿天飛。這是春天會議的一點小插曲。

  ⑦說幹就幹,絕不拖泥帶水,這是春天的作風。春天一邊招呼一幫人開會,另一邊在讓土地解凍,催生草根吸水,柳枝吐出新葉,把熱氣吹進冰層裡,讓小鳥滿天飛。看上去一切都亂了、髒了,一切卻在突然間露出了嶄新的面貌。

  ⑧春天暗中做的事情就是讓土地復甦,讓麥子長出來,青草遍佈天涯。“草都綠了,冬天想回也回不來了!”這是春天常說的一句話。春天並不是從冬天到達夏天的自然過渡,而是改革。世間最艱難的鬥爭是自然界的鬥爭,最酷烈的,莫過於讓萬物在冬天裡甦醒。冬天是冷酷而古板的君主,拒絕哪怕是極其微小的點點滴滴的變化。一變化,冬天就不成其為冬天了。正如不變化,春天不成其為春天。春天和冬天的較量,每一次都是春天取勝。誰都想象不到,一寸高的小草,可以打敗一米厚的白雪。白雪認為自己這麼厚永遠都不會融化。如果它們是錢,就永遠花不完,但是積雪沒想到自己不知不覺間就變成溝壑裡的泥湯濁水了。

  ⑨春天樸素無華,春天大象無形,春天弄髒了世界又讓世界進入盛夏。春天實現了改革大計,它不貪功勞,改變了江山就退隱。它認為柳枝的葉苞就是葉苞,它並不是春天;青草也只是一株草,也不是春天。肩負改革使命的春天,說來就來;完成改革使命後的春天,說走就走。在北方,愛照相的人可以跟夏天合影、秋天合影、冬天合影,最難的就是跟春天合一張影,春天的腳步比照相機“咔嚓咔嚓”的快門聲還要快。

  ***摘自《文匯報》2013年5月22日第11版,有改動***

  16.在作者看來,有人“沒感覺到春天”的原因是什麼?***2分***

  17.文章第③段中,作者為什麼要寫江南的春天?聯絡全文說說你的看法。***2分***

  18.文章第⑥段中,作者寫“春天”在改革中碰到了哪兩個問題?寫這兩個問題對錶現“春天”這位“改革家”形象有什麼作用?***3分***

  19.聯絡上下文,簡要分析下面這句話中加點短語的表達效果。***2分***

  誰都想象不到,一寸高的小草,可以打敗一米厚的白雪。

  20.根據全文內容,分條概括“春天”這位“改革家”形象的特點。***2分***

  ***四***閱讀下文,回答後面的問題。***10分***

  成大事者必有靜氣

  陳長青

  ①“每臨大事有靜氣”,這是晚清兩代帝師翁同龢教導弟子時所言。他認為:聖賢之人越是遇到驚天動地的大事、險事,越能沉得住氣。古往今來,凡成大事者必有靜氣。

  ②淝水之戰,謝安率領東晉不足十萬的兵力抵禦百萬虎狼之師,形勢不可謂不凶險。可謝安在後方軍帳裡依然不慌不忙地下棋,可謂“險不驚於心”。前線軍報傳來,他只隨意地一眼,又繼續下棋。旁邊的人實在忍不住了,上前詢問前方戰況。謝安輕描淡寫地說道:“小兒輩已破敵。”可謂“成不喜於色”。謝安用他的表現很好地詮釋了靜氣的內涵!

  ③那麼,一個人的靜氣從哪裡來呢?

  ④首先,養靜氣需要不斷地去歷練和積累。航天英雄楊利偉,在飛船裡戴著航空手套,手持操作棒按電腦鍵盤,做到了200多次操作沒有一次失誤。***一***載譽歸來,面對記者,他吐露真情:只有經過十幾年如一日地刻苦訓練,不斷積累經驗,才能鎮定從容地完成這樣的操作。

  ⑤其次,養靜氣需要多讀書。有些人之所以一遇大事就驚慌失措,很大程度是因為心裡沒底,也就是沒有駕馭大事的能力和本領。如何擁有這種能力和本領呢?其中的一個途徑就是多讀書。俗話說,手中有糧,心中不慌。書籍是人類的精神食糧,通過讀書,我們可以汲取前人的智慧,增長才幹,克服恐慌。林語堂先生說的好:“讀書本是一種心靈的活動。”***二***讀書可以安頓好我們那顆動盪不安的心。所以,越是博學的人,視野越開闊,頭腦越冷靜,處事越鎮靜。

  ⑥養靜氣還要善養正氣。只有正氣在身,才能淡泊名利,才能不為進退滋擾,做到寵辱不驚。其實靜氣和正氣是相互滋養的,正如諸葛亮在《誡子書》中寫道:“夫君子之行,靜以修身,儉以養德,非淡泊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

  ⑦草靜生於縫隙,樹靜立於風雨,人靜行於世間。人不能沒有靜氣,就像傲視蒼穹的紅杉不能沒有堅固的根基,就像芳香四溢的鮮花不能沒有普照的陽光。有靜氣的人,就如同巍峨的大山,任腳下花開花落,任世間風雲變幻,巋然不動,堅定泰然。***三***

  ***選文有改動***

  21.本文的中心論點是什麼?***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請你依據選文第②段謝安的表現,概括出“靜氣的內涵”。***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3.請分別指出文中畫線句子所運用的論證方法。***3分***

  ***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4.請用簡潔的語言概括一個人應該怎樣“養靜氣”。***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寫作***50分***

  25.根據要求作文。

  青春是無價之寶。青少年在成長過程中,不僅需要物質營養滋養身體,更需要良好的精神養料——心靈雞湯,來滋養自己的心。我們的學習、生活中有不少精神養料:理解是養料,鼓勵是養料,善意的批評也是養料……

  請以“心靈雞湯”為話題,自擬題目作文。

  要求:①文體不限,不少於500字。②文中不得出現真實的人名、地名、校名。③注意選材立意,要寫出真情實感。

  參考答案

  1.C***“檄”應讀xí。***

  2.C***害—駭。***

  3.C***A項中“媒體曝光”的往往是壞事,不好的事,用在“無私奉獻的事蹟”的語境中不恰當;B項中“結存”指庫存量,即剩餘多少,一般用於資產類專案,用來指文化遺產不當;D項中“一紙空文”指寫在紙上不能兌現的東西,含貶義,用來形容缺乏具體內容的文章不恰當。***

  4.C***先找聯絡密切的句子,進行小範圍的句子連結。④句中有人稱代詞“他”,肯定在前文中有所指,再看四個分句可以發現,這個“他”一定是指“魯迅”,而“魯迅”這個名字在②句中第一次陳述,同時,“對手”在②④這兩個句子中重複出現,根據語言的連貫性,可確定④句一定接在②句後;①句中有個“他們”,瀏覽4個分句後發現,④句中提到三個人,這個“他們”一定指此三人,這樣可斷定①句應排在④句後面。②④①句序確定,這三句綜述了魯迅偉大的原因,③句陳述結果,自然跟在後面。這樣,四個句子的句序可確定為②④①③。***

  5.A***《春》的作者是朱自清。***

  6.***1***俯首甘為孺子牛 ***2***入則無法家拂士 ***3***草色遙看近卻無 ***4***取義成仁今日事 ***5***家祭無忘告乃翁 ***注意“孺”“拂”“祭”“翁”等的寫法,不要多字、漏字,不要寫錯別字。***

  7.***1***童年 高爾基 ***2***外祖母是一個慈祥善良,聰明能幹,熱愛生活,對誰都很忍讓,有著聖徒一般寬大胸懷的人。[根據“外祖母”“五戈比”***外國貨幣***以及相關細節,很容易判斷出該文段出自高爾基的《童年》。在《童年》中外祖母具有“善良,寬容,疼愛子女,善於處理家事,頭腦靈活,熱情開朗、熱愛生活”的性格特點,我們提取其中兩點加以概括即可。]

  8.***1***示例:相處的距離會變,對你的關注不會變;流逝的歲月會老,真摯的情誼不會老。感謝你一直以來對我的支援,祝你在新的一年中學習更上一層樓。***2***示例:一片綠葉,包含著它對根的情誼;一句賀詞,濃縮了我對您的祝願。又是一個美好的開始,願健康和快樂永遠伴隨著您。***開放性試題,答案不固定,所寫賀詞與主題相符即可。***

  9.示例:“合”字表現了綠樹環抱相擁的情態,突出了村邊綠樹的繁茂。“斜”字形象地描畫出村外青山由近及遠伸向遠方的景象,畫面感強。***可從兩字所表現出來的畫面內容這一角度入手分析。***

  10.示例:表達了詩人不貪戀官爵而樂於田園賞菊的淡泊和對老友的深厚情誼。***這是一首田園詩,描寫了農家恬靜閒適的生活情景,也寫了與老朋友的情誼。***

  11.***1***回頭看。***2***到。***3***丟下,捨棄。***注意結合上下文語境解釋。***

  12.A***A.兩個“而”都是連詞,表示承接;B.前一個“不”通“否”,後一個“不”是一般的否定詞;C.前一個“之”是代詞,指談話內容,後一個“之”也是代詞,代元方;D.前一個“乃”是副詞,意思是“才”,後一個“乃”是連詞,意思是“就”。***

  13.***1***到了正午還不到,這就是不講信用。***2***既然這樣,只喝粥就行了,何必一定要吃乾飯呢?***對於文言文翻譯,要遵循“信”“達”“雅”的原則。“信”即忠實於原文,“達”即文意通達流暢,“雅”即表述有文采。***

  14.元方是一個知書識禮、聰敏好學、言辭犀利的孩子。***“君與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則是無信;對子罵父,則是無禮。”這一句表現了元方的知書識禮、言辭犀利。“俱委而竊聽” “言無遺失”,表現了元方的聰敏好學。***

  15.都運用對話來表現人物,都是由小事入手來表現人物。***兩則短文都是通過語言描寫來展示人物性格的,所寫的事情也是平常生活中的瑣碎小事。***

  16.在北方,春天的腳步快,來去匆匆;一般人看不懂春天從事的工作;春天常在幕後做工作。***帶著“沒感覺到春天”一句,在第①段中找到設題點,以設題點為核心,探究上下文語境:上文中由“夏季的樹葉長滿每一根枝條時,花朵已謝了”一句總結出“在北方,春天的腳步快,來去匆匆”。下文中,第②段提到“它從事的工作一般人看不懂”,第③段提到“在北方,春天藏在一切事物的背後”,第⑤段提到“春天慣於在幕後做全域性性、戰略性的推手”。由以上這些關鍵句就可以概括出原因中的第二、三條了。***

  17.通過對比,突出北方春天不易覺察的特點,為後文揭示其默默工作、功成即身退的可貴品質做鋪墊。***第③段重點寫了江南的春天景象,“我們在北方看不到端莊嫻靜的春天”“北方有這樣的春天嗎?沒見過”等句,暗示了其與北方春天的景象形成鮮明的對比,通過“在北方,春天藏在一切事物的背後”一句,突出北方春天不易覺察的特點。第⑨段中“肩負改革使命的春天,說來就來;完成改革使命後的春天,說走就走”一句突出了春天的默默工作、功成即身退的可貴品質,而第③段中的描寫,就是為後文揭示這些可貴的品質做鋪墊的。***

  18.***1***改革本身帶來的“泥濘和骯髒”問題;在改革中,出現了一些反對的意見。***2***寫這兩個問題說明春天能正視改革自身存在的問題,不畏阻力,表現了其堅持改革的決心。***前一個問題設定範圍在第⑥段,答案集中在“春天在開會,在討論土地解凍之後泥濘和骯髒的問題。許多舊大臣認為土地不可解凍,解凍就亂了,泥濘的樣子實在給‘春天’這兩個字抹黑”一處,可以從兩個角度歸納,一是改革本身的後果,二是改革的阻力。後一個問題結合⑦⑧⑨段分析,就可以總結出春天正視問題、不畏阻力、堅持改革的決心。***

  19.一寸高,強調小草的矮小柔弱;一米厚,突出白雪的厚實強大,兩者形成強烈對比,形象地寫出春天與冬天的酷烈較量,鮮明有力地體現了春天不畏阻力、厲行改革的精神。***“一寸高”的小草與“一米厚”的白雪,形成了鮮明的對比,前者矮小柔弱,後者厚實強大,前者代表春天,後者代表酷烈的冬天,通過“打敗”二字不難看出春天不畏阻力、堅持改革到底的精神。***

  20.***1***具有全域性性、戰略性的思想意識;***2***具有說幹就幹、雷厲風行的工作作風;***3***具有不怕困難、堅持改革的決心;***4***具有堅信改革成功的樂觀精神;***5***具有樸實無華、默默工作的品格;***6***具有不貪功勞、功成即身退的豁達胸懷。[仔細審題,本題針對全文設題,而且需要分條概括答案。先帶著“改革家”的標準去衡量每一段落表述的內容,會在第⑤段“春天慣於在幕後做全域性性、戰略性的推手”中提煉出答案***1******5***;從第⑦段“說幹就幹,絕不拖泥帶水,這是春天的作風”中提煉出答案***2***;從第⑧段“世間最艱難的鬥爭是自然界的鬥爭,最酷烈的,莫過於讓萬物在冬天裡甦醒……春天和冬天的較量,每一次都是春天取勝。誰都想象不到,一寸高的小草,可以打敗一米厚的白雪”中提煉出答案***3******4***;從第⑨段“它不貪功勞,改變了江山就退隱……肩負改革使命的春天,說來就來;完成改革使命後的春天,說走就走”中提煉出答案***6***。]

  21.成大事者必有靜氣。***古往今來,凡成大事者必有靜氣。******本文的題目“成大事者必有靜氣”即文章的中心論點,全文都是圍繞題目展開論述的。這一論點又在第①段中得到重申:“古往今來,凡成大事者必有靜氣。”回答時,寫出其中一個即可。***

  22.險不驚於心,成不喜於色。***沉得住氣 鎮定從容******第②段中,作者列舉東晉謝安沉著鎮定破敵的事例,論證了“成大事者必有靜氣”的觀點。謝安因為有“靜氣”,也就擁有了“泰山崩於前而色不變”的氣度,面對敵方的百萬虎狼之師,他依然不慌不忙地下棋,可謂“險不驚於心”。也正因謝安“能沉得住氣”,收到前線傳來的捷報,他只隨意地一眼,旁邊的人忍不住詢問時,他才輕描淡寫地說道:“小兒輩已破敵。”可謂“成不喜於色”。回答時,也可以用自己的話概括。***

  23.***一***舉例論證 ***二***道理論證 ***三***比喻論證[***一***句列舉航天英雄楊利偉的例子,證明培養“靜氣”不是一朝一夕的事,需要艱辛的歷練和積累。***二***句引用林語堂先生滿含道理的話語,證明培養“靜氣”需要淵博的知識和開闊的視野。***三***句把“有靜氣的人”比作“巍峨的大山”,形象生動地證明了“靜氣”對人“行於世間”的重要性。]

  24.養靜氣需要不斷地去歷練和積累;養靜氣需要多讀書;養靜氣還要善養正氣。***本文的中心論點是“成大事者必有靜氣”,而對於如何培養一個人的“靜氣”,文章第④⑤⑥段分別進行了論述,這三段的段首句就是每段的中心句,段中其他句子都是圍繞中心句展開論述的,這些段首中心句從不同的角度直接點明瞭一個人“養靜氣”的方法。回答時要抓住“首先”“其次”“還要”等關鍵詞來分析、篩選。***

  25.寫作指導:這是一道話題作文。要寫好此篇作文,我們可從以下兩個方面入手:

  ***1***緊扣題旨在內容上創新。

  同題作文,誰的內容新穎,誰的文章就能脫穎而出。不少同學面對“心靈雞湯”這個話題,思路總是侷限在自我身上,不是寫自己學習上的成功,便是寫自己生活上的挫折,讓人有千人一面、似曾相識之感,如果我們在內容上另闢蹊徑,必定會別開生面。比如,我們可以寫乞丐的自尊心、華僑的愛國心等。

  ***2***緊扣題旨在角度上創新。

  大部分同學寫“心靈雞湯”這個話題時,往往不是寫對老師的感謝,便是寫與父母的溝通,寫作角度大同小異。其實,這是考場作文的大忌。當大部分同學從正面取材時,我們若能從反面切入,不僅內容會新意頓生,而且主題也會顯得極為新穎。如同樣寫感激老師,你可以從無聲的埋怨寫起;同樣寫感激父母,你可以從痛苦的淚水切入;同樣寫感激自然,你可以從漠視自然下筆。這種欲揚先抑的寫法,往往能設定懸念,寫出來的情節也會波瀾起伏,容易吸引讀者的目光。

  例文:

  紫藤和殘牆

  在一個偏僻的角落,有一堵傷痕累累的殘牆,與四周林木鬱鬱蔥蔥、野花競放的環境顯得極不協調,但它仍然固守著自己的天地,默默不語。

  春日裡,幼小的紫藤芽從殘牆腳下悄悄探出腦袋,揉了揉矇矓的睡眼,爭先恐後地沿著殘牆拼命攀登,終於爬上了殘牆的頂端,它們歡笑著到處開放,一朵朵紫色的小花在陽光下泛著銀光。遠遠望去,滿眼淺紫像一條紫色的瀑布從上流下。這時,紫藤成了這靜寂的角落裡最美的風景。

  偶爾一個過路人經過此處,驚訝地看著這牆紫藤,嘖嘖地讚歎:“天呀,竟有這樣美麗的花!”說完,卻又搖了搖頭:“只可惜,這堵牆太破了!”驕傲的紫藤聽了路人的話,高掛在雲霄的心突然墜入了幽暗的谷底。紫藤認真地俯視著身下的鄰居,果真又老又醜,與自己那美麗的身姿實在是相差甚遠。紫藤急了,為自己美麗的身姿遭到玷汙而嗚嗚哭泣。這處嬌豔的風景已黯然失色。

  傷心的紫藤鬆開了原本緊緊抓住殘牆的手,背過身來,要掙脫惡魔似的殘牆,憧憬著遠處那美好的風景……

  夜裡,下起了一場暴雨,鋪天蓋地,毫不留情。清晨,萬物從擔心恐懼中睜開了眼,卻見那牆紫藤已不復存在。它躺在牆邊的泥中,片片花瓣凋落在雨水中。昔日的繁華已逝,昔日的榮耀不再,只留下一片狼藉訴說著命運的不公。

  可憐的紫藤花,如果能用一顆謙虛的心面對一切,如果能牢牢抓住自己的鄰居——那堵殘牆,或許能夠在相互扶持中戰勝暴風雨的摧殘,或許能夠在風雨過後的晴日裡一展昔日那美麗的容顏。而今它只有靜靜等待枯萎命運的降臨了。

  點評:文章娓娓敘事,不動聲色;議論精彩,詳略得當;記敘、描寫、議論等多種表現手法的綜合運用,將故事講述得有聲有色,精彩紛呈。故事深刻地告訴我們這樣一個道理:聽信他人,不加分析,脫離實際,好高騖遠,最終只會釀成悲劇。